退出閱讀

胡適先生三味藥

作者:李曉丹
胡適先生三味藥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輯 文學藝術 毛姆的戲劇觀

第四輯 文學藝術

毛姆的戲劇觀

毛姆的戲劇創作生涯,享名甚久。至一九三三年五十九歲時,其最後劇作《夏蓓》(Sheppey)初次公演,仍可連續達到八十三場之多。而其一九〇九年的早期戲作並已公演過的《高貴西班牙人》(The Noble Spaniard),至一九五三年七十九歲時,仍得有出版商為之出版發行,足見其聲譽之隆而歷久不衰,正如同其生命活到九十一歲一樣的長壽可佩。
然而,重視觀眾與迎合觀眾之不同處,即前者是重視觀眾對現時的體驗與對靈性上的需要,方給他們以但想獲得什麼而卻在茫然或乾渴中的「新」的滋潤與慰藉,那就會受到歡迎;而後者迎合觀眾,則只是再給他們以已經知味的東西,其「邊際效用」已有限,就會容易感到厭倦而棄之!這也就是為什麼一窩蜂的跟進,後來者必遭失敗的原因。由此而論,觀眾所不曾見或不曾知的人事物,才是他們所感興趣的,劇作家必需從這些方面予以滿足。所以,毛姆感慨地說:「觀眾的一般https://www.hetubook.com.com智性,比其他更聰慧人的智性,要低得很多,這也就是作家必須要加以探討的。」換句話說,重視觀眾的真正意義,就是要把自己的劇作提昇在觀眾的智性之上,那當然不是只知迎合觀眾者所可比擬了。
因而,毛姆又感慨地說:「我嚮往小說的自由,又愉快地想起了被冷落的讀者,他們願意傾聽我要說的話,我也可以跟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那是無法企望在戲院的宣傳花樣裏建立的。」於是,他又靜下來寫小說;但過不了多久,他仍然會有劇作問世了,畢竟是同樣地愛好戲劇,使他捨不得完全丟開。
英國小說家兼劇作家毛姆,自十八歲(一八九二年)開始寫作,至二十三歲始發表其首篇小說《蘭貝玆的麗莎》(Liza of Lamberth);隨後十年間又創作了許多篇小說及舞臺劇本,但仍無文名,直到三十三歲時,其劇作《佛瑞德麗柯女士》(Lady fredehttps://m.hetubook.com.comrick)獲得上演機會,竟連演四二二場而大獲成功,連帶其小說作品亦開始受到世人注意。所以,就毛姆成名的經過及作品的量值而論,其應居於劇作家成分反為多些;而其小說與戲劇,也不乏互為改編者。故在其自述中,有頗多篇章都論及戲劇問題。他的戲劇觀與經驗談,年代雖已相去久遠,但仍有若干可供參考之處。
劇作家對於戲劇情節的誇大,毛姆雖不反對,但他認為不可超過觀眾首肯的程度,否則,必遭觀眾拒絕接受。毛姆說:「如果情節能激起觀眾的興趣,他們或不太計較其『可能性』,這也就是莎士比亞曾誇大使用過的特性;但若弄巧成拙,觀眾最後對其缺乏『似真性』仍不免排拒。因觀眾很堅持,任何情節必須有使人信服的理由;其道德標準也必須是群眾一般的標準。」由此看來,這豈不也是毛姆戲劇作品成功的通俗性特色之一嗎?反觀今日若干戲劇變異情節太過離譜的怪現象,之所以不為觀眾所接受,亦和-圖-書當知其缺失何在了!
關於重視觀眾而非迎合觀眾的問題,毛姆認為:戲劇是作家(包括編與導)、演員和觀眾三者合作的結晶,故所有最好的戲劇家在寫作時,都應著眼於觀眾,雖然他們談起觀眾時不免有怨言,但他們卻應知戲劇是依賴觀眾而存在。如果沒有了觀眾,戲劇還能做什麼?
毛姆的各種作品均具深度,但其最大特色卻是通俗,使任何階層(程度)的讀者和觀眾都能接受,特別是在戲劇創作方面,他開始執筆時就能著眼於觀眾的需要並著重於演出的效果,故能每發皆中,獲得成功。但他所依循的「通俗」路線和著眼於「觀眾」的作風,決不同於現時戲劇界若干人,一味迎合觀眾低級趣味地那種對「通俗」二字的誤解,而是能夠把握住各階層觀眾的共同知性和共同興趣的題材,以巧妙的戲劇結構和生動的表達方式,並以淺鮮易懂(通俗)的對話來揭示某些深奧的哲理,所以既能給予觀眾以娛樂,又能給予觀眾以啟發,方不致使觀眾出了劇場而一無所獲。因此之故和_圖_書,他的戲劇作品之演出,也才會使得高階層觀眾不覺得低俗;低層觀眾亦不覺得難懂,真正是所謂的「雅俗共賞,老少咸宜」,良有以也。
關於重視戲劇作品之演出效果,毛姆認為不能演出的就不是劇本。他說:「一本只能在書房裏唸的劇本,只是一種對話的小說。這種劇本可能有其優點,但那不再是一個劇本,而是非騾非馬。」因此,毛姆時常與戲院經理人發生爭論,經理人對未經演出的潛在氣氛是看不出其戲劇效果,而從劇本上所能看到的優點則又未必有演出效果。這兩種不同的情況,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有的戲劇作品原被蔑視而竟「意外」的成功了。尚不知有多少遺珠之憾,而使劇作家為之氣短!
由於觀眾不斷有「求新」的要求,因而也每每使得戲院經理人與劇作者都摸不準方向,以致有時候見好;有時候見壞,迭生意外。成功的劇作家如毛姆者,亦不免氣嘟嘟地說:「觀眾是很奇異的動物,與其說他們聰明,不如說他們狡猾。」並說:「他們容易厭倦;他們喜歡新奇;https://www•hetubook.com•com他們隨時在變。」毛姆認知了觀眾的合作是有一定限度的,他乃警告自己決不能有第二次走相同的路子。而為了不使觀眾發生厭倦,不僅要時時更換主題,並且有時還要把主題延伸到原不需要的長度,或者把主題加以壓縮,只為希求觀眾的興趣能有增無減。但是,如此一再企圖不使觀眾厭倦的結果,毛姆說,反倒使他自己為了此事而變得厭倦了。
基本上,毛姆毫不掩飾地把戲劇看作是商品。對於某些「曲高和寡」或「孤芳自賞」的劇作家,尤其所寫的劇本失敗時,就抱怨觀眾沒有欣賞的能力,毛姆不以為然;對於某些劇作家,執意寫作只為某些戲劇協會演出的劇本,他也認為那徒然做著不適合戲劇的事情,而所得到的觀眾,卻是些免費進戲院的便宜客。但毛姆的商業戲劇,卻並不是低級庸俗的作品,而是從重視觀念為出發點,走著通俗而有內涵的路子,藉著特殊的戲劇魅力,進而把握住觀眾,獲得成功。並認為這並非他獨有的優點,還可從維加、莎士比亞、以及莫利哀等劇作家的劇本裏看得出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