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胡適先生三味藥

作者:李曉丹
胡適先生三味藥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輯 文學藝術 舞臺劇不值得看嗎?

第四輯 文學藝術

舞臺劇不值得看嗎?

凡從舞臺出身而成名的演員,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即可放心起用,演砸的可能性極小。除了演技已有磨練之外。另一重要條件是語言,其背詞的能力和從對白聲音中所能表達感情的能力,都是可以信任的,起碼不需要再勞他人配音。而唸白的聲音表情,關係一場戲的成敗因素也是很大的。例如,英國名演員勞倫斯奧立佛,在莎翁的《哈孟雷特》一劇中,飾演哈孟雷特王子,有一場戲是他孤獨的徜徉在迴廊下或坐在城堡上,於灰暗的光線中,看不清楚他的面部表情,只聽到他的獨白:「To be or not to be」,那種痛苦與矛盾掙扎的心理狀態與複雜的情緒,從聲音中可表露無遺,給觀眾更能從聲音中體會出其感情而起共鳴,效果特佳。但筆者記得很久以前曾看過這樣一部電影,導演對這場戲是安排哈孟雷特王子坐在城堡上或海濱岩石上(記不清了),光線頗亮,並給了這位王子的面部一個大特寫鏡頭,唸出了這一句獨白,味道完全不對了,而其面部表情也無法做得那麼深刻,失敗之至。說不定演員還是用的別人配音,而導演也很可能是純電影派,濫和*圖*書用了場景與特寫,效果適得其反。
就以上各方面而論,舞臺劇仍為戲劇活動與發展的基礎,戲劇教育尤其如此。在我們國內,李曼瑰先生生前一直鍥而不捨的從事舞臺劇的推展活動,是有其崇高理念的,任憑處在如何的低潮;任憑許多人都不再熱心劇運,他還是執著地倡導下去。再以我們的國劇來說,也是舞臺劇型式的一種,戲碼之多,內容之豐富,固然令愛好者著迷,而從事戲劇工作之一行的電影導演與編劇,也值得作職業性的觀賞,例如國劇的每一齣之每一場戲,都可以抽出來單獨演出,各場連貫起來即是一齣大戲,某二、三場戲連貫起來亦可自成一單元,只這劇情結構的優點,就值得觀摩研究了。
我楞了,好半天答不上詞兒!
凡是學習和研究戲劇文學藝術或從事戲劇工作的人,沒有不重視莎士比亞作品的(中國也有好作品),而莎翁的作品則無一不是舞臺劇,並且似乎有發掘不盡的奧妙。或許有人說,那個時代沒有電影和電視。要不然莎翁也會創作電影電視劇而棄舞臺劇。這話我不敢完全苟同,如果真是那樣,莎翁若生在二十世和_圖_書紀的現代,也很可能無所成就了。因為電影電視劇本創作,在演出時實在經過太多的變造過程(包括有意的與無意的),可使原作更生色但也可使原作被蹧蹋了,甚而面目全非。這也就是好的舞臺劇本所以能夠流傳久遠,而不見有好的電影電視的劇本被傳誦的原因;法國的電影圖書館所保存的是好的電影拷貝,而不是好的電影的劇本。於是乎,在電影界即有了導演作家論,而替代了劇本作家的地位;於是乎,電影導演就有人鄙視舞臺劇,而以鏡頭的表現為至尊無上了。
就導演來說,舞臺劇之塑造,以及演員地位之構圖,在在都可看得出導演的功力如何。舞臺上就是如同銀幕上的畫面,可以看出它會給觀眾一個什麼感覺,並且在觀眾眼中也是有色彩感的。演員的地位與角度與變換,也是可以用心中的開麥拉去揣摩的。還有,背景應該怎樣才是適當,也同時可以體會出來。
不論電影是被稱為第八藝術或者將來稱做第九、第十藝術也好,基本上它仍是戲劇表達形式的一種,猶如一個人體的骨架,那是任誰都不能抽掉的,而外形儘可有它的不同與不同的演m.hetubook.com.com變。電影有歷史,只不過五、六十年,而舞臺劇卻是自人類有文化活動以來就有了的;雖然隨著科學的進步而有了電影戲劇藝術,但舞臺劇則並未被淘汰或沒落,乃至也利用上了科學與電化而使演出的效果更昇華。換句話說,電影戲劇是脫胎於舞臺劇,而舞臺劇至今仍為戲劇之其他表達形式的母體。舉例說,不論在紐約百老匯劇院演過的現代古裝劇,或是在歐洲地區上演過的新、舊歌劇,凡是成功者,搬上銀幕,依然受歡迎,乃至還贏得了什麼電影獎,不勝枚舉;但可曾聽說過,將電影戲劇改編搬上了舞臺嗎?可能有,但極少。
我國電影較有成就的導演、編劇、演員,乃至美工等,可說大都出身於舞臺劇或與舞臺劇活動有淵源,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新起的留學回來的電影導演新銳,如果說沒有好的舞臺劇可看,還可理解;但如果卑視地說從來不看舞臺劇,那就令人費解了。即使去看不好的舞臺劇,若能看出它是那些地方不好,豈不是也有所得嗎?
但事實上,又不能否認舞臺劇的成敗,也是劇本、導演、演員、佈景、燈光、音樂、音效等為綜合藝術的m.hetubook.com.com表現,而且舞臺劇劇情結構之必須簡練緊湊有力,尤高過於電影電視劇本的要求。好的舞臺劇本,被搬上銀幕的,凡力求忠於原著者,其成功率則高,反之則敗筆畢露。古裝劇如莎士比亞的作品,每多被一再拍成電影,其成功與否即繫於變造過程之忠實程度如何;現代劇如阿瑟.米勒的社會劇,從百老匯舞臺搬到了好萊塢攝影場,其成敗因素亦莫不如此。可是,電影製片人並具有「社會劇作家」之稱的阿瑟.米勒所創作的社會劇電影劇本,拍出來卻是失敗的,加添了太多的枝節鏡頭,運用不當,不但是一種浪費,並且鬆散了劇情與原來應有的劇力氣氛。
有一位留學回來拍電影的朋友,在聊天時曾毫無考慮的說出他「從來不看舞臺劇」的話,語氣中還帶有不屑一顧與十分蔑視的味道,當然所指的也包括了外國的舞臺劇。
再就演員來說,不論中外,凡是從舞臺出身的演員,其演技與接受的能力,都不會太差;而在銀幕上知名的演技派演員,有甚多都是已在舞臺上成名或係出身於舞臺的。凡已在舞臺上成名者,沒有會失敗於銀幕上的;而在銀幕上已成名的演員,卻不一定也會在舞hetubook•com.com臺上成功。所以說,舞臺劇是磨練和培植優秀演員人才最有效的途徑。電影導演須要發掘優秀的演員,也每多是從觀賞舞臺劇而得之;其另一原因是由於舞臺劇演出的成本較低,而不若電影製作成本太高,不肯冒險起用新人,致難有出頭機會。
假定,有某位電影導演看了勞倫斯奧立佛在舞臺上演出的這幕戲,受了感染,但認為如果利用電影鏡頭的優點而能同時清晰的顯出演員的面部表情,那豈不是更好——如果是根本蔑視而從來不看舞臺劇也不研究舞臺劇優劣點的電影導演,來處理類似情節的戲,那又會怎樣呢?
大家都知道,電影剪輯是很重要的,而舞臺劇的各幕各場之間的劇情啣接如何,也同樣可以看出它的「蒙太奇」之好壞。一個戲劇故事,能在短短的幾幕幾場的舞臺上完整的並天衣無縫的充分表達出來,也不是簡單的。無論其為成功或失敗,都有值得推敲研究與借鏡之處。就以莎翁的作品來說,有不少是在當年初演之後,又在場次與情節上加以修改增刪而成的。
我當時不只是吃驚,並惑然於他何以會有那種思想意識?而且態度是那麼堅定,似乎不容有討論的餘地。我只好對之啞口無言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