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少年十五二十時

作者:楊念慈
少年十五二十時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英雄之死

英雄之死

「我知道槍不是問題,」大頭哥承認說:「外界傳言,光是你們楊家的那座老寨,長短槍就有五百支,聽說還有一挺『馬克沁』重機關槍呢,是不是真的?」
「咳,這是什麼時候,那有工夫跟你們說這些?我跑到這裏來,是為了——」
這一文一武兩位地方長官,當時都存著必死的意志,雖然態度上不夠積極,總是代表著一股子浩然正氣,值得替他們記上一筆。可惜的是他們失去這次機會,成仁取義的心願都沒有達成。那位老旅長是在這次事件過後不久,就害傷寒病死了的,像普通人一樣「壽終正寢」,而未能實現他「馬革裹屍」的壯志。至於我們那位縣太爺,這一回沒有做得成忠臣,遽然萌生去志,就在那年夏天,第二次傳來日軍犯境的謠言,他老先生竟然學起了陶淵明,「掛印辭官」(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棄職潛逃」囉),要轉回家鄉,去納福養老。從前官場兩句話:「三年窮知縣,十萬雪花銀。」我們這位縣太爺不是一個貪官,只算他循例應得的錢財,也已經為數不少,大概就是這份兒不薄的宦囊,替他招災惹禍,就在他走出縣界不遠的地方,遇上土匪截道兒,不但錢財盡失,人也慘遭殺害,死得不明不白。……
「你們放心,這場仗,咱們打得贏的!只要中國人不當漢奸,不做順民,日本人就奈何不了咱們!」
大頭哥說得好洩氣:
「樓下是臥房,樓上是廳堂,那才是我家待客的地方。——不錯吧,諸位?你們誰家能比得上我家闊哇?」
我懂得五哥的意思,臭嘴也懂,他沒有回答就先紅了眼睛:
我長吁了一口氣:
照臭嘴說的,就算我們楊家寨能派得人去,避城繞堤,從腳底下到西關外的刑場,大約足足二十里路有餘,這怎麼能來得及?怕的是劫法場的人馬還沒有趕到,大頭哥的人頭已經落地!再說,「聯莊會」組織嚴密,總也比不得軍隊,就算有人肯去,也不免拖拖拉拉的,要從日本鬼子的武士刀下搶救人命,他們那有這種本事?更何況,「聯莊會」已經解體,槍械入了土,人心更難收拾,要想重新再把它組織起來,就算有我家幾位爺爺出面,也絕不是一朝半日就能辦得到的。這怎麼能來得及?這怎麼能來得及?
五哥安慰我說:
「哭!哭!哭有什麼用處?你們是兩個女人嚒?日本鬼子在中國土地上殺人,這也不是第一回!要是中國的男人只會流淚,日本鬼子還會更猖狂的!不准哭!聽到沒有?男兒有淚不輕彈,你們不會把它吞回到肚子裏去?」
他們的憂苦也影響到我,心頭有一塊大石頭壓著,連話也不想說。
聽大頭哥的口氣,他對那個劉團附是十分心折的。要想說服他不去,恐怕是不容易。而且,我一時也想不出有力的說辭,因為,對劉團附所率領的那批人,我自己的內心也正在嚮往不已。
「大頭哥,你的腿——?」
「剛才,你好像說過,大頭哥就要被日本人砍頭,這又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對,你說的很對,可是,對我來說,那樣有什麼意思?我又不是有國難投,有家難歸!怎麼?難道說你不歡迎我回來嚒?」
這個問題,大頭哥卻不願多談,他的臉色一暗,回答得很簡單:
「沒消息就是好消息,這表示你那大頭哥平安無事,你還有什麼不滿意?」
大頭哥勉強的笑著,伸兩根手指頭往我的鼻窪裏一摸,我才發覺自己的眼睛不爭氣,鼻窪裏濕漉漉的。
是呀,說來說去,不怪別的,只怪自己出生太遲,正是不尷不尬的年紀,自以為已經算成年人,在成年人的眼裏卻仍然是個孩子。逃難的那天,連自己都被人拉著拽著,好像一鬆手就會走失了似的,又怎麼有資格去當家主事?要是只有大頭哥一個,跟爺爺說,也許能在馬車上替他空出一個座位;但加上他那個爹,終日|爛醉如泥,渾身冒著酒氣,幾乎到了人見人厭的地步,還得有人去抬他,縱然求得爺爺准許,底下的人也一定會推三阻四,編一個理由就搪塞過去,事情還是做不成的。這樣想著,雖然能替自己脫罪卸責,卻也等於承認年紀還小,負不起責任,擔不得罪過,心裏就更不是滋味了。
當過幾年兵的人,對於生活都不大措意。這是因為在軍隊裏一切吃用都是現成的,而當兵自然免不了要打仗,戰場上槍林彈雨,毫厘之差就決定一個人的生死;日後我自己有過幾次這一類的經驗之後,才豁然領悟,也同時結識了許多這一型的人物,富三日,窮一月,口袋空空,意氣自若。當時年歲還小,懂不得這許多,只是從心眼兒裏替大頭哥煩惱,而又不知道該如何幫助他才好。
「嘷嘷,不是我!嘷嘷,不是我!……」
「哦,是楊家的五少爺!你長得這麼大啦?可不是,十七八歲了哇,快跟我一樣高了!」
五哥卻信心十足:
「不必老遠的跑去參加他們,咱們自己也可以組織這樣的游擊隊。——難道不可以?」
真的嚒?或許吧。五哥是爺爺的愛孫,在爺爺奶奶面前,向來是有求必應,在我是此路不通,在他是另有途徑。這麼一想,不免心裏又升起一股子酸味,於是我就故意的氣他:
這個背影吸引住我的眼睛,我越追越近,也看得越清楚,越仔細,我發現——他只有一條腿,另一根褲管全是空的,像一隻鬆了口兒的布袋,飄飄盪盪的懸在那裏……
五哥和我是臨時被家裏派人「抓」回來的。當時,我們幾個人正在城門樓子上頭「開會」,先討論了一些問題,又纏著大頭哥講他參加長城戰役用大刀片兒砍鬼子的故事,講的和聽的都聚精會神,又正是滴水成冰的臘月天,城頭上的北風特別有勁兒,我們把城門樓子的門窗都緊緊關閉,遺世而獨立,也就沒有聽到那滿城風雨的壞消息。及至老管家找到我們,一座城已經亂成一鍋粥,情況十分緊急。
「本來,我是要溜的,被他從東堤口截住,像解差似的把我押回家去。起初家裏不讓走,也是受了他的連累。總而言之,自從我由『小五兒』變成了『小六兒』,我就沒有幾件事情能稱心如意。要我留,我就留,可是,誰能教給我留下來做些什麼?總不能整天的閃閃躲躲,和日人玩捉迷藏的遊戲吧?」
發了一陣呆,流了幾滴淚。看看天色,快到了吃晚飯的時刻,把眼淚抹去,向原路折回。只站了不大的一會兒,卻覺得渾身乏力,又冷,又累。五哥領頭兒先走,我在後緊緊跟隨,從後面看過去,五哥走路的姿勢是很不雅觀的。他身上穿的衣服不少,裏面是棉襖棉褲,外面又加了一件毛料的大氅;腳下是長統的棉靴,頭上戴著「火車頭」式的皮帽。這套裝束,應該是不冷了,可是,看五哥的姿勢,何止是冷?簡直就冷得連人的身體都快結成了冰,肌肉僵硬,手腳也不靈活。他縮著脖頸,抖著膀子,兩隻手都插在大氅的口袋裏,又彎腰、又駝背,從後面看過去,如果不知道前面走的是誰,會估計他至少也有五十歲。我們家鄉有聰明人編的一句俏皮話,說一個人垂頭喪氣,就把他比作「打敗的鵪鶉鬥敗的雞」,現在看到五哥這副樣子,還真是有幾分神似。看著五哥的背影,我也想到了自己:論裝束,弟兄倆是一樣的;比姿勢,兩個人大概也相差無幾。如此說來,這裏共有「鬥敗的雞」兩隻,「打敗的鵪鶉」一對,在這條古老的官道上,他前我後,亦步亦趨,襯著官道兩旁那兩行葉落枝枯的老柳樹,真像一幅劫餘災後流民哀鴻圖。
我忍不住再火上加油,替大頭哥感到抱屈:
這時候五哥心裏想的,大概和我一樣。他慢悠悠的從天空收回目光,很艱難的向臭嘴探聽著:
真想不到,這位縣太爺小事兒糊塗,卻臨大節而不可奪,幾乎被他抓住機會,把自己送進了「旌忠祠」。
「那位劉團附倒是歡迎我去——」
「是不是有人冤枉了你?那也沒有關係,如果是自己人,總能解釋清楚的;不相干的人,那就根本不必解釋,你既然到了這裏,後面又沒有人追你,怕什麼呢?……你說不是你,那麼,是誰?」臭嘴猛然一翻身坐了起來,滿臉的汗水,再加上鼻涕和眼淚,還從地下沾了不少的土,用眼淚和成了泥,把他那張本來還算端正的臉,弄得像個小丑似的。他還是邊哭邊說:
「『眉裏藏珠,必定有福』……明明你就是小五兒,怎麼硬說自己是小六兒?分開了這七八年,你就以為大頭哥認不出你囉?」
我也知道這是來不及的,可是,聽五哥這麼一說,就像一堆死灰上又澆了一桶冷水,死灰堆裏如果還有一點點火星兒,這下子也完全滅絕。想到大頭哥為了抗日先丟掉一條腿,成了一個肢體不全的殘廢,迢迢千里,回到家鄉,卻在自己的國土上被日本鬼子斬首處死!而我們聽到消息,卻只能淚眼相對,束手無策,既不能上前解救,又不能替他報仇,這算是什麼朋友?我為自己的渺小而著惱,我為自己的懦弱而害羞,惱羞成怒,悲憤填膺,我只能放聲一哭。臭嘴本來就在號啕不休,聽到我也哭出聲來,有人幫腔,他就哭得更厲害。
我腦子一轉,自以為想出了一個很高明的主意:
別說五哥,這話我聽著都覺得很刺耳,雖然他剛剛給我解過圍,也忍不住忘恩負義的頂了他幾句:
本來,我和五哥只想到這裏看看,了解一下情勢,就趕緊的回去,免得家裏的尊長們著急。現在,不必經過商議,我看得出來五哥已經改變了心意,決定留在這裏,能留到幾時就留到幾時,這也正合乎我的意思。我只後悔來得太匆忙,忘了把我那管打兔子的老獵槍帶在身旁,雖然那不是多麼合手的武器,不過,它既然能把兔子打死,對人一定也有相當的殺傷力,轟然一聲大響,幾十粒鐵砂子就衝了出去,能籠罩住方圓兩三尺的面積,只是有效的射程不遠,用來對付爬城牆的日本鬼子,應該是很有用的。再說,手裏有件傢伙,總比這麼赤手空拳的好。不過,也沒有關係,只要沒有誰把我們攆回去,留在這裏,待會兒縣城的保衛戰一開始,總會有我們可以出力幫忙的事,甚至於就是搬運彈藥、救護傷兵之類,我們也樂意效勞,在所不辭。
「所以,要組織游擊隊,就得趕快!等到那些槍埋在地底下生了銹,還有什麼用處?」
鄰縣的人也把我們這裏看作福地,不但逃來很多難民,有些流亡的縣政府和別的機構,也都暫時在我們縣城裏落腳,光是縣太爺,就來了十幾個,人口增加不少,比平時還顯得熱鬧。當然,大家也都知道,這種熱鬧是一時的,畸形的,日軍什麼時候想來爭奪,它就會在敵人的刺刀下瓦解冰消……
「不是軍隊不要我,是我不願成為軍隊的累贅。你想,當兵是要打仗的,打仗是要跑路的,我斷了一條腿,走路都不方便,那還能再上戰場呢?」
恨得我咬牙切齒,五哥作了個手勢,不准我插口,我只好忍住了。
我也就不再賣關子,簡單扼要的把五哥作了一番介紹。他倆居然一見如故,親熱的握著手,談得很投機,大概是由於兩個人都是從遠處回來的,一些英雄好漢惺惺相惜的意思。
掌櫃的雖然世代經商,對於國家大事異常關心,知道這位年輕人是從二十九軍退伍下來的,就問起長城戰役的一些故事,大頭哥盡其所知,向老人家暢談不已。說者意興遄飛,聽者津津有味,連連舉杯,都有了幾分酒意。就在這時候,一羣「二鬼子」忽然破門而入,要把大頭哥帶走,向日本人獻功。那「二鬼子」的頭目,是老人家的一個遠房侄子,自幼就偷雞摸狗,不走正路,長大了之後,被送到大連去當學徒,學生意,大概是外頭又出了紕漏,抗戰前夕回到家鄉,依然是遊手好閒,什麼都沒有學到,只學會了幾句半吊子的日本話,縣城淪陷,就做了日本人的爪牙。老人家向侄子苦苦哀求,求他高抬貴手,那「二鬼子」硬是不顧情份,說什麼「奉命當差,身不由己」。老人家心裏一急,破口大罵:「要抓,你就連我一塊兒抓!反正,你當了二鬼子,是連祖宗都不要了的!這位老鄉是在我客棧裏出了事兒,又落在我侄子的手裏,論理,我就該陪著他去死!……我只問你一句:你不要祖宗,難道連兒孫都不要了嗎?」據大頭哥說,就是最後這句話產生了效果,那「二鬼子」總算還有一絲良知未泯,也許是羞愧,也許是畏懼,他終於收起那副可憎的漢奸嘴臉,交代了幾句場面話,空著手從客棧裏退了出去。一宿無事,第二天天色不亮,老掌櫃的就安排了一輛順路的馬車,把大頭哥安全的送回故里。
大頭哥這時候才認出來是我,嗬嗬的大笑著:
每次和大頭哥相聚,我最怕他問我一個問題:「很多像你們一樣大的學生,都在向大後方逃亡,你們怎麼不去?」有一天,他果然這樣問出來。不必我作答,五哥就接住話頭,跟大頭哥侃侃而談,把前一陣子用來說服我的那些話,又對大頭哥細說了一遍。
他說,他經過的地區,是有很多縣城已經淪陷在日軍手裏,但是,日軍所能佔領的,也只是一座半空了的縣城而已,一出城關,就不是日本人的勢力範圍。他,一個傷兵,穿著一身軍服,拄著雙拐,在道路上踽踽而行,當然是很惹眼的,但他並沒有碰上什麼凶險,到處有人照顧,到處受人尊敬。僅有的一次麻煩,是發生在昨天,也正因為這一路上平安無事,離家鄉又越來越近,使他鬆弛了戒心,昨天夜裏,他在鄰縣南關的一家客棧投宿,離日本兵的崗位,不過只有二百公尺。客棧掌櫃是一位老人家,看到他那麼大模大樣的走進去,又吃驚、又佩服他這種昂然無畏的豪氣,起初是替他擔憂,勸他快走,後來卻殷勤留客,只教人找出一套便服,要求他把軍裝換掉。掌櫃的一片好意,大頭哥卻不肯接受,率然的說:「我就是要穿著這套軍裝回家,不到地頭兒是不脫的!你要是怕受連累,我離開這裏就是!」說著,掉頭就走。當時天色已經全黑,就這樣把一位為國負傷的戰士送上路去,大概那不合乎老人家待客的道理,於是就執手把臂,苦苦挽留。而且向他保證說,日本人向來不出城門一步,那些「二鬼子」狐假虎威,也多半是白天才敢出頭,現在天這麼晚了,要大頭哥無論如何在他客棧裏留住一宵,明天一早上路,「想來不會有什麼事故」。掌櫃的還特別解釋:自從鬼子進了城,他就把全家老少都送到鄉下,只因為他這家客棧是兩百多年的老店,而且在這縣城南關僅此一家,怕的是兵荒馬亂之際,有那投親訪友逃反避難的遠客,慕名而來,卻被一把鎖擋在門外,人在難中,遇到這種情形,那就是俗話所說的「日暮途窮」,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就為了有這層顧慮,他才決心一個人留在這裏,另外雇了兩個老夥計,維持著這家客棧「照常營業」。事實上,像他所顧慮的那些情況,有是有的,畢竟不多,至於一般旅客,在這種荊棘滿途、豺狼當道的亂世,幾乎完全絕跡,店門每天打開,整日不見人來,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掌櫃的說他不怕受連累,實在待不下去,他就會把店門鎖起,一走了之,到鄉下去和他的全家人團聚,在那裏,他有田、有產、有房子,關掉這座老店,並不影響生計。鄰縣相去不足百里,說起來也算鄉親。老人家那麼熱誠,大頭哥只好遵命,昨夜就住在那家客棧裏,被掌櫃的待若貴賓,不料幾乎出了事情。
「你還回不回去?」
我倒抽了一口冷氣,覺得自己裏裏外外都像結了冰似的,從腦門兒涼到腳底:
「這,又有什麼辦法?是你能做得了主?還是我能當得了家?」
臭嘴深深的吸進一口氣,全身都哆嗦著,好容易才把哭聲止住,可是,當他一張開嘴,哭聲就和說話一塊兒往外擠,他的口齒本來就不大清楚,現在他情緒激動,舌頭和牙齒不能配合,更聽不清他在說些什麼東西。我聳著耳朵,只聽清了最後這兩句:
「不要緊的!……沒有關係!……你們放心!……」
「小六兒,你不必這麼自暴自棄,只要咱們有這個心意,不怕失敗,不怕碰釘子,早晚總會弄成功的!」
臭嘴急得直跺腳:
「小六兒,你——」
「為什麼不可以?」
在車上,我們才有機會接續剛才的談話,他指著我五哥問道:
「你怎麼還穿著軍裝?這一路上,就沒有經過日本鬼子佔領的地方?」
一邊這麼找著題目閒說話,一邊在那條古老的官道上蹓躂,兩個人不約而同,都往東堤口那個方向走。東堤口離老寨子只有幾里路,就是放和圖書慢腳步,也用不著一個鐘頭。走到中途,那條蛻了皮的大蟒,和那座橫跨「白花河」的大石橋,都已經望得很清楚。我和五哥又不約而同的停下來,站在那裏,發了一陣呆。
說出來之後,我自己也感到這些話太尖銳,五哥聽了,必然會覺得很刺耳。不過,心裏有牢騷,與其讓它悶久了發酵,還是拿出晾晾的好。過去我所以不說,是因為沒有人聽我,現在有了大頭哥,雖然他和五哥一見如故,說話很投合,畢竟是新交,總不能說忘了我這個「老朋友」吧?只要他把一顆心放在中央,說幾句公道話,我心裏頭的那個大疙瘩,也許就會冰消雪融了。
五哥一伸手揪住臭嘴胸口的衣服,把他從地面上提溜了起來,像審賊似的喝斥著: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農曆十二月八日,空氣中到處洋溢著「臘八粥」的香味,忽然傳來消息,說是日軍正在鄰縣大量集結,一二日之內,就要來攻佔我們這座縣城。消息是從保安旅司令部傳出來的,還附帶的有幾句「忠告」,要求城中住戶,最好都能出城避避風頭,離城越遠越好,千萬不要以為這一回還像上一回,敵人兵臨城下,會不戰自退。據所得的情報顯示,日軍這一回出動,是志在必得,絕無倖免之理。隨著這消息一塊兒來的,保安旅駐在城內的一些單位,已經以最快速的行動出城而去,不是迎敵,而是「轉移陣地」,自動放棄了這座城池。原先在本縣設衙辦公的各機關,也隨著保安旅一同撤退,走得乾乾淨淨的。這一來,老百姓再也沉不住氣,都紛紛的扶老攜幼,呼兒喚女,亂哄哄的合成一股人潮,順著四座城門往外流,真像是一座大森林失了火,受驚的鳥獸四處竄逃,大人們驚慌失措,小孩子又哭又叫,這場面真是悽慘極了。
「要人有人,要槍有槍,有什麼難的?人家能做的事情,為什麼咱們就不能?」
他的話被北風吹得斷斷續續,能聽得清楚的,就只有這幾句。我向他叮嚀的話,也不知道他聽懂了沒有。我的意思是說,日本鬼子進城,這城門是必經之路,如果這城洞裏有人住著,那不是首當其衝嚒?總得找個地方躲一躲。被老管家拖著直跑,我的話說得就不夠清楚,被北風一吹,更是脫脫落落,不知道他聽進了多少。一路疾走,我心裏就一直在記掛著這件事,唯恐大頭哥忘記了自己身在險地,不知趨避。後來轉念一想,他是一位久歷戎行的老兵,我都能想得起來的,他還有什麼不懂?這才略略的放鬆了心情。
「大頭哥今天剛到家,總要休息一下,咱們明天再來看他。」
我好幾次向老管家發牢騷:
我早就過了愛哭的年紀,我早就把流淚看作是可恥的事,今天情懷激盪,失去控制,不是我想哭,實在是管不了自己。被五哥這麼一罵,我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淚眼模糊中,好像眼角裏閃過大頭哥的影子,也是一臉鄙夷不屑的神色,要我止住哭聲,擦乾眼淚。小時候,大頭哥帶領著我,裏城外郭的到處亂跑,偶然的走路摔了交,或是打架吃了虧,我這裏一撇嘴,大頭哥就彎下腰對著我的耳朵說:「男孩子是不哭的!男孩子是不哭的!」這句「咒語」,對我,常常有效。我知道大頭哥是不喜歡看到人哭的,縱然是為他而哭,他看了也會不舒服。記得他還鄉的那一天,我就曾經在他面前出過醜。要是讓他看到我現在這副醜樣子,也許他不會像五哥一樣的喝斥我,但他必定會對我失望,嫌我不夠豪壯,不夠剛強。想到這些,我終於漸漸的能控制住自己,壓下了哭聲,調勻了呼吸,把眼淚吞回到肚裏去。
五哥和我曾經向爺爺求過,爺爺也一口承諾:
他當然說不出期限,我這是故意刁難,也根本不打算從他嘴裏獲得答案。
回到家裏,爺爺也沒工夫罵我們,就被疾風迅雷的趕上了馬車。我以為是要下鄉回老寨子去,那是要經過東城門的,也許我還有機會再和大頭哥見上一面,叮嚀他幾句。那想到,馬車出了胡同口,到了大街上,就折而往西,原來爺爺早有計畫,不回老寨子,而是要到縣城西南四十五里的「九女集」,去投靠一家親戚。
「時間呢?」五哥向臭嘴查詢明白:「你剛才說,就在今天?」
跟我一道在河裏「洗澡」的那幾個,被我剛才發神經病似的那麼一跑,早就有了驚覺,這時候都已經穿好衣服,沿著官道追上來;在大柳樹底下睡覺的五哥,也被我從白山黑水的好夢裏驚醒了。還有在東堤口兩側茶棚底下嗑瓜子兒、吃花生的一些鄉親們,也都受到驚動,紛紛離座而起,來認認這個拄著雙拐的怪客是誰。
「大頭哥?大頭哥怎麼啦?快說,快說呀!……是大頭哥出了什麼事兒嗎?他還好吧?……臭嘴,不要瞞著,要說,你就仔細的說!」
在那座城門樓子上,既不必擔心騷擾了別人,也不怕別人來打攪,話是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反正說錯了大頭哥也不會見笑。我們討論的題目很多,軍國大事,雞毛蒜皮,公的私的都有,也自以為都談出了結果,都找到了答案的。大頭哥離開家鄉的時候,斗大的字認不清幾個,現在卻會寫會算,能說能道,可以算得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而且,他的「學問」是活的,是我們在書本上、或是從老師那裏學不到的。例如,他那份分析事理的能力,就連我五哥也自認不及,而五哥在我們這一羣年輕人當中,原是出了名兒的「智多星」。如此看來,軍隊和學校都是可以使人成長、可以使人受教育的地方。對大頭哥來說,七八年的戎馬生涯,軍隊,不只是要了他一條腿,也確乎給了他很多東西。
被拖到下城樓的階梯口,我也仰著臉大叫:
大頭哥本人倒是並不著急,因為,「老秦瓊」看守城門的職務還在,每個月由警察局發放的那份兒薪水,雖然數目很少,只要能把酒戒掉,還足夠維持一個人的生活,這就是說,大頭哥可以免除後顧之憂,不必擔心他爹會挨餓。至於他自己的出路,他也並不發愁,而且他一直不曾斷絕到劉團附那裏去投效的念頭,游擊隊也許沒有薪餉可得,飯總有得吃的,只要能證明自己不是累贅,還能夠替國家出力,他就會快快樂樂的活下去,那還愁什麼呢?五哥最怕的就是他還存著這種念頭,說什麼也不肯放他走。大頭哥也承認打游擊還是本鄉本土的好,既得地利,又有人和。可是,大家都知道,故鄉的游擊隊是一時組織不起來的,又何必先把他「扣」在這裏?兩個人為此爭爭吵吵,幾乎吵到鼻孔冒烟,嘴唇起泡,最後,還是把大頭哥留下來了。為了解決大頭哥生活上的困窮,五哥把自己積攢三年的壓歲錢,都交到大頭哥手裏,說這是聘請他擔任游擊隊「總教習」預付的薪水,將來游擊隊成立,有關操作演練一切事宜,都委託大頭哥全權負責。要大頭哥這樣的人物接受幫助,不管如何巧立名目,都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我預料他一定會委婉謝絕的,五哥真有本事,不知道他編了一些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竟然使得大頭哥坦然領受,一句話也沒有說。
大年初七,是「火神爺」的生日,往年,在縣城裏「火神廟」的前頭,就是我們前兩年演「文明戲」的那座台子,有一連九天的酬神大戲,從初七到十六,把元宵節也給包括進去,不但城裏人歡歡樂樂的享受這段假期,四鄉的莊稼戶也都趁著這時機,到城裏親戚家住上三五日,於是城裏的人口就一下子增加了兩三倍,熙來攘往,十分熱鬧。不過,這是太平年的風光,今年情形特殊,在日本人的眼皮子下面,縱然獲得准許,也不會有那家戲班子應聘來演;縱然請到戲班子,也不會有那麼些苦中作樂的觀眾去看。對「火神廟」那地方,我本來沒有什麼好感,現在逃出城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去瞻仰「火神爺」的那張紅臉,我對祂竟似有著很深的懷念,也對去年此時在「火神廟」上演的那家戲班子,大紅臉「何十兒」、大黑臉「孫四兒」……那些角色,追想不置。懷舊憶往,撫今追昔,這不是老年人特有的心情嚒?我發現:戰亂,不但能使一個小孩子長大,也會使一個大孩子變老,過了這個春節,我覺得自己好像增加了不少歲數。
我正想反駁,卻聽到大頭哥也說這種話:
五哥又恢復了他仰臉望天的姿勢,緩緩的搖著頭說:
「說五百支,那是別人胡吹,三百支總是有的。可是這些槍支都讓我家那幾位爺爺給窖了起來,過個三年兩載,恐怕都成了廢鐵!」
五哥緩緩的點頭,卻流露出一臉的痛苦,聲音濁重的說:
「這位是誰?是你的堂弟吧?」
大頭哥竟然並不幫我,只是一本正經的回答說:
這幾句話,大頭哥的口氣很重。我替他打抱不平,他倒衝著我喳喳呼呼的,不但不領情,還大有教訓人的意味。挨他一頓訓,我反而安了心,這表示他自己不惱不恨,無怨無尤,別人還替他發的什麼愁?我竟然激動得哭起來,也未免太孩子氣了。
話說多了,他說話的嗓子就漸漸能夠控制,說到最後,甚至連他那灰白色的臉上也有了笑意。我不但幫助他克服了畏懼,自己的收穫更多。那是我第一次領略到戰場上的滋味,或者說,第一次嗅到死亡的氣息。我發現自己並不特別害怕這些東西,心跳氣促當然是免不了的,也只是心跳氣促而已,等到在城頭上待的時間稍稍久了些,這些症候也都漸漸消失,只覺得胸次浩然,身上也舒舒坦坦,無牽無掛的。
我們在「九女集」附近的一座小村子裏,住了有半個月,從「臘八」到「祭灶」,眼看著就要過舊曆年了。這半個月裏,仗著那家親戚的庇護,倒是平平靜靜的,沒有發生什麼事故,只是氣壓太低,把五哥和我悶得要死。奉爺爺的口諭,每天關在屋子裏胡吃悶睡,除了上廁所,不准出屋門一步。五哥不知道從那裏弄來一副骨牌,起初玩「頂牛」,後來索性就賭「牌九」,十來天的工夫,我輸給他三萬多塊現大洋,當然都是欠賬,他也知道今生今世沒有收清賭債的指望,就提議以打手心來抵債,一記手心一千元。究竟一千元是多少錢,我根本毫無概念,只曉得一塊現大洋能買到兩百五十枚雞蛋,兩百五乘一千,乖乖,那不是就堆成一座「蛋山」了嗎?一千元打一記手心,好像很合算,可是,我仔細一想,不幹,寧可欠賬。……賭博在我家是禁忌,尤其是對小孩子,沒有娶媳婦之前,別說賭,看都不准看。前兩年我還為了在路上撿到一粒骰子,被從口袋裏翻出來,當作賭博證據,挨了一頓狠的。這一次很特別,我們弟兄倆就在爺爺面前呼五喝六,幾乎為了輸贏打起架來,爺爺也不理不睬。好像是,只要我們不出門亂跑,生事惹禍,就是我把整個的家產輸掉,他老人家也不在乎了。
臭嘴心裏早就有了主意:
五哥受了他一頓搶白,倒也不生氣,依然平平靜靜的說:
那天,我和那個年輕的兵士談了不少話,越談越投機,彼此都推心置腹,向對方訴說了一些生命中的「隱祕」,是連父母都不肯告訴的。
「嘷嘷,是大頭哥!嘷嘷,是大頭哥……」
事有湊巧,一輛馬車從堤口外面嘰哩骨碌的開了過來,車把勢向五哥和我招呼著:
看大頭哥的臉色,我知道下面這句話最好不問;可是,五哥既然問出了上一句,就像背書似的,這下一句就很自然的脫口而出,雖然我嘴裏說出來就立即後悔:
說得很豪氣,像一個江湖俠客似的,其實,他自己大概是不覺得,這時候他的臉色灰白,上下兩排牙齒直打架,渾身都緊繃繃的………何止是怕?簡直怕得要死,連說話的嗓音也歪歪扭扭的走了樣子。
我只好收住要一躍而下的勢子,讓這輛馬車把我載回家去。
五哥截住他的話尾,查問著:
大頭哥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這也沒有什麼困難,既然上不得台盤,咱們乾脆就站在後邊兒,找一位有聲望、有號召力的人出來,讓他當旗杆、掛招牌,等到事情辦成了,再由咱們去打頭陣、作先鋒。反正咱們要的不是虛名兒,只要能組成游擊隊,當一個二等兵又有什麼關係?列位,你們看我這主意行得行不得?」
原來這輛馬車是老寨子派來往城裏送東西的,東西不多,車上有很多地方可以坐人。要想把大頭哥奪回,這正是一個好機會。從東堤口到城門,足足有七里路,好胳膊好腿兒的人,這點子路當然是不禁走,在茶棚子裏閒坐的那些老頭子,家都在城裏,是每天專程到這裏喝茶來的,正好藉此練練腳力,活動活動筋骨。像我的這羣夥伴們,更是喜動不喜靜,如果沒有特別的緣故,寧可走路,也不肯坐在馬車上被顛得屁股疼。可是,大頭哥是一個傷兵,靠著他那一條腿和兩根拐,一步一步的挪動,七里路可就是一段漫長的路程。現在有便車可搭,那些老頭子總不能纏住大頭哥不放,硬教他一步一挪的走路吧?我想好了主意,要車把勢稍待,就理直氣壯的走進茶棚,把大頭哥給「救」了出來。
我的個性,本來就不是多愁善感胡思亂想的那一型,遇上什麼事情,雖然有時候不免稍嫌衝動,大致上還算是情緒平穩,心志堅定。唯獨對於大頭哥陷身城中的處境,一直放不下心,總覺得當時只顧自己逃命,不能也把他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有些對不起人。
「呣,就是那裏。」
大頭哥認為這主意很好,「山高自有洞,樹大好作窩」,能由一位呼得動風、喚得動雨的人出面領著,借他的聲光,打他的旗號,事情才比較容易成就。五哥說,這主意他也想過,只是兩層顧慮:一來人選難找,這個人不但要如大頭哥所說的,有聲望,有號召力,最重要的是他本人必須有國家觀念,有民族思想,有替國家民族效命出力的意志。否則,創業未成,他中道隱退;或者是他的所作所為,與組織游擊隊的初衷背道而馳;那不但得不到他的蔭庇,恐怕事情就敗壞在他手裏,而且,一經破碎,就再也不能重鑄。二來,老年人的心性,不一定就淡泊寧靜,也有的越老越貪求權勢,越老越留戀名位,設若遇上這種人,那是很難纏的。如果那位先生身體老邁而頭腦清楚,分得出輕重本末,忠奸善惡,還比較容易侍候;萬一再遇上個老糊塗,身心衰朽,觀念陳舊,偏又態度專橫,手段跋扈,那可就更難應付。所以,五哥不同意這樣做,除非真有合適的人選。可是,他把他所知道的賢者、長者都想了一遍,就沒有幾個能符合他所列出的條件,而勉強列為「候選人」的,人家還不一定肯幹,這豈不是千難萬難?他認為,打游擊要出生入死,參加的人最好沒有家室之累,才能夠行動自如,這本來就是年輕人的事,最好不把那些尊長們牽連在內。五哥一向思路細密,說話也比我有條有理,我想出來的那個好主意,連大頭哥都表示贊同的,經過他這一番剖釋,顯然是思慮欠周,沒有採用的價值。
我跺著腳,搓著手說:
五哥和我,弟兄倆模樣兒很像,卻各有各的脾氣,跟我相比,五哥就像一杯半冷不熱的溫吞水,今天不知道是受了什麼刺|激,溫吞水加了蘇打粉,又冒泡兒,又吹氣兒,說話也像放爆仗似的:
我瞿然舉目,和五哥對望了一眼,從他的臉上,證明了我的耳朵沒有毛病,他聽到的和我聽到的完全一樣。
「前幾年,我還沒有受傷的時候,本來就想回來一趟。一來是駐地離家越來越遠,來回一趟要花不少錢,二來出操上課值勤務,也實在是不得閒;一拖再拖的,就拖到了今天。老早以前,我就立過一個志願:不管那一年回家,我都要服裝整齊,全身披掛。我本來就是當兵的嘛,不|穿軍裝穿什麼?回到自己的家鄉,難道還要我隱姓埋名,喬裝改扮不成?」
大頭哥從軍之前,我們就常常在這城門樓子上逗留。那時候,我才是一個八九歲大的小毛頭,而大頭哥已經是十七八歲的青年,長得人高馬大,四肢齊全。當我們從那道磚砌的階梯跑上來,總是我在前,他在後,很小心的照顧著我;而我就常常拍手打掌的嘲笑他,說他呆頭呆腦,說他笨手笨腳。現在,他只賸下一條腿,那磚砌的階梯迴旋而上,雖然坡度不陡,究竟比不得平地,看他划動著雙拐,一階一階的往上移,顯然是有些吃力,可是,我要上前攙扶,他卻含笑搖頭。後來,去的次數多了,看慣了他走路的姿勢,對那條空蕩蕩、虛飄飄的褲管,也就不再特別注意,和大頭哥說話的時候,心情也輕鬆些和-圖-書了。
說到這幾句,大頭哥的臉上雖然還是掛著笑,那笑容卻有些扭曲,可見他的心緒也是不寧靜的。
五哥氣得想揍人:
唉,臭嘴說的,好歹總是個主意,可惜這主意行不得。不錯,楊家寨有人有槍,卻不是我和五哥能夠指揮得動的。至於「聯莊會」,倒真是人多勢眾,有過赫赫的威名,可是,「聯莊會」的成立,本來就只是為了對付「小亂」的,如今「大亂」已起,連省主席韓復榘的第三路軍都不戰而退,這種不吃糧、不關餉的民間武力又能濟得什麼事?那些莊稼漢子又喜歡聽信謠言,嚇唬自己,唯恐家裏藏有槍枝,在敵人眼裏是罪上加罪,而鋼鑄鐵打的槍砲又不容易銷燬,為了掩蓋形跡,他們想出很多笨法子,人也失去原來的那種俠情豪氣,不必假裝,就已經是窩窩囊囊,像一羣待宰的豬羊。事實上,從日本鬼子攻佔縣城的那一日,以楊家寨為首的「聯莊會」就已經解了體,縱然勉強的把他們召集起來,怕也是人齊心不齊,畏首畏尾,推三阻四,白白的亂哄一陣子,什麼事都辦不成的!……可是,把這些話告訴臭嘴,他多半不肯相信,否則,他也就想不出這個主意來了。
「你五哥的話很對,人心是會轉變的。咱們中國的老百姓,一向是安分守己的過日子,就因為太安分守己,所以才顯得有點兒自私,有點兒怕事。遇上什麼凶險,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火燒不到眉毛就不著急,不見棺材就不掉淚。這一陣子,日本鬼子侵略我們中國,前線浴血苦戰,犧牲了多少人命,離前線不遠的地方,還有些老百姓半睡半醒,似懂非懂,只曉在打仗,不知道這是一場關係著生死存亡的戰爭,竟然以為還跟從前的情況一樣,吳佩孚趕走了張作霖,張作霖又打垮了吳佩手,誰贏了誰上台,誰輸了誰下野,老百姓只管完糧納稅,誰輸誰贏都沒有關係。眼看著就要亡國滅種,他們還以為這是改朝換代呢!……不過,人心會轉變的,當日本鬼子到了他自家的大門外,姦淫擄掠,殺人放火,他們就會清醒過來,就會知道這場戰爭跟以往不同。到了那時候,退無可退,忍無可忍,就是沒有人領導他們,他們自己也會起來反抗的。那時候再來組織游擊隊,當然就順順利利,沒有人反對,沒有人不支持。你五哥說的『時機成熟』,就是指這種情勢。——五少爺,我說的對不對?」
夥伴們沒有不認識大頭哥的,都歡呼驚叫著圍了上來。
這當然是胡吹亂蓋,不過,對一個犯了錯、闖了禍而前來投靠的人,不這麼吹一吹,又怎能使他安心?所以我才說大話不打草稿兒,把自己說得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不管他有什麼困難,只要他向我求告,我都能替他解決,——我解決不了的,還有我五哥。
「就憑咱們幾個呀,你們嘛,太小;我呢,一個殘廢!咱們號召不起來的!」
被老管家扯住一隻手,我五哥還擰著脖子對大頭哥說:
這些話我就越發的聽不進去,大頭哥卻認為很有道理,向我解釋說:
「你認錯人啦,五少爺在那邊大柳樹底下納涼享福哪,我是小六兒……」
我埋怨他:
我給這段文字加了一個小題目:「英雄之死」,所說的「英雄」,當然不是指前面提到的那兩位,不是那位一度失意而又東山再起的老旅長,也不是我們那位「糊塗青天大老爺」,他們不配。我說的這位英雄只是一個小人物,也是我童年時期的一個「大朋友」,論身分,論地位,他是比不上前面提到的那兩位,然而,他卻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雖然他的事蹟只為少數人所知,送不到國史館,也入不了忠烈祠,而他在我和我的夥伴們——這一小撮人的心目中,卻是地位崇高,身分尊貴,和我們從教科書裏讀到的那些忠臣烈士,是供奉在同一座心靈的神龕裏,常存永在,不朽不滅。
「這城樓子不好!……你就是不出城,也不能在這裏硬挺著,……找一個僻靜地方躲一躲!………」
從此,就很少得到大頭哥的消息。有時候經過東城門,遇到「秦叔寶」沒有喝醉,問起他的兒子,也只能從他嘴裏聽得個一句半句:「他還在軍隊裏,沒死!」或者是:「人還活著,從鄭州開到保定,又到了張家口,越走越遠啦!」偶爾也告訴我一宗喜訊兒:「你大頭哥幹得不錯,他剛剛升了正班長,還加了餉!」……零零碎碎的,總算沒有完全斷了線兒。遺憾的是,我很想看看大頭哥穿上軍裝是什麼樣子,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這個機會。
「誰說鬼子進城就出了事兒?這年前年後一個月,大頭哥和他爹一直在天主堂住著,天主堂的劉神父是德國人,鬼子也不敢進去,很多人都在堂裏避難呢!事情是今天出的。火神廟在唱戲,那『老秦瓊』喝醉了酒,又跑回城門洞去。大頭哥為了救他爹,打死日本鬼子的大狼狗,就被抓了起來!………」
那年春節,表面上看來,還是和往年一樣,除了幾個跟著流亡學校到大後方去的,幾大房的人馬,差不多全部到齊,除夕、祭祖、拜神那些節目,也都照常的進行如儀,大家磕頭行禮,還好像比往年更多了幾分誠意。春節,是一連串歡樂日子的開始,如果依照往年慣例,要從正月初一過到二月二,這個「年」才算是過完了的。在這段日子裏,最嚴肅的人也笑口常開,最勤奮的人也遊手好閒,不唸書,不做事,只管吃喝玩樂,百無禁忌,很合我的脾胃。如今國難方殷,風雲正急,十里外的縣城就被一羣日本鬼子盤據,雖然我們這個家族齊齊全全的,沒有人遭到不幸,總也是死裏逃生,驚魂未定,那裏還有心情過年呢?長輩們憂心忡忡,面無笑容,年輕的縱然不知天高地厚,也總得看著大人的臉色行事,都畏畏縮縮的,不敢太放肆。最能點綴年景的焰火和鞭炮,都一概蠲免了。又因為隨時要準備逃難,小孩子的新衣新帽只給穿了兩三天,就換上了舊衣服,甚至還特意穿得破破爛爛的,說是「看起來像窮人家的孩子」,比較不受人注意。這兩件事,把孩子們過年的興奮也降到最低,大家無情無緒,年初幾就到處冷冷落落的,實在不像個過年的樣子。尤其是五哥和我,年歲半大不小的,小孩子的遊戲已經結束,成年人的娛樂還沒有開始,上不上,下不下的,更覺得過年是一件很無聊的事,心裏又煩又膩,又空虛,又亂糟糟的。
初七那天,我想了半天的心事,又睡了一場午覺,怕悶出病來,就在黃昏時分,約著五哥,到老寨子東門外,去漫步散心,遣愁解悶。
大頭哥也憂形於色: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我那樣鄭重拜託你,怎麼會一點兒消息都沒有呢?」
「爺爺不會准許的!這可不是小來小去的事,你撒撒嬌,耍耍賴,爺爺就答應了你!」
「不是在那裏,是在西關外,獄神廟前面,那座亂葬崗子的崖頭下……」
「人家說的,『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看起來咱們連臭皮匠都不如!」
「就是今天!就是現在!」臭嘴尖聲叫著,眼淚鼻涕又一齊流了出來:「我來找你們,就是要你們趕緊想個法子,咱們得去救救大頭哥啊!」
大頭哥似乎就已經有了控制情緒,操縱肌肉的本事,也許他是把我們看作一羣頭腦簡單的小孩子,有些問題,不是我們所能了解的,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也就懶得多作解釋,又一度緩和了臉色,壓低了嗓門兒,開始向我們講說他回鄉一路的經歷。
一聽這事情是和大頭哥有關,五哥和我都一下子緊張起來,一邊一個,蹲在臭嘴的身旁,揪住他的肩膀猛搖,一聲疊一聲的問著:
「你是不是想去參加他們?」
五哥也對他溫言相慰:
「對,五少爺,你說的有理。抗戰,是不分什麼前線、後方、淪陷區的,什麼地方有敵人,什麼地方就是戰場。要是敵人每占領一地,那裏的年輕人都往後方逃亡,把一些老弱婦孺丟在家鄉,俯首貼耳,任人宰割,那對日本人來說,豈不是太便宜了嚒?你說得很對,要參加抗戰,不一定到後方去,留在這裏,一樣能替國家出力!」
只有五哥還能撐持得住,他不但不勸解,反而惡狠狠的罵將起來:
他的家境清寒,身世低微,父親原是三班六房的一名衙役,後來年歲大了,就自己討了一份看守城門的差事。雖然是本鄉本土的人,卻連一座自己的房子都沒有,更別說是土地,全家人就住在東城門底下的一座「黑洞」裏,是我們縣城裏最貧苦的人家之一。他家住的那座「黑洞」,其實就是城門一側的耳房,面積倒是不小,而且渾磚到頂,方方正正,只是有門無窗,就在中午時分,從外面往裏面望,也是黑漆漆的不見人影。小時候,經過城門口,我常去找他,就是他站的地方離屋門不到三尺,我一頭幾乎撞在他的懷裏,還高聲喊著:「大頭哥在家嗎?」城門底下就夠黑的,那耳房更比城門底下黑了幾倍,根本就是一座老鼠洞嘛。大頭哥自幼就住在那裏,父子二人,相依為命,一直到他十九歲被召募去加入了西北軍,才離開那座「黑洞」。
關於這些,我知道的比五哥詳細:
他長吁了一口氣,用一種比較平和的口氣說:
我的家鄉,應該是一個人情味十分濃厚的地方,如果是在太平盛世,我相信,那些地方父老們,都有著敦親睦鄰、救災恤貧的美德,像大頭哥這種情況,自然有許多人關心,替他找一個合適的職位,想來不是難事。只怪當時的局勢實在太壞,縣城雖然暫時沒有陷落,那大概只是因為日軍不把它當作一個目標,而認為佔領不佔領都無關重要,事實上它已經等於是「淪陷區」了。正由於日本鬼子要來不來,鄉人們的心情,就像害了不治之症的病人一樣,心理上僥倖,精神上受威脅,日子就越發的難捱。在這種局勢之下,人人擔驚受怕,自顧不暇,正恨不得諸天神佛都聚集在他家,來指點他,來保護他,要他分一點兒心力去關懷別人,縱然能做得到,只怕也用心不深,出力不大。
我家鄉的這座「旌忠祠」,在鄉人們心目中很有權威,而自明、清以至於民國,每一代新上任的縣太爺,入衙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這裏下轎歇馬,祭拜這位前輩,多少世代以來,已經成了慣例。我們的這位縣太爺原不是性情剛烈的人,他所以能大義凜然,準備著一死殉職,必然是受到這座「旌忠祠」的啟示。如果他真能死得成,少不了也要在「旌忠祠」給他設下一個牌位,從此和那位前輩比美,垂諸千秋萬世,那就不只是他祖墳的風水好,也算他本身的造化高了。
受了一場虛驚,大頭哥反而挺高興,因為他從這件事情當中,獲得一些證明:日本人是亡不了中國的。大頭哥說,當「七七事變」以前,他們的部隊駐在北平南苑,常有一些很有學問的大官和大學教授,到營房裏向官兵們演講,一位教授先生講到「中日戰爭」,他說:日本人要想攻打中國,必須運用兩項策略,一項是「以華制華」,一項是「以戰養戰」。因為,和中國相比,日本顯得太小,也太窮,光靠它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支持它的侵略行動。所謂「以華制華」,就是扶助傀儡政權,建立漢奸部隊,用中國人來打中國人;所謂「以戰養戰」,就是從中國掠奪大量的資源,製造軍需,支應前線。這兩項策略,都不是靠日本人自己就能做好的,一定要有相當數量的中國人願意跟他們合作,也就是說,一定要有相當數量的中國人願意當漢奸,當日本人的鷹犬,它的野心才有可能實現。那位教授先生加以判斷:這種情形,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中國人的性格,也許不夠剛強,但卻絕非軟弱。願意跟敵人合作的,必然寥寥無幾,而且,其中絕對沒有正人君子,也必然會受到國人的唾棄,對日本人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所以,」那位教授先生作了結論:「決定中國前途的,還是咱們中國人自己。只要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不當漢奸,不做順民,日本人就奈何不了咱們。中日戰爭不爆發則已,一旦發生,就是一場長期戰爭;這樣的戰爭,比的是毅力,是耐性,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會贏。這一點,中國人好過了日本人,只要拖下去,日本人一定會輸的!」大頭哥以他親身的經歷,印證了那位教授先生的偉言宏論,的確有道理。中國人絕非軟弱,淪陷區的老百姓,雖然在敵人的鐵蹄下受苦,還是一樣的挺得直脊梁骨。肯向敵人屈膝求饒的,不能說絕對沒有,畢竟是少而又少。當漢奸的被稱為「二鬼子」,沒有人看得起,甚至連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辱沒了祖先,更遺羞於兒孫的。在中國人的心裏,這是一種大節大操,公是公非,沒有人能篡改,沒有人能變易。就是這種認識,使得大頭哥興奮不已,他說話的時候,眉飛色舞,神旺氣足,一席話說了七里路。馬車駛進了城門洞,也就是到了他家的屋門口,他還興猶未盡,收結不住。
「旌忠祠」是蓋在縣衙門裏的一座小廟,廟宇雖小,卻是奉敕建造,裏面供奉著明朝天啟年間白蓮教作亂時被殺害的一位縣太爺,廟前有一座石碑,敘述著他的生平事蹟和殉難始末,以供後之來者瞻仰憑弔。我不知道別處縣衙門裏是否也有這種廟宇,縱然有,大概也沒有多麼普及,因為,不見得每一位縣太爺都想做忠臣烈士,而想做忠臣,想做烈士的人,也不見得就有這種機會。
我一跳幾尺高,揮舞著手臂大喊大叫:
逃難,是為了躲避凶險,可是,滿山虎狼,徧地鷹犬,究竟逃到什麼地方才會安全?這是要靠一家之主下判斷、拿主意的,全家幾十口人的安危禍福,都操在他的手裏,而他自己對外界的情況又幾乎一無所知,聽來的消息又未必完全確實,這判斷如何下?這主意怎麼拿呢?在馬車上,我看到爺爺那一臉憂懼惶惑的神色,就體會到這一層:生遭亂離之世,一家之主真是難為!這一次逃難,爺爺卻是選對了方向的,敵人從東來,我們往西去,剛剛出了護城堤,就聽到背後傳來一陣槍聲,日本鬼子在對那座空城作試探性的攻擊,然後,槍聲歸於沉寂,大概日軍已經發現那是一座不設防的城池,就大搖大擺的開了進去,於是,城頭易幟,版圖變色。
我在這裏鄭重的寫出他的姓名:「秦邦傑」。雖然我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從來不提名道姓,而是另外有一個更親暱的稱呼,我喊他「大頭哥」。
原來五哥就是為了這件事情著急:
正往回走著,忽然聽到後面有人奔跑,由遠而近,一直衝著我們跑過來了。我第一個反應,是以為有人在追我們,就想對五哥關照一聲,趕快的拔腿撒鴨子,先拉長一段距離,再來觀察形勢,思量對策,總不能在自己的家門口,被人生擒活捉了去。五哥比我鎮定,他聽到腳步聲,就知道跑過來的只有一個人,縱然不懷好意,以一對二,也讓他佔不了便宜去。
不過,看他那一臉青青的鬍子碴兒,到底是一個成年人了。而且,這七八年的軍旅生涯,也使他比一般成年人更能克制自己。就像爺爺屋裏去年新裝的那座大火爐,厚厚實實,整個的用生鐵鑄就,點燃了炭火,就把爐門關閉,你只能感受到它的熱度,卻看不見一點兒火星或烟氣,甚至你大著胆子把手按在爐子上,也只是微感溫熱而已。聽爺爺說,那是一座最新式的大火爐,製作堅固,安全第一;可是,我每次靠近它,總不禁有幾分憂慮,覺得它就像一枚大炮彈似的,萬一它內部的熱度太高,說不定它就會一下子炸掉,那可就是一場滔天大禍。我把這種憂慮向爺爺說過,卻說得哼哼唧唧,辭不達意,爺爺總算聽懂了我的意思,捋著鬍鬚,哈哈大笑說:「什麼?它會炸?你這孩子真是異想天開!放心吧,它炸不了!你可知道它是什麼質料做的嚒?生鐵!你可知道它有多厚嚒?最薄的地方也有三寸!燒都燒不熱,它怎麼能炸得起來?」……我覺得,有些成年人心計深沉,喜怒不形於色,也就像那座大火爐似的。我曾經暗暗的警告自己:成年以後,可不要也變成那副樣子!原先我以為自己大概不會,現在看到大頭哥也是這樣,我的信心又打了折扣,要到十年之後,我才像大頭哥現在這個歲數,誰能料得準,十年之後的我將是何等光景?也許我會變得城府更深,爐壁更厚而爐門更緊,我就是一個不容易了解的成年人了。
而且,離得近的地方,都在機關槍的射程之內,城牆雖厚,也擋不住大炮的轟擊;既m.hetubook.com.com無險可據,也沒有隱蔽,你說,像這樣的城池,可怎麼個守法呢?聽說省政府派來擔任保安旅旅長的,是一位「日本士官」出身的老軍人,對於打仗,應該很內行,明知那是一座不能守的城,卻要在敵人的炮火下硬挺,我想,這位老旅長也是一位具有悲劇性格的英雄人物,「知其不可而為之」,他大概是存心要替自己找一個死處,但求轟轟烈烈,不計成敗利害。
他老遠的從城裏往這個方向跑,不用問,當然是找我們來的。而看他那樣奮不顧身,跑得像一匹發瘋的騾子,這必然是有著極重要的事,要來給我們通風報信。我和五哥從兩側往中央一湊,想跟他打招呼,他對我們卻視若無睹,從兩個人中間一溜而過,還是歪歪斜斜的往前跑。
他加入軍隊,也不是出於他的本意,是他那老爹把他打著罵著給逼了去的。他十九歲那年,也就是「中原會戰」之前,我們縣裏有一位「保定學堂」出身的軍官,在馮玉祥手下升了旅長,派了一個「募兵處」回來,帶走幾百名家鄉子弟,大頭哥也在其內。他走的時候,正碰上學校放「麥假」,我跟著爺爺、奶奶回到老寨子住了幾天,回來才知道這件事,還從一個小夥伴手裏,收到一根用蘆管做成的笛子,是大頭哥留給我作紀念的。
他迷迷瞪瞪的望著我,問道:
於是,在五哥的指揮之下,我們由「一路縱隊」變成並排行進,而且一左一右,都閃在官道兩側,把路的中央讓開,準備著聯手合擊,一發現來人的路數不對,就先給他個下馬威,讓他知道楊家子弟不是好欺負的。我們這裏才剛剛擺好陣勢,來人也到了近處,我拿眼角一瞟,立即就認出了那是我們的好朋友「臭嘴」,心中不禁大喜。
「你要打那些槍的主意,爺爺不會准許的!」
「放心,斷了一條腿,不會有多大影響的,從前能做的事,往後我還照樣的能做!走遍天下,還是自己的家鄉好。人在外地,不管在做什麼,一顆心總是懸在半空裏,回到家鄉,它才算落了實。你想,我怎麼能不回來呢?就是兩條腿都斷掉,爬,我也要爬回來!」
大頭哥答應不走,掌櫃的十分高興,就叫夥計提前掩了店門,把這位唯一的客人邀入內室,準備了幾樣下酒菜,開了兩瓶「洞庭春」,一主一賓,舉杯對飲。
「小什麼呀小?是眼睛、嘴巴小?還是鼻子、耳朵小?你當年被召募入營的時候,又能比我們現在大了多少?」
「誰說我沒有親眼看到?不是親眼看到的,我會來找你們嚒?你以為我在咒大頭哥?」
五哥覺得老管家的話很對,「沒消息就是好消息」,設若大頭哥有了什麼不幸的遭遇,以老管家在地面上的關係,就像長著一對千里眼、順風耳,那有打聽不出來的?我也知道老管家的話有道理,只是心裏不落實,大頭哥究竟到那裏去了呢?如果他和他爹還住在東城門底下的那座「黑洞」裏,以他那兩根拐和一條腿,不可能引不起日本鬼子的注意,那就會凶多吉少,教人不能不替他憂慮。
「可遠了去囉,我路上走了半個月。」
老管家每天被派出去探聽消息,早出晚歸,倒是帶回來不少新聞,都是他間接聽來的,也不知道可信不可信。據說,日本鬼子這次攻佔縣城,算是相當的「和平」,只在進城之前,有一戶逃難的人家出城太晚,在東堤口遇上日軍的先頭部隊,這戶人家心驚膽裂,躲在護城堤的槐樹叢裏,伸頭縮腦的,引起日本兵的注意,一陣機槍掃了過去,一家七口,五個死亡,兩個重傷。日軍繼續推進,就遇上以王老闆為首的幾個「士紳」,搖著白旗,大開城門,表示歡迎之忱。
春節過後,氣溫一直很低,大概低到只有零下二十度,昨天夜裏,又吹了一夜大北風,早起看天色,只見滿空彤雲密佈,好像要下雪的樣子。樣子很像,卻不一定說下就下。有時候,這樣的天氣會連續兩三日,滿空彤雲似乎都被凍住了似的。一直要到風勢稍停,氣溫略略回升,天色看上去有點兒透明,那才是要下雪的朕兆。我和五哥年歲雖然不大,對這些事情可都是老經驗了。出了東寨門,頂著北風,往官道上走,我們倆還打了一個小賭,五哥說這場雪不下則已,一下就雪深三尺,至於下雪的時候,他把它訂在明日中午;我說要不了那麼久,可能就是今夜,最遲也拖不到天亮五更頭。賭注是嶄新的五分銀幣兩大枚,折合現大洋一角,在當時說,這賭注並不算小,兩個人都信心十足,自以為是贏定了。
「是不是鬼子進城那天就出了事情?你怎麼到今天才來告訴我們?」
他和五哥談論時局,有問必答,話說了不少。我發現,大頭哥離開家鄉這七八年,人有了很大的改變。
果然是白來了的。不知道什麼道理,那支日軍來勢洶洶,卻虎頭蛇尾,只在護城堤外頭的幾座村莊上騷擾了半日,忽然向原路折回,根本沒有排開攻城的陣勢。日軍來而復去,車聲隆隆,塵土大起,我們站在城牆上的人,還以為一場大戰就要爆發了呢,都瞪大了眼睛,聳起著耳朵,槍上膛,刀出鞘,全神戒備,不敢有絲毫的鬆弛。過了一陣,車聲遠不可聞,塵土也漸漸落定,我們又以為日軍在故弄玄虛,用的是聲東擊西之計,大概已經繞到城的另一面去。又過了一陣,堤圈外有人特意進城報信,說是日本鬼子全部撤走,危機暫告解除。我們聽到這消息,仍然是半信半疑,好像剛剛上了一個惡當,被人愚弄了一場。
他娘是在他一出世就死了的。父親四十幾歲才結婚,娶的是一個外鄉人的女兒,年紀只有他父親的三分之一,頭胎就生下一個胖胖大大的兒子,只因為產婦年紀太小,胎兒的頭又出奇的大,生產困難,接生婆又本事有限,最後總算保全了胎兒,那年輕的母親卻一病不起。老夫少妻,婚後又只得一年的相聚,丈夫對妻子的寵愛可想而知,愛妻因生產而暴斃,就把一切怨恚仇恨都推給了兒子。一直到大頭哥十六七歲的時候,我還聽到他父親酒後發瘋,很惡毒的咒罵著:「小討債鬼!一出世就把親娘剋死,會是什麼好東西!你怎麼不死?你怎麼不死?」一邊罵,一邊揮拳就打,大頭哥不閃不避,好像他天生就是一個受氣包似的。他娘死後,葬在「文亭山」背後的一處墓地裏,大頭哥常常會到他娘的墓地上待一陣子,有時候我也跟了去。墳墓旁邊有一塊小小的空地,不知道從幾時開始,他在那塊空地上種花、種樹,都長得青枝綠葉的。「文亭山」雖然四面環水,山坡上卻是又乾又硬,除了耐旱的茅草之類,別的植物很難種得活,是大頭哥有恆心也有耐性,他每次去了,都會帶著一隻木桶,老遠的從山腳下提水上來,灌溉那些花和樹。第一次陪他去那裏,我以為,看到他娘的墳墓,他會哭;到了那裏之後,只看到他向那座墳頭喊了一聲:「娘,我來啦!」然後就高高興興的做活兒,快快樂樂的玩耍。我問他:「你怎麼不哭?」他說:「哭什麼?到娘這裏來,就是讓娘看看我過得很好,娘就放心了。」
他扭回頭來橫了我一眼,很豪氣的說:
五哥問他:
大頭哥笑了起來:
「來不及了!這,已經來不及了!」
「咳,五少爺,我看你挺穩重的,怎麼你的脾氣也跟你六弟一樣急?沒有誰說不可以呀?不過,這事情由咱們來做,很難就是啦!」
人多,大頭哥家的那間「黑洞」擠不進去,再加上,他的老爹——「秦叔寶」本來就不好客,現在年歲越老,性情越孤僻,也越是好酒貪杯,城裏這麼多的鄉親近鄰,除了幾家賣酒的,他似乎再也認不得別人。對他遠道歸來的兒子,都沒有一般做父親的那股子熱火勁兒,對我們這羣年輕的,更是冷冷落落,愛答不理。看在大頭哥的面子,我們對「秦叔寶」相當恭敬,可是,長年累月,總是拿熱氣兒換冷氣兒,也覺得不是滋味。大頭哥知道這種情勢,也不責怪我們,每天報到之後,他就帶頭兒先走,率領著我們走上城門樓子。
「這不是人嚒?要成立游擊隊,咱們幾個就是班底,然後把招兵買馬的風聲放了出去,在這個四萬萬五千萬人口的國家,你還怕沒有人嚒?」
「祭灶」的前三天,老管家又帶回來一則最新消息,說是日軍的大部隊已經撤走,縣城裏只留下四五十名鬼子兵,由一個大尉軍官率領,把縣立中學改成軍營,圍牆加高,四角添建碉堡。附近的老百姓都被攆開,十幾家毗連的民房統統拆毀,書院胡同成了禁地。這則消息,很教我難過了一陣子,誰能想得到呢?縣城裏好房子儘多,為什麼鬼子兵偏偏看上我的母校?而且,這縣立中學雖然成立不久,它的前身——「文亭書院」卻是相當古老,是北宋熙寧年間奉敕建造,歷元、明、清三朝,它一直是黌舍巍峨,絃歌不輟,替家鄉造就了人才無數。入於民國,先是利用書院舊址,成立了高級小學,過幾年又讓它升了格,是我們全縣唯一的中等學校。都說縣立中學不如省立中學好,其實,別的不敢比,單就校舍來說,它比起省城裏、府城裏那些省立中學,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值得我們做學生的感到驕傲。除了講堂、膳廳、寢室……這些房舍之外,校內還有一百多間「號房」,都改成學生自修室,每人使用一間,還有餘賸下來的;現在的學校,那有這項設備?最具傳統色彩的是那座畫棟雕樑的「藏書樓」,以及樓前那兩棵幾百年的海棠樹,古色古香,真有一番高雅恢宏的氣象。像這樣的地方,竟然成了虎穴狼窟,莫非這也是它注定的劫數嚒?照老管家所說:圍牆加高,四角添建碉堡,這還只是從外面看到的,它的內部,不知道被毀壞成什麼樣子!我越想越惱,心頭有一股子惡氣難消,這些倭奴實在欺人太甚了!
「對,你們明天再來吧。反正我這次回來,不打算再出去,活要活在這裏,死也要死在這裏。往後,咱們相聚的日子有的是。」
「我的意思是,現在時局很亂,有些地方正在打仗,有些地方已經成了淪陷區,你穿著一身軍裝走路,萬一——不會有危險嚒?」
「大頭哥!大頭哥!是你嚒,大頭哥?」
「別儘往壞處想。吉人自有天相,留在城裏又不止他一家,到了情況危急的時候,總有人會照顧他。」
等到他和五哥的談話告了一個段落,我才抓住機會,問出很要緊的一句:
這個機會終於來了。那是在故鄉第一次出現敵踪之後大約兩個月的光景,鄉人們驚魂初定,又漸漸恢復了平靜。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五哥還有幾個小嘍囉,正閒得無聊,熱得發燥,有的躺在東堤口的大柳樹底下睡午覺,也有的就到東堤外大石橋,脫|光了衣服往「白花河」裏跳。現在想想,有些家鄉話實在夠「土」的,例如,游泳不說游泳,卻叫作「洗澡」;也沒有「蝶式」、「蛙式」那些名稱,我會的那幾種姿勢,說出來都很難聽:「自由式」叫作「打澎湖」,「潛泳」叫作「扎猛子」,還有一種姿勢怪異而最有用處的,身體直立,靠兩隻腳在水裏登來登去的向前移動,叫作「踩水」……我「踩水」的功夫就是跟大頭哥學的,後來雖然常常練習,卻始終比他差著一些火候,他「踩水」的時候,能夠在水面上露出肚臍,也就是說肚臍以上都不沾水,兩隻手還能舉著幾十斤重的東西,我最多只能露到胸口,拿的東西也不如他多,而且還不能持久,像「白花河」這幾丈寬的距離,過是過得去,但感到很吃力。那天,是我們本年度第一次下水「洗澡」,我在水裏拚命的搖著晃著,試圖把露出水面的上半身提得更高,可是,大半年不練習,技術不進反退,任憑我如何努力,想露出胸口以下的部位,卻就是辦不到,心裏感到很懊惱,不由得想起了大頭哥。
我聽得驚心動魄,咬著牙問道:
臭嘴掙脫身子,先往地下擤了一大把鼻涕,又把沒擤出來的嚥回到肚裏去,騰出了喉嚨,也大聲的和五哥對叫:
「你說你知道那,那——那個地方?是不是就在鬼子的營房,——不,就在咱們的校園裏?」
所謂「眉裏藏珠」,是說我左眉頭上有一顆大痣,自幼看相算命,都說我這顆痣生得好,將來出將入相,封王封侯,全要靠它了。「眉裏藏珠,必定有福」云云,那是算命先生信口開河,不知道是從那本相書上抄下來的江湖口訣,倒是合轍押韻,容易記也容易說,我自己是拿它來遮醜,在別人嘴裏,就成為嘲弄笑謔的材料。如此一來,這八字真言,倒弄得親戚朋友們人人會說,而這顆大痣也就成為我獨有的記號了。其實,這顆痣雖然像半粒黃豆那麼大小,但由於它生長在眉毛中間,又和眉毛是同一種顏色,如果不特別注意,是不容易發現它的。分別了七八年,大頭哥竟然還記得這兩句口訣,竟然還找得到我的「記號」,可見他心裏一直有我,這給我一陣熱烘烘的感覺,鼻筋一酸,幾乎要掉下眼淚來了。
說故鄉的縣城是一座完全沒武裝、不設防的城市,那也不是事實。正規軍隊是沒有的,韓復榘的「第三路軍」早已經撤退,其他的國軍部隊英勇迎敵,也到不了我們這裏。
五哥憋住一口氣,脹得滿臉通紅:
臭嘴很不耐煩的解釋說:
「大頭哥,你是說你作戰受傷,那軍隊裏就不再要你?」
我提醒著:
跳下了馬車,他又重複著那位教授先生的話說:
我指著五哥,向大頭哥訴說冤屈:
「不必別人教,只要有心做,可做的事兒真是不少。也不必限定做什麼,凡是給敵人添麻煩,使敵人不方便的,對抗戰都有貢獻。就像你所說的捉迷藏,也未嘗不可以玩,能把幾個敵人纏住不放,也就達到目的了。當然咧,更積極、更有意義的事兒,還有一大堆,都是要年輕人去做的,譬如,我回來的路上,就遇到有些地方已經組織了游擊隊,晝伏夜出,打了就走,雖然只是騷擾性質,也很夠敵人頭疼的。……」
我故意的唬他:
城門樓子就在城門洞的正上方,從他家那座「黑洞」的旁邊,有一道磚砌的階梯,拾級而升,就像上樓一樣,大頭哥笑著說:
大頭哥站在城門樓子內側的垛口間,向下面揮手微笑,說:
其後一連多日,我幾乎天天都和大頭哥聚在一起。不止是我,還有五哥,和我手下的那些小嘍囉,都每天按時報到,把大頭哥的肚皮看成一座寶庫,幾個人合力挖掘,談今論古,問東問西,有問不完的問題,有聽不厭的故事。
他滿不在乎的往那條斷了的大腿根兒上用力一拍,高高興興的說:
五哥向我示意,把臭嘴的胳臂輕輕放開,讓他躺在地下休息。他像拉風箱似的大喘氣,渾身的筋骨皮肉都在顫動不已,看樣子,他的力氣已經全部用盡,最多只能跑到這裏,幸虧和我們不期而遇,否則,再讓他往前跑上幾百步,也許他就會倒在中途。從城裏到此處,差不多有十華里,折合成五千公尺,以他的年歲和體力,跑是跑得下來的,然而,照他剛才的跑法,幾乎是使用跑百米的速度,這是任誰都支持不住的,除非是發了瘋,除非是——
五哥安慰我說:
大頭哥不只在外面人緣兒極好,對他的父親,更是上體親心,百依百順。他父親外號叫「秦叔寶」,是一個高高大大的紅臉漢子,不喝酒的時候脾氣很好,一旦多喝了幾杯,就常常使酒鬧事,尤其是對自己的兒子,動輒又打又罵,大頭哥總是低頭領受,沒有一點兒不遜之色。有幾次,我去找他,在屋門口大叫:「大頭哥,你在家嗎?」就聽到他在黑影裏回答:「你進來吧,我出不去。」原來他正在罰跪,雖然他父親爛醉如泥,不省人事,他還是跪得直挺挺的,不改變自己的姿勢。罰跪的經驗,我也豐富得很,可並不像他這麼笨,只要大人不在跟前,總要鬆散鬆散,儘量讓自己舒服點兒,或者改跪為坐,或者趴在那裏用兩隻手撐著,聽到大人咳嗽,再改回原來的樣子,也不能算是違背親意。我曾經如此「教導」過大頭哥,無奈他腦筋很死,擀麵杖吹火——不通這一竅兒,他自己不肯學,我對他也就幫不上忙了。
說起來,這也可以算得一種異數。在故鄉那座縣城淪陷之前的大半年,也就是抗戰史上著名的「台兒莊大捷」過後不久,不但津浦、平漢、隴海這幾條大鐵路沿線的城市,大部分都被日軍攻佔;就是我們家鄉鄰近的十幾個縣份,也都淪入敵手;唯獨我們那一縣,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好幾次,大隊的日軍繞道而行,過境不入。鄉人們在受了幾場虛驚之https://www•hetubook•com.com後,那些不迷信的人也焚香叩首,感謝上天庇護,菩薩保佑。
「但願,那不會太遲。」
民國二十七年暮春,縣境內第一次出現敵踪,而且人數不少,還配合著幾十輛坦克車,一路耀武揚威,長驅直入,看情勢,似乎就是專為攻打我們這座縣城而來。消息傳到,縣城裏亂得像一口燒開了的雜菜鍋,有些人往裏跑,有些人逃,也有些人索性蹲在家裏等著,「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說是這麼說,卻把大門拴緊頂牢,也不想想那能擋得住什麼。保安旅守城有責,也都紛紛的進入陣地,準備用他們那點兒單薄薄弱的武力,去迎擊強敵,要和他們戍守的這座城池,共存亡,同生死。
被一股子不平之氣支使著,我又說了一句不該說的:
他說他很羨慕大頭哥,雖然斷了一條腿,到底是轟轟烈烈、痛痛快快的跟日本鬼子拚過,當兵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等待這種機會嗎?他說他當兵多年,從學兵升上軍官,從少尉幹到少校,內戰倒是打過不少,你扯我的腿,我倒他的戈,今天你我合起來打他,明天他和你再聯手打我,那種「狗咬狗一嘴毛」的糊塗仗,打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是混球加三級,對不起國家民族,也對不起老婆孩子。盧溝橋「七七事變」,劉團附正在山東德縣駐防,離發生事變的河北宛平,雖然隔著一個省,算路程倒也不遠,大敵當前,弟兄們都摩掌擦拳,準備著好好的表現一番,那想到「韓青天」另有打算,敵人還沒來,部隊就往後撤,動作倒是夠快。然而,這一路撤退,老百姓夾道注視,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眼色啊!常常有人迎著臉罵上來:「老鄉,敵人在北邊兒,你們這是往那兒開呀?是迷了路哪?還是認不清方向啊?」大官們聽不見這些話,只苦了校尉級的軍官和士兵們,被問得張口結舌,心冷臉熱,脾氣好的避不作答,性情暴躁的就跟老百姓吵嘴打架,外表兇得像老虎,內心卻覺得自己連一隻老鼠都不如!——老鼠膽子小,只會鑽牆洞,可聽說過老鼠為了躲貓,就這樣千里萬里的大搬家嗎?………越想越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就暗暗拿定主意,不能再這麼厚著臉皮退下去。中國雖大,也禁不住這樣退法。於是他聯絡了幾十位「同志」,決定他們撤退的行動到此為止。第二天,部隊開拔,他們留下,從此離開了「第三路軍」。就這樣,他們在那個地區展開活動,沒有番號,沒有名義,也沒有一定的任務,只為了洗刷自己的名譽,實現自己的夙志。當地的年輕人,紛紛自帶武器,加入了他們;也頗能獲得老百姓的掩護與支持。大頭哥說,這就叫作「游擊隊」,劉團附和他的手下,就這樣稱呼自己,大概是由於他們活動的地區是在敵後,同時也有別於正規部隊,但他們仍然自認是軍人,有組織,有紀律。接受劉團附的招待,大頭哥在他們隊部裏住了一宿,發現他們在沒有任務的時候,一樣的出操、上講堂,和正規部隊沒有什麼兩樣。
老管家每天回來,聽他向爺爺報告過這一天的打聽所得,我就把他拖在一邊兒,向他詢問:可有大頭哥的消息?他總是一問搖頭三不知,好像縣城裏根本沒有這個人似的。
問得我莫名其妙,向他大喝一聲:
對這些保安部隊,我實在有些看他們不起,因為前一陣子「過兵」,我見過韓復榘的「第三路」是什麼樣子。有整整的一個師,就從東堤口的官道上往南方撤退,我和幾個夥伴站在堤口上往外看,看了整整一天,一師部隊還沒有過完。以我們當時的年歲和閱歷,軍隊的好壞當然是看不出來,不過,只看他們的「賣相」,一個個人高馬大,服裝整齊,而且有人扛著的、馬馱著的、車拉著的各種各式的武器,應該是一支好部隊,卻是中看不中吃,平時挺威武的,一旦國家有事,到了該他們上陣殺敵的時候,就這樣不戰而走,真是可羞!據說,在「韓青天」的手下,像這樣的部隊有好幾個師,另外還有些更精銳的什麼「手槍旅」、「特務團」之類,難道還不足以和日本鬼子拚死一戰嚒?如果那樣軍容壯盛的正規部隊都不堪迎敵,這個保安旅不過是一羣烏合之眾而已,平時看他們出操,連步伐都走不齊,腰桿兒都挺不直,要他們上陣守城,豈不是螳臂當車?
「賣啦。在長城作戰,賣給了日本鬼子。你不用替我難過,我賣的價錢很好,不但不賠本兒,還賺了好幾個。看著挺難看,是不是?沒關係,看習慣了就好。我已經習慣了。」
「怕?怕啥?既然當了兵,就是來賣命。拚一個夠本兒,拚倆就賺一個!只要不做賠錢的生意,有啥好怕的?」
「遲是不遲。我們長官說過,這場戰爭不打則已,打起來就是長期的,三年五年都結束不了,十年八年也有可能。遲是不遲,只是在這個時機到來以前,會有一段難熬的日子。……」
大頭哥應該知道槍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家鄉民風尚武,地面上又常鬧土匪,一些大桿子頭兒像「劉黑七」之流,拉起來就有三千五千的匪徒,鄉民們為了自衛,不能完全仰仗官府的兵力,於是就組織了「聯莊會」,早在十年之前,就有過「五十畝一桿槍」的規定,雖然沒有完全辦到,民間的槍支確實不少,像我們寨子裏——
「五少爺,六少爺,要不要坐車回城啊?」
臭嘴在地下趴著,喘氣越來越粗,漸漸就變成了哭聲,一邊哭,一邊訴說:
最後一句是問大頭哥的。本來他說話的口氣慢條斯理,好像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可能是他從大頭哥臉上看出什麼不對,說到最後這一句,猛的提高了嗓門兒,大有興師問罪的意思。
這些話和五哥是一個調子,可是,五哥的話只能說到這裏為止,再往下問,他也含含混混、模模糊糊的,不能說得很具體。大頭哥見多識廣,而且是在戰場上和日本人交過手的,關於「我們留在家鄉究竟能做些什麼」這個問題,希望他能明明白白的告訴我,袪除我內心的疑惑。
五哥仰臉望天,眼睛裏貯滿著淚水:
五哥一直靜默無語,我好幾回找他說話,他也沒有回答我一句半句。我知道他這時候的心情和我一樣,不怕別的,只怕自己有力氣用不上,白來了這一趟。
「這不同呀,兄弟。我當年入伍,是從二等兵幹起的,在整個軍隊裏階級最低,只要服從命令,接受指揮,就算是盡了責。那種職位,再小上兩歲也能幹得了的。可是,要組織游擊隊,不但要有經驗,而且要有號召力。劉團附那樣的人物,才勉強能當個頭目;你、我,統統都不合格。」
這一聲大喝,才讓他認出了我是誰。勁頭兒一卸,人更變得軟塌塌的,膝蓋打彎兒,整個身體就癱瘓在地,架都架不起來。
有一陣子,大頭哥被迷惑住,他倚著拐杖,向我們審視,忽然,他找到了什麼,伸出大手掌往我的臉上一晃,又發出一陣豪爽的笑聲:
從堞口上往外眺望,「城窪子」裏空空蕩蕩,不見一個活物,只有剛剛冒出水面的蘆葦和蒲草,漾著一湖新綠,顯得比平日更靜,更美。周圍的護城堤,仍然像一條死蟒似的僵臥在那裏,看不見敵人的影子,只隱隱約約的聽到汽車、坦克車行駛的聲音,轟轟隆隆的,從護城堤外傳過來,有一陣一陣的塵土向上湧起,半空中浮現著殺氣。
我責備他:
「那是你不了解爺爺的性情,等到時機成熟,我自然有辦法求得他老人家答應。」
他止住腳步,我也剛好到了他的背後,等他挪動雙拐,轉過身子,一張臉離我不到二尺,我從他的口鼻眉眼間找回了童年舊侶,再也不必擔心會認錯人了。
「大頭哥遭難,咱們不能袖手不管!五哥,你想個主意吧,拚死拚活,咱們總得去救他!」
「好吧,他實在沒有路走,就叫他到咱們家來。雖然只剩下一條腿,我知道他人是極可靠的。咱們家裏用的人已經不少,可是,也不在乎再多添他一個。」
「你說的那地方,不就是從前的老刑場嗎?」
另一位可敬的人物是我們的縣太爺,聽說在發生情況的那天,他就預先寫好了遺書,然後穿戴整齊,端端正正的坐在「大堂」上,周圍架滿了柴薪,只等著日本鬼子一進城,他就要引火自焚。後來,日本鬼子退走,縣政府的職員向他報告,他還不肯相信,只催人快些點火,免得他落在日本鬼子手裏,做不成忠臣烈士。
他說得這麼仔細,我總算懂了他的意思,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話很有道理,情勢確乎就是這樣的。不要說組織游擊隊,真刀真槍,出生入死;就是在太平盛世,要辦個學校、或者做點兒公益的事,也非得找幾個年高德劭的人來出面領導不可。年輕人熱心有餘,經驗不足,當然更談不上什麼聲望了,一般人常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心理上先看你不起,又如何能夠信得過你?在那樣的社會裏,年輕人要想做點兒什麼,的確是不容易;要再想不受栽培,不享蔭庇,但憑一己之力,那更是加倍的難為。
他十六七歲的時候,就長足了個子,身高足有六尺,不只是頭大,兩手兩腳,也都比別人大了一號,粗粗壯壯的,看上去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但他卻有一顆純真至誠的赤子之心,和我玩在一起,一點兒也覺不出他和我年歲上有多大的距離,不像別的那些十六七歲的大孩子,喜歡裝出一副大人相,對你不理不睬的。就因為他有這個好處,我對他才會心服口服,不然的話,以我小時候那種刁鑽古怪的性情,我才不會向他低頭哪。
「是呀,就是為了這條腿,我才有些猶豫。照我的想法,打游擊是一件苦差事,必須有一副好身體,像我,等於是一個殘廢,別的不說,最少跑起路來就沒有別人俐落。害了自己不要緊,最怕的是讓大家都跟著受拖累。劉團附卻說沒有關係,游擊隊不同於正規部隊,又沒有誰來點名校閱,要你矗立在那裏當『人樣子』!有些任務,鬥智不鬥力,可貴的是經驗、是膽氣。這些話都是劉團附說的,他是一位好長官,有擔當,有抱負,階級雖然不高,說起話來倒像個一級上將似的。跟著這樣的長官做事,絕對的吃不了虧!……」
從前,他沉默寡言,個子雖然高大,人卻有點兒靦腆,特別是在生人面前,還不如我來得潑辣呢。為了這一點,我還曾經替他擔著心事,總覺得他就是穿上軍裝,也跟一般的兵士不一樣,既欠開朗,也不夠粗獷。這次見面,才知道人真是會變的,穿什麼戲裝就像什麼角色,七八年的軍隊生活,已經把他磨練成一個「老兵油子」,氣態軒昂,笑聲響亮,再也不是從前那個挨打挨罵不吭不哈的「受氣包」了。
我追上幾十步,才把他拽住。他兩條腿一停,竟然站不住腳,搖搖欲倒。五哥也急忙趕過來,一人架一條胳臂,他才能勉強支撐,沒有倒下去。
「怎麼個救法?你們楊家寨不是有人有槍嗎?還有你們的『聯莊會』,外界傳聞,只要你們楊家寨一聲令下,不消半個時辰,從四方鄰村,就能聚集幾千人,這話,總不會是假的吧?那你們就趕緊的敲鑼呀,打鼓呀,放鞭炮呀,城裏只有幾十個鬼子,咱們多帶人馬,冷不防的圍上去,還怕宰不了他們?」
大頭哥張了張嘴,要說的話還沒有出口,五哥又兇巴巴的釘了一句:
「大叔,這前面,可就是,楊家寨?」
他說的那幾句豪語,卻從此印在我的心裏。「拚一個夠本兒,拚倆就賺一個!」抗戰期間,我記不清這兩句話究竟聽了多少遍,而且是從許多不同的嘴巴,用南腔北調各種不同的口音說出來的,每一次聽到,都使我感動不已。這兩句話當然不是我那位鄉親的「創作」,不過,對我來說,卻是從他這裏聽到的時間最早,當時我連連點頭,牢牢的把它記住,內心被感動的程度,不亞於讀諸葛亮的「出師表」,或是文天祥的「正氣歌」。
我們這位縣太爺姓劉,是在韓復榘手裏派下來的,好像和省主席有點兒親戚關係,是遠房的表兄弟之類。本身沒有什麼資歷,也沒有多大的學識,有人說他在自己家鄉是一家雜貨店的老闆,更有人說他連老闆都不是,是跟著人家當夥計,後來在家鄉待不下去,千里投親,找韓主席討碗飯吃,運氣不錯,剛好我們這一縣的縣長出了缺,就領了印信,走馬上任,做起「百里侯」來了。這位縣太爺年歲已經不小,也根本不是當官兒的材料,全靠著幾位「師爺」臨時調|教,還經常鬧出笑話來。「師爺」們在背後給他起了外號,喊他「糊塗青天大老爺」,他的能力之差,智慧之低,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樣的一塊料兒來當縣長,要想贏得地方上的讚揚,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不過,憑良心說,他也並沒有什麼大惡,只是這一步爬得太高,有些適應不了,所以才顯得笨頭笨腦。好在他靠山硬,四十多年以前也沒有什麼縣議會跟他作對,官兒還算好做。他這一任縣長,也糊里糊塗的做了兩年多,全靠他祖墳上的好風水了。
我給他兜頭澆了一桶冷水:
「不會太久的,你等著就是啦。等到時機成熟,情況有了變化,現在這些難題,到時候就會自然消失,水到渠成,它就不再是什麼難事。」
「你作戰受傷,是為了國家出力,就算你往後不能打仗,軍隊也該養著你,對不對?」
剛剛聽到消息的時候,他本是決定全家出城,回到鄉下老寨子去,這正合乎古訓「小亂住城,大亂住鄉」的道理;可是,繼而一想,又覺得不妥當,因為老寨子離城不遠,又正靠著官道,敵人在攻城之前,可能也會把那座寨子當作一個目標,恐怕還沒有城裏安全呢。於是,套好的馬車又被卸了下來,人也都退回到房子裏去。我和五哥趁著這個機會,就趕緊的往外溜,一陣風似的跑上了城頭。
攙住了他,我發現他一頭一臉都是大汗淋漓,連眼眶子裏面也被浸得濕濕的;嘴巴和鼻孔都往外直冒白氣,好像他肚皮裏正燒著一鍋開水。
我以為大頭哥一定聽不進這些話的,孰料他聽過之後,竟然連連點頭,拍著五哥的肩膀說:
話一出口,我就在心裏咒罵著自己:該死的!你就是怕大頭哥回來了又走,不會另外找一個理由嚒?大頭哥倒是並不在意,依然是一副慢悠悠的腔調:
「我怎麼會知道?全城的人都知道!『維持會』在火神廟貼了佈告,是把大頭哥當作土匪來辦的。『二鬼子』還大街小巷的吆喝,要城裏的人都去看熱鬧。你說,我怎麼會不知道?」
故鄉那座縣城,是在民國二十七年年底,才被日軍佔領;那就是說,當「七七事變」發生之後,我們家鄉在漫天烽火中,又過了大約一年半的「太平歲月」。
「秦大哥,你也下鄉去避一避吧!」
我熱血沸騰的說:
說來說去,這組織游擊隊的事,原來只不過是一個夢想而已,要想把這夢想變成事實,必然拿出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耐性與毅力,把這些「美德」統統加在一起,到最後,還未必就能弄得成呢。
「你這是說傻話。日本鬼子要殺人立威,當然有了準備,咱們赤手空拳,怎麼個救法?」
「你會不會說話?就這樣連蹦帶跑的,誰能聽得懂啊?你說仔細點兒好不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嘛?」
臭嘴本來就不是個乾淨人兒,這陣子更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用這隻襖袖擦鼻涕,用那隻襖袖抹眼淚:
「不行,我不能走。我爹今天又喝多了酒,這會兒正在床上躺著,不到明天過午,是起不來的。我又不能扛著他走路,要是我一個人逃,撇下他,誰照顧?」
城頭上,正是戰雲密佈,情況十分緊張。保安旅的六七百名官兵,全部都上了城牆,分散之後,兵力更顯得單薄。我和五哥往城頭上跑,也沒有受到阻擋。像我們這樣平民身分的人,似乎很不少,有的是來看熱鬧,也有的帶來自己家裏的槍械,要在這緊急關頭,大顯身手,和敵人拚一個死活。
以我當年的年紀,根本不知道仗是怎麼打的;後來有了這一方面的知識,也仍然想不透那支日軍臨陣退縮,不來攻城奪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唯一的解釋,可能是當他們兵臨城下,忽然發生了別種情況,上級指揮官下達了新的命令,把他們給追了回去。如果那天日軍真來攻城,城是絕對守不住的,一方面是兵力不夠,在敵人的大砲和坦克車圍攻之下,只能挨打,不能還手;另一方面,我們家鄉那座縣城根本就是一處「絕地」,站在護城堤或者「城窪子」西北角的「文亭山」上,就能漫過城牆,把城裏的動靜看得清清楚楚的。
我活了這大半世,成年之後,除了和圖書在軍中服役,就是在學校教書,學校和軍隊都是大團體,生平所交接的人物,何止千百?有些人和我特別有緣,幾十年交往不斷,使我有機會看到他怎樣活,也看到他怎樣死,蓋棺論定,有資格替他打一個分數,再加上幾句評語。我發現:人,的確是有大小高低之別。正如孟子所說:「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那些從眾人之中「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英雄豪傑,雖然在外貌上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在精神上卻是巍巍如泰山,蕩蕩如海洋,和那些小土堆、小水窪相比,其大小高低,簡直不能同日而語。而這種分別,跟人們在生前汲汲營營,所累積的財富,所攀援的官位……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不過,以戰時的編制,一縣的武力,除了警察局,還有自衛隊,人數雖然不多,武器也破舊落伍,不值得一提,而十幾個縣份的地方武力集合在一起,人槍的數目就稍有可觀了。只是這些人都是標準的「活老百姓」,缺乏訓練,又毫無經驗,槍也許會放,卻不一定會打仗。後來,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了命令,把這些地方武力加以整頓,編成一個保安旅。番號大啦,人數可並沒有增加,號稱一旅之眾,全部官兵大概只有六七百,而且,槍支械彈,也沒有地方去請求,還是從前原有的那些老東西,破銅爛鐵一大堆。這個保安旅,就是戍守我們縣城的防衛部隊,城裏城外,也構築了不少的壕溝和掩體,看上去很像那麼一回事兒,誰知道管用不管用呢?
大頭哥悠悠忽忽的說:
故鄉的縣城雖小,那東、西、南、北八座城門樓子,卻都是建築精美的龐然大物,比起台北市上被當作古蹟保留著的這幾座城門,只論高度,就高了一倍有餘;再說它的規模之大,氣象之偉,那更是比都比不得。城門樓子上頭,真的有一前一後,寬寬大大的兩座「廳堂」,一樣的四面迴廊,一樣的落地長窗,既清爽,又敞亮,而且視野寬廣,又高高在上,正是年輕人談心說夢的好地方。
「大不了就是一個死!反正,我這條命已經是撿回來的,也早就夠了本兒!……」
大頭哥看我有些害羞,又變換著口氣說:
我覺得五哥所說的都是空話,既缺少根據,也沒有保證,可以說是毫無意義。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又叫作「過小年」,長年在外的人,到了這個日子,就得趕緊收拾行李,那怕是關山阻隔,大雪封途,也得轉回家鄉去,如非萬不得已,是沒有人願意在客地過年的。這兩天,爺爺一直為著此事坐臥不安,正好這時候從老寨子裏傳來訊息,說是鬼子兵近日沒有什麼行動,地面上尚稱安寧,過年的時節回家團聚,料來是不妨事的。於是,爺爺很迅速的作了決定,向「九女集」的那家親戚道謝告辭,率領一家老幼,男僕女婢,坐著幾輛馬車,遠遠的避開縣城,繞了幾十里路,一路平安的回到老寨子。
當我趕到橋頭,那個傷兵也正揹起行李,用雙拐拄地,一大步一大步的往堤口移動,我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
我發現,當大頭哥說到這批人,他臉上有著一種很奇異的神情,就像是一個被禁止活動的小孩子,隔著窗戶,看著鄰家兒童放在半空中的風箏,那樣的嚮往,那樣的動心……我問他:
問到這裏,臭嘴終於按捺不住,反正是要哭,他索性就跳著腳大聲的號啕:
這段話倒是說得很清楚,只是太簡潔,很多地方都接不上頭,聽得人糊裏糊塗。
一拖過了幾個月,就到了民國二十七年的歲暮。
「日本人要殺大頭哥,你怎麼會知道?」
我站的位置,靠近一個年輕的兵士。他把一桿步槍架在城垛口上,槍托抵住肩膀,兩隻眼直勾勾的,向城外注視著。我估計他的年紀,縱然比我大也大不了多少。如果他是本地人,多半我會認識,大概是從鄰縣來的。
「那,豈不是更顯得咱們不夠朋友啦?」
游擊隊?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的新名詞,對它很有興趣,就要求大頭哥說一個明白。原以為大頭哥無所不知,關於游擊隊的事,他也知道得很有限,只說他遇到的那一羣人,穿著便衣,帶著武器,不像軍隊,倒像土匪,大頭哥真把他們當作截道兒的,表明了自己的身分、來歷,希望那些「好漢」們也懂得江湖道義,念在他是一個遠道歸鄉的傷兵,替他留幾文錢作盤費,卻被客客氣氣的請到「隊部」裏去,會見了他們的「頭目」。原來這羣人是第三路軍韓復榘的舊部,領導人是某師某團的少校團附,姓劉。韓復榘也是「西北軍」的老人,「中原會戰」之後,才和馮玉祥鬧翻了臉的,所以,那位劉團附在「二十九軍」裏有很多朋友,和大頭哥的頭頂上司張營長,既是同學,還換過蘭譜。這麼一敘,劉團附如遇故交,對大頭哥披肝瀝膽,無話不說。
「臭嘴呀,你到底是怎麼啦?是犯了什麼錯?還是闖了什麼禍?不要緊的,你儘管說出來,有五哥和我在,什麼事都能替你擔待。」
「可是,你的腿——?」
爺爺答應了,我卻不忍心對大頭哥去說。聽爺爺的口氣,他老人家是把大頭哥和其他傭人一例相看的。不能說他老人家不對,事實上這已經是一種仁慈,一種恩惠,是看在五哥和我的面子才「賞」下來的,不然的話,誰家用人願意用一個四肢不全的殘廢?可是,我怎樣對大頭哥去說呢?一個為了保國衛民而傷殘成疾的英雄,應該讓他受這種委屈嚒?就算他自己不覺得委屈,我也羞於啟齒。五哥嘴上說這沒有什麼關係,評定一個人的高下,是依據他的品德,而不是比照他的職位,當傭人也不見得就比誰低了一級……。話都是好話,可是,他只會在我面前嘀嘀咕咕的,一見了大頭哥,就猶猶豫豫的不能出口,好幾番鼓著勇氣去說,開頭兒說得很好,話到中途就岔了路,聽得大頭哥莫名其妙,還以為我五哥憂國傷時的弄出毛病來了。
「你怕不怕?」
「回去?回那裏?你是說軍隊?」大頭哥口氣很急,聽得出他是對提這個問題的人,內心有幾分惱恨:「你看我這副樣子,留在軍隊裏做什麼呢?要是能回去,我也就不會在這個時候回來了!」
五哥好像有意的把話頭引開,問道:
「臭嘴,你是怎麼啦?是眼睛有了毛病?還是得了失心瘋?」
大頭哥替我解圍:
大頭哥略作思索,就下了決定:
至於那座空了的老寨子,因為鬼子兵曾經在那裏休息,被糟蹋得不可收拾,連祠堂前面的一對旗桿,也被無緣無故的用武士刀砍倒;幾座古銅香爐也都不見了,簡直就是強盜。可是,這些日本兵回到城裏,似乎就比較注重紀律,不像在四鄉那樣為所欲為。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不知道那些日本軍官是怎麼想的,可能是把城裏看作「基地」,把四鄉看作「敵區」。
發生情況的那一天,我們家裏也亂得一團糟。爺爺身為一家之長,本來是說一不二,很有主意的,那天也顯得手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就由於這些原因,使得大頭哥——這位百戰榮歸的壯士,千里迢迢,回轉家鄉,沒有受到他應受的待遇,雖然他還鄉之初,也曾經引起許多人的注意,執手把臂,問東問西,熱鬧了一陣子,很快的就成為過去。只剩下我們幾個人,是大頭哥真心的朋友,一直圍繞在他的四周,也最了解他的難處,可是,我們幾個人,都是半大不小的,連自己的行動也不能完全自主,又能替大頭哥做些什麼?
不過,對他們所能表現出來的這份兒勇氣,我還是很佩服的。大敵壓境,明明知道敵強我弱,不是對手,卻仍然不逃不退,擺下迎敵的陣勢,這和我們的省主席韓復榘相比,已經是難能可貴,天地懸隔。
五哥用兩手一圈,把在場的人都給圈了在內:
那天,以大頭哥為中心的一羣年輕人,在城樓上高談闊論,憂國憂民,所談的話都是大而無當,既不配合我們的年齡,也不切合我們的身分。但是,我們談論得很認真,雖然談不出個結果,總算先起了「草稿」,大致知道留在家鄉該做些什麼事了。
「早晚?究竟是多早多晚?你能不能告訴我一個確定的期限?」
我一陣心痛,貿然的叫了幾聲:
一連幾日,鬼子在四鄉騷擾,殺人立威,把近城負郭二十里以內的地區,弄得風聲鶴唳,路斷人稀,到處彌漫著血腥氣。我們的那座老寨子,離城只有十里路,又在官道的近側,當然也免不了受到騷擾,幸虧他們早就得到消息,在鬼子兵到達之前,都逃避到「白花河」下游的幾座下莊子去,所以,雖然受了一場大驚嚇,並沒有遭到什麼損失。
「就是現在呀,就是現在呀!……大頭哥被綁在一輛牛車上遊街,已經到了西關外啦!……你們還不趕快派人去救他,再遲就來不及了哇!……」
「快來喲,快來喲!大頭哥回來囉,大頭哥回來囉!」
正好這時候五哥也到了跟前,我走過去和五哥站在一起,也作著同樣的表情,擺出同樣的姿勢,要考驗大頭哥的眼力,看他能不能認得出誰是他的童年舊侶。
後來,城樓上的「談話會」,又舉行過許多次,每次都有新的話題,卻總是離不開敵情和時局,自己的私事倒是很少提起。一直到大頭哥回轉家鄉三四個月,我們才漸漸知道他的情況很不好,幾乎連未來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本來,他當兵的這八九年,吃公糧,穿軍裝,所領的薪餉,都一文不花的寄回家鄉,那時候實行募兵制,比起抗戰時期,軍人的待遇是很優厚的,當一名二等兵,每個月也能領好幾塊現大洋,八九年過去,也應該積攢下一筆不小的數目。無奈錢到了「老秦瓊」手裏,都成了他的沽酒之資,錢少了就少喝,錢多了就多喝,一直到花光了為止。及至大頭哥受傷還鄉,他家的情況還像他離鄉之前一樣: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甚至連一點兒積蓄都沒有。大頭哥帶回來的錢不多,一部分替老爹還了酒債,剩下的用來維持生活,不消三幾個月,也就所餘無幾了。
我俯下身去問他:
老管家還說,日本鬼子這一次抽調兵力,來攻打我們的縣城,原是預料會有一番激戰的,所以來的人馬不少,足足有兩個聯隊。佔領縣城之後,曾經好幾次整隊出城,向四鄉作示威性的掃蕩。在這些行動中,當然又免不了有一些中國人遭殃。所好的是,日本鬼子對這個新佔領的地區,也並非毫無疑懼。每次出城,都是繞著護城堤轉圈子,離城最遠的地方不到二十里。每到一處,都大肆暴虐,姦淫擄掠,無惡不作。中國的老百姓真像是耗子見了貓,能跑的就跑,不能跑就躲,夾壁牆、地瓜窖、柴草堆、大陰溝……都成了他們的藏身之所。有些人就用這種笨拙的法子,逃過這場劫數;那些逃不過的,就像落在貓爪子底下的老鼠,被侮辱,被戲弄,被折磨,最後還是免不了一死,——也有在敵人的槍刺下苟且活命的,當災禍已成過去,卻又用自己的手結果了自己。大管家陸陸續續聽來的消息,在日本鬼子這幾次「清鄉」、「掃蕩」的行動中,至少有一百數十個鄉親送掉了性命,這些人都是真正的善良百姓,世世代代,務農為本,從來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的,卻在自家的田地上、庭院裏,毫無罪辜的慘遭橫死!日本鬼子屠殺這些人,是毫無理由、也毫無必要的,唯一可作的解釋,就是那些日本軍人自居為屠夫,把中國的老百姓看得不如豬狗,蹂躪宰割,予取予求,亡國奴的待遇就是這樣的吧?
五哥猶豫了一下,說出來仍是幾句空話:
「你這是從那裏回來?」
「……大頭哥落在日本人手裏了!……大頭哥就要被日本人砍頭了!」
大頭哥從軍之前,我跟他相處了不短的一段時間,受到他很多的照顧,也從他那裏學到很多的本事,可惜我那時候實在太小,只知道大頭哥人很好,可也說不清楚他究竟好在何處,後來想想,這有什麼難說的?他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天性純孝,雖然他沒有讀過什麼書,識不得幾個字,他對他生父亡母的那份兒順從和孺慕,比我讀過的「二十四孝故事」,也差不了什麼。
聽了這兩個人物的結局,我想,你一定會覺得很悶氣,甚至埋怨我不該把話說得這麼仔細,講故事也要適可而止,如果每一件事都非要講到更殘漏盡油乾燈滅不可,那麼,世間也就沒有多少故事可聽了。這一點,我不是不懂,所以敢觸犯這些忌諱,是因為這兩個人物在我的故事裏根本不占地位,順筆帶出,不過浪費了兩三張稿紙而已。而且,把他們帶出場來,也並非全無用意,是要從他們的身上證明一個道理:忠臣烈士的可貴,就在於那些慷慨成仁、從容赴義的事蹟,並非人人可為,所以它才能上貫日月,彪炳史冊。
我很想也跳下馬車去陪陪他,卻被五哥阻止,向我使了一個眼色,說:
老管家卻以他老年人的智慧,回答的話頗富有哲理:
「你嘰哩咕嚕的在胡說些什麼?這種話,不是親眼看到的,可不准你胡說!」
我正有一肚子話要對大頭哥細說,也有一肚子問題要向大頭哥求得解答,可是,大頭哥不是我一個人的,全縣城的人幾乎有一半都認識他,剛才我那麼大聲喳呼著,驚動了茶棚裏的鄉親們,都上前相認,七嘴八舌的問個不了,又很體恤的說大頭哥站著怪累,就拉著扯著的把他架到茶棚子裏去,這一來,我就再也沒有和大頭哥說話的機會。那些鄉親們都是老頭子,非親即故,都能比我長著一輩兩輩,在他們面前,我不敢失禮,只好老老實實的坐在一旁,等機會替大頭哥解圍。
這一陣子,五哥一直沉默著,想他自己的心事。等到我和大頭哥停住了嘴,他忽然開口說:
就在這時候,一輛路過的馬車在大石橋上停下來了,從車上跳下來一個人,竟然是一位穿著軍裝、拄著雙拐的傷兵,他落下地面,穩住身子,接過從車上遞下來的一捲行李,楞楞的站在那裏,向四下裏茫然顧視,看看天,看看大地,看看橋下的河水,也看看在河裏戲水的這一羣半大不小的孩子。我當時的位置離大石橋總有幾十公尺,認不出他的面孔,卻覺得怦然心動:「這是誰?這是誰?不管他是誰,這個人我認識!會不會是——大頭哥呢?」這麼想著,我立即游向岸邊,來不及擦乾身子,就套上衣服,急吼吼的向橋頭跑了過去。
因為王老闆會說日本話,見了日本指揮官,鞠著九十度的大躬,嘰哩哇啦了一陣,說明城內已經沒有「敵軍」,全城百姓都是「順民」,就這樣,恭恭敬敬的,把日本鬼子引進城去。王老闆被「封」為「維持會」會長,另外幾個「士紳」(其實都是王老闆手下的夥計),也分別的封官授職,在日本人的卵翼之下,都成了新貴。現在,四座城門都貼出了「安民」的佈告,要逃出來的人趕快回城,只要向「維持會」領一張「良民證」,就可以受到「大日本皇軍」的保護,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佈告貼出來之後,也有少數人大著膽子回去,好像也並沒有太大的麻煩,只是經過城門口日軍崗位的時候,要接受檢查,要向日本兵行禮,要口稱「太君」、「太君」……只要按著規矩行事,裝出一副很順從的樣子,、日本鬼子雖然兇狠,倒也並不隨便傷人。因為快到了春節,不能長時期的逃亡在外,冒著大險回城的人就漸漸多了起來。
「光有槍也成不了事,槍要給人用的,有了槍之後,人從那裏來呢?」
大頭哥是民國元年出生的,比我大了整整十歲,照說是不容易玩到一塊兒去,只因為有一段時期,他被送到我們家當「小子」,派給學屋裏侍候老師,當時我剛剛啟蒙讀書,離開奶媽,什麼事兒也不會自己做,於是,照顧我拉屎撒尿、鋪紙磨墨,也都成了他的工作。大頭哥人很憨厚,卻並不笨拙,凡是他會做的事兒,總能做得很好。我的一身本領,總有一大半是由他傳授的,所以,我對他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從來不在他面前端出小主人的架子。後來,不知道什麼緣故,他忽然辭了差事不做,而我還是經常去找他,只要他在家,總讓我作他的小尾巴兒,他到那裏,我都跟著,他做什麼,我都很有興趣的學,真是把他當作自己的大哥哥了。
大頭哥很有耐心的解釋著:
我走過去,冒冒失失的問他:
像我們這種大家族,平時也許嫌它人多,到了過年的時候,可就顯出了人多的好處,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在這種大家族裏出生長大的孩子,就不知道什麼叫無聊,什麼叫寂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