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袁世凱:晚清三部曲之三

作者:趙焰
袁世凱:晚清三部曲之三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無私,還是抓權?

第二章 無私,還是抓權?

在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袁世凱的生活與經歷,就跟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國有關了。從一八八二年開始,一直到一八九四年,除去當中回國的兩年時間,算起來,袁世凱一直在朝鮮生活了整十年。從現在的資料看,袁世凱在朝鮮這十年的情況,一直含混而模糊,沒有翔實記載。也的確,那一段時間袁世凱只是一個影子,他最大的任務,就是按照李鴻章和朝廷的意思,遏制日本和俄國的勢力,阻止可能來臨的危險。
袁世凱就像一尾魚一樣,終於游進了自己的海洋。相比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袁世凱更喜歡軍營生活,在這裡,他可以縱馬馳騁,不受約束。袁世凱天生世故練達,性格豪爽,沒有一般讀書人的膽怯和酸腐,並且善於察言觀色。吳長慶交辦的事情,袁世凱都能辦得很好;很多複雜的事情,到了袁世凱手中,也能迎刃而解。吳長慶很賞識袁世凱,不久即委任袁世凱為慶軍營務處幫辦(相當於軍訓處作戰參謀之職),還給了袁世凱一筆豐厚的俸祿,讓他養家餬口。
甲申事變之後,朝鮮國王李熙請袁世凱居於王宮偏殿,代為主持內政、外交、軍事等一切政務。不過經過兩場政變之後,袁世凱對於朝鮮的局勢明顯憂心忡忡。年輕氣盛的袁世凱上書李鴻章,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請求清國大軍全面入駐朝鮮,以斷絕日、俄等國侵略的念頭。袁世凱建議說:總之,示以必戰,則和局可成;示以為和,則戰事必開。由於中法戰爭此時正如火如荼,清廷顯然不想因為朝鮮問題激怒日本,以致腹部受敵,因此,袁世凱的建議被擱置一邊。不過李鴻章對袁世凱關於朝鮮局勢的分析還是認可的,對於袁世凱的能力,也更加賞識了。
曩值危急日,人皆斂手避,
由於大院君束手就擒,群龍無首,朝鮮的內亂很快就平息。日本此時還沒來得及派兵,沒了藉口,也就不好派兵了。接著,閔妃也回到了宮廷,對清國恢復她的地位和統治,非常感激。朝鮮國王和閔妃設宴招待吳長慶、張謇、袁世凱等,又單獨會見了袁世凱,聆聽他對朝鮮事務的意見。朝鮮事件平息下來之後,清廷獎賞有關人士,袁世凱自然也在其列——袁世凱從七品「中書科中書」的虛銜,一躍為正五品的同知。這一年,袁世凱才二十四歲。
儘管事實真相得到了澄清,但清廷的軟弱低效以及腐朽陰晦,讓意氣風發的袁世凱很是失望。這個時候,袁世凱的養母牛氏在老家河南,聽說袁世凱身處危地,嚇得舊疾復發,急函敦促袁世凱回國。袁世凱考慮到自己集各種矛盾於一身,也不便久留,於是以養母牛氏生病為由,向吳大澂提出請假回國。接到袁世凱的請求,吳大澂頗有感慨:這個年輕人有如此大局意識,拿得起,放得下,真是上天的造化啊!得到批准之後,袁世凱於一月三十日早晨離開了漢城。一日,到達馬山浦時,丁汝昌親自駕著小船來迎接。對於袁世凱這個晚輩,丁汝昌不吝溢美之詞:功成退歸,君捨得開,走得出,偉人也!
從一八七九年秋天到一八八一年,袁世凱的很多精力用在了刻苦研究兵書上。袁世凱從書肆購買了大量兵書,整天啃著《孫子兵法》、《六韜》、《三略》、《兵經》、《陰符》什麼的,有時候也從一些報紙雜誌上支離破碎地讀一點西洋軍事文章。原先的毛頭小伙袁https://www.hetubook•com•com世凱,在飽讀兵書之後,慢慢有了機心和城府。當然,地處中華文明核心區域的中原,那裡的人們,本來就有這樣的潛質。袁世凱暗暗立下志向,希望像古代名將一樣,沙場秋點兵,馳騁疆場上。不過讓袁世凱感到失望的是,這時候太平天國和捻軍已經平息,本土範圍內戰爭已經消失。不打仗,學兵書哪有用武之地呢?在河南陳州待了一段時間之後,一無所獲的袁世凱只好苦惱地去了京城,想在京城捐一個官作交待。到了北京之後,袁世凱這才知道,朝廷已停止捐納,買官也沒有路徑了。袁世凱只好悻悻地在北京、天津等地轉溜,想碰碰運氣。有一次,袁世凱去了賭場,一賭之下,把自己攜帶的盤纏輸得一乾二淨。
因為袁保恆不主張救援,吳長慶從此與袁保恆結下了樑子,但對袁保慶,吳長慶一直心存感激。二人相處得很投緣,還結拜為兄弟。不久,李鴻章組建淮軍時,吳長慶率五百人前往安慶加盟。此後,就一直跟著李鴻章轉戰蘇南。太平天國平定之後,吳長慶由於戰功赫赫,官至提督,成為一品大員。袁保慶在南京就職的時候,吳長慶正好駐兵浦口,兩人經常見面。對於虎虎有生氣的袁世凱,吳長慶很喜歡,還收了袁世凱做乾兒子。
君今浩然歸,俯仰無所愧,
不過吳長慶那時候還是想讓袁世凱繼續科舉之路的,畢竟,在當時的社會,科舉之路才是正途。吳長慶雖是行伍出身,但一直知書達禮,對於文人與文化很尊重。吳長慶安排他的幕僚,也就是後來在甲午年一舉中狀元的張謇,去教授袁世凱。和袁世凱一起跟張謇學習的,還有吳長慶的次子吳保初。雖然張謇當時也不過二十多歲,但學問和見識,高過袁世凱一大塊,袁世凱從張謇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一段時間之後,袁世凱有了明顯的進步,在與家人的通信中,袁世凱也流露出重新走科舉之路的想法。畢竟,科舉兩試不中,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只要咬緊牙關接著考就是。不過接下來的事情,連袁世凱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一生就這樣與科舉永遠失之交臂。科舉,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和心病。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另外一些事情,卻讓袁世凱灰頭土臉:先是袁世凱在叛亂平定之後,未經請示,即挪用軍餉撫恤被親日派殺害的朝鮮大臣閔台鎬等人的家屬。袁世凱打報告要求李鴻章將這筆款項作為正當開支給予報銷,遭到李鴻章的嚴厲呵斥,要求吳兆有責令袁世凱自己解決這筆費用。袁世凱的堂叔袁保齡也寫信批評袁世凱,讓他自己賠償。再一件事就是袁世凱過於抓權和自作主張,引起吳兆有、張謇等人對袁世凱的不滿,吳兆有寫信揭發袁世凱蓄養官妓、販賣煙土、貪污軍餉。不僅如此,袁世凱還面臨日本方面對清廷的施壓——日本致函清廷,認為袁世凱尋釁挑事,是此次中日衝突的罪魁禍首,要求清政府追究袁世凱的責任;同時派外相井上馨帶團來朝鮮,與朝鮮政府商談賠償一事。針對各方面的攻擊,清廷派會辦北洋防務吳大澂、鹽運使續昌,赴朝鮮查明甲申事變的真相。袁世凱再次顯示了他處變不驚、辦事幹練的才能。赴朝調查人員來之前,袁世凱就將甲申事變的經過及證據材料整理好,彙集成冊。使團一到朝鮮,袁世https://m.hetubook.com.com凱立即將書面報告及有關證據呈上。吳大澂、續昌根據事實認定,袁世凱並沒有蓄養官妓、販賣煙土等行為,所採取的軍事行動,也是從捍衛清廷利益的立場出發,是正確的。吳、續因此並沒有責備袁世凱,反而表揚袁世凱勞苦功高。在確鑿的證據面前,日本只得悻悻地承認失敗。考慮到中法戰爭正在進行,朝鮮在與日本談判時,也有意識作了一些讓步,雙方達成共識:朝鮮派使者赴日本謝罪;賠償日商損失十一萬元;賠償日本兩萬元重修日本使館等。雖然給了日本面子,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一回,日本還是輸得體無完膚。
袁世凱就像一尾魚一樣,終於游進了自己的海洋。相比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袁世凱更喜歡軍營生活,在這裡,他可以縱馬馳騁,不受約束。袁世凱天生世故練達,性格豪爽,沒有一般讀書人的膽怯和酸腐,並且善於察言觀色。
大權旁落的大院君一直盤算著東山再起,動亂的形勢正好給他提供了機會。不久,閔氏政權的軍事改革,又因拖欠軍餉,引起了廣大士兵的不滿。大院君抓住時機開始反擊了,他一方面派人在社會上散佈流言,一方面組織力量準備反撲。一場發生在父子之間的爭鬥開始上演,大院君發起暴動,唆使叛軍圍攻王宮以及敵對勢力的宅第,殺死政敵閔鎬謙、金輔鉉等,閔氏毫無防備,只好倉皇逃跑,藏匿於民間。漢城的局面變得不可控制,叛亂的朝鮮軍隊又襲擊了日本使館,日本公使逃至仁川,乘英艦返回日本。朝鮮的動亂,正好給覬覦朝鮮半島的日本找到了藉口,日本內閣立即開會研究朝鮮形勢,決定派兵至朝鮮問罪。中國駐日公使黎庶昌得知這一消息後,急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上報朝廷,火速派兵增援朝鮮。這個時候,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適逢母親去世,開缺回到合肥老家守制。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職,暫由李鴻章的老部下、兩廣總督張樹聲署理。張樹聲在接到電報後,立即與總理衙門進行了商議,決定派兵前往朝鮮平亂,調吳長慶所部六營開往漢城,並派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戰艦接應。
兩天後,政變爆發了,清廷的史書把這一次暴亂稱為甲申政變。「開化黨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攻佔了王宮,活捉了國王李熙及閔妃,殺死了執政六大臣,宣佈改組政府,逼迫國王用鉛筆書寫了「日使入衛」四個字,送至駐日使館,為日本入侵朝鮮製造理由。袁世凱在第一時間得到政變的消息後,當即和吳兆有、張光前商討對策,吳兆有和張光前主張等候北洋命令,袁世凱認為時不待人,極力主張用武力保護朝鮮國王。商議後的結果,是由吳兆有致函朝鮮國王,請求允准率兵保護。信函送達朝鮮國王手中後,由叛亂分子挾持的國王李熙當然下詔,不許清國軍隊進行干涉。朝鮮大臣金允植、南廷哲來到清兵大營求救,袁世凱要求見國王也受阻。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當機立斷,決定帶兵強行進宮。吳兆有率兵入左門,袁世凱率兵入前門,張光前殿後策應。日軍見清軍入宮,首先開槍,袁世凱立刻進行了還擊。叛軍抵禦不住,挾持國王且戰且退。袁世凱帶兵追擊,將日軍團團圍困在一小山坡上。晚上,日軍和朝鮮叛黨堅持不住,突圍而逃。吳兆有與袁世凱將國王李熙搶回。然後,國王召集文武大臣,宣佈日本陰謀及亂軍罪狀,宣佈改組政府,抗議和圖書日本公使勾結作亂。日本駐朝公使竹添一看形勢不妙,自焚使館,狼狽逃回日本。眾叛臣金玉均、朴泳孝等也隨之逃往日本。甲申政變遂告平定。
袁世凱接到命令後很高興,自己很長時間研究軍事,終於有了一個用武之地。因為對西方軍事科學已有所接觸,袁世凱在訓練朝鮮軍隊時,以自己熟悉的淮軍訓練方式為主,也借鑒了一些英國德國的操法陣法等。袁世凱在當地招募了一千人,分為左右兩營,配備了新式火槍、大炮等彈藥裝備,親自對這些士兵進行訓練。一個月以後,朝鮮國王在春塘台進行檢閱,在袁世凱口令的指揮之下,這一千名昔日的農民和自由職業者,無論是出操隊列,還是射擊搏鬥,一個個有模有樣。李熙非常高興,對袁世凱的才幹讚不絕口,又將自己的舊軍調撥五百人給袁世凱。不久,國王李熙再次閱兵,看到這支新軍又有很大進步,大為讚賞,竟要封袁世凱為全國陸軍大元帥,由於李鴻章的干涉,這項動議不了了之。這一支朝鮮新軍,在後來的「甲申政變」中,幫了袁世凱的大忙。
此事古今同,處世諒不易。
朝鮮平叛後,袁世凱按照清廷的要求,繼續駐軍朝鮮。幾個月後,朝鮮國王向朝廷提出,希望派人幫他們組建一支帶有現代化意味的新軍。這個時候,因外交形勢吃緊,李鴻章已接到朝廷的召喚,提前結束了丁憂,重新回到北洋大臣的位置上。接到朝鮮的要求後,李鴻章把這項任務交給了駐守朝鮮的吳長慶,吳長慶也就把任務交給了袁世凱等人。
事定反免疵,利口|交漸漬,
在此之後,袁世凱在嚮導金允植的帶領下,以前敵營務處第一營代理管帶的身份,率部向朝鮮京城挺進。這個時候,當年李鴻章的精銳部隊淮軍已呈出暮氣沉沉的狀態了,由於久疏戰事,清軍行軍緩慢,紀律鬆弛。行軍途中,竟有士兵對朝鮮民眾進行姦淫搶掠。袁世凱知曉之後,一口氣殺了七個違紀士兵,提著違紀士兵的腦袋去見吳長慶。清軍士兵被震懾住了,再也不敢胡亂違紀。吳長慶見袁世凱如此果敢,對袁世凱更信任了。
到了一八八四年,風雲突變,由於中法戰爭硝煙再起,國內防務空虛,李鴻章不得不將吳長慶部從朝鮮撤回一部分,以加強遼東半島的防務。李鴻章命吳長慶帶三營兵力回國,其餘在朝鮮的三營,由吳兆有擔當統帥,袁世凱輔助。清國撤出一半兵力之後,日本人認為機會來了,這時候清國正跟法國作戰,哪有精力來處置朝鮮事務呢?在日本勢力的直接支持下,朝鮮國內親日派「開化黨人」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等,計劃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對於朝鮮「開化黨人」的行蹤,精明的袁世凱瞭解得一清二楚。一八八四年十二月二日,金玉均等人向吳兆有、袁世凱、張光前等人遞上請柬,想在宴會上見機行事,突然動手,殺了吳兆有等人。吳兆有、張光前心生疑慮,準備回絕邀請。袁世凱不同意,說,如果我們全部不去,等於向對方示弱。於是,袁世凱讓吳兆有和張光前留守,自己輕騎簡從,上門赴約。袁世凱提前一個小時到達,在主人還沒到齊的情況下,獨自要了份酒菜,大吃大飲,談笑風生。等桌上酒菜席捲得一乾二淨時,袁世凱對朴泳孝等人說:我今晚有事,不能和圖書久待,要立即回營。沒等朴泳孝反應過來,袁世凱攥住朴泳孝的手,一直走到自己馬前,飛身上馬,帶著幾個隨從絕塵而去。這樣的情景,就像是當年關雲長「單刀赴會」的再現!
清軍進駐漢城之後,依照事先商量的方針,決定繼續維持朝鮮的現狀,支持現任國王。對於大院君,按照上峰的要求,押解至中國;對於其他勢力的暴動,採取堅決鎮壓。考慮到大院君手下尚有數千武裝,吳長慶在與袁世凱等人商議之後,決定先拜訪大院君,穩定他的情緒,然後用計生擒。八月二十六日,吳長慶等人專程來到大院君住處拜見,雙方言談甚歡。大院君很高興,主動提出回訪看望。吳長慶回到營地之後,立即安排袁世凱部署親軍抓獲大院君。當天下午,大院君率領數十位隨從來到清軍駐地。袁世凱設計將大院君的衛隊阻攔在中軍之外,吳長慶對大院君宣讀了朝廷旨意,然後請大院君入轎,強行轉移到軍艦上,押解到了天津。
袁世凱在朝鮮經歷的描述,資料一般出自沈祖憲、吳生的《容庵弟子記》。這一本由袁世凱親信和弟子編撰的書,當然不乏溢美之詞。但不能否認的是,袁世凱在朝鮮的事跡還是非常突出的,也是有著凜然大義的。這同樣可以從清廷對於袁世凱的屢次嘉獎中看出。肩負使命的袁世凱在朝鮮英氣勃發、堅定勇敢,雖然有些方面做得過於激進,但在總體上,袁世凱對於朝鮮時局的把握是準確的,也是妥當的。
遂將功為過,摧折丈夫志,

一八八二年,也即光緒八年壬午發生的朝鮮內亂,對於袁世凱來說,是改變他個人命運的一次大事。關於這次內亂的原因和詳情,目前有很多版本,莫衷一是。得到公認的一點是,此次內亂是由當時朝鮮國王生父李昰應和王妃閔氏之間的權力鬥爭引發的。當時的朝鮮國王李熙,是由旁支入繼的,即位之初,年僅十二歲。因其未成年,朝廷商定由李昰應執政,稱為大院君。大院君富有才略,思想上卻相對守舊。執政十年之中,雖然朝鮮社會秩序安定,王室的威望提升,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以及王公大臣的貪污腐化,一直沒能得到有效約束和改變,依舊是閉關鎖國。朝鮮政治的因循守舊,在鄰國日本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自然成為國內改革和激進派的攻擊目標。國王李熙親政之後,由於性格懦弱,朝政大權很快被王妃閔氏攬走。閔氏以國王的名義,效仿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雖有良好的初衷,但由於控制不力,親日勢力日見膨脹,諸多勢力渾水摸魚。一時間,朝鮮物價飛漲,人民怨聲載道。
一八八二年八月十六日,吳長慶率六營官兵及水師提督丁汝昌的主力鎮東、泰安、日新、拱北四艦,從登州向朝鮮開拔,行駛到半程的時候,颱風大作,吳長慶只好帶人馬回威海衛暫避。八月十九日,慶軍再次出發。袁世凱的職責是在「前敵營務處」負責軍需和勘定行軍的路線。此前,精明的袁世凱就通過朝鮮使者金允植,把朝鮮的政治、軍事以及地理情況瞭解得一清二楚。八月二十日早晨,船隻到達朝鮮南陽馬山浦港後,袁世凱帶領前敵營務處數人率先登陸,選定了大軍登陸地點及進抵朝鮮的行軍路線。第二天,吳長慶指令某營為先鋒率先上岸,該營官表示士兵不習航https://www.hetubook.com•com海,多數暈船,請求稍緩。吳長慶大發雷霆,將該營官當場撤職,命令袁世凱接替。袁世凱接管後,立即部署登陸,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相見知不遠,努力勉王事。
黠者懷首鼠,懦夫常惴惴,
名高人多嫉,功成眾所忌,
袁世凱的朝鮮摯友金允植也作詩一首《送慰廷歸河南》:
袁世凱來到吳長慶軍營,應該是一八八〇年的事情。當時國內局勢已發生了明顯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洋務運動和休養生息之後,清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清政府有意識在軍事上進行變革,以改變落後挨打的局面。在李鴻章等人的進言之下,清政府決定塞防與海防並舉,實行「全面抵禦」:詔左宗棠出駐哈密,指揮收復新疆;派吳大澂幫辦吉林邊務;以曾國荃坐鎮山海關;諭兩廣、雲貴總督加強西南邊防;命李鴻章加強海軍建設,統籌海防。李鴻章即開始創辦北洋水師,奏調廣東水師提督、淮軍宿將吳長慶,率軍駐防山東登州,加強對山東半島的防務。
像當時所有失意書生一樣,袁世凱也在煙花女子身上尋找安慰,也收穫愛情。在一家妓院,袁世凱結識了名妓沈氏。沈氏見袁世凱相貌舉止不凡,頭腦清晰,意氣風發,不由愛上了袁世凱。沈氏不僅不收袁世凱的錢,還將自己的私房錢偷偷拿來資助袁世凱,讓他早謀出路,立功立名。袁世凱深受感動,答應若陞官發達,一定為沈氏贖身。這一段兩人之間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的露水愛情,就像《三言二拍》中描寫的情景一樣。袁世凱還是一諾千金的,幾年之後,袁世凱在朝鮮平叛陞官發財後,立即派人將沈氏從妓院贖出,接到朝鮮,轟轟烈烈地迎娶沈氏當了自己的大姨太。
落魄的袁世凱遊蕩了一大圈之後,仍舊兩手空空。此時的他,就如同站在一個四周佈滿門洞的迷宮中央,身前左右沒有任何標牌指明方向。自尊心很強的袁世凱已沒有顏面回河南老家了,此時,袁家的財務狀態已處於窘狀,家境每況愈下,不僅自己的小家如此,大家族也是如此——支撐袁氏大家族的,僅有袁保齡一人。袁保齡這時候尚在北京,月收入一百兩銀子,雖然不菲,但開支也很大,辦公費用包括在內不算,還有兩房妻室、七子三女的生活,都得支出。無論是在經濟上或精力上,袁保齡已無力照料袁世凱了。正好吳長慶寫信給袁保齡詢問袁世凱的情況,並要袁世凱來他處。袁世凱於是便來到山東投奔父親的好友淮軍吳長慶。
天日照孔明,賢才豈中葉?
袁世凱之所以提出投奔吳長慶,是因為吳長慶與袁世凱的嗣父袁保慶是鐵桿交情。吳長慶是安徽廬江人,咸豐年間,吳長慶的父親吳廷襄在籍辦團練對抗太平軍,遭到太平軍的圍困,吳廷襄命吳長慶突出重圍,向駐守在皖北的袁甲三求救。袁甲三接到告急後,徵詢袁保恆和袁保慶的意見。袁保恆認為,現在軍隊正跟捻軍正面交鋒,勝負未定,不宜分兵。袁保慶則表示,吳廷襄以紳士辦團練,勢單力薄,現在兵圍危城,應分兵救援。袁甲三見兩人意見不統一,一時拿不定主意,幾天以後,廬江城被破,吳廷襄戰敗身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