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袁世凱:晚清三部曲之三

作者:趙焰
袁世凱:晚清三部曲之三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章 練兵,還是抓權?

第四章 練兵,還是抓權?

如再不為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五是在新軍餉銀上:袁世凱認為充裕的軍餉,是提高新建陸軍戰鬥力的重要條件,此所謂重餉之下方有勇夫。新軍的餉銀標準很高:一個普通士兵的餉銀足以養家餬口,而一個統帶(營長)每月可領一百兩白銀。為了保證不欠餉,袁世凱規定餉銀必須由糧餉局發放,嚴禁營官插手舞弊。每到發餉之日,袁世凱都會親自抽查,保證讓每一分餉銀發放到普通士兵手中。新軍的不欠餉,很鼓舞官兵的士氣。
朝廷出利借國債,不惜重餉來養兵。
縱得多少金銀寶,拿住殺了一切空;
貝思福又評價說:
如果退縮干軍令,一刀兩斷落劣名;
你若常記此等話,必然就把頭目升。
三是士兵的訓練和教育上:在提高新建陸軍軍官素質的同時,袁世凱也著力於士兵素質的提高,對士兵進行系統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袁世凱根據中國國情,將西方操典、軍規、條規進行認真篩選,制訂和頒佈了數十種章程、法規,如《操場暫行章程》、《夜戰章程》、《行軍暫行章程》等,通過規範化的軍事訓練,提高士兵的戰術和體能水平。為了激勵士兵成材,袁世凱分別在炮兵、步兵、騎兵三營及軍部開設了炮兵學堂、步兵學堂和德文學堂,選拔優秀的士兵入學,經過兩年的學習,考試合格者,除獲得相應的軍階職位外,成績突出者還送國外留學。後來名噪一時的孫傳芳就是由此送到日本留學的。針對新軍士兵文化偏低的特點,袁世凱繼承了前輩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帶兵經驗,主持編撰了適合新軍的《行軍歌》、《對兵歌》、《勸兵歌》等,融軍規、軍令、軍紀及教育於一體,通過通俗、易懂、易記的歌詞,對士兵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勸兵歌》這樣唱道:
袁世凱就這樣展示了他在軍事理論和操作上的過人之處,賞罰分明,使這支新建陸軍成為國內最具戰鬥力的近代化軍隊,而袁世凱也正是憑藉這股軍事力量,一躍成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新勢力。
一八九八年,英國海軍司令貝思福受英國聯合商會主席的委託,前來中國考察政治軍事,在此期間,貝思福在天津小站參觀了袁世凱的新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貝思福曾在有關書籍中談到了這一次考察的深刻感受:
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
如果說袁世凱發跡於朝鮮,那麼他真正起家,便是小站練兵。在幾千年的中國封www.hetubook.com.com建社會裡,誰握有軍權,誰就能夠左右政局,主宰天下。歷經十多年的摸爬滾打,早已深諳官場之道的袁世凱自然深曉這個道理,所以,袁世凱十分看重這個機會,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在培植軍隊對自己的忠心上,袁世凱比曾國藩和李鴻章更進一步——在新軍的建立和訓練過程中,袁世凱就向部隊暗自輸送了一套理念,這一支部隊的絕對權威,就是他本人。新軍各營都供奉袁世凱的長生祿位牌,每日上操、下操集合之時,將領都要大聲問道:「咱們吃誰的飯?」士兵會回答:「吃袁大人的飯!」問:「咱們穿誰的衣?」答:「穿袁大人的衣!」問:「咱們為誰出力?」答:「替袁大人出力!」袁世凱的目的就是把新建陸軍變成「袁家軍」。此外,新軍的軍官袁世凱多用自己親信;至於一部分由陸軍大臣蔭昌與李鴻章推薦來的軍事骨幹,袁世凱千萬百計通過拜把兄弟、收義子門生等方式,以親情為紐帶將他們網羅。在日常訓練中,袁世凱每天都全副武裝,足蹬馬靴,腰扎皮帶,斜掛佩刀,堅持觀操巡營。新軍的管理、訓練和生活是極其嚴格的,嚴格得幾乎到了殘酷的地步。袁世凱制定了《簡明軍律》,規定了十八條斬罪,比如:臨陣進退不候號令及戰後不歸伍者斬;臨陣回顧退縮及交頭接耳私語者斬……據說,有一天晚上袁世凱巡營時,發現一名士兵偷吸鴉片,袁世凱當即抽出佩刀將這個士兵砍死。
甲午風雲的硝煙散去之後,袁世凱一方面招集了一幫幕友,靜居於京城的河南會館,參考一些現代軍事著作,嘗試撰寫現代兵書;另一方面,袁世凱還有意拜訪了不少富有名望的大臣。湘軍名將劉坤一,就是在與袁世凱的交談中,發現這個年輕的河南人是個人才。劉坤一很快向光緒皇帝力薦袁世凱,認為袁世凱堪用。很快,光緒正式召見了袁世凱,以示鼓勵。袁世凱在見到光緒之後很激動,寫了洋洋萬言上書,想通過翁同龢遞交給光緒。在萬言書當中,袁世凱首先表明甲午戰敗並不可怕,只要能破除積習,因時變通,便是一個大的轉機;袁世凱陳述了改革軍制、採取西法的重要性;圍繞著向西方學習的中心,對清廷用人、理財、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設想。在文中,袁世凱無論對國際局勢的分析,還是對改革方案的設想,都顯出遠見卓識,思路清晰,翔實具體。從這一部萬言書可以看出,袁世凱當時對於西方政治、法律、軍事和經濟的瞭解,並不在康有為之下;而且袁世凱的措施和手段,遠比康有為的想法更切實可行。遺憾的和_圖_書是,袁世凱的上書,並沒有引起習慣於傳統思維的翁同龢的重視,上書仍是石沉大海。

一是編制上:新建陸軍以過去四千七百五十名定武軍為基礎,又在河南、山東、皖北、蘇北、奉天等地招募二千二百五十人,共計七千人,編為一軍。聘請了十多名德國、日本、美國軍事教官教學;成立了陸軍督練處,下設參謀、執法、督操三個營務處及糧餉局、軍械局、轉運局、軍醫局、教習處等,訂立各種章程,完善軍隊的組織制度;建制以德國和日本軍隊為準,分為步、炮、馬、工程、輜重五個兵種。各兵種內部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各基本戰術單位既能獨立作戰,又能彼此協同;既能充分發揮機動性、靈活性,又能集中、統一應付大規模、複雜的戰鬥局面。

如果全然不經意,輕打重殺不容情。

一兵吃穿百十兩,六品官俸一般同。
當各隊操練之時,各兵類皆年輕精壯,身材適中,操法靈熟,步式整齊。先在本營操場操演陣式,後至曠野操練兩軍攻擊陣式,各將弁與兵丁等皆嫻習口號,熟諳行陣,可想見該軍紀律之嚴明矣。惟炮隊則尚待整頓。若照現在情形,只能操演之時聊備一格,未足以為臨陣之用也。
從一開始起,孫文選擇的道路,就跟袁世凱南轅北轍。這兩個人在理想、信念以及推進社會的方式上的大相迥異,也決定了他們之間的合作,最終只能以破裂而結束。
自古將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
中國兵之弱,其源由於發餉之多剋扣,此弊幾於通國皆然。但我觀袁公發餉之情形,而歎袁公之清廉為人所不能及矣。袁公於發餉之日,親自督率委員,按名給發,無絲毫剋扣之弊。假使中國統兵大臣皆能傚法袁公之發餉,則兵無缺額,餉不虛糜,華人何嘗不可成勁旅耶?
甲午戰爭的潰不成軍,對年輕氣盛的袁世凱來說,打擊是巨大的。清朝的軍隊由早期的八旗和綠營,到晚清時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建制上發生了很大變化,裝備和作戰能力有了很大進步,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中,摧城拔寨,攻無不克,沒想到遇到小小的日本,竟如此不堪一擊。這一點,讓清軍上下感到震驚。熟讀兵書的袁世凱感到怎麼都不能理解,也嚥不下這口氣。
二要打仗真奮勇,命該不死自然生,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分違令罪不輕,
諭爾兵,仔細聽:
一八九五年https://www.hetubook.com.com底,袁世凱奉旨前往距天津六十餘里、離北京三百里左右,素有京津南大門之稱的潦水套,這裡是天津與大沽口之間的一個小站,所以也稱小站。後來,這個地方被正式命名為新農鎮。在這裡,袁世凱接管了舊式定武軍,按照朝廷的旨意,督練清廷的第一支新建陸軍。小站練兵的重任,讓時年三十六歲的袁世凱意氣風發。從少年起,袁世凱的志向就是帶兵打仗,現在有了這個機會,袁世凱內心的激盪就可想而知了。當年編練朝鮮親軍,袁世凱主要以淮軍操練法為主,吸納了一些英美和德式操練法。此番小站練兵,袁世凱的目標是打造全新的現代軍隊,自然不能採取訓練淮軍的舊辦法,而是全盤更新,以西方和日本現代陸軍的方式,對這支軍隊進行改造。
關於袁世凱的陞遷,後來長期駐中國的日本記者佐藤鐵治郎在他一九〇九年出版的《袁世凱》一書中,曾經記述過這樣一段軼聞:馬關談判時,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談判之餘閒聊,說到中國人才難得的話題。伊藤博文就問李鴻章:「袁世凱現任何事?」李鴻章說:「小差事無足輕重。」伊藤博文就說:「以袁世凱之才,僅任無足輕重小事,無怪無人才也。」如果這段談話屬實的話,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政界對袁世凱還是有敬畏之感,知道袁乃難得人才,清之能臣。

要緊不要說謊話,老實做事必然成;
在創建共和的思想鼓舞下,一次次武裝暴動開始了。籌款、起義、暗殺、失敗、流亡,宣傳、再籌款、再起義……在十六年屢敗屢戰的奮鬥中,在五次環行海外各國的宣傳中,在無數次的死亡威脅和窮困潦倒中,孫文(中山)這個名字已隨著清政府賞銀的提高聞名天下。在孫文自己看來,他就是一隻蚍蜉,他的使命,就是要把清廷這棵大樹撼動;而在人們看來,這個勇敢的南方人一直傳遞一種信息,那就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準備誓死與這個腐朽政權對抗了。這個垂垂欲墜的朝廷,總有一天,會轟然倒下的。
爾家也有妻和女,受人羞辱怎能行;
軍械是爾護身物,時常擦洗要乾淨;
在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裡,誰握有軍權,誰就能夠左右政局,主宰天下。在培植軍隊對自己的忠心上,袁世凱比曾國藩和李鴻章更進一步——在新軍的建立和訓練過程中,袁世凱就向部隊暗自輸送了一套理念,這一支部隊的絕對權威,就是他本人。
一部分人決意走激進之路了,目睹現狀的不能改變,那些痛心疾首的人決定以暴力的方式來打碎和圖書這個世界——一八九四年,二十八歲的廣東青年孫文,上書李鴻章要求改良石沉大海之後,出走美國夏威夷州的檀香山,和幾位年輕人聚首論政,創立了「興中會」,決意走破舊立新之路。在他們眼中,為之奮鬥的新中國,是與過去的中國一刀兩斷的,是一個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國度。他們莊嚴地宣誓:
安分守己把錢剩,養活家口多光榮。

因為竭力主張變法,袁世凱對於甲午戰爭之後興起的各種力量極其關注。袁世凱上書後不久,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發起成立第一個維新政治團體——強學會。袁世凱積極參與其中,並為強學會捐納了五百金。在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由此可見袁世凱對於維新的熱衷。當然,袁世凱對於康有為等的做派稍稍有點看不上,認為他們畢竟是書生意氣,很難成大事。很快,天賜良機,袁世凱的鑽研有了用武之地,清廷此時打算組建一支現代化部隊,讓各大臣推薦人才。在李鴻藻、翁同龢、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的聯合舉薦下,光緒帝下旨,任命袁世凱為新建陸軍督辦大臣。
四是武器裝備上:袁世凱的做事還是有氣魄的,新建陸軍的武器裝備,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全部從德國進口,清一色的曼利夏步槍、馬槍、手槍和格魯森速射炮;裝備了電台、手錶、帳篷、雨衣、雨帽、毯子、軍樂器、望遠鏡、指南針等;各營軍官除配刀外,還配六發左輪手槍一支。
二是軍官的使用與培養上:建軍伊始,袁世凱「用人唯賢」,把大批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受過系統西方軍事教育的年輕人網羅到小站,比如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王懷芝、王英楷、王占元、何宗蓮等,都被委以重用。這樣,新軍的高中下級軍官全是武備學堂畢業的。袁世凱的「同鄉故舊」,只有徐世昌、阮忠樞、劉永慶、雷震春、江朝宗、沈祖憲等十數人,淮軍舊人更是屈指可數。大量具有近代專門軍事知識和技能的人充當軍官,保證了新軍指揮體系的科學化、職能化、正規化。袁世凱制定的《新軍官制》,明確規定了軍官資格、官階、考核、晉陞等條例,以培養和引導新軍軍官迅速成長。正是從他編練的新軍中,走出了四個民國總統(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曹錕),六個民國總理、陸軍總長(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貴、唐紹儀、張懷芝、靳雲鵬),以及三十四個督軍。
為子當盡孝,為臣當盡忠。
看得出來,這樣的《勸兵歌》通俗易懂,也透露出袁世凱的喜好和性格。
四莫姦淫人婦女,哪個不是父母生,m•hetubook.com•com
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於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傚尤於接踵,瓜分豆制,實堪慮於目前。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傾!用特集會以興中,協賢豪以共濟,抒此時艱,莫我華夏。……
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幫忙功自成;
袁世凱練兵於小站,立志恢復清國軍事力量,以改革期待這個古老帝國煥發生機之時,正是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此時,這個龐大而腐朽的帝國,仍舊處於尋尋覓覓而又前途未卜的狀態中:新與舊的因素並存,傳統與開放互相抗爭;變革的腳步勢不可當,守舊的力量仍然頑固而強大。在長江,蒸汽輪船開始川流不息;在上海,外灘的西方銀行接二連三地聳立;中國軍事學堂成立了,用源源不斷印刷的西方戰術和科學教材訓練年輕的軍官;電報得到了應用,各地大臣們的奏摺快速地從各省傳到軍機處;思想界活躍了,一些關於華盛頓、拿破崙和彼得大帝的小冊子開始流傳……當然,受西方影響正在發生變化的,只是局部地區和局部階層,在廣袤的農村,教育模式仍舊不變,可憐的士子們仍在研讀儒家經典,努力獲取生員資格;然後,像螞蟻爬台階一樣,慢慢地進行舉人和進士的考試,做夢都尋求脫穎而出。女性仍沒機會得到正規教育,她們依舊用長長的棉布極不人道地纏著自己的雙足,聽從別人主宰自己的終身大事……人與土地的關係依舊緊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後,將土地出產的農副產品運至市場出售,換取基本的生活品。在無數中國人眼中,那些黃頭髮白皮膚的外國人仍舊是異類,關於他們膝蓋不能彎曲的秘密仍在流傳……
戰爭期間,袁世凱的差事是:前往山海關外處理前線軍務,協助周馥向前線轉送軍需物資。因為不在前線,袁世凱有力使不上,只好給有關部門不停上書,談及自己軍事上的一些想法和策略。袁世凱的這些建議,大都石沉大海。甲午戰爭失敗後,李鴻章因為被朝廷認定為消極作戰,同時又作為替罪羊簽訂了《馬關條約》,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滿,全國上下一片聲討。袁世凱也朝議不佳,有不少人將中日戰爭的爆發怪罪於袁世凱在朝鮮的肆意妄為。重壓之下,李鴻章只好躲進北京的賢良寺避風頭,袁世凱也灰溜溜地告假回河南省親。
三要好心待百姓,糧餉全靠他們耕,
七戒賭博吃大煙,官長查出當重刑,
五莫見財生歹念,強盜終究有報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