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太監李蓮英

作者:雅瑟 王牧
大太監李蓮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篇 宦海浮沉 一代權監 第四章 被迫西逃——忠心不改的奴才

第一篇 宦海浮沉 一代權監

第四章 被迫西逃
——忠心不改的奴才

其實,官員中也早有看出門道的,只是不敢明說,如今見李蓮英一語點破,也都紛紛點頭,互相交頭接耳。其中,最害怕的就算袁世凱了。雖然此時已是初冬天氣,人們都換上了冬裝,可聽完李蓮英的解釋後,袁世凱那汗從額角上就滾下來了。他心想,李蓮英,我平時對你不薄啊,我又沒有對不住你的地方,現在你這麼一說,不是在要我的命嗎?就算你看出來了,也應該過後告訴我,我換下來就是了,何必讓我在太后面前出醜。
慈禧命陳丕仁為欽差,到潼關給施祥宣讀聖旨。施祥此時還蒙在鼓裡,聽說欽差到了,立刻大喜,心想這兩萬兩銀子果然奏效。連忙命人設宴,準備盛筵款待欽差。誰知聽到的內容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竟然是革職查辦、永不錄用的消息,頓時癱軟在地,連領旨謝恩都忘了。
這時,李蓮英也湊了過來,聽了那人的話,便一五一十跟慈禧太后說了。慈禧太后照例徵詢李蓮英的意見。
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袁世凱聽說河南巡撫為了迎接慈禧太后在開封搞得排場十分大,深得慈禧讚賞,好勝心極強的袁世凱決心要在場面上超過他。於是,他加緊督造行宮,重修蓮花池,好供慈禧享樂遊玩。
慈禧太后真的怒了,她向來對權力極其敏感,如今端王竟敢覬覦大權,豈能不怒?慈禧警告端王小心安分,否則就家產充公,趕出京城。
要說還是李蓮英最知道慈禧的脾氣,知道她的心思,就上前勸說道:「太后老佛爺吉人自有天相,總能逢凶化吉,這話一點不假。老佛爺到了懷來,聖駕剛剛過了河,山洪就大至,任憑他洋人義和團都難以再過河;如今張縣令又出幾十里接駕,這也是老佛爺的福分。正所謂否極泰來,老佛爺應該高興才是啊!」
慈禧在西安駐蹕了十個月,終於等到了光緒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的簽訂。同時,為了平息洋人的怒氣,朝廷也把端王載漪作為替罪羊削職為民,發配新疆。慈禧解決了這件事後,終於看到了回京的希望。她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對自己能夠回京歡喜異常,卻一點兒都不管這一不平等條約對國家的影響。她一面命李蓮英傳諭諸大臣準備儀仗,待命起駕回京;一面派崔玉貴先回到北京探聽消息。崔玉貴回到北京後,先到各個留守京城的大臣家問明情況,又去皇宮中察看一番,發現宮中人都算安好,殿宇也沒多大損壞,只是古玩珠寶丟失了不少,到底是洋兵搶走還是宮中內盜,無可查究。不過,市場秩序井然,買賣鋪戶正常營業,洋兵也逐漸撤走,回鑾諒可無虞,便連夜返回西安,向慈禧太后詳細說明了北京城現在的情形。
羅立海已經被政府軍傷害過多次,早就不相信他們了。他說,雖然端王以前和他們有過很好的合作,可惜清軍背信棄義太多,自己不再相信他們。不僅如此,羅立海還揭穿了慈禧的陰謀——慈禧利用義和團是為了坐收漁人之利,並不是真的信任義和團,而是為了用義和團去抵抗洋人,從而保住端王之子溥俊大阿哥的位子。
半天不到,火車即順利抵達北京豐台的京漢鐵路起點站馬家堡車站。京中王公大臣早早得到慈禧要抵達的消息,率領文武官員均到車站迎駕。周圍甚至還有一些外國人,他們為一睹垂簾聽政多年的中國皇太后以及大權旁落、實屬傀儡的中國皇帝的風貌,都趕來車站看熱鬧。
慈禧太后剛開始還遲疑不決,端王載漪趁機呈上偽造的外交照會,謊稱要慈禧太后歸政於光緒皇帝,廢了大阿哥溥俊,並允許洋兵一萬入京。慈禧大為惱怒,也不辨真假,立即決定向八國宣戰,並下旨讓眾大臣第二天上朝討論開戰事宜。
羅立海不僅大罵慈禧是個老妖婆,而且怒喝薩德洪枉活七十多歲。原來,羅立海他們當初積極抵抗洋人,卻被慈禧授意下的聶士成、馬玉崑等人從背後放冷槍,使他們腹背受敵,大敗而逃。
薩德洪見是端王載漪來了,而且還說是奉了慈禧的懿旨,於是不由自主地將身往後一撤,給端王閃開了一條路。
局勢並沒有像料想的那樣一帆風順,因而眾大臣不敢向慈禧明奏,只有端王仗著膽子說出了實情。但眾大臣仍然說北京城堅固無比,洋人是無法攻進來的。
其實,慈禧的到來對吳永也是一個絕好的表現機會。他處處都進行了精心的考慮、細緻的安排。安排好食宿問題後,他見慈禧、皇上都未曾帶禦寒的衣物。便吩咐自己的眷屬準備一些棉衣、裌衣供奉,讓他的夫人親自送了過去。這樣做不僅解決了慈禧的燃眉之急,而且還給她留下了好印象。
李蓮英在這一系列事件中真的做到了大隱隱於朝。明裡處處不見他的影子,暗中卻都是他在搭橋引線。正是他和端王處處勾結才得以影響慈禧做出出戰的決定,以致局勢一瀉千里,難以收拾。
薩德洪可沒他那般好脾氣,在一旁早就按捺不住了。他見端王氣得渾身發抖,連忙上前勸他,端王載漪正好有個台階下,無可奈何地嘆息著退後了幾步。
親信還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中,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已經被逮捕了。慈禧命人將此案交於岑春煊審問,如實回奏。此案本來就非常簡單,經審之後,事實很快就清楚了。但由於此人供出是來掏錢買官的,岑春煊就覺得有些棘手。他早就聽說慈禧太后串通李蓮英賣官鬻爵,如今終於見識了。可是,他若真的如實和盤托出,不但李蓮英會恨他,就是慈禧太后的臉上也不好看。倒不如來個「臣為君諱」,將此事永遠隱藏起來。於是,就胡亂判了個「冒名入犯禁宮」的罪名,並依律立刻予以正法示眾。
慈禧聽了李蓮英的話,連連點頭——這確實不會對朝廷有什麼損失,就算沒什麼效果,就當培養兵士算了。於是,恩准端王前去辦理。端王見慈禧點了頭,立刻高興地退出跑去軍機處擬旨:飭裕祿召集拳民,編為團練,先行試辦。
慈禧見那些人走得沒影了,這才舒了一口氣,臉色卻很難看。李蓮英則趕緊過去扶住慈禧。休息一陣後,慈禧才恢復了往日的神采,語氣也平和了下來。慈禧為了不讓世人知道剛才朝廷丟臉的事,嚴令不許外傳,否則誅滅九族,挫骨揚灰。眾大臣聽後諾聲而行。
李蓮英從來沒見過這等局勢,但見到慈禧太后被控制,只好哀求他們放過慈禧太后和自己。說慈禧太后和自己平時都居住深宮,從來都不曾得罪俠義之士。
毓賢本是受了端王提攜才做得山東巡撫,而且深知端王載漪因為洋人干預朝廷而不能立自己的兒子溥俊為大阿哥,所以痛恨他們。現在,自己轄區有自稱刀槍不入的義和拳可以抵抗洋人的火槍利炮,於是忙不迭地飛馬快報端王稱:「東省拳民,技術高明,不但刀兵可避,抑且槍炮不入,這是皇天庇佑大阿哥,特生此輩奇才,扶助真主。望王爺立即召集,令他們保衛宮禁,預備大阿哥即真。」
民間有敬仰何璞、關彤山的為人者,偷偷買通袁世凱的手下,將關彤山和何璞的屍首偷出來埋在了城外公墓,供後人瞻仰。而且,人們為了紀念關彤山、何璞的愛國之心,又重新雕刻了一件蓮葉托桃,放在保定蓮池書院裡。
第二天,在大殿上,榮祿對這種貌似兒戲的國家行為表示極力反對。慈禧卻呵斥榮祿只會嘴上功夫,卻沒有好主意對敵,榮祿聽了只好叩頭而出。
八月二十八日,劉林立西迎三十里到敷水鎮迎接慈禧。在回華陰縣城的路上,道路兩旁百姓跪地山呼萬歲,並托出各種土特產一一進行貢獻,大小官員也都隨行共同敬迎慈禧太后到華陰縣駐蹕。
慈禧在西安收了不少的金銀珠寶,回京時需要大量的車馬一路馱運。雖然此時關中大旱,但當地官員、慈禧太后和那些王公大臣對此卻漠不關心,而是為了一己之私強行向老百姓徵集交通工具和人力畜力。
此事就此打下了死結,慈禧以為光緒已經知道,自己就不必再操心了;光緒則認為已經明確拒絕,所以不必再過多考慮此事。到後來慈禧回到北京,早把此事忘得一乾二淨了。而冀妮子因為是慈禧太后欽定的妃子,更是無人敢娶,而光緒皇帝卻根本不知道有這個人。最終這位冀貴人一直孤獨求活,剛到五十歲就抑鬱而死。皇家的一時疏忽竟然斷送了一位少女的青春,真是可悲可歎!
冀妮子從小生在山村,從來沒有出去過,只聽人說北京城的繁華,皇宮大院的雄偉壯麗,還有皇后娘娘長得如何漂亮,從來沒有想過會親眼見見。如今她聽說自己的隔壁就住著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和皇后娘娘,就想去看一眼他們長得什麼樣。有了這個機會,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去看看。要不然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上官錦聽了李蓮英和慈禧的話,心中有些鬆動,問慈禧是否真的有意這樣做。慈禧垂簾聽政幾十年,只有她指責人、教育人,哪想今天這樣被別人指責?上官錦明裡是詢問,但卻有指責她過去的胡作非為、把國家社稷搞得一塌糊塗之意。雖然慈禧逃亡在外,畢竟坐慣了萬人之上的位子,突然間有人用這種口氣跟她說話,叫她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索性不說話。
吳永謝恩而去,第二天便到前面各州縣催促一切供奉去了。沒過幾天,慈禧下旨將吳永以知府留於直隸候補,並且先換頂戴花翎。後來慈禧回京,又將吳永升任廣東道台。吳永可謂是鴻運當頭。
處理完這個心腹大患,慈禧繼續一路北行。經順德(河北邢台)到達正定,在正定駐蹕三日。期間,慈禧帶了光緒、皇后及諸王公大臣一同到大佛寺降香,並為銅菩薩懸匾一方,算是感謝菩薩護佑自己平安歸來。

千里奔波終回宮

張占奎是個急性子,讓羅立海不要跟他們多費口舌,建議一刀殺了慈禧倒痛快。眾大臣見他們要殺慈禧,載漪、載勛、載瀾、載澤、剛毅、桂祥等呼啦啦跪成一片,齊聲哀求。
施祥費盡了心機,花了兩萬兩銀子,卻鬼使神差地買了個遣送回籍,真是又急又氣,最後竟死於回家的路上。
一隊官兵來到她家後倒也沒有對她不敬,只是一個勁找吃的,還把她家的雞都抓去了。
袁世凱會怎樣看李蓮英呢?他還是對李蓮英充滿感激,在危急關頭,畢竟是他冒著觸怒慈禧的風險出手相救,使自己渡過難關,關係還是非同一般。
慈禧吩咐開始渡河,眾人眾星捧月般護衛著慈禧的馱轎。慈禧聽著轎子外面怒吼的波濤,免不了心驚肉跳。她忍不住從馱轎中向外望去,只見近在咫尺的河水浪濤滾滾,激流猛進,聲如奔雷。慈禧不看便罷,看過後直覺得一陣頭暈目眩,彷彿自己已經掉入河中一般。
何璞見了這塊玉非常驚奇,覺得它是世間珍品。只見它天然奇巧,玲瓏剔透,下邊碧綠,中間發白,頂尖上有一塊紅,正好雕刻成一件蓮葉托桃。如果慈禧太后把這件寶貝帶回宮去,那對她可真是絕妙的諷刺。於是,何璞按照袁世凱的要求,日夜趕工,終於趕到慈禧太后來到保定前完成了任務。
有了慈禧太后的親自誇獎,劉林立立刻覺得趾高氣揚起來。《華陰縣志》也有記載:劉林立在華陰縣東門外樹了「多福多壽多子孫」碑,不僅如此,還倣傚慈禧太后的做法,將親自書寫的「春華秋實」四個大字鐫刻在嶽頂東峰崖石頭上。
樂昏了頭的端王也沒考慮毓賢所述是否事實,當下便立即入宮告知慈禧太后,說毓賢來了密報,稱有這等身懷異術的拳民可用。慈禧比端王要清醒些,她起初不信,並以東漢末年張角等人妖言惑眾,終致天下大亂、漢室覆滅的史實來駁斥端王。
而何璞得知袁世凱要抓他的消息後,連夜讓兒子和女兒帶著他和*圖*書雕的「蓮葉托桃」遠走他鄉,他自己卻拿了一件玉石雕刻的蟈蟈白菜去見袁世凱,想以此交換老朋友關彤山的命。老奸巨猾的袁世凱卻把寶物留下,把何璞也殺了。
慈禧也不再計較君臣禮節,直截了當地對他說:「這次刺客是義和團的散匪,而你以前和義和團打過交道,這次只要讓他們退去,以前的罪過就一筆勾銷,永不再提。」

勾結端王推拳民

慈禧太后被他說動了,但還是有些放心不下,於是徵詢李蓮英的意見。立端王之子溥俊為大阿哥,就是載漪給李蓮英送了大量的禮物促成的,而且端王知道李蓮英在慈禧面前的份量,呈報慈禧之前,早就打點好了李蓮英。因此,即便慈禧不徵詢李蓮英的意見,他還要想辦法為端王說話。現在既然問到他了,更要表示支持了。不過,李蓮英可不是那種急於表現的人,他表現得很圓滑,對慈禧太后說:「既然端王說了,不妨讓直隸總督裕祿試驗一下。如其有效,可再作商量。倘若無效,立刻停止就是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李蓮英回去可沒說光緒不同意納妃,只說已經告知皇上了。慈禧聽了李蓮英的回報,以為光緒對此事不會置之不理,接著便命李蓮英送去訂婚的聘禮,不僅如此,還令懷安縣令張良暹速速給冀貴人修建行宮,待日後光緒帝擇吉日迎娶。
連續的人員調動陞遷,使得西安官場一陣莫名的興奮——真是一人動而全場動,大家各升一級,免不了相互道賀吃飯。不知內情的人還以為這班人是因為慈禧即將回京,一時高興升了他們的官,其實都要歸功於銀子的功勞,否則慈禧不會這麼慷慨大方給他們陞官加爵。
桂祥一聽有門,但考慮到皇親國戚的人身安全,便讓此人去試一試,誰知此人卻笑著說:「試一試可以,但恐怕會因此耽誤時間,到時候山洪來到,可就真的過不去了。」
載漪出宮正好見到榮祿急急忙忙入宮。端王知道榮祿向來對自己諂媚慈禧不滿,因而心中放心不下,就在外邊等著探聽消息。過了一個多時辰,才見到榮祿匆匆而出。早有內監向載漪密報,慈禧太后立即採取彌補措施,命榮祿討好各國,各送重禮一份,並要他轉飭慶王,前往慰問,同時命李鴻章補授直隸總督。
慈禧到了離懷安還有一段距離的北九倉,張良暹慌忙帶了大小官吏跪在道旁迎候,慈禧太后一行進了張家大院。由於離北京遠了,又有地方官接駕,慈禧這才安下心來。
離開洛陽後,又一路向東經過偃師縣、鞏縣、滎陽縣、鄭縣、中牟縣,於十月五日抵達河南省城開封府。欣逢兩宮萬壽(光緒生日在十月初八,慈禧生日在十月初十),於是決定在開封駐蹕半月。開封是北宋都城,地處平原,場地開闊,便於搞慶祝活動。祝壽定在十月初十舉行。
慈禧一聽吳永是曾國藩的外孫,想起了曾國藩的平叛大功,若自己身邊仍有這個老成持重的大臣在,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因而對吳永不由產生了愛屋及烏之感,有意提拔他。當下就命他將縣中一應事宜交與縣丞代管,第二天去西路各州縣奔辦傳驛,赴前站後先當皇差,徵調糧食供應,負責行營的一切事務。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雖然這一年受到很大壓力,但慈禧最寵信的李蓮英在這一年卻是最有權勢。慈禧太后最信任李蓮英,外出的這段時間都讓李蓮英去打理。因此,李蓮英的權勢比在北京時還大。那些有權有勢的京官由於已經有名無實,只好對李蓮英又氣又妒忌。
李蓮英心想,起誓算個什麼,若是起誓管用,不知有多少人要倒霉了,於是發下重誓保證會實現剛才的承諾。
端王載漪橫下心來走到外邊,正好見到薩德洪要與羅立海交手,便立即制止了薩德洪,壯著膽子來到羅立海面前,表明自己和義和團的關係,說明自己的來意。他說如今洋兵侵入京城,太后、皇上蒙塵在外,諸公應該以大局為重,多多殺洋人方為正道。
慈禧見吳永不僅辦事周到,而且面見她時問答的言詞也表現很得體,立刻心情大悅,並讓吳永起來說話,吳永謝恩後,起身侍立一旁。
原來,逃亡路上的慈禧聽說有人要殺她,嚇得渾身顫抖,哀歎自己命運多舛——北京城來了洋兵,自己在逃難之中,帶來的這些兵丁侍衛,別說不肯為自己賣命,即便有心保護自己,恐怕經過幾天的連續奔波也是有心無力,而王公大臣就會鉤心鬥角,若要對付刺客,那更是不敢指望。
事實上也證明了這個吳永是能幹的,吳永不僅將兩宮的皇族進行了妥善的安排,而且連王公大臣也都各有住所,這對小小的懷來縣來說實在不易。為了保證皇室、大臣的糧食供應,他讓慈禧帶去的散兵遊勇一律不許進城,都在近郊的各鄉村進行了安置。這種巧妙的安排不僅使糧食供應的緊張局面有所緩解,而且保證了安保問題,保證了城內日常秩序如常,民眾毫無驚擾。
其實,桂祥和李蓮英的膽子比她也大不了多少,只是覺得相互吆喝呼喊可以提起精神,趕快渡河而已。慈禧不清楚轎子外面的具體情況,其實桂祥和李蓮英是在招呼給他們牽馬的人,而並非在鼓勵慈禧太后。無論如何,慈禧太后至少此時心裡有了依靠,知道危難時機還有親信想著自己也就心滿意足了。
其實,此時的端王載漪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一是逃離北京時走得慌忙,出門的儀仗執事都未曾帶出;二是一路上寢食不保,早已疲憊不堪,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威風和氣度。不僅如此,因為連日的起早睡晚,吃不好飯,喝不上水,加上先前的老毛病,最近一直有些咳喘,還發了燒,嗓子也啞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慈禧給了他一件棘手的事情去辦——勸退羅立海。
李蓮英看出了光緒的心思,為了不讓他影響到慈禧太后,他連忙開玩笑似地勸說光緒不必太過悲傷,倒不如讓慈禧太后再給他張羅著選一個妃子。慈禧一聽李蓮英的話,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李蓮英見話鋒不對,連忙閉口不言。光緒不敢觸怒慈禧,也就勉強吃了一些。
上官錦見慈禧這樣說,以為此事有商量的餘地,就把自己的主張提了出來:首先,不許對百姓橫徵暴斂,減輕租稅;其次,要任命賢能之士,懲治貪官污吏;第三,要富國強兵,積極抵抗洋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對太平軍、捻軍、義和團及其家人,不得抓捕和殺害。
薩德洪見羅立海罵慈禧和自己,立刻怒火中燒,眼看就要動手,卻被匆匆趕來的端王載漪勸住:「薩副總管且慢,本邸奉了太后老佛爺的懿旨,前來相勸這位羅義士。」
羅立海嘲諷端王載漪沒有資格來和他談判,要他滾回去,並說雖然載漪身為郡王,又是大阿哥的父親,還是軍機大臣的領班,但自己並不害怕,況且他這會兒就像老鼠鑽到了風箱裡,兩頭受氣。
李蓮英傳旨做準備,載漪卻以安全難以保證為由勸慈禧太后不要冒險,認為太后是萬金之軀,不可輕率行事。
袁世凱得到慈禧的誇獎,不禁自鳴得意起來。不料,李蓮英卻一臉嚴肅地說這涼亭上的圖案大有文章。隨行的王公大臣見他不像開玩笑的樣子,可也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都直愣愣地看著李蓮英,都想聽聽他的高見。
當天下午,慈禧便住在縣衙,按例要召見劉林立並詢問民間疾苦、地方利弊。劉林立對此早就背熟了一套恭迎之詞:
李蓮英最後提醒慈禧太后,千萬不可中了壞人的一箭雙鵰之計,並懇請慈禧太后讓袁世凱立即砸碎石雕,並抓那石匠來詳加審問,以將功補過。
此時的朝廷,官場腐敗,政治軟弱,清朝懾於洋人的堅船利炮,政治上步步退守,常常割地賠款,弄得民不聊生。全國各地的失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義和團。不僅如此,就連各國的傳教士也打著傳教的名義伺機到各地進行破壞活動。
因為上次的那個親信辦事俐索,所以這次施祥還是派他前往西安聯絡此事。他的這名親信也是樂得不行——施祥做了道台,說不定自己就可以做個七品縣令。
一旁的張玉河卻一點兒也不相信,說朝廷的人向來都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兩面三刀。他對慈禧和李蓮英更是橫眉冷對,隨時都可能揮刀向他們砍過去。
關彤山把消息告知何璞後,不久就被袁世凱抓起來殺掉了。
慈禧因得了刀槍不入的義和團,頓覺腰桿子硬了許多,於是準備對洋人宣戰。她首先想到的是讓義和團圍攻各國使館。各國使館一面防守,一面諮照總理衙門,嚴詞詰問。但總理衙門已歸端王載漪管理,根本無人理會他們的公文。端王還對日本使館書記官杉山影和德國公使林德男爵被拳民殺死而喜形於色。
一旁的張玉河早就氣憤已極,他哪管誰叩頭不叩頭,掄起鋼刀就要向慈禧砍去。慈禧早就嚇得沒了三魂七魄,連求饒都不會了。

回京路上廢溥俊

慈禧看來是真的傷心了,開封是北宋國都,慈禧也沒心情到處遊玩了。李蓮英見慈禧對李鴻章這般倚重,便勸說慈禧下旨優恤。慈禧鑑於李鴻章對朝廷的貢獻極大,就傳旨除了在各省曾經立功的地方許立專祠外,並在北京准立一祠,賜謚文忠。
李蓮英得了慈禧太后的懿旨,連忙讓懷安縣知縣張良暹和自己一同來到冀妮子家,宣讀了慈禧太后的懿旨。冀父一聽,就如同遭到五雷轟頂,心裡老大不樂意,連忙跪地求饒說自己的女兒是窮山村的丫頭,少見識,缺禮教,琴棋書畫樣樣不懂,怕伺候不了太后、皇上。張良暹見他竟然要拒絕,立刻呵斥他不識抬舉。皇太后親自選中的貴人,這是冀家的福氣,也是縣裡的榮耀,應該感謝皇恩浩蕩,別人家還求之不得呢!李蓮英也在一旁幫腔,讓他領旨謝恩。李蓮英和張良暹不管哭成一團的父女二人,逕自回去交旨去了。
就當慈禧即將絕望的時候,腦子活絡的李蓮英湊到慈禧太后跟前,給她出主意說前面路上的刺客是義和團的人,端王和義和團打過多次交道,讓他去和他們進行接觸,肯定有效果。
形勢對慈禧很不利,慈禧在羅立海手中,朝中大臣也不敢輕舉妄動。眼看張玉河面露殺機,卻被一旁的羅立海擋住了,他勸張玉河看上官錦如何處置。
慈禧一路悠閒地抵達洛陽。這一年是清光緒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恰逢河南全省年景好,巡撫松壽又善於逢迎,發動沿途百姓互相競賽供應,慈禧甚是高興。慈禧為了顯示皇恩浩蕩,傳旨不用清理沿途街道,讓百姓們能扶老攜幼,到御駕所經大道兩旁跪迎兩宮,一睹太后和皇帝的「天顏」。老百姓也都群情激動,爭相向他們的轎子敬獻瓜果。李蓮英一直陪在鑾輿之旁,趁機說一些哄慈禧太后高興的吉祥話和有趣話,引得慈禧不時陣陣發笑。
張玉河提醒上官錦不要相信,但上官錦卻認真地對慈禧的話進行求證,慈禧則以自己向來不會失信於人回應。
可他們都沒料到,又有一道難題擺在他們面前。原來這懷來城東有一條河,平時並沒有水,可不巧的是,這剛剛下過暴雨,彙集的洪水咆哮著將河面迅速淹沒,混濁的河水奔騰而下。更加危急的是,河上沒有橋樑可渡,如果此時洋兵追來,那他們可真就處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死地了。
正巧,慈禧正在張家大院裡不緊不慢地散步,不經意間抬頭望見了牆頭上正在向這邊觀望的冀妮子。這要是在北京,早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可是偏巧慈禧心情好,她不由地讚歎冀妮子的美貌和纖纖玉手。李蓮英何等會察言觀色,他立刻湊過去恭維慈禧眼力好,在這深山中發現了一位絕色女子和圖書,正好給光緒納為妃子。慈禧見李蓮英這麼明白自己的心思,就吩咐李蓮英去辦理此事,李蓮英應命而去。冀妮子見院中的兩個人似乎是在談論自己,嚇得沒有心思看皇上、娘娘了,連忙跑回屋裡。
善於鑽營的劉林立由於得了慈禧的嘉獎,再經過李蓮英的從中斡旋,很快就調署隴州知州,做了五品官。
關彤山知道自己一旦逃走,袁世凱肯定會把全省各地搞得雞犬不寧,說不定會隨便冤枉其他人,到時自己的罪過就大了。於是,他決定先讓兒子逃走,自己騙他說要去找何璞,其實是抱著必死之心留下來,免得官兵繼續為害百姓。
因為官員眾多,這種平時百姓們過年過節才精心準備的一桌菜一辦就是幾百桌。所經過的各州縣,供應酒菜的臨時廚房就黑壓壓佔半條街。再加上齊刷刷擺開的八仙桌,真是一片壯觀景象。官場的腐敗到了這種地步,誰能想到這是一個王朝末期的「頹廢」表現?
慈禧太后在西逃路上的生活可謂是她人生當中最艱難的時候,不僅僅表現在生活條件的匱乏上,更體現在她的安全方面。由於朝廷對各地起義軍民採取了強硬的做法,所以,當聽說慈禧外出避難的消息時,各地有不少民眾都想著要把她捉住,除之而後快。
慈禧飯後養足了精神,也不用再擔心洋兵追來,這幾天來的疲勞也大為緩解,就悠閒地在院子裡散步。由於周圍百姓家的雞鴨豬狗等都被官兵們殺了充飢,所以沒有了雞鳴狗叫,顯得非常寂靜。慈禧不知道其中的緣由,還以為此處人心向善,豐衣足食,民風淳樸,不由地讚歎此處像個「太平莊」。從此,北九倉就改叫太平莊了。
「自從太后來到陝西,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民樂業,這都是皇太后給老百姓帶來的福氣。所以,華陰縣的老百姓聞知皇太后、皇上的鑾駕到來,都不遠數十里的路程,來迎接聖駕。」
話雖這麼說,可見到門口那些神情嚴肅的士兵,她有些害怕了,又不甘心近在咫尺卻看不到,於是就想從自己家的牆頭伸出頭去看一眼。她找來幾塊石頭墊在腳下,又用手指扒在牆頭上,這才勉強把頭伸出高牆去看另一邊的情形。
在玉泉院遊了一遍之後,慈禧面對華山那崎嶇山路,不由地一陣害怕,可話已經出口,又不好輕易收回。正自舉棋不定之際,善解人意的李蓮英見慈禧太后有畏懼之意,連忙勸說。以山勢陡峭,難以保證人身安全為由,勸慈禧不要上山登頂,況且太后是萬金之體,有個閃失別人難以擔當。本來慈禧見這華山壁立千仞就已經打了退堂鼓,如今聽李蓮英這麼一說,便順勢就坡下驢,決定不上去了。
別說一個七品知縣,就連道台想見慈禧一面都非常難,如今吳永不但能見到太后,並受到太后的嘉慰褒獎,若非特殊時期,怎會有這般景象?吳永當下也對慈禧感激不盡,並表示自己能力有限,肯定還有許多照顧不周的地方,而且自己治下又是貧瘠小縣,供奉難免有疏忽,希望慈禧太后不要怪罪。
慈禧雖然被蒙蔽了聖聽,但朝中還是有忠義之士不相信這種邪術。大學士榮祿就屢次稟報慈禧太后說義和團全係虛妄,就算有小小的靈驗,也是旁門左道,萬不可靠。無奈慈禧太后左右都被端王控制了,一干人等都對義和團稱讚不已,勢單力薄的榮祿也只能妄自喟歎。
在這個潦倒的時刻,慈禧和光緒皇帝受到吳永這般款待,難免心中一陣感動。慈禧立即召見了吳永,並稱讚他辦事妥貼,不怕辛苦。
回到華陰縣縣衙,慈禧仍對未能去成華山三峰心有不甘,便命狀元陸潤庠書寫匾額,分別懸掛在山峰的各廟宇之中,也算不虛此行。

縱橫捭闔終脫險

而那些教民也將他們組織私人武裝的事報告了梁宗明,梁宗明又報告了官府,請求派兵鎮壓。官府見此事涉及洋人,立刻派去了一哨人馬,駐在梨園屯。趙三多知道這是衝著他來的,雖然心中非常氣憤,但並不糊塗,他知道不能和裝備精良的官兵硬碰硬,否則就是死路一條,為了不連累同門,便將梅花拳改為義和拳,這就是義和拳的由來。
慈禧見李蓮英說出了自己要說的話,連忙附和著說:「是!一定要省刑罰、薄稅斂,讓人們安居樂業。」
慈禧雖然表現了低姿態,可惜並未打動聯軍的心,他們一直攻勢不減。到了光緒二十六年(一八九〇年)七月,清軍連失北倉、楊村。裕祿見局勢難以逆轉,自殺殉國。不久,張家灣、通州失守,八國聯軍直犯京城。
慈禧對李蓮英總是最信任的,如今李蓮英的一席話不僅條理清晰,分析透徹、合理,而且讓慈禧的頭腦清醒了許多,考慮到當年多虧袁世凱告密,光緒的變法才沒有成功,自己才避免了被囚西苑的命運,立即下令放了袁世凱。袁世凱謝恩起身,立即讓人砸碎圖案,並親自帶人去抓負責這一工程的關彤山和何璞。
慈禧不說話,可急壞了一旁的李蓮英,李蓮英心想即便你隨便應承幾句,總比什麼也不說強啊!萬一惹惱了他們,腦袋隨時都會搬家。
慈禧回想離開北京的這段日子,一路上艱辛的經歷,不禁感嘆逃亡的狼狽和悲涼,一時間難以自抑,不由地放聲大哭,其情景難以言表。慈禧的這一舉動,嚇壞了隨行的王公大臣,載漪、載勛、奕勖、剛毅、桂祥等人都不知道慈禧太后為什麼哭,就齊刷刷跪下,誰也不敢說什麼。
他們二人被袁世凱抓做壯丁,知道是要為慈禧修建行宮。為了揭露慈禧太后的賣國罪行,諷刺她奴顏婢膝、一味媚外、軟弱無能最終狼狽而逃的醜惡嘴臉,兩人共同商量,就決定在自己負責的建築範圍內精心設計一個圖案——蓮葉托桃。藉助這四個字的諧音,指責慈禧不抵抗洋人,連夜脫逃的狼狽樣。為了讓慈禧很明顯地看到這個圖案而不至於被忽視,關彤山把這個圖案設計在涼亭頂上的戲樓上面,讓慈禧留下千古罵名,使後人引以為戒。
李蓮英聽說此事後,急匆匆趕來,可惜岑春煊已審理完畢,正在整理判詞。李蓮英取過口供一看,什麼都如實招供了。李蓮英一想,事情敗露了倒沒什麼,只怕太后知道後會嫌他辦事不牢靠,壞了她的名聲。因此,他大聲替自己開脫,聲稱自己從來就不認識這個人,更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許是因為自己名聲太大,才被陷害栽贓。岑春煊等的就是這句話,現在李蓮英不承認有此事,這名親信的供詞就更是栽贓了。為了徹底掩人耳目,李蓮英還建議慈禧將施祥革職遣回老家永不錄用,這才算放下心來。
裕祿也是端王的親信,遂立即行文山東,諮照毓賢。毓賢見自己的提議獲得端王賞識,立刻心花怒放,很快將大隊拳民送至天津,由裕祿一一試驗。毓賢送到天津的這些人都是經過千挑萬選出來的,只見這些人個個身體強壯,揮拳如風。但畢竟槍炮無眼,不敢大意。
誰知榮祿已經探知照會是端王捏造的,並稟報給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呵斥端王大膽欺瞞朝廷,並揭穿了他的陰謀:端王只是想讓他的兒子溥俊即位,他自己好監國,掌握實權。
經過這次出京避難,慈禧早就對洋人非常害怕,雖然把端王放逐到新疆是洋人逼迫這麼做的,可溥俊不一定這麼想,把溥俊留在身邊總是個禍害根子。如今經李蓮英這麼一說,又是諸大臣的意思,於是點頭同意了。李蓮英見事情已經取得進展,連夜派人通知了這些大臣。
那些京官當然不會親自去徵馬徵牛,於是把任務攤派到當地官員頭上,當地官員又層層攤派任務。八月的關中平原,正是農業收穫和耕作的黃金季節,既要收穫玉米、大豆、花生等莊稼,又要搶種小麥,正是一年中最需要車馬耕作的時候。可是,為盡快啟駕回京,慈禧給當地官員下了死任務。因此,朝廷的鷹犬們見車抓車、見人抓人,甚至不顧年輕與否,老少都抓。
李蓮英的話真是對症下藥,句句都說到了慈禧的心坎上,再加上這一陣發洩,慈禧心情也平復了許多,遂命眾王公大臣退出早些休息。
洋人當然不會吃啞巴虧,於是聯絡八國組成軍隊,威脅向朝廷索要大沽口炮台。端王載漪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表示只要有這幫拳民效力,多少洋人都不可怕,堅決奏請慈禧太后向八國宣戰。
慈禧心想,自己還在危難之中,到底以後會怎樣,形勢撲朔迷離,自己也沒底。但這四條倒是對朝綱沒什麼不利,如果洋人走了,自己還是大權在握,到時候任憑你們提出的四條、四十條、四百條都將統統廢止。
一行人準備停當後就出發了。各王公大臣或騎馬、或徒步,隨後扈從,組成了一個奇怪的隊伍。一路上大家誰也不敢大聲喘氣,只怕惹怒了心情不佳的慈禧太后。真是屋漏恰逢連陰雨,行至西直門時,天下起雨來。慈禧坐在轎中還沒什麼,可苦了李蓮英和那些平時錦衣玉食的王公大臣,他們頭上淋雨,腳下踩泥。但其中最傷心的卻是慈禧太后,她何曾想過會落得如此下場?
上官錦卻不理會這些,上來就惡狠狠地質問慈禧:「洋人欺壓中國人,逼得老百姓起來燒教堂、殺洋人,你到底知不知道?山東、河南、湖北、安徽等省連年水旱災荒,為何朝廷仍然橫徵暴斂,甚至為了皇家的一己私利而沒來由地加稅?」
慈禧本來就是順便問問,並不是真的要解決民生問題。聽了劉林立的這些逢迎之詞以後,不由地笑逐顏開,一高興就下旨豁免從敷水鎮至華陰縣三十里內道路兩旁三里之內鄉民的本年錢糧。劉林立心中一喜,趕緊領旨謝恩,因為雖然朝廷免了這些賦稅,但他仍然可以打著其他旗號收取,這些錢糧可就落入自己的腰包。
儀式完畢後,慈禧一行出西安東門,當天行進四十里,於臨潼縣落腳。因為慈禧和皇后要到當年楊貴妃洗浴的華清池去看一看,體驗華清池的豪華與高貴,於是在此處休整一夜。
慈禧最近一直心情很好,一來洋人退出了北京,自己可以正大光明地回北京了;二來她在陝西的日子過得還不錯,時常有各地官員貢獻本地特產,這些東西在京城一般很少見到,令她開了眼界。於是,她決定遊覽一番華陰縣的景色。第二天就傳令駕幸玉泉院,並有心要登華山三峰。
八國聯軍節節勝利,乘機向北京進攻,到了廊坊又遇到義和團的抵抗,傷亡慘重,只好退回天津,伺機再進。
慈禧本以為自己要一命歸天,卻見冒出個上官錦主張不殺,不覺對他投去感激的目光。
慈禧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大部分原因就是載漪的餿主意,總是對他沒好脾氣。如今端王載漪又來阻撓她渡河,於是反問他,若不過河,洋人追來怎麼辦?這麼多人沒吃沒喝怎麼辦?
慈禧太后率領一干文武、光緒、皇后等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保定。袁世凱親自帶著大小官員,將慈禧接入了金碧輝煌的行宮。慈禧見行宮造得如此氣派,對袁世凱十分滿意,尤其是見到那涼亭上栩栩如生的蓮葉托桃的石雕,更是讚不絕口。一同跟著的文武大臣也是隨聲附和,對袁世凱和行宮不吝溢美之詞。
李蓮英領命而出,心想至少要給自己五千兩白銀,否則自己不會去運作的。李蓮英回去後將慈禧的意思和自己的想法如實地告訴了來人。
形勢急轉直下,宮中的慈禧太后後悔自己的莽撞行為,但已經難以挽回局勢,只好暗自嘆氣。幸好榮祿提醒慈禧太后早做打算,否則,聯軍一進城就將一發不可收拾。
上官錦這句話把薩德洪嚇得不輕,他曾經和上官錦多次交手,知道他每次的進步都非常明顯。但既然話已經說出口,就絕無後退之理,只好硬著頭皮應戰。果然,薩德洪在抵擋了一陣後,終於露出破https://www.hetubook.com.com綻,被上官錦一腳踢在腿上,當下就敗了。
很快,英、法、德、俄、美、奧、義、日八國聯軍開始攻打大沽口,他們共二萬三千多人,日本兵最多,一萬二千人,俄兵次之,八千人,意兵最少,只五十人。不料大沽口提督羅榮光是個貪生怕死之徒,不曾與敵軍接觸就奔回天津,大沽口炮台失守。只剩下裕祿帶著宋慶、馬玉崑退守北倉。而本來受朝廷重視的義和團,也因互不統轄而無法統一調度和指揮,不僅不能和政府軍互相作戰,反而互相打殺,以致洋人乘隙而入。
這些當然都是勸人上進的好話,李蓮英也知道慈禧肯定會答應。而且根據當前形勢,如若應了興許死不了,如若不服軟,上官錦一怒,手起刀落,慈禧就要駕鶴西遊,那些人難免會說他是慈禧的幫兇,到時自己這條小命恐怕也難保。事情緊急,由不得他與慈禧商議,便自作主張和上官錦開始了討價還價。
慈禧太后被端王和李蓮英蒙蔽,說義和拳的拳民可用。外有親王大臣,內有寵監,都極力勸說,慈禧太后終於相信了。於是,便命設立團練局,居住拳民,豎起一面「義和團」的大旗,教習拳民。這樣一來,大家都以為義和拳真的有刀槍不入的本事。由於有朝廷的支持,到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春,山東、直隸一帶已成為拳民州縣,勢力發展得很快。
光緒卻是個憂國憂民的窩囊皇帝,他首先想到的是洋人的兩次進京,上次燒了圓明園,這次還不知道會怎樣呢?然後想起了臨行前珍妃的慘死,心中難免有些傷心。因此,面對連日來的第一次珍饈佳餚,也無心下嚥。
慈禧還特意搞了一個起駕回宮的盛大儀式。最顯眼的是慈禧和光緒的坐轎,這種轎子是八抬的亮轎,十分豪華。李蓮英仍然一刻不離地騎馬服侍在慈禧的轎子旁邊。轎子不僅內部裝修十分精緻,就連轎夫都穿紅綢駕衣,一切都是按照在京城的規矩辦。轎前有御前大臣及侍衛並轡而行,再往前就是侍衛,而最前面的是二十四面黃龍旗儀仗隊開路。不僅如此,大道上還象徵性地墊了黃土,兩旁有護駕軍士站道,以示隆重。同時,陝西巡撫升允的陝軍、甘肅提督鄧增的甘軍、四川提督夏毓秀的川軍,還有直隸提督馬玉崑的毅軍都趕來歡送,與一年前狼狽不堪的樣子完全不同。
慈禧在洛陽駐蹕三天,順便和光緒去龍門、千佛岩遊覽了一番,還去香山廟燒香緬懷了一代詩人白居易。進城的路上還特意去關林廟拈香致意。
聯軍攻打甚急,很快就攻到外城。慈禧也顧不得平時的體面,當下叫宮娥取來一件藍夏布衫穿上,又命光緒皇帝、大阿哥溥俊以及皇后、瑾妃都穿上平民服裝。
被羅立海這一通搶白和奚落,載漪氣得直翻白眼,說不出話來。
載漪這時正在獨自神傷,自己一身的毛病在短短幾天內爆發了,本想趁機歇一歇,沒想到太后又要召見自己。他知道現在召見準沒好事,提心吊膽地來到慈禧面前。
就這樣,慈禧太后一紙詔書就把溥俊從太子的寶座上轟了下來,地位一落千丈,頓時無人再與其來往。因既無繼承大統之望,又無法繼承端王的蔭職,加上他平日就是個紈絝子弟,如今「牆倒眾人推」,很快就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了。
袁世凱為了在短期內保證行宮完工,就到處抓壯丁。在抓來的施工工匠當中,有這麼兩個人:一個是「賽魯班」關彤山,他能繪畫,善雕塑,瓦、木、石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一個是「奪天工」何璞,他是個專攻石雕的高手。這兩個人為人仗義,秉性耿直,技藝超群,脾氣也相投。經過這次八國聯軍入北京的真實經歷,他們既痛恨外國侵略者,因為親眼目睹了英、法、德、義等洋鬼子血洗了這座文化古城;又痛恨朝廷的那些統治者,只顧自己逃命和吃喝玩樂,為了活命就可以投降賣國,卻無心抵禦外辱。
慈禧準備起駕回京,當地官員和京官都打點行裝。慈禧太后起駕回宮,當然要送禮;地方官也要給京官準備禮物,以便日後陞遷。因此,所有的官員都在各自忙活著。光緒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八月二十四日,慈禧攜光緒等人終於離開了古城西安,踏上了回京的路。

吃敗仗隨駕西逃

端王載漪本是好心勸慈禧太后不要冒險,不想卻碰了個大釘子,只好下跪連稱自己只是擔憂太后的安危,沒有別的意思。李蓮英也怕載漪再惹慈禧生氣,到時候做出出格的決定,誰也無法挽回,連忙假裝生氣讓端王載漪趕快退下,載漪終於如釋重負,拜謝而出。
羅立海等人和上官錦都是堅決反對朝廷的人,而薩德洪卻是朝廷的堅定支持者。羅立海勸薩德洪一同前去行刺慈禧太后,為自己的兄弟報仇,薩德洪當然不同意。
在隆重慶祝了萬壽之後,又經過幾日的休整,慈禧決定離開開封啟程北上。開封在黃河南岸,離黃河不過二十里左右,慈禧一行很快就到了黃河岸邊。
教堂與義和拳的矛盾日益不可調和,背後其實是官府與民眾利益的博弈。政府懼怕洋人,所以,最終山東巡撫張汝梅不得不派他的貼身衛隊到梨園屯將玉皇廟強行拆除,這一行動嚴重傷害了村民的感情。趙三多忍無可忍,暗中籌劃起義,並商定於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八月十八舉事。他們的隊伍共有三千多人。他們首先在邱縣常家屯與清軍打了一仗,互有傷亡,不分勝負。後來,政府又調撥了大量援兵,在威縣侯魏村南將拳民打敗,趙三多帶徒弟外出避難。
在開封駐蹕半個月期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以及皇后共同遊覽了龍亭。期間接到了北洋大臣、直隸總督、重臣李鴻章病逝的消息。失去了這樣一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謀國老臣,慈禧不免內心悲痛,李蓮英也十分悲痛——自己又少了一個重要的進財門路。

慈禧被擒苦求情

李蓮英連忙將白天聽到的那些說給慈禧聽,又說太后罷黜端王雖是為洋人所迫,但大阿哥溥俊和端王畢竟是父子,難免登基後做出對老臣甚至對作出太后不利的舉動。不如依從諸大臣之言,趁尚未回京,及早廢掉,免得回京後受到各方面的干擾。如果洋人趁機抓住不放,到時候可就比現在麻煩多了。
因此,李蓮英高興地領了旨意,忙不迭地跑來告訴光緒皇帝這個消息。他笑嘻嘻地來到光緒跟前,二話不說,「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給光緒賀喜。光緒雖然讓李蓮英給跪蒙了,但腦子還保持冷靜,說現在朝廷危機四伏,太后和自己蒙塵在外,有什麼可道喜的,莫非是擊退了洋人,現在可以回京了?
在這一過程中,從京中先後趕來隨駕西行的有莊親王載勛、蒙古親王那彥圖、輔國公載澤、剛毅、趙舒翹等人,另有兵勇數千護駕。
當天晚上,李蓮英向慈禧訴說了諸位大臣請求廢黜大阿哥溥俊的意思,慈禧不清楚其中對她的不利因素。因此,對這一提議不知道真正動機,就照例徵求李蓮英的意見。
慈禧見如今的局勢確實難以收拾,這才想起一直勸自己不要動兵的榮祿,於是立即命人前去召見。李蓮英怕端王難以面對榮祿,連忙給端王使眼色,端王這才灰溜溜地起身退出。
首先,他盡量幫慈禧太后脫離干係,表示她住在深宮內院,很多事都不知情,從而讓下面的官員給蒙蔽了。他承諾只要各位俠義之士能高抬貴手,不傷害慈禧太后,等慈禧太后「西狩」回京後,一定選賢任能,讓那些愛民如子的人去當父母官,努力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不僅如此,在飲食供應辦法上也嚴格按官職品級而定。例如,王公大臣的標準餐為每人「上八八」一席,就是雞鴨魚肉等八盤八碗;「下六六」一桌或數桌,供隨員及衛士食用;中、下級官員每人「中八八」一桌,有雞鴨肉菜。
等到慈禧太后、光緒及皇后出站時,洋人蜂擁向前,毫無秩序可言,而且還有不少人用照相機拍照。這些舉動實在是對慈禧皇太后的「大不敬」,要是平時,不等慈禧太后吩咐,李蓮英早就讓人拿下問罪了。但面對洋人,心有餘悸的慈禧也不敢怎麼樣,只好任他們拍照喧鬧。無論如何,外出一年多總算是回來了,這才是慈禧最高興的事。
加上本地官員精心為他們準備了龍舟,所以一行人很快就安安穩穩地渡過了黃河,這比之前在懷來縣倉皇涉險過河不知強多少倍。
與此同時,他還表明,義和團才是真正抵抗洋人的組織,而太后到各級官員只關心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從不把百姓放在眼裡,甚至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專門幫著洋人壓迫老百姓。
上官錦見慈禧太后終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了,就認為還是可以影響慈禧的,於是提出讓慈禧滿足自己的要求才能放過他們。慈禧經過剛才的一番表態,說話也不再語無倫次,就故作鎮定地讓他們細細講來。
薩德洪上前就要和羅立海動手。羅立海正要還手,卻被上官錦勸住,說他這麼酣暢淋漓地罵了朝廷大臣,聽著非常解氣,表示自己要向薩德洪領教領教。
她心裡這樣想,嘴裡卻對上官錦連連稱讚,說他處處為國家著想。考慮到自己正在「西狩」路上,無法詔告天下,等回到北京之後,即刻下詔頒行全國。
慈禧也是一臉的疑惑,讓李蓮英說出理由來。李蓮英既然看出了其中的門道,當然就不敢直說是諷刺慈禧的意思,因而先行求得慈禧免他「出言不恭」之罪,這才敢將真相和盤托出。
眼看場面十分緊張,幸好刑部尚書趙舒翹出來解圍,請求慈禧太后明發上諭,滅除內地洋人,免得各國心懷不軌,探聽我國軍情。
因隨行人員和車馬眾多,便分別在柳園口、黑崗口兩處渡河。黃河的水流本來就不是很大,加上此時已經過了汛期,河面寬度不過十里。
自從離開西安向著北京進發,隨行大臣的政治鬥爭又蠢蠢欲動了。就在慈禧離開開封正準備啟程北上之前,有幾位御前大臣認為這場大禍是由載漪惹起的,有意要奏請慈禧太后廢掉大阿哥溥俊並逐出宮。可他們又不清楚慈禧的意思,不敢貿然上奏,免得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便湊錢給了李蓮英一大筆銀子,讓李蓮英從中勸說慈禧。大阿哥溥俊已年滿十七歲,西安發生的一切他都親身經歷了。其父端王載漪發往新疆充軍,倘若他繼承帝位,日後君臨天下,肯定會對這些大臣進行報復。
上官錦越說越氣,簡直跟訓自己的孩子似的責問慈禧太后。李蓮英剛開始還是恭恭敬敬地聽,到後來聽出了門道——上官錦是在教育慈禧,讓她勵精圖治,要關心人民百姓的疾苦,不能再荒淫無道下去。
慈禧點頭恩准,只見李蓮英用手一指那涼亭的石雕,說大家都看到了一個蓮葉上面托著一隻桃,這明明就是利用諧音在譏笑慈禧太后西巡是連夜脫逃!
李蓮英聽說答應了這四個條件就不殺,當下便和一眾大臣齊刷刷下跪,請求慈禧太后答應這份於國於民都有好處的條件。
正在此時,上官錦卻要羅立海等人冷靜,千萬不能逞一時之快而做出錯事。提議先讓慈禧說說,然後再做定奪。羅立海、張玉河、張占奎對上官錦非常尊敬,見他這麼說,便把刀放了下來。
休整後,他們又繼續向西行進,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離懷來縣不遠了。一路上奔波了這麼多天,到了縣城就可以好好地休整一下。多天來的缺吃少睡實在是太苦了,尤其那些王爺們,都盼望到懷來縣城好好地休息一下,吃上一頓像樣的飯。
端王卻不死心,一邊讚揚慈禧太后明察千里,一邊卻堅信毓賢是忠心耿耿之臣,定然不會蒙騙朝廷。為了慎重起見,他建議招集拳民先行試驗,若果有異術,再行添募,從中選和圖書擇忠勇諸徒,送到內廷供奉,傳授侍衛太監,以便將來消滅洋人,報仇雪恨。
慈禧見不得不做出表態,就順水推舟說,俠士提的那些都是她一向主張的,只是因用人不淑才落得如此局面。
慈禧太后如同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但隊伍中最害怕的人當屬李蓮英——一切依靠慈禧的金錢、地位都隨著洋人進攻北京而煙消雲散。
當天,在李蓮英的主持下,祝壽活動排場搞得很大,極盡皇家風範,和在北京的皇宮中幾乎沒有差別。不僅如此,此時正值黃河鯉魚長成之際,各級官員都吃了個肚大腰圓。雖然花了不少銀子,但他們都把這筆開支算到百姓頭上,花大錢裝面子,一點兒也不心疼。

為籌錢賣官鬻爵

西安作為行宮的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市場一片繁榮,讓慈禧非常滿意。其實,這繁榮是陝西官員刻意打造出來的,街面上店舖增多了,可對廣大勞動人民來說沒有半點兒益處——都是為那些突然增多的官員服務的。而且為了維護慈禧太后和京官的日常食宿,當地官員對周圍的農戶橫徵暴斂,慈禧不但沒有給老百姓帶來福氣,還使得他們的生活日益艱難。所以,對啟駕回鑾,老百姓不僅毫無挽留之意,而且還盼望他們早早離開。
慈禧聽說皇宮和頤和園並沒有損壞,便對李鴻章大加讚賞,稱其有功於朝廷,回京後一定要重賞。
潼關是中原進入三秦大地的咽喉要道,潼關太守施祥一直想高昇一步做個道台,可惜沒有合適的機會。不料前方來報,說大內總管李蓮英要隨著慈禧太后路過潼關,這真可謂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決心做好充分準備,好好在李蓮英和慈禧太后面前表現一番,到時候別說道台,說不定還會進京做京官。
憤怒不已的袁世凱帶領大隊人馬到處找人,很快關彤山的兒子關月良得知慈禧要袁世凱拿人的消息,便連夜逃出了保定,告知父親,要他趕快逃走。
端王走後,李蓮英怕慈禧仍然難消怒氣,又反過來勸慰她。「如今,西逃在外,人心惶惶,應盡量做到少懲多獎,以免眾心離散,即使眾大臣一時之間行為有失偏頗,也是非常時期的反應,但對老佛爺的一片忠心還是不變的。」
隊伍一路向北路過頤和園的時候,慈禧還特意停下來小憩了一會兒。可惜現在逃命要緊,沒有閒心觀賞景物,稍事休息,便又匆忙起身趕路,害怕聯軍趕來。
李蓮英一來收了銀子,二來那些人的話也大部分屬實,況且只是提個建議,也不算什麼大事。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是放逐端王的主要謀劃者,現在不斬草除根,將來說不定真的會被清算。加上慈禧太后年事已高,就算不歸天也總會要歸政,到了那個時候,如若自己活著,就是插翅也難逃。即使死了,恐怕也免不了戮屍謝罪。這樣綜合考慮以後,李蓮英就立刻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慈禧不禁感嘆自己命苦,莫非就身絕於此?就連詭計多端的李蓮英也是一籌莫展,桂祥急得直跺腳,仰天唉聲嘆氣。恰在此時,有一個本地的山民路過,見一隊形容枯槁、衣著凌亂卻仍極力保持體面的人望河興歎,知道他們是急於渡河。於是,他對桂祥說此時要是闖一闖還有可能渡過,等一會兒上游的水來了,神仙也過不去,只有等三天後洪峰過了再說了。
端王載漪從一個侍衛的手中奪過一支快槍,剛要對著飛去的黑影射擊,以挽回面子,卻被桂祥攔住了。理由是免得惹怒他們去而復返,到時候局面不好收拾。
李蓮英見慈禧仍然一言不發,再也坐不住了,真是太后不急太監急。李蓮英剛想打破沉默,替慈禧太后說幾句好話,卻被張占奎喝止了。
慈禧在華陰縣住了三天,由於劉林立服侍周到,供應及時,而且有些官員知道他和李蓮英的關係,紛紛在慈禧面前說劉林立的好話,慈禧便對劉林立非常滿意,忍不住誇讚他是個懂得孝敬朝廷的官員。
威縣城東三十里的沙柳案村,有一個武師係梅花拳的傳人,姓趙,名三多,字老祝。為人慷慨義氣,向來喜歡打抱不平。他有徒弟兩千多人,這還不算他的師兄弟和徒孫輩,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勢力。當時,國內的天主教徒多是地痞無賴或失勢的土豪惡霸,倚仗教堂的勢力,訛詐良民。趙三多看不慣,常常表示要教訓他們,閻書勤等人見他頗有正義感,又有舞刀弄槍的本事,便拜趙三多為師,學些槍棒防身。
休整了大半天,慈禧才命令繼續起駕西行。走到康莊後,食物才得到補充,又在這山區鄉村休息一陣。他們只給慈禧太后找了些小米煮粥吃,之後她的精神恢復許多,臉色也似乎好看了一點。
袁世凱正在猜想慈禧太后會怎麼處置自己,知道當著眾大臣的面讓慈禧丟臉了,怎麼也逃不過罪責,立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向慈禧太后磕頭求饒,說這並非本意,自己一直對太后都是忠心耿耿,這次絕對是無心之失。慈禧見袁世凱讓自己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出醜,哪裡肯聽他的,立刻命人把袁世凱摘去頂戴花翎,推出去問斬。
慈禧見危難時刻只剩下三個忠義之臣,心中湧起無限悲涼。為了使朝廷不至於被聯軍控制,只好同意暫避,並命三人隨行。
端王載漪一聽,知道這是一個苦差事,自己的身子骨又差,有心不去,但又不敢說,只好一個勁兒地在地上「嘭嘭」地磕頭。
端王載漪見薩德洪落敗,怕羅立海他們趁勢圍攻上來,連忙和慈禧的胞弟桂祥一齊命令暗中調來的侍衛隊開槍,要把羅立海他們置於死地。侍衛一陣拉槍栓,嘩啦啦山響。正當舉槍瞄準之時,卻被一聲斷喝給嚇得呆住了。
慈禧一路向東,經過陝縣、三門峽、澠池,直向洛陽而來。
慈禧算是被洋人和義和團的人嚇怕了,她寧可冒險渡河,也不想置自己於危險的境地,於是同意渡河。
待到慈禧的隊伍抵達潼關,施祥跑前跑後將慈禧太后和李蓮英伺候得面面俱到,不料李蓮英根本沒有把這位施祥放在眼裡。眼看著第二天慈禧太后起駕繼續西行去了西安,投入巨額資金辦理接待工作的施祥當然不甘心。在聞知慈禧太后駐蹕西安之後,他派了自己的得力親信,趕赴西安,通過關節見到李蓮英,說明要謀求一個道台的職位。
兩江總督劉坤一見大事不妙,便聯絡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共同商定本轄區不與洋人開戰,這就穩定了一部分局勢。
第二年春,山東巡撫毓賢出於平息事端的考慮,發了安民告示,拳民才得以回家。趙三多則活躍在冀魯豫三省一帶,由棗強到武邑,又從武邑到晉縣、正定,又到滄州,到處設壇授徒。從此,這義和拳順著大運河向北傳開了,日漸興盛。恰巧天津北鄉在開挖支河時掘出一塊殘碑,字跡模糊,經過認真辨認,原來是一首歌謠。歌詞是:「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滿街紅燈照,那時才算苦。」原來,義和拳有兩種功夫,一種是金鐘罩,是男子練的,一種是紅燈照,是婦女練的,皆稱可刀槍不入。
慈禧一來遠離京城,沒了後顧之憂,二來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這才終於有機會在飯桌上惦念一下北京城的局勢。
張玉河見事已至此,只好狠狠地將刀插入刀鞘內,氣鼓鼓地走開了。上官錦得到了朝廷的承諾,感覺很滿意,話不多說,扭頭招呼羅立海等人縱身離去,瞬間就離得遠了。
清朝有著嚴格的制度,官吏過境,地方官吏均得按品級供應食物。如今慈禧回京,一路上的消耗巨大,再加上隨駕的京官品級也大都很高,途徑之地恐怕難以供給,因此決定分三批啟程。先行一批是在陝西無關緊要之人,其次是回京路上隨駕人員,最後是在京中並無要緊職務者。沿途又分為尖站(臨時歇腳)與宿站(住宿、休整),以便協調好供應工作。
原來,另一位義士張占奎趁載漪和羅立海糾纏之際控制了慈禧。眼見羅立海他們要遭殃,立即大喝一聲:「誰要敢放一槍,我先把這個老妖婆宰了!」他要挾慈禧和李蓮英讓侍衛退下。清軍面面相覷,無所適從,但主子被控制,只好乖乖聽話,所有的侍衛都把槍放下了。
太平天國時期,北方活躍著一支反朝廷的捻軍,分為東捻軍和西捻軍。西捻軍領袖張宗禹的侄子張玉河和主帥羅立海在山東徒駭河一帶作戰,結果一敗塗地。二人到處搜集失散的捻軍弟兄,經過三十幾年的苦苦追尋,無意間救下了鄭親王曾經的保鏢上官錦。不僅如此,而且還找到了以前的黑龍會掌門人薩德洪,但薩德洪此時已經是大內副總管和侍衛統領。
在入城的路上,慈禧從轎中仔細觀察侍候在轎子旁邊的吳永,只見這位三十歲上下、中等身材的讀書人雖然是一個文弱書生,卻透著一股精明能幹,覺得此人值得信任,可以把一切事宜交由他去做,自己好好休息一下了。
好不容易渡過了河,此時再回頭望望湍急的河水,水面又上漲了二尺多,滾滾激流比剛才更加兇猛。慈禧不禁一陣後怕——若非李蓮英勸自己趕快渡河,恐怕真的要處於危險境地了。因此,心裡對李蓮英的寵信又增加了幾分。
慈禧太后一路向西,越來越遠離北京,路上雖有些小麻煩,但總算不用提心吊膽了。他們一路來到了陝西境內的潼關。
慈禧太后在「百日維新」後沒有立即廢掉光緒,而是將他囚禁起來,另立溥俊為大阿哥,溥俊是端王載漪的兒子。後來,考慮到各國的態度,只好作罷。

留後路討好光緒

袁世凱不僅為慈禧打造了豪華的行宮,而且還要向慈禧奉獻禮品,就命令何璞製作一件玉石雕刻作為敬獻慈禧的大禮,若無法完成就重重責罰。幸好關彤山過去在山裡採石頭時,得到過一塊美玉,為了幫助何璞渡過難關,他把這塊玉石交給了他。
慈禧的馱轎在懷來縣城被吳永換成黃綾圍子,終於有了體面的坐乘。懷安知縣張良暹接到吳永的通知,外出到很遠的地方去迎接。同時,沿途沿街挨戶搜尋糧食,殺豬宰羊,置辦筵席。
慈禧自從逃出京城後,心情一直都不好,脾氣也大,尤其是見了惹起這件事的載漪,更是怒火中燒。如今見載漪不肯去,不由一股無名業火衝上腦門,咬牙切齒地說:「怎麼!難道你想抗旨不遵嗎?」
李蓮英回報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誇他辦事俐落又穩妥,命他速速報於光緒知道。李蓮英樂呵呵地向光緒報喜去了。他認為,一來有慈禧的口諭,他自然要討慈禧的歡心;二來珍妃死後光緒就一直悶悶不樂,自己雖然是奉了慈禧的旨意逼死珍妃,畢竟得罪了光緒。李蓮英害怕慈禧歸政或升天後,光緒會給自己定罪,所以一直想找個機會彌補一下。如今,太后給皇上選了一個妃子,這個妃子如若得寵,一定會記得自己的好處。現在將這個喜訊告訴光緒,即便光緒不高興,也不會對自己不利。
吳永雖然接待工作做得好,但慈禧不能在這兒久住。一是這兒離北京太近,洋人說來就來;二是縣城糧食供應已經日漸匱乏,難以支撐龐大的隊伍,最主要的是外地勤王的部隊難以開進,即便來了也不能保證他們的供應。因此,慈禧決定即刻西行。
不等慈禧做出決定,聯軍就已經推進到北京城中心,先鋒隊已駐紮在天壇附近。慈禧剛開始還想堅守,以免失了皇家風範,誰知大臣聞聽洋人已經進京城,早就作鳥獸散。只有剛毅、趙舒翹、王文韶三位大臣還堅持侍候在身邊。
端王接到密報後歡喜得不得了,他認為慈禧太后之所以不立即廢光緒而立大阿哥,主要是顧忌洋人憑藉堅船利炮強行干涉。現在若得這種拳民保護,驅逐洋人可謂不費吹灰之力。到那時,大阿哥溥俊穩穩登基,自己也順便做個太上皇。別說光緒,www.hetubook.com.com就連慈禧也可以一起廢掉。
桂祥本來也要進來勸慈禧不要渡河,見載漪碰了釘子,知道慈禧是讓洋人和義和團的人打怕了,寧肯冒死渡河也不想落入他們的手中,於是聲稱自己馬上去做渡河的準備,慈禧點點頭,揮手讓他出去。
不要說那些為了陞官而給慈禧上繳的錢,就是地方官要給慈禧送禮,也要給李蓮英準備一份,不然就別想把禮物親自呈送給慈禧。李蓮英因此在這一年中聚攏了不少錢財和珠寶。一路上,除了慈禧的箱子,就屬李蓮英的箱子最惹眼了。由於李蓮英存放錢財的箱子太多,不得不用「天字一號」、「天字二號」等進行編號。慈禧因為本身也參與其中,況且慈禧的金銀財寶就是用了李蓮英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計得來的,對李蓮英的這種搜刮行為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正所謂樂極生悲,這個人為了趕快實現自己也能做官的願望,到了西安便急急去找李蓮英。很不湊巧,李蓮英不在。他知道李蓮英經常陪伴在慈禧身旁,便鬼使神差地到行宮去找。棉線掉進針眼裡,巧了。偏偏門口警衛的侍衛只顧和人說話,並未注意宮門口,這個親信竟然輕鬆地進入了慈禧的行宮。不僅如此,那麼多房間,他居然獨獨闖進了慈禧的寢宮。剛好慈禧正要起床,忽見窗外有人影晃動,似是有人窺視,立即讓護衛將其抓捕。

探消息起駕回京

慈禧在絕望中終於抓住了一棵救命的稻草,立刻把手一擺,沒讓李蓮英往下說,而是讓他快宣端王。李蓮英見慈禧急於召見端王,知道是同意了自己的建議,心裡比抹了蜜還甜,便到外面找到載漪,說太后召見他。
「不僅如此,災區十七八的姑娘不值錢兩弔,二十多的寡婦不值兩弔錢。百姓餓殍遍野,皇宮大內卻依然歌舞昇平;食屍的飛禽走獸趨之若鶩,皇宮大內的錦衣玉食卻不曾減半分……」
由於不知道河床的具體情況,轎夫只好小心翼翼地深一腳、淺一腳摸索著行進。到了河中央,一來水勢更猛了,二來此處本就是河水流速最快的地方,馱轎搖晃得更加厲害了。慈禧心中緊張得要命,直唸阿彌陀佛。幸好轎子外面有桂祥和李蓮英不停地安慰她,讓她不至於感到無助而更加緊張。
誰知李蓮英說的不是擊潰洋人的事,而是慈禧太后給他選一個妃子。光緒見深處危難之際的慈禧和李蓮英還有這等閒心,立即一口回絕,讓他們速速退掉這門親事,並表示「國難當頭,我不納妃」。李蓮英見光緒帝這般死腦筋,只好對光緒帝說老佛爺的懿旨,千萬不要違逆!說完,逕自覆旨去了。
桂祥知道渡河事關慈禧安危和自己的前程,不敢有半點馬虎。他從侍衛和兵丁中,精心挑選了精壯人員三百人,其中三十六人幫助馱轎把式,其餘人在馱轎兩邊防衛保護。做了細心的準備後,覺得沒什麼危險了,這才請慈禧過河。
李蓮英開始逐步分析:一來,他是本地山裡人,對這種情況有經驗;二來,如果洪水來之前不過河,難免洋人會追來,到時候只有束手就擒。所以,他的意見是衝過去為上,相信吉人自有天相。
等隨行人員全部過河之後,他們不敢停留,稍事休整就直奔懷來縣城而去。此前早有前站人員報知了懷來知縣吳永。因此,當慈禧、光緒的馱轎離懷來縣城東門還有三里地時,知縣吳永早已帶了懷來縣的大小官吏數十人跪地迎駕。慈禧自從逃離北京後,終於第一次受到地方官吏的迎接。慈禧也顧不得覲見大禮,命人速去辦理隊伍的食宿事宜。吳永知道慈禧太后數日未曾好好休息,連忙帶他們入城而來。
趙舒翹的這一行為不僅轉移了慈禧、李蓮英、載漪對光緒的憤怒,而且也給光緒救了駕。慈禧這才轉怒為喜,命軍機大臣斟酌覆奏。
慈禧因為飽飽地吃了一頓飯,而且得到了很好的休息,精神煥發,想多跟吳永說說話。就問吳永是哪裡人,何等出身。吳永報稱自己原籍浙江,兩榜進士出身,放任懷來知縣,並說自己的外祖父乃是兩江總督曾國藩。
慈禧命袁昶退出,這樣一來,就沒有人再站出來反對了。慈禧見目的已經達到,遂下旨命軍機處頒發宣戰的諭旨,電達各省,又令榮祿通知各國使臣,如願離京,即派兵保護,妥送至天津。
不等李蓮英把話說完,怒髮衝冠的羅立海早就一步搶到慈禧面前,歷數起她的罪惡:是她逼得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造反,是她逼得百姓沒有活路,只好賣兒賣女,外國人辦教堂欺壓老百姓,她卻視而不見,還給外國人當起了奴才,太平軍死了幾百萬,捻軍死了幾十萬,慈禧太后難辭其咎。
慈禧見端王領旨而去,心中已經釋然大半,又聽李蓮英說出這番誠懇的話,更體現出他的一片忠心。便連連稱讚李蓮英思慮周到,並要求他以後多多提及,不使眾大臣有所懈怠。
慈禧在保定休息了一天,除了「蓮葉托桃」,總的來說心情還不錯。第二天,她就乘火車趕往北京。當時,火車還是新鮮玩意兒,慈禧把它作為自己的御輦,將火車內部也按照宮廷規矩進行佈置:均用黃緞障壁,鋪黃龍圖案的地毯,整個車廂看上去金碧輝煌,富麗豪華。
因為岑春煊與李蓮英在施祥買官案中有些誤會,慈禧這次特意派陝西巡撫升允為前路督辦食宿事宜。升允因啟鑾在即,奏請交卸撫篆。慈禧便傳旨,命布政司李紹芬暫行護理陝西巡撫大印,同時並委臬司攀增祥署理布政司,道員吳樹芬署理按察司,西安府知府胡延升署糧道,候補府傅士煒署理西安府。
李蓮英在一旁幫腔,說老佛爺為萬民之主,當然不會說話不算數。張玉河卻以江湖義士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要他們起誓才肯放過,卻不知當官者向來對發誓最在行——反正不實現也沒關係。
慈禧太后住的張家大院隔壁有一戶姓冀的人家,只有父女二人度日。女兒叫冀妮子,正值二八年華,長得也俊俏秀氣,說話也是溫溫柔柔,軟語細聲,十分動聽。本來慈禧帶領隊伍要來的消息傳開後,村民都紛紛躲到山裡去了,冀妮子因為父親臥病在床,不忍心留下父親一個人在家,也就沒有離開。
眼看袁世凱就要身首異處,卻無人敢上前給袁世凱說話,就連那些平時與袁世凱不錯的王公大臣,見到慈禧正在氣頭上,誰也不敢上前奏本。此時,李蓮英卻出來為袁世凱說情。本來就是李蓮英點破袁世凱的,現在卻又出來為他說話,大家誰也不知道李蓮英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李蓮英不顧大家的疑惑,對慈禧太后說袁世凱不是知恩不報的人,他對朝廷一片赤誠,而且他還立過大功,受到過慈禧太后的獎賞,平時對慈禧太后也十分孝順。所以,袁世凱肯定不會做這樣叛逆之事,而且從袁世凱的反應來看,他並不知情。所以,一定是修建行宮的工匠搗的鬼。此人不僅想藉此嘲弄太后,而且想把這件事栽贓到袁世凱身上。
端王自用事以來,從沒有被慈禧太后呵斥過,第一次受到這麼嚴厲的斥責,驚得手足無措,只好俯伏在地,一邊不停地磕頭,一邊向慈禧身旁的李蓮英求助。明哲保身的李蓮英見慈禧太后真的動了怒,也就只求自保,不敢給端王求情。
李蓮英為什麼會給一向關係很好的袁世凱來這麼一齣呢?很多人認為他這是在把袁世凱推向自己的對立面。其實,這也真正體現了李蓮英的陰險和狡詐。袁世凱急於向慈禧邀功,把場面做得很大,獲得了慈禧和眾大臣的一致稱讚,風頭日盛。李蓮英在王公大臣面前故意玩這一手,是想讓大伙看看,只有他李蓮英才是能將慈禧惹怒,然後又能瞬間讓慈禧息怒的人。哪怕慈禧怒火沖天,只要我李蓮英的一句話,便可以讓慈禧的怒氣煙消雲散。自己才是慈禧面前最紅的人,滿朝大臣都識相點兒,認清誰才是真正的實權人物。
這是慈禧入宮幾十年來第一次被人如此欺侮,嚇得她臉色蠟黃,渾身顫抖。張占奎本來是要慈禧太后親自下旨讓侍衛們退下,可是她嚇得語無倫次,早就說不出話來了。於是,李蓮英傳達慈禧的懿旨,眾人見是慈禧太后最寵信的太監傳旨,只好紛紛把槍和大刀放在地上。
果然,慈禧在第二天早上召集諸位大臣舉行御前會議,降旨廢黜了大阿哥溥俊。
朝廷對這樣明目張膽的活動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但因為實力不濟,無法一一剪除,眼光短淺、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對此也只好忍氣吞聲。法國天主教神父梁宗明與當地教民王志尊等人率領教民三四十人,將冠縣梨園屯的玉皇廟拆掉,砸了神像,並要在原地修天主教堂。當地十八個村的老百姓見洋人這樣蠻橫無理當然不服氣,於是推選文生王世昌、姜志亮等六人到冠縣府告狀。冠縣知縣明知道理在老百姓一邊,可因為懼怕洋人,最後判教民贏,還把王世昌的生員身份革除。這六人不服,又告到府,府裡也是不想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這六人又告到省裡,省裡也是一樣的態度。官司打了兩年,結果還是教民贏。老百姓看清了官府的真面目,見官府怕洋人如虎,遂決定以武力護廟。由閻書勤、高元祥等十八個人帶頭,大家組織了一個護廟會,以此對抗那些天主教的教民。
後來,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吏部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聯元、太常寺卿袁昶等也都站出來表示反對:與世界各國宣戰,寡不敵眾,必致敗績。外侮一入,內亂隨發,後患無窮。太常寺卿袁昶表示平時的外國人都平和講理,不致干涉中國內政,並質疑照會內容的真實性。這可戳到了端王載漪和李蓮英的痛處。端王載漪立刻惱羞成怒,說袁昶是漢奸,竟然替洋人說話。
來人飛奔回潼關,報於施祥知道,施祥一合計,整個打點下來兩萬兩銀子就夠了,而一個道台在任一兩年就可以撈回老本,往後就是淨賺,如果這期間再花銀子弄個巡撫或者藩台當,賺得就更多了。思來想去都是上算,就決定花這筆錢。
眾軍機大臣見榮祿也受到了責罵,無人敢再違逆慈禧的意思,只好異口同聲地附和慈禧。光緒皇帝見慈禧太后不經過自己同意就擅做決定,實在是視祖宗社稷如兒戲,便壯著膽子替榮祿說了句話。不想慈禧身後的李蓮英卻狐假虎威,用惡狠狠的眼光瞪了光緒一眼。就這一眼嚇得光緒心頭一顫,身子一抖,差點兒就從龍椅上掉下來。
李蓮英在一旁見大事不妙,眼看載漪要吃苦頭,連忙出來解圍,勸跪在地上的端王不要惹老佛爺生氣,還是速去辦理為宜。
李蓮英的這一句話提醒了載漪,心想自己在這裡磕頭有什麼用,說不定惹惱了慈禧太后還會有殺頭的危險。倒不如去和刺客談判,成功了就是大功一件,即便不成功,甚至被殺了,總歸是為國盡忠,總比在這裡被殺強,而且還會連累到自己的兒子,說不定大阿哥也做不成了。因此,他連忙磕頭起身,遵懿旨前去勸說逆賊,並說了一些為慈禧太后和大清國盡忠的豪言壯語,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次日繼續向東前進,很快就要進入華陰縣界。早在出發前,李蓮英就派人給自己的同鄉華陰縣令劉林立送信,要他在慈禧太后路過華陰縣時,一定要做好接待和食宿安排工作。李蓮英當然不是要巴結一個縣令,只是因為劉林立給他送過大禮的緣故。劉林立見到李蓮英的信高興得手舞足蹈,心中暗喜,接待工作做得好的話說不定自己的官位又要升一級。因此,他派人四處張羅,細心操辦。
李蓮英聽後,覺得道台的職位非同州縣官員,需要稟報慈禧太后才能做決定。慈禧太后聽說有人要謀求道台的職位,表示如今雖然蒙塵在外,價格可以適當降低一些,但不宜低於一萬兩銀子,否則州縣的官位就更不值錢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