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太監李蓮英

作者:雅瑟 王牧
大太監李蓮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篇 權傾朝野 擾亂朝綱 第二章 羅致黨羽——眾人拾柴火焰高

第三篇 權傾朝野 擾亂朝綱

第二章 羅致黨羽
——眾人拾柴火焰高

慈禧的心意如何瞞得過李蓮英,當即通告了榮祿。榮祿上摺自責,請求戴罪立功,以觀後效。慈禧太后果然把榮祿超擢為西安將軍。這次又是李蓮英向榮祿打了招呼,榮祿又不是傻子,自然大力奉獻。慈禧大喜,便把榮祿召進京來,再任步軍統領。榮祿自然格外小心、格外謹慎,在預備祝壽期內,當然盡心竭力。
李府的全部傭人也多是同鄉,或沾親帶故的。但真正沾光發財的也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管家鄧樹堂,他是大城縣北王祥村人;一個是管賬先生王耀增,他是大城縣安慶屯村人。這兩個人都在家裡置買了土地二百多畝,成了當地的財主。
趙樹宜被叫出來後,連忙說明真實情況。提督衙門的武官聽後勃然大怒,二目圓睜,對堆兵閣子的頭目非常不滿,說他竟敢扣押李總管的教書先生,真是狗膽包天,有眼不識泰山。此事若叫李總管知道了,別說堆兵,就連提督大人恐怕也會吃不了兜著走。不僅把他罵了一頓,而且還要準備拿他回去向提督覆命。
趙樹宜在李家教館多年,平時不常外出,即便偶爾上街,也是坐著轎車,並有侍者隨從,看看京華風貌、人文習俗,有時也順便買些東西。他感覺這樣受拘束不隨便,總想自己一個人到外邊隨意逛逛,散散心才好。
我們知道,榮祿本是慈禧太后的功臣,當年熱河回蹕,全仗榮祿護駕,才得以安全回京,對「辛酉政變」可以說是立了大功的人,他為什麼外任西安,擔任此閒散的職務呢?原來,榮祿護駕回宮之後,慈禧擢升榮祿為內務府總管,在宮廷得以自由出入,每有要事,慈禧也常與之商量。同治皇帝殯天時,榮祿尚入宮中。到了光緒六年(一八八〇年),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密奏皇太后,彈劾榮祿有淫|亂宮禁的罪狀。
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由於庚子之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李鴻章因常年參與對外事務,經慈禧太后與李蓮英商議後,舉行御前會議決定,李鴻章再度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赴京與八國聯軍談判議和。李鴻章到京後,李蓮英早已跟著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避難。李鴻章不久就去世了,李蓮英從此在大臣中少了一個知心知底的人,更重要的是少了一個常年給他送錢物的「提款機」,李蓮英也感到非常傷心。
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俠士張汶祥,刺死了兩江總督馬新貽。清廷因事關重大,先派了漕運總督張之萬,後來又派了刑部尚書鄭敦謹和因剿太平天國有功、封為侯爵、繼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先後審理此案。當時,袁世凱的父親袁保慶,身為道員兼任新兵營幫辦,他與藩司孫衣言,都主張對張汶祥用刑,可將軍魁玉和臬司梅啟照不主張用刑,鄭敦謹、曾國藩到後,讓孫衣言、袁保慶參與會審。孫衣言以為替馬新貽說話的機會到了,便去找袁保慶統一口徑。偏巧袁保慶不在,有袁世凱看門。當孫衣言興沖沖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時,袁世凱笑著說:「世伯,小侄說句不知進退的話,以小侄之見,這是鄭、曾公用這個辦法來堵你們二人的嘴,結果是不會用刑,也不會咬出任何人來,仍是張汶祥一人之事罷了。」
慈禧太后茶房的太監,是大城縣薛故獻村人,雖然也受李蓮英的垂青,但只能得點兒小恩小惠。晚年出宮回家,病死在家鄉,算是白幹了一生。
安排完了這些無處不在的眼線,倘或有人說了李蓮英半個不字,這些黨羽就會馬上報告李蓮英,而李蓮英便不擇手段,或公開、或秘密地把這個人收拾掉,免得他們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權勢。
慈禧太后再一次召見李鴻章時,曾當面對他說:「你現在無事,留京辦理朝政吧。」李鴻章聽完,嚇出了一身冷汗,心想這是非之地,當然不能這個時候亂插一槓子。當時,他只是叩頭,沒有說話。
吳兆有道:「聞得宮內有日本兵守衛,恐怕不易攻打。」袁世凱卻表示日本兵不足為懼。於是,吳兆有便派兵攻打王宮。果然如袁世凱所言,很快救出了朝鮮國王和世子。可是,日本不肯善罷甘休。後來,李鴻章與日使伊藤博文訂了兩條協議,總算沒打起來。這時,袁世凱已改任駐朝鮮通商大臣。
這兩個人都是先娶妻生子,然後才淨身入宮的,家裡老婆孩子都在。後來,撈了不少財產,各買了五頃多地,蓋了三四十間瓦房,家裡就成了中產之家。這個姓徐的,他有個兒子叫徐一成,除了買房置地外,還開了兩樁買賣,居然也躋身於士紳行列,直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時還屬於富戶人家。
後來,這位陳師傅因此得到了不少的發財機會,弄到很多銀兩財物,在家鄉又蓋房子又買地。鄉親們都稱他是二財主,意思是僅次於李蓮英的人物。實際上,他無論從哪方面都比李蓮英差多了。
中日甲午戰爭中,大清的海陸兩軍都被日本兵殺敗後,以賠款而告結束。袁世凱聽說日本人要殺他,當然不敢再回朝鮮,就在北京閒住下來。此時的袁世凱在北京還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小人物,一個小小的五品同知,在北京根本算不上什麼官,比他高級的官員可謂一抓一大把。當然,李蓮英不會主動去和他結交。

稱兄道弟袁世凱

李鴻章由於有命在身,一時間又想不出其他辦法見到慈禧太后,急得團團轉。好話不知說了多少,李蓮英就是不鬆口。一連三天,李鴻章連慈禧太后的和_圖_書宮門都沒能進去,李鴻章氣得暴跳如雷也無濟於事。
李蓮英當了總管太監以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在宮廷大內拉幫結伙,安插親信,結黨營私。
有一次,慈禧太后降旨,要急召李鴻章進京議事。李鴻章接旨後,馬上攜帶幾個隨員,由天津一路風塵僕僕地趕到北京。可到京之後,卻無故被李蓮英拒之宮門外好幾天,不准覲見太后。
原來,清朝秀才以上都算有功名的,上公堂可免跪。如果犯了罪,必先革去功名,然後才能懲處。這堆兵頭目也不敢對他太過分,只想將他關押一夜,以示小小的懲罰。
隨著光緒皇帝的大婚,慈禧太后也終於歸政了,朝中一切平安,倒也樂得安寧。一年以後,醇親王病歿。在醇王患病期間,慈禧太后多次率光緒帝到醇親王邸問疾。因為醇親王的福晉本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子,是她向咸豐帝提出把她妹妹蓉兒嫁與醇親王的。況且這位醇親王為人謙恭禮讓,始終忠心慈禧太后。自從恭親王奕訢罷職之後,這位醇親王便接任為軍機大臣領班,一切政務都隨時請示慈禧太后,不敢獨斷專行,更不多嘴。
孫衣言對袁世凱的話將信將疑,但仍與袁保慶力爭,結果正像袁世凱說的那樣,把孫衣言、袁保慶二人熬得筋疲力盡,仍然是沒有對張汶祥動刑。這個震動全國的案子,就這樣不了了之,孫衣言後來感嘆自己枉讀書為官四十餘年,看事還不如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從此,這個十二歲的袁世凱在一些官員當中就有了些名氣。學士段靖川也說他非同凡響。
趙樹宜性情向來比較固執呆板,思想迂腐。雖在李家教書多年,又深得李蓮英的信任,但始終未能弄到一官半職。其實,之所以會這樣,完全都歸因於他自己。在李蓮英家中,只要稍微做事圓通一些,再加上李蓮英給他說句話,最低也能當上七品知縣。可他就是我行我素,弄得李蓮英也沒有辦法。
李蓮英讀罷,哈哈大笑。心想:好你個李合肥(李鴻章是合肥人),總算敗在我的手下。李蓮英心滿意足地收下了二十萬兩白銀。所謂不打不相識,從此,李總管和李中堂交情日深,而且「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李蓮英以後還真的對李鴻章的事情過問起來了。
光緒初年(一八七五年),李蓮英還是二總管。李鴻章聽說慈禧太后有個非常寵信的太監,只是不知道多麼厲害。
想到這裡,李鴻章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半晌沒說話。雖然還不能確定慈禧太后已經發現了自己的陰謀,但最好還是早做準備,倘或慈禧太后追究下來,也好應對。
慈禧太后壽誕前夕,朝鮮忽起禍端,朝鮮國內大亂,日本派兵干涉,嚴重威脅大清的利益。因此,大清國駐朝鮮的使臣袁世凱,飛電李鴻章,請求派兵增援,弄得中日開釁,戰雲陡起。清軍連戰連敗,慈禧太后懊喪異常,不得不另降懿旨,罷除慶賀。到了壽期,只在排雲殿受賀。
他生於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宗祖袁甲三,父親袁保慶,在咸豐、同治年間都是不小的官。雖然他不是科舉出身,唸的書也不多,而且長相平平,可很早就有名氣了。
袁世凱,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人們都叫他袁項城。又因為他當中華民國總統時製的銀幣(銀元)上都有他一顆光禿禿、肥頭大耳的人頭像,人們也稱其為「袁大頭」。
趙樹宜又對提督派來的武官說,讓他回覆提督大人,就說事已辦好,不必憂慮,並代他向提督大人叩謝。武官得了趙樹宜的口信,也算是有了交代,一場風波就算過去了。
原來,李蓮英聽阮忠樞說袁世凱是袁甲三的孫輩,他雖不認識袁世凱,但對袁甲三以及他的兒子保恆、保齡,侄子保慶、保中這些人有的認識,有的知道他們的名望,知道袁甲三雖然沒有曾國藩曾侯爺、李鴻章李中堂的勢力,但知交還是不少的,在朝中和藩臣中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決定接見。
總而言之,李蓮英對待家鄉人的上門求助還是非常熱心的。一來顯示自己沒有忘記家鄉人,二來家鄉人作為自己的親信,讓人放心,這也正是李蓮英的精打細算之處。
阮忠樞沒想到李蓮英會這麼痛快,終於可以在袁世凱面前誇耀自己在李家的地位了,立刻喜出望外,便通知了袁世凱,叫他準備著。
再說這個姓駱的,他叫駱四甲,與李蓮英是同鄉,駱賈村人。一九〇三年已有三四個孩子,因生活困難,無路可走,於是心一橫,自己淨身後去北京投奔李蓮英,入宮做了太監。很快得到保薦,當了首領太監。到一九一一年清亡後出宮回家時,他家已經成了當地的一個財主,置有土地四百畝,生活殷實富足。
因為李蓮英一有工夫總是要到館中和阮忠樞聊一會兒,甚至在一起吃飯喝酒。有一次,他趁著李蓮英來書房之機,對李蓮英說:「李總管,我有一句話,不知該不該講?」
打定主意後,李鴻章便提筆給李蓮英寫了一封信,差人去北京邀請李蓮英到天津一會。信中是說略敘友情,以消北京的誤會。李蓮英接到信後,見信中語言誠懇,不知道李中堂的用意,便信以為真,也正想藉機去天津撈一把。於是,他就向慈禧太后請假,說李中堂相約,要去天津相會。
這時,光緒帝雖然名為親政,凡事仍需稟報慈禧,不能做主。但就是這樣,慈禧還不放心,密令皇后和李蓮英https://www.hetubook.com•com暗中監視光緒的活動,免遭同治的覆轍。
內務府官員苦苦哀求,請李蓮英代為設法。李蓮英見有利可圖,小眼一轉,來了主意,低言數語。內務府大臣聽了,覺得這也是個辦法,就依計而行。
李蓮英知道後卻連連搖頭,表示不能掃了慈禧太后的興。
慈禧太后見李鴻章進來,還沒等李鴻章給她請安問好,就怒氣沖沖地問李鴻章,為什麼抗旨不遵,拖延時間。

李蓮英有很強的老鄉情結,這主要和他的性格有關,他總想在老鄉面前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對老鄉都態度非常好,一有機會就提攜他們。
李鴻章這樣的堂堂一品大員,竟不顧受辱,反而甘拜下風,又是送金銀,又是要登門拜訪,他的用意何在?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原來自清王朝建立以來,一直對漢員大臣存有戒心。李鴻章通過結交李蓮英,可以實現一箭雙鵰的目的:既打消了慈禧太后和李蓮英對他耍暗算,又消除了慈禧太后的顧慮,免去了自己的無妄之災,藉此和李蓮英把關係拉好,求得李蓮英的關照,在慈禧太后面前獲得一個好印象,這是順時應勢的乖巧之舉。
李鴻章等了三天終於可以見到慈禧太后了,他準備把三天來李蓮英對他的百般刁難都一一奏給慈禧太后,心想你小小一個太監,竟捉弄起老臣來了,待我見了太后先奏你一本,叫你也知道我李鴻章的厲害!
時間一到,袁世凱被阮忠樞帶到李府花廳,拜見了李蓮英,阮忠樞也在一旁陪坐。李蓮英、袁世凱二人言語之間,似有十分的默契,談得很是投機,真可以說是一見如故。
幸虧後來李鴻章通過李蓮英的關係得到了一個廣東總督的補缺,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臨行之前,他親臨李府,拜別李蓮英,並饋贈李蓮英一大筆白銀和珍奇古玩作為酬謝。從此,兩人關係更加熱絡。
李蓮英笑道:「既然是阮先生的好友,那他就是我的好友,焉有不見之理,不過近兩天沒工夫。大後天晚上吧!我在家裡恭候。」
李鴻章正想回奏此事,既然慈禧太后提到了,他就把自己如何受到一個太監的刁難,李蓮英如何不准他入宮門,自己如何在門外等了三天等細稟了一遍。
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耳目眾多,其實大多是出自李蓮英的安排。李蓮英為了伺候好慈禧太后,不僅總是先她一步考慮周全,就連慈禧太后跟前的傭人,也都是他精心安排自己的老鄉、親信。據說,當時李蓮英手下的人,除大城縣的之外,其次大多是鄰近的河間、任丘、青縣、靜海、文安等縣的人。這就體現了李蓮英的良苦用心。因為宮內太監向來拉幫結伙的現象十分嚴重,各宮的總管太監都有自己的勢力集團,而且集團之間鬥爭也十分厲害。因此,李蓮英依靠自己的後台慈禧太后努力發展自己的力量,也就沒人敢和他抗衡。比如,宮內曾多次查禁吸鴉片的事,誰都知道李蓮英吸鴉片,就是沒人敢去查他。就是慈禧太后,對李蓮英吸鴉片的事也是睜一眼閉一眼,別人當然更沒法管了。
另外,慈禧太后的寢宮也有四名太監是李蓮英的同鄉或近鄰,一個姓劉、一個姓徐、兩個姓王,不過這些人都沒撈到什麼東西,晚年回到家鄉,跟隨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有的還死得很慘。
李蓮英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要大小臣吏各捐月俸的四分之一作為慈禧太后的賀禮。這一手果然有效,一共湊了二百多萬兩,慶祝萬壽綽綽有餘,內務府算是渡過了這一難關。其中,西安將軍榮祿除捐銀之外,還額外獻了許多金銀珍寶,還送給李蓮英一筆數目不小的銀子,慈禧太后一見大喜,立即命令召回榮祿續用。
袁世凱來到李府,言說要見阮忠樞,當下門人報了進去。阮忠樞聽說是多年不見的好友袁世凱來訪,便親自出來迎接,請入書房。二人落座之後,共敘闊別之情。談到近況,袁世凱便藉機把話題轉到請求阮忠樞幫忙,拜見李蓮英李大總管的事上來。

培植親信探官場

袁世凱結識阮忠樞,那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當時,袁世凱尚未做官,他從河南到了上海,托人謀事未成,便又從上海奔山東投奔他伯父的好友吳長慶。這年是清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袁世凱在途中巧遇阮忠樞去北京候試,二人結伴同行。相處數日,言語之間非常投機。到了濟南分手時,二人依依不捨,便結拜為兄弟。阮忠樞見袁世凱囊中羞澀,便幫了袁世凱一筆數目可觀的銀子,從而成為摯友。
李蓮英的親戚、朋友、侄子等人,屬於李蓮英的嫡系親信,李蓮英對他們更是倍加網羅、重用。在當時的六部九卿十三科內,凡是能夠安插的地方都安插了這些人。其中,權勢最大的是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官至二品花翎頂戴,副將銜,人稱李護衛,做了禁衛軍的總頭目,算是李蓮英手下最成功的人。其實,這也不難理解,自己的嗣子當然要努力為他經營了。
慈安太后崩逝後,慈禧又想起了榮祿,越來越覺得是慈安設計的計謀,來陷害並折斷自己的左膀右臂。但因榮祿的罪名太重,又是自己處置的,她既不願改錯,也不便貿然起用。所以,榮祿失官數年。
街上人來人往,店舖買賣繁華熱鬧,鱗次櫛比,引人入勝。不知不覺,已是夕陽西下,朔風吹來,頗有寒意。趙樹宜想趕快回去,不https://m.hetubook.com.com料因寒風侵襲,肚子陣陣痛起來,急著要出大恭(大便),但找了許久,沒有找到廁所。此時天已昏黑,街上行人已少,他實在忍耐不住了,便找了個僻靜的胡同口解決問題。等解完起身,忽然來了個堆兵(管理治安的為堆兵,一般會在晚上上街巡邏)將他抓住,問他為什麼在街上便溺,幹這等有傷風化的事情。他正在心煩,也沒有好言對答,互相搶白了幾句,便被堆兵帶到堆閣子裡去(堆兵辦公所),交由堆兵頭目審問。
據說,李蓮英不僅在宮廷大內安插了很多親信,就連各位王公大臣的家中也難逃此劫,都是通過慈禧太后賜用太監的辦法,把李蓮英自己的親信派去,伺機打探消息。所以,各王府裡有什麼大事,李蓮英能很快得到情報。經過李蓮英加以篩選再去報告慈禧太后,從中又可邀功得賞,真是一舉兩得。
李家一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書房的侍者眼見天黑先生還沒有回來,心裡惶惶不安。二更時分,仍然不見人影。侍者恐出意外,更怕承擔責任,立刻報告了李府大管家。大管家一聽,也緊張得不得了——教書先生與李蓮英素來關係不錯,若真的失蹤,恐怕大家都沒有好下場。於是,他一面責備書房侍者不提早稟報,一面驚慌失色地去向李蓮英報告。
既然成了李蓮英的換帖弟兄,袁世凱再進李府的大門便方便多了,可謂推門便進。袁世凱既然抱上了這個台柱子,自然是緊緊不放。他在外面大肆吹噓,很快便從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脫穎而出,不少人以結識袁世凱為榮。當然,這些人是為了借袁世凱這個階梯,好走李蓮英的路子,而袁世凱呢,則想借這些人壯自己的聲威。袁世凱果然很快出了名,又經李蓮英介紹拜慶親王奕劻為師,後來又結識了榮祿、康有為等人。
慈禧覺得李鴻章確實受到了李蓮英的捉弄,二人應該有個機會溝通一下消除誤會,去一趟也好,就答應了。但慈禧太后畢竟不是一般人,等李蓮英走後,仔細一想覺得不對勁兒:李鴻章並非一般老實好惹的人物,這次來北京吃了李蓮英的閉門羹,這口氣沒有出來,怎麼會倒邀請李蓮英去天津相會呢?她恐內中有詐,李蓮英此行,恐怕要演出個安德海第二來。於是,他又馬上派人去把李蓮英追回來,免得上了李鴻章的圈套。此時,李蓮英的轎子已過了通州。當差役追上以後,李蓮英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心裡很彆扭——好不容易出一次京城還被半路上召回。可是又不能不聽,只好回到皇宮面見慈禧。慈禧一見李蓮英回來,這才放心。便說:「你能安然無恙回到北京就好,此次李中堂邀你去天津,我擔心弄出個三長兩短的就不好辦了,才派人把你追回來。」

恩恩怨怨李鴻章

李蓮英後來見到九門提督那桐,說那個堆兵頭目很知禮法,叫那桐有機會提升他,那桐於是真的給那個堆兵頭目提升了一級。看來,趙樹宜真的沒有說出那晚的實情,堆兵頭目因禍得福。
一天下午,他突然又想出去走走,於是給學生安排完課業,告訴書房侍者說,出去繞個小圈子,不必跟隨侍從,晚飯前即可回來。他出門後,便信步而行。
慈禧太后如何肯信,慈安太后卻說:「查一下便明白了。」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可說是晚清的一代重臣。在他所管轄的範圍內,僚屬百姓,哪個不曉得李中堂的厲害,哪個不是未見其人先怕三分呢?但在光緒初年(一八七五年),李鴻章卻被慈禧身邊的大紅人李蓮英整治了一番,不得不讓人佩服李蓮英的能力。恐怕這也是李鴻章一生中最不光彩的事情。
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在正月間,就飭王公大臣預備,祝遐典禮,仿照康熙、乾隆的故例,著各省將軍、督統先期派員來京,慶祝聖母老佛爺萬壽。一面飭內務府督率工役,自大內至頤和園,搭蓋燈棚,點綴景物,並要沿途建設經壇,由喇嘛僧眾吟誦壽生真經。頤和園內,要建大牌樓做聖母老佛爺萬壽紀念。
李蓮英死後,趙樹宜回到家鄉,仍然教書。後來,他曾經做過一首詩感嘆命運的不濟:「貴門教師受尊崇,蹇命時衰運不通。自古黃鐘多毀棄,由來瓦釜慣雷鳴。」從這首詩裡,我們能體會這位趙先生憤世嫉俗的決心,卻看不清社會黑暗的根源,只好將霉運看成是上天的安排,確實可憐。
大城縣附近由於天災不斷,民不聊生,離京城又近。當時,大城去北京當太監的人比較多。其實,這些人也並不全是為了陞官發財,多數是出於無奈,才投奔李蓮英入宮當太監的。宮中畢竟具體做事的多,當官的少,真正能爬上去的也沒有幾個,大多數是幹普通的差使,每月只能支取很少的俸銀,仍顧不了家小生活。清王朝滅亡以後,大部分人出宮回鄉。
李蓮英曾說他是個書獃子,只會詩云子曰作八股文,官場的事一竅不通,就算通過自己的關係做了官,指不定會鬧什麼亂子,因而不敢讓他做官,只好在平時給他更好的伙食、更優厚的薪金待遇作為補償。
繼任總領吳兆有聞知朝鮮宮內亂起,急召總兵張光前商議,張光前推舉一人,說袁世凱智勇深沉,定有妙計,應邀他解決這個問題。這時,袁世凱已捐得同知銜。
京師拜別以後,本想邀李總管來津門相會,開懷暢飲,暢敘友情。近聞朝中公務繁忙,不能脫身,遂未能如願,甚感憾念。今差人送上白銀二十萬兩,為數戔戔,實屬菲薄,請勿見怪,望乞查收。鴻章雖身兼數職,實屬外臣,宮闈之中、太后面前,還望閣下多加關照。他日進京,定當登門拜訪求教。鴻章頓首!www•hetubook.com.com
可以說,李蓮英和袁世凱相互依靠、相互照顧,關係網是越織越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李蓮英聽了倒表現得非常鎮定,認為先生不常外出上街,恐怕是迷了路。於是,他讓管家拿著自己的名片,寫上趙先生的面貌、籍貫,趕緊送到九門提督那裡,吩咐他火速查找,不准遲延耽誤。
全城營兵馬上行動起來,終於查到了關押趙樹宜的堆兵閣子。堆兵閣子的頭目稟報說,他們這裡確實有一個自稱是教書先生的,但名字對不上,現在因為違反夜禁被關押。並且說,自己見他是個唸書的,沒有難為他,可叫他出來問一問,是不是李總管家的先生。
偏巧那時李蓮英正要為他妹妹聘請一名教館先生來家教讀。教這樣的館,可以說是幾乎不影響自己讀書,阮忠樞便應聘到了李府。加上阮忠樞為人靈活,無論從文才還是世故方面,都很得李蓮英的賞識,十多年來一直在李府教館。
不過,袁世凱是一個不甘居人下之人,而且很會鑽營,他到處活動,拚命想與上層出名的人接近,以求平步青雲,飛黃騰達。說來也巧,終於被他打聽到他的結拜兄弟阮忠樞在李蓮英家當老師教館的消息,心中甚為高興。他知道,通過阮忠樞定然能夠見到李大總管,只要見到李大總管就不愁沒有官做。
慈禧太后御膳房熬粥的師傅(不是太監)也是經李蓮英保薦去的,是大城縣西陳莊子村人,姓陳,後來很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因為慈禧太后每頓飯後都必須喝半碗粥。在她吃飯的時候,要提前擺好二三十碗粥,等慈禧太后吃完飯,擺膳太監要一碗一碗地先摸一摸,試一試溫度。哪一碗溫度合適,就趕緊獻上去。太熱了不行,太涼了也不行,這確實很難伺候。常常有人為此被慈禧太后責罵或拷打。只有這位陳師傅總能調出溫度合適的粥來。
慈禧雖然恨榮祿胡來,但一者有李蓮英講情,二者她也想起了榮祿的功勞,只是怒氣不息,便把榮祿革去官職,驅逐出京。
阮忠樞見袁世凱心情迫切,他想,多年未見的好友求到自己的名下,礙於情面,不能不答應,再說如果不答應會顯得自己在李府沒有地位。於是,他慨然應諾,表示一定要促成此事,不過時間他不能定,要探探李蓮英的口氣,再作商定。
管家連忙拿著李蓮英的名片,坐上轎子趕到提督衙門。可是,大半夜的,提督早已回家。衙門中值班的官員見是李蓮英的名片,不敢怠慢,立刻去提督公館稟報,說李大總管有命,叫大人火速辦理。
趙惠田是李蓮英的同鄉,大城縣趙賈村人。兩村相隔不到半里。趙惠田家在趙賈村中也是個大戶人家,因與李蓮英家有舊誼,往來甚密。趙惠田是咸豐朝的秀才。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秀才雖然可以免除賦稅,但只是個功名,並不能出仕做官。
慈禧太后聽了,心裡就立刻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她什麼也不說,立刻傳旨讓李鴻章覲見。李蓮英見實在無法阻止他見太后,只好馬上派一名太監去告訴守門護衛讓李鴻章入內。
李蓮英笑道:「先生說這話可就見外了,只要我能辦到的,我一定努力去辦。先生是不是不甘書房沉寂清閒,想到官場中走一走?」
慈禧只好同意派人暗中偵察,果然事出有因。這位有膽有識的榮大臣竟在某妃房中行那苟且之事,後被慈禧太后親眼撞見。
李鴻章雖然對他非常賞識,但卻反讓袁世凱斂才就範,休露鋒芒。袁世凱見朝中無意,只好嘆息而去。
從此,二人來往日漸密切,李蓮英還在府中時常不斷地招待袁世凱,視為上賓,席間又常請阮忠樞作陪。袁世凱便藉機大獻慇勤,千方百計地討李蓮英喜歡,阮忠樞也在一旁幫襯。沒過多久,李蓮英便和袁世凱結為金蘭好友。李蓮英比袁世凱大十一歲,年長為兄,袁世凱年幼為弟,二人以兄弟相稱。
清朝的九門是指京城裡前三門和東、西、北面各二門,設巡捕五營。掌管人全稱為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專以滿族親信大臣兼任,簡稱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為京城裡治安機關最高負責人,相當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
慈禧太后降下諭旨的第四天,她正在養心殿與恭親王議事,忽然想起傳召李鴻章的事,就問為什麼李鴻章還不來覲見。恭親王當然不敢照實說,只好避重就輕地說,李鴻章已到京三天了,自己在宮門外見過好幾次,但就是進不來。恭親王這是在拐彎抹角說李蓮英故意刁難李鴻章。
趙樹宜礙於面子,沒有說出真情,以免讓李府知道了見笑。只跟堆兵說自己是教書先生,肚子實在疼得厲害,見天色已晚,這才做出這等不該做的事。堆兵頭目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見他衣著整齊講究,說話斯文,談吐不凡。心中暗想,既是教書先生,想必是有功名的,因而不敢責打。

看準時機幫榮祿

誰知,慈禧太后聽完即以開玩笑的口吻說:「算啦,你肯定是不捨得掏錢。」弄得李鴻章羞愧難當,無言對答。第二天,李鴻章返回天津,為這事越想越氣。心想我李鴻章為大清朝出https://m.hetubook.com•com力,馳騁疆場,名揚海內,焉能受一個太監的窩囊氣,哪怕是丟了花翎頂戴,也要整死你這個閹官,以解我心頭之恨。
慈安太后本來就是極為看重祖宗家法的人,本要將榮祿以穢亂宮闈之罪立即賜死。還是李蓮英暗中為榮祿在慈禧太后面前說情,說他和安德海都是立過大功的人,安德海已不能復生,還是留榮祿一命為好,也好鼓勵為太后效忠的人。
趙樹宜本來就理虧,再看他確實是無辜的,便讓他起來,說這是一場誤會,表示自己回府後見了李總管,就說迷了路,是你們請我到堆兵閣子來休息的,正要送我回去,包你們無事。堆兵頭目見他這麼一說,真是感激涕零。
袁世凱追憶往日情誼,他想,若找到阮忠樞幫忙,拜見李蓮英應該不是很難的事情。於是,他便前往拜會。
俗話說:「不打不成交。」李鴻章和李蓮英的關係,可說是打出來的。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袁世凱由朝鮮回國,到北京稟報軍情,見了李鴻章,極陳利害。大意是:要監督朝鮮,代操政柄,免得日本人覬覦半島,使大清陷入被動。
再說,阮忠樞自從那年(光緒八年)和袁世凱分手之後,即往北京候試。他本來文才不錯,中了舉才來會試的,當時沒有考中,所以留在北京繼續備考。
趙樹宜在牢房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很是後悔——為了一時痛快,既要受一夜的苦,而且還要挨餓。更重要的是,此事傳了出去又要被李家恥笑,有失教書先生的體面,越發羞愧難當。

九門提督那桐早已經上床就寢,聽說李大總管深夜派人交辦事宜,睡意全無,馬上披衣而起,問明情況後,立刻傳令九城為李府查找教書先生。
同治年間,趙惠田鄉試未中,卻一心想當官,便去投奔京城的李蓮英謀一份差事。趙惠田年長李蓮英十多歲,李蓮英稱其為兄。
堆兵頭目早就嚇得渾身顫抖,趕緊給趙樹宜跪下求饒,說自己有眼無珠,趙老爺當時若說出實話,自己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抓,並說大人不記小人過,求趙樹宜饒過他。說著,他又如同搗蒜似地磕起頭來。
李鴻章急得在大廳裡踱來踱去,苦思良久,終於計上心來。趕忙修書一封,並差人帶上二十萬兩銀票一併送到李蓮英府上。等到李蓮英晚上回家,見到李鴻章信中大意是: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時,李鴻章已卸任回京,寓居賢良寺(今東風市場一帶)。當時,朝廷一片混亂,幫派很多,各自之間矛盾重重。以端王載漪,大學士剛毅,以及載瀾、載勛、啟秀等為一派,與慶親王奕劻,爭權奪勢、互相傾軋,弄得朝政日非,綱紀紊亂。
慈禧太后把自己的擔憂跟李蓮英說了,李蓮英這才如夢初醒,想想都後怕,後脊樑不禁一陣發麻,便趕緊跪在地上給慈禧太后磕頭謝恩。
故而慈禧太后對這位醇親王格外親信,格外優待。
李蓮英在慈禧太后宮裡安排的主要人物當中,除二總管崔玉貴外,還有三個首領太監,一個姓徐,一個姓呂,一個姓駱。前兩個是任邱縣大尚屯人(今屬大城縣),因距大城縣縣城很近,與李賈村也僅距三十多里。所以,李蓮英便藉著老鄉名義,把他們拉在自己的門下,並保薦他們做了首領太監。
李鴻章在天津不見李蓮英來,等得心急火燎,生怕計策被識破,因而越來越憂心忡忡。很快,派出探聽消息的人回來說,李蓮英過了通州以後,又被慈禧太后傳旨召回去了。李鴻章聽完,嚇得心驚肉跳,立刻變得坐立不寧了,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經被慈禧太后看破。若李蓮英在她面前再攛掇幾句,自己豈不是吃不了兜著走。
阮忠樞見李蓮英沒拒絕自己的請求,知道此事有戲,便笑道:「那倒不是,忠樞不才,只想在科第上爭一個高低上下。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袁世凱,他曾任駐朝鮮通商大臣。從朝鮮回國後,閒居北京,他想求見李大總管,托我轉告。」
經李蓮英多方斡旋,趙惠田捐了些銀子,最後果真做了個京官。據縣志記載,他是捐個刑部郎中,在安徽司供職。但此人好景不長,居官不久,便病死在任上。其四子趙樹宜,字均培,滿腹文墨,又善作八股文章,雖未中舉,但鄉間鄰里多稱讚其才華出眾。李蓮英在北京建有豪華的宅邸,又過繼了四個兒子,為給他們延師教讀,遂將趙樹宜叫到北京,聘為家館先生。平時也和趙樹宜小酌幾杯,關係十分融洽。
內務府內庫款支絀,急得團團轉,明知無錢,可不辦又不行,便給李蓮英送了一萬兩銀子,請示辦法。內務府的意思是讓他向慈禧太后講一講,能省一點便省一點。
吳兆有召袁世凱商議,袁世凱勸他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可急速發兵,搗入朝鮮宮內,除了亂黨,救出朝王,然後再根據情況而定。」
袁世凱喜歡讀書,但並不像祖父、父親那樣依靠科舉撈取功名,然後再一步一步地向上爬。他總想走捷徑,於是到山東投靠了淮軍統領吳長慶,任營務處幫辦。後來,吳長慶調駐朝鮮,因法國和越南事起,吳長慶又調駐金州。
光緒寢宮的太監,據說其中有兩個人是李蓮英的同鄉兼親信,所以光緒皇帝的一舉一動李蓮英都隨時掌握。直到光緒皇帝被囚後,慈禧太后曾命李蓮英對光緒帝進行監督。其實,李蓮英也不天天守著光緒,只是派自己的親信太監值班看守,一旦有什麼情況,立刻上報慈禧太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