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石破天驚

作者:高陽
石破天驚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這是根據邏輯所作的極謹嚴的推論;胡漢民無以為答。
「好,好!我們暫時不作決定,聽候在南京的各省代表公決,如何?」
逸仙先生不能同意;他主張採用美國的總統制,「內閣制需要一個完善的國會,並且宜於在政治已上軌道的承平時期,不使元首當政治之衝,而以內閣總理對國會負責,斷斷不是當前非常時期所宜採用的。我們對於某一個人,既然唯一置信推舉,就不能再設加以防制的法度。革命不過初步成功,來日方難;我既承各方謬許,亦斷斷不肯自居為神聖事業上的一個贅疣,反誤了革命大計。」
於是第二天在各界假座愛儷園盛大歡宴之後,陳英士、黃克強、宋教仁、胡漢民、汪精衛、張靜江、馬君武、居正等人,齊集逸仙先生的寓所,討論中央政府的組織型態。
這一下,林述慶犯了眾怒,甚至名義上屬於他指揮的第三標官兵亦深為不滿,推派代表去見徐紹楨,指控林述慶侵吞地方犒賞的款項。態度最激烈的是鎮軍的砲兵司令趙開運,在北極閣上架起大砲,砲口已對準了「都督府」。

第二天下午,柏文蔚從浦口渡江來看林述慶;一見面便責備他說:「此時何時?竟爭名位!徐固老固然也有不對的地方,但既然是聯軍總司令,當然應該以他為都督。」
鎮軍第三標一共三營,由堯化門營地出發,剛越過滬軍鐵路線,就遭遇到了天保城上的猛烈砲火;幸好滬軍先鋒部隊的砲兵,及時趕到,雙方展開砲戰。但仰攻的比較吃虧,所以第三標雖有砲火掩護,卻不能有所進展。而天保城上的清軍,則「更上層樓」向西攀登紫金山;這顯示出清軍有抵抗的決心,即使天保城被佔領,亦可從更高處向下反攻。
十月十二日的會議,作成了兩項決定,第一就是推定代表起草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第二是如果袁世凱反清,當公選為大總統——這一個決定,真是歷史的機運不利;因為當時為了早日成就共和,是採取妥協的態度,希望以此決議,招降借革命黨以恫嚇滿清,而又借滿清索詐於革命黨的「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如果當時不作成這項決議,可能永不會有這樣的決議。因為就在這天下午,漢口已得到了南京光復的消息;陳英士奉逸仙先生之命,苦心經營的東南半壁,已經大定,無需對反革命勢力妥協了。
在九月二十一日,程德全與湯壽潛聯名致電滬軍部陳英士,倡議各省公舉代表在上海集議,進行組織臨時中央政府。陳英士全力表示支持,使得各省駐上海的代表,能在四天以後就召集了第一次會議,組織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為各方仰望如泰山北斗的逸仙先生,以十六票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任大總統。消息一傳,歡聲雷動;在上海的逸仙先生,懍於責任的神聖艱鉅,不敢推辭,但立即發出通電,表明他在全國人民之前的地位,自稱為「公僕」。
這由英國為首的四國銀團,與清廷曾達成兩大借款的協議,一項是川漢鐵路大借款一億元;令一項則是幣制借款一億元。四國銀團表示,中國借款的進行,是由英國外務大臣主持,他們不能做任何主張。於是逸仙先生委託英國維加砲廠總經理為代表,與英國外務大臣葛雷磋商;向英國政府提出三項要求:第一、停止對清廷的一切借款;第二、勸請日本政府停止對清廷的援助;第三、撤銷英屬各地對逸仙先生的放逐令。
這天盛會宏開,十七省代表全部出席。推舉浙江代表湯爾和為主席,報告選舉要點:第一、每省一票總計十七票,第二按照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第www•hetubook.com•com一條的規定:得投票總數三分之二以上當選。這就是說,在十七票中須得十二票才能當選為總統。
「這不去說他,你昨天進城做了一首詩,什麼『如此江山收一戰,居然還我漢家營』,彷彿南京是你力戰經營,一個人打下來的。這不讓大家寒心嗎?你又通電各報館,說『今晨十時,鎮軍都督親率大軍,攻克金陵,林都督現暫居督署』,請問這又置徐固老於何地?現在閒話少說,武漢形勢不利,南京光復,立刻就該北伐,豈可起蕭牆之禍?」
在芝加哥,逸仙先生認為應有一種側面表示政治主張的必要;因而策動當地同志,召開了一次情況異常熱烈的「預祝中華民國成立大會」。通過報紙的傳播,將「中華民國」The Republic of China 這個國號宣示於廣大的美洲。
不與殘民以逞、滿清餘孽的北洋軍隊妥協的原則,逸仙先生認為完全正確。但對胡漢民提出的做法,他卻不能同意,「展堂,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一隅,沒有看到全盤。以形勢而論,上海、南京都在前方,我既然領導革命,已經回國,不以身當其衝,而退處廣東,以修戰備,這是拾難就易。各方同志對我的期望很殷切;你想想,到此地步,他們會作何感想?何況,我恃人心,敵恃武力,這你已經看得很透澈了的;既然如此,何故不善用我所長,進一步延攬人心,而用我所短,去修一時未能收功的戰備?」
台城的地勢險要,「其地據高臨下,東環平岡以為固,西城『石頭』以為重,帶玄武以為險,擁秦淮、清溪以為阻。」洪秀全建立「天京」以後,就台城的廢址,構築石壘,稱為「天保城」。曾國荃圍金陵,也就是先攻克了天保城,取得優越的據點,方能控制全局。
這一變化,會攻南京的江浙聯軍並不知道。第二天上午,林述慶在太平門外與麥霖見了面,方知張勳等人,已經棄城而遁。林述慶見大敵已去,便欲攻城;美國領事勸他不必如此,因為巡防營的趙統領,已決定投降。林述慶還防其中有詐,派一名隊官、數名士兵受降。南京就這樣在全國革命聲勢籠罩之下光復了。
其時擔任鎮軍「第一鎮統制」的柏文蔚,原負攻佔浦口的責任,收集潰卒,得揚軍徐寶山之助,軍威大振,並有八挺機關槍,力足以奪浦口。城內清廷大吏得報,深恐後路一斷,無處逃生,所以決定不投降而棄城。張人駿與鐵良,通過日本駐華外交官的關係,悄然搭乘日本軍艦避走上海;張勳席捲江寧官庫,搭津浦路火車北逃,結果還是遺下了好些輜重,繼有元寶十六萬兩,銅元二十多箱。
集會前一天,程德全發出通電,主張公電懇請孫中山先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統一事權。各省覆電多表示贊成;因此代表聯合會,首先要討論的就是臨時政府設在何處?結果決議以上海為臨時政府所在地。
「不然——」
這是一個正確合理的判斷,但此時發表,對逸仙先生至為不利;根據過去的種種遭遇可以推知,清廷駐美使館及保皇黨,必將有不利於他的舉動。因此,逸仙先生的行動格外謹慎,避開追蹤的新聞記者,由聖路易秘密抵達芝加哥。
他在想:列強與中國關係最深的,共有六個國家。中國要產生一個共和政府,就必須獲得這六國之中過半數的承認與支持。就此六國對中國革命的態度而言,美、法是表同情的;德、俄是反對的;日本則民間表同情,而政府反對;英國的民間,亦表同情,而政府的態度未定。所以關鍵所在,就是爭取英國政府的同情。只要英國政府有了鮮明的www.hetubook.com.com表示,日本政府就不能不受影響。這樣六國之中,取得四國的支持,德、俄便不足為患了。
這時候的袁世凱,見風使舵,翻雲覆雨,正在展開極大的投機手段。漢陽陷落,他認為革命勢力受挫,和議的時機已經成熟,求助於他在韓國的舊交,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轉飭他的駐漢口總領事,出面調停休戰議和;而南京的光復,卻又正好給了他一個恐嚇逼迫「孤兒寡婦」——宣統皇帝和隆裕太后的機會。所以在十月十六,就有「懿旨」,准監國攝政王載灃引咎退位,以醇親王的身份,退歸藩邸。嗣後用人行政,均責成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及各國務大臣承擔責任。袁世凱亦就正式宣佈,委郵傳部大臣唐紹儀為全權代表,與革命軍議和。
因此,召開軍事會議時,認為天保城地勢峻嶒,懸崖錯出,守者據此,猶泰山為屏障;攻者據此,得高屋建瓴之利,俯瞰全城,為進攻所必爭的主張,獲得了廣泛的贊同。
接著便自稱「臨時寧軍都督」,接見地方士紳、各國兵船艦長;同時專函分請聯軍總司令及浙、滬、蘇各軍進城。地方商會送來一筆犒賞革命軍的鉅款,以及接收的公款十餘萬兩銀子,亦都為林述慶秘密收下了。
午夜一過,氣候突變;皎潔的月色為濃密的浮雲所掩,猛風頓起,繼以雨雪。革命軍從下午開始作戰,十個小時不曾獲得任何飲食;在饑寒交迫之下,反激發出更多的勇氣,更大的決心,要肉搏衝鋒,與天保城作一番最後的周旋。
這是一個最扼要的結論。逸仙先生得此圓滿的結果,欣然離英,渡海峽到巴黎,會見了法國的「老虎總理」克里孟梭與外交部長皮恭,以及下院議員多人,受到了極誠懇的禮遇;得到了支持中國革命的。
各省代表對於第一、第二兩案,合併討論,全體贊成;第三案則宋教仁以湖南代表的身分,提出異議。但反辯復論的結果,總統制終於獲得多數的支持而告確定。接著決定了臨時政府組織大鋼,以及選舉臨時總統的日期——就在第三天十一月初十;陽曆是十二月二十九日。
「等我考慮一下。」
當江蘇、浙江、安徽、湖南、山東、福建、廣西、四川、直隸、河南及湖北共十一省代表到達武漢時,漢陽已經失守,武昌全城都在龜山炮火之下,因而臨時政府改在漢口英租界順昌洋行集會;正就是江浙聯軍會攻天保城的那一天。
於是,逸仙先生立即由科羅拉多州典華城起程,先赴紐約,準備渡英。路過聖路易城,看到報紙報導中國革命發展的情勢說:「武昌革命軍係奉孫逸仙命令起義,擬建共和國體;其首任總統,當屬之孫逸仙。」
第二天——中華民國元年一月一日,逸仙先生偕奉迎專使湯爾和、王寵惠及顧問荷馬李等,由上海專車抵達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結束了四千年專制之局,開創了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也達成了逸仙先生三十年堅忍不拔、終底於成的歸政權於全民的空前大志。
很明顯地,從上海、杭州光復以後,革命勢力的重心,已由長江上游移向東南了。
如今各路革命軍,包括浙軍、鎮軍、蘇軍、以及滬軍先鋒隊等等,因為都是由東而來,所以集中在堯化門以及馬群至明孝陵一帶;而明孝陵之北,就是天保城。革命軍西向進攻南京東城,無可避免地要為天保城上的清軍砲台所制壓。
「對!」張靜江脫口應聲,「除了孫先生外,沒有第二個人能有這樣的見解。只有照孫先生的意旨行事。」
這個決議,武漢及江浙都表示反對。而反對的原因又不同,武漢是根本反對黃克強為大元帥;江浙則以為大元帥應該專責於軍事方面,組hetubook.com.com織中央臨時政府是政治上的大事,應該公推負中外重望的偉人來主持。
黃克強的報告,也就是提案,一共三個:第一、改用陽曆——這是出於滬軍都督府的一個參謀沈雲翔的獻議,獲得黃膺白與陳英士的支持,而為大家所接受的。第二、起義時以黃帝紀元,如今應該改用中華民國紀元。第三、政府組織採取總統制。
到了下午,美國領事麥霖,與林述慶取得聯絡,代表清軍接洽投降。林述慶提出三項條件,約定本晚停火;由麥霖轉達條件後,第二天上午再做進一步的接觸。
這是十月十五的事;十三天以後,雙方在上海南京路市政廳舉行第一次會議。伍廷芳的參贊中,居然有一個與北方暗通款曲的汪精衛。
宋教仁剛剛開口,就為黃克強打斷,「鈍初!」他勸道:「你看,在座的人,都贊成孫先生的主張。請你不要堅持!」
於是天保城上的山砲,立即成為攻城的利器。第一個目標是天保城東南方面、太平門內的富貴山砲台,炮手名叫于魁,他的技藝是連德國駐華武官都佩服的,連發二十餘砲,砲砲命中。第二個目標是玄門內的北極閣,是兩江總督張人駿及江寧將軍鐵良指揮作戰的所在地,為浙軍所轟擊;此外朝陽門、太平門、旗營,亦在天保城砲火籠罩之下。
同中之異是軍事最高領導人的選擇不同;在光復南京第三天的十月十四,在程德全、湯壽潛與陳英士的協調之下,邀請在上海的各省代表集會,投票選舉「大元帥」,黃克強得十六票,當選為大元帥;黎元洪得十五票,當選為副元帥兼湖北都督。第二天又決議:大元帥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由於浙軍葉仰高、鎮軍楊韻珂的陣亡,更激發了兩軍將士同仇敵愾的義憤,冒著天保城上猛烈的機關槍火力,利用巖谷地形的遮蔽,一步一步進逼,終於在曙色初露之時,分別躍登砲台,守軍全部投降。
林述慶迫不得已,以北伐總司令的名義,交換都督;而徐紹楨為了表示風度,亦不肯取林而代之。結果是公舉程德全為江蘇都督;十月十六日進駐南京。
那知黎元洪得知消息,發表通電,要求在武漢組織臨時政府;並派居正為代表到上海來活動。各省代表聯合會,因為武漢危急,南京未下,大敵當前,亟為團結,決定接受黎元洪的邀請。但各省仍舊留一個人在上海,作為聯絡員。
南京的光復,自然影響了各省代表的態度,而在漢口的代表與在上海的代表,又以主觀上感受的差異,而有主張的不同。異中之同。則多主張以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這不但因為武漢處於前線;亦因為東南大局有陳英士的主持,憑他俠義的本色,恢宏的氣度,可以調和各方,取得中外在財政、外交方面的有力支援,順利產生一個逸仙先生所首倡、屬於全民所有的共和政府。
於是林述慶並不通知友軍,亦未報告聯軍總司令,施施然策馬入城,進據兩江總督衙門,隨即通電各省:
於是各省代表公推湯爾和、王寵惠、陳陶怡為專使,在中華民國正式誕生的前一天,到上海恭迎。
大家心目中的這位偉人,當然是逸仙先生。
但是,江浙聯軍卻是各自為政。總司令徐紹楨並不能親臨敵前督戰,或者掌握全局,聯絡各方;因此鎮軍都督林述慶儼然最高指揮官,在視察了天保城以後,打算調兵攻城,誰知號令不靈。所以天保城雖經攻克,而局勢反見沉悶了。
革命軍本來不肯談和。但一方面由於汪精衛受袁世凱、袁克定父子的籠絡,為之秘密奔走疏通;另一方面由於黎元洪一派,認為革命重心移到東南,深感勢孤,因而亦有妥協的傾向。結果,終於在「利用袁世凱,則革命成功事半https://www.hetubook•com.com而功倍」的論調盛行之下,集會漢口的十一省代表,推派伍廷芳為南方議和代表。
「是!」胡漢民不自覺地服從了,「我請陳烱明代理都督;跟先生一起走。」
在芝加哥「隱居」了一個星期,孫逸仙先生在八月底到紐約,隨即航海抵達倫敦;在荷馬李的協助之下,邀約了英、法、德、美四個國銀團的負責人會談,磋商停止對清廷的大借款。
到了下午三點鐘,不但編組完成,而且作戰計畫也決定了。第二支隊由明孝陵、圓通寺進攻;第一支隊繞到東面,由白骨墳沿東灣上中茅山,拊敵之背。
其時天保城的清軍,已用電話向城內求援;援軍一出太平門,就遭遇到便衣隊的伏擊,慌忙逃回城內,回復天保城的清軍,無法支援。情勢對清軍大為不利,天保城便派人持著白旗,到山南革命軍陣地來接洽投降。
這三個條件,英國政府完全接受。逸仙先生便回過頭來再跟四國銀團談判;一切依照國際公法解決,已經發行的債券,應該由中國新政府承受其權利與義務。四國銀團的負責人向逸仙先生說:「今後四國銀團對中國的貸款,決定以新政府為談判對手;所以閣下現在最急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國組織新政府。我們派一位代表,隨同閣下到中國。貴國新政府成立以後,請跟我們的代表磋商一切。」
「你不過接洽受降而已。」他說:「聽說攻天保城那一夜,徐固老請你增援,你在那裡睡覺,而覆信竟說:『述慶本日正午親率各隊攻天保城,指揮督察,心身俱瘁。』又說:『目睹士兵傷亡,五內如割。』第三標士兵都笑你說夢話。而況,既然『五內如割』,如何又能上床睡覺?」
在南面的浙軍,因為鎮、滬兩軍力戰無功,決定組織敢死隊支援。朱瑞聽從參謀張兆辰的建議,頒佈四條賞恤命令:第一、奪取天保城的官兵,當敘為攻取南京的第一頭功;第二、奪取天保城的官兵,事成後每員賞銀洋五十圓;第三、奪取天保城的官兵,遇有傷亡者,加倍撫恤;第四、凡奪取天保城上鑄銅像、立紀念碑,刊刻官職姓名,流芳千古。而革命志士,為了爭取流芳千古的機會,各營自告奮勇的很多;經過一番挑選,中選的一共兩百有餘,個個英氣勃勃,精壯非凡。
革命軍不防有詐,正在停火談判時,天保城上槍砲大作,革命軍中了暗算,損失慘重。第三標死了一位姓楊的營長,兩位連長,五位排長,一百多位士兵;葉仰高亦中砲陣亡,小山得而復失。可是第二支隊的兩個排,及鎮軍第三標的第三營,卻堅守著原來的陣地。
到上海那天是十一月初六,輪船停泊在吳淞口外,等待領港時,歡迎的同志就已趕到,陳英士、黃克強、還有汪精衛。烏目山僧黃宗仰亦到了,代表他的居停哈同與羅迦陵夫婦,奉迎逸仙先生下榻愛儷園。
「我是持之有故的。」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美國時,逸仙先生正在科羅拉多州演說籌款。看到報上「武昌為革命黨佔領」的標題,愛國華僑,歡欣若狂;而逸仙先生卻很冷靜,深入地做了一番考慮,認為此時應先盡力於革命事業者,不在疆場之上,而在樽俎之間。
逸仙先生由海道東歸,在十一月初二抵達香港時,和議還只開過兩次會,達成了一項繼續停戰的協議。而革命局勢的演變,到此亦已分明;愛新覺羅皇朝是垮定了,所謂南北議和,只是革命黨與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之間,如何求得妥協?
柏文蔚也有些氣了;造成南京光復的兩大原因是:第一攻克天保城;第二奪浦口。林述慶如何可以貪天和圖書之功、侈然自大?
十月初九,鎮軍第三標統帶李玉昆,領到大批槍彈,開到堯化門宿營。當夜,徐紹楨召集軍事會議,決定蘇軍擔任左翼,進攻雨花台;浙軍、鎮軍、滬軍先鋒隊會攻天保城。第二天上午,徐紹楨正式下令,午飯以後展開行動,由鎮軍及滬軍從北向南攻擊;浙軍擔任接應及派隊防堵天保城清兵竄擾的任務。
宋教仁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專攻法制經濟,對各國政治制度,頗下過一番苦功;醉心於歐洲式的民主政治,此時首先發言:主張採用內閣制。
當天的訪客,就絡繹不斷,愛儷園前,冠蓋雲集。陳英士、黃克強與宋教仁秘密商定,推舉逸仙先生為大總統;隨即分頭向各省代表接洽,獲得極好的反應。
第一支隊很快地與繞到山南的第三標及滬軍先鋒隊,會合在一起;鎮軍第三十五標亦加入戰線,但不久即因彈藥告罄而退出。相持到夜,天保城上的清軍,借助於探照燈,對革命軍的動向,一覽無餘,砲火更加得力。但不防另有一支隊伍——張兆辰的第一支隊,從山澗中,攀巖緣壁,到達天保城北面,發動攻擊;清軍受了牽制,山南革命軍的壓力便減輕了,葉仰高領隊急進,佔領了一座小山,奪得一門山砲,一挺機關槍。
「那有時間容你考慮?」柏文蔚警告他說:「趙小軒的大炮無情!」
「是我先進城的啊!」
「我是到陣地去看過的。」
十一月初八,黃克強與宋教仁專車到南京;一下車直接到丁家花園江蘇諮議局。各省代表正再等他的報告。
於是朱瑞委任張兆辰為浙軍敢死隊指揮官,另一位幕僚葉仰高為參謀。兩百餘死士,編成兩個支隊;張、葉二人各領其一。
鎮軍本晨十時,奪南京城。刻已進城內,謹聞。述慶、侵。
南京的第一名山是鍾山,一名紫金山。三國吳宮後苑,連接鍾山之西,築成一座苑城;亦就是六朝侯景作亂,餓死梁武帝的台城。
「目前武漢有紛歧之勢,寧滬內部亦不盡協調;倘或置之不理,坐待敵人分化,而說將來可以舉兵恢復,這那裏是明智的打算?」逸仙先生又憂慮地說:「革命軍初期,聲勢浩大,列強倉卒之間,不知如何應付,所以暫時保持中立,觀望著再說。如果革命軍的形勢受挫而不圖挽救,列強的態度馬上會變。太平天國的往事,難道你們都忘掉了?洪楊初起,英法各國都願意修好;等到咸豐十一年發生宮廷政變,恭王用事,重用曾左胡李,安慶為湘軍所收復;淮軍援滬,英法的態度大變,組織『常勝軍』、『常捷軍』援清。以昔視今,類似戈登之於太平天國的手段正多,豈可不慮?總而言之,革命的歷程,盤根錯節,不可一蹴而幾。如今不妨先告一圓滿的段落,第二步再掃除北洋軍閥。我如果不到東南,對內調和各方的意見,對外取得各國的承認,凡此大計,沒有人可以擔任。展堂,你跟我走!」

廣東都督胡漢民是反對妥協的。他特地與廖仲愷由廣州到香港去歡迎逸仙先生;同時有所勸阻,「清廷人心盡去,只是還有北洋幾鎮兵力沒有打破,所以還能苟延殘喘。袁世凱心存叵測、首鼠兩端,而所恃的,亦不過這幾鎮兵力。唯有將北洋勢力掃除,革命才能徹底。」他說:「先生一到上海,眾望所歸,一定會得到擁戴;中央政府亦當然要設在南京。可是無兵可用,何以直搗黃龍。不如留在廣東,整理軍隊;得精兵數萬,堂堂而前,才有勝算。倘或徒鶩虛聲,定會後悔。」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