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外國小說,結果共489筆

風中綠李/ 荷塔.慕勒 /

我懼怕,所以我寫作!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荷塔.慕勒

極權再怎麼貪婪、濫權、愚昧,也吞噬不掉她的一枝筆;

諾貝爾獎評委盛讚她:以詩歌的凝練、散文的率直,描寫出流離者的境況。

「若我們沉默不語,我們的心裡會覺得不舒服……若我們說話,我們會變得可笑……我們用口裡的話語就像用草叢裡的雙腳一樣會蹂躪許多東西。但是用沉默亦如是。」——荷塔.慕勒

這本小說敘述的是一群朋友的故事,這其中有學生、老師和工程師。他們在獨裁政權下瓦解了,自殺了。

透過書中第一人稱的我的童年片段以及經歷構成了這一段敘述這幾位死者的故事。所有的故事在主角和敘述者的聲音之間來回擺盪,所有的故事都讓人對事實與謊言、正義與欺瞞發出深省。

「內心動物」敘述的是友情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代裡如何擴張到生命裡所有的角落,他們曾經嘗試去賄賂,嘗試去適應,書中描寫他們反抗的姿勢,他們觸犯準則,述說無法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以及一個人自己如何變成一個錯誤。

當其中的朋友一個上弔與一個墜樓而死之後,在自殺與弄得像是自殺的謀殺之間就再也找不到任何區別。死亡本身並不會透露死亡的過程。而繩子和窗子則說明了一切,活著的人對此既無法談論也無法沈默。一如作者所寫的:「我們用口裡的話語就像用草叢裡的雙腳一樣會蹂躪許多東西。」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伊甸園/ 海明威 /

美國青年作家戴維在20年代中和妻子凱瑟琳從巴黎到法國南部地中海地中海海濱度蜜月,沉醉在浪漫的性愛生活中。戴維想繼續寫作,妻子卻只想及時行樂,找髮型師把頭髮鉸短,甚至在結識外國姑娘瑪麗塔后,慫恿丈夫愛她,三人投入了危險的性愛遊戲中。但「好景」不長,因瑪麗塔支持戴維寫作,凱瑟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后留信出走。戴維在瑪麗塔的呵護下,文思泉湧,把喜愛的一個短篇一字不錯的重寫出來,又回到了「伊甸園」中。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危險之夏/ 海明威 /

海明威回憶了他與西班牙一些老朋友的友誼,讚揚了兩位正走紅的年輕鬥牛士英勇的氣概和高超的技巧,內行和生動地描寫了西班牙鬥牛,敘述了他們殊死的競爭。《危險之夏》是一部感悟人生、參透生死的紀實文學傑作,是我們深入體會海明威人生哲學,零距離感受海明威獨特魅力的很好讀本。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沒有女人的男人/ 海明威 /

這14個男人,沒有女人,不談情、沒有大道理,

鬥牛賽、拳擊場、大戰前方……戰到最後一刻,不許自憐,拒絕悲觀,

對他們而言,人生還有甚麼?不就是受傷自己站起來、挫敗不讓自己倒下去。

沒有人比得上海明威對當代寫作世界的影響。

筆法乾淨冷冽、線條清明,卡爾維諾、馬奎茲、張愛玲都奉他的寫作為摹本。

沒有人比海明威更能鼓舞殘酷世界中的年輕人,

面對現實的幻滅,海明威式的英雄依舊奮戰。

因為他們深信:「這世界摧毀每個人,但是總有些人能在受傷處堅強起來。」

「對我同代的寫作人來說,海明威是我們的神。」——卡爾維諾

「海明威是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最擅長寫對話的作家。」——馬奎茲

「海明威許多句子貌似平淡,但是充滿了生命的辛酸。」——張愛玲

沒有女人的男人,就是失去了生命溫柔相待的男人們,是只能在殘酷生命現場找到目標為自己奮戰的男人。海明威特別喜歡描寫這些潦倒、困惑、挫敗、甚至註定贏不了的人們,寫著他們渴望站起來,寫他們就算沒有機會贏也要反抗……正如他在小說中說過:這就是人生,你當然會輸。重要的是,當你倒下時,展現了哪種風度。

《沒有女人的男人》出版於1927年,是他早期成功且最重要的短篇代表作。全書14個短篇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可以說是英文寫作範本,如<殺手們>、<五萬塊>、<白象般的山丘>,這些都是奠定海明威地位的代表性作品。本書也可以看成海明威一生寫作主題探索的開始:戰鬥中身心負傷的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理解困難、運動與運動家精神到底是甚麼。其中有個不斷出現的人物:尼克.亞當斯(第一次出現在短篇<印第安人營地>),一般研究者都認為這是海明威自己的化身,透過尼克的眼光,讀者將看到海明威對生命的態度和思索。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非洲的青山/ 海明威 /

1933年11月至1934年2月,海明威攜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爾等一同前往東非的肯尼亞去打獵。回來後,海明威表示要寫一部「絕對真實的書」,與「虛構的作品媲美」,於是成就了這部「狩獵專書」《非洲的青山》。

海明威以驚人的記憶、精湛的筆法,再現了在非洲深山老林裡的打獵經歷,讓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與動物鬥智鬥勇的驚險場面,聆聽到非洲獨有的獅吼捻叫;同時,海明威也生動地描述了自己與卡爾競爭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好勝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現了男子漢的率性坦誠和真男人的人格魅力。是讀者零距離感受海明威獨特魅力的最佳讀本。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大師的殘忍/ 普羅斯伯.梅利美 威廉.福克納 海明威 芥川龍之介 佛朗茨.卡夫卡 厄斯金.考德威爾 大仲馬 法蘭納里.奧康納 史蒂芬.克雷恩 納旦尼爾.霍桑 /

2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8位文學巨匠

帶來13種驚悚試煉

這是一部充滿著殘忍和陰森氣氛的短篇小說選集,收錄了梅利美、福克納、海明威、芥川龍之介、卡夫卡、考德威爾、大仲馬、奧康納、克雷恩、霍桑等10位如雷貫耳文學家的13篇作品。如果隱去作者之名,許多讀者應該很難聯想到是這些文學巨匠的傑作。

雖然內容時間上橫跨16到20世紀,地點從中古歐洲到20世紀的美洲,但是人性的險惡面不因時間空間的轉換有所改變。一篇篇驚悚的故事,帶您直探恐怖的底層……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一封未投郵的情書/ 多麗斯.萊辛 /

書中的短篇小說大多寫於五、六〇年代。有遇人不淑的痴情女,有遭家人遺棄的老婦,有讓男人神魂顛倒的貴婦,因婚姻而喪失創作力的女人,或保持獨立自主的女性。同時也有高高在上,毫無涵養的男人,但他們並不全站在女性敵對者的位置。兩性衝突只因都想把自身的煩惱和創傷扔給對方,卻不會想到主動去接取別人手中握著的心。

女性問題是萊辛作品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不僅討論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也探討愛情的真義:女性與事業、家庭、婚姻和男人的關係,尤其是女性的成長和省悟,以及女性追求自由的過程。而女人在現實社會壓力之下,如何認定自己的身分(有別於妻子、母親、情婦),乃至如何走出自我,是值得關心和注意的。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我如何最終把心給丟了/ 多麗斯.萊辛 /

書中的短篇小說大多寫於五、六〇年代。有遇人不淑的痴情女,有遭家人遺棄的老婦,有讓男人神魂顛倒的貴婦,因婚姻而喪失創作力的女人,或保持獨立自主的女性。同時也有高高在上,毫無涵養的男人,但他們並不全站在女性敵對者的位置。兩性衝突只因都想把自身的煩惱和創傷扔給對方,卻不會想到主動去接取別人手中握著的心。

女性問題是萊辛作品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不僅討論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也探討愛情的真義:女性與事業、家庭、婚姻和男人的關係,尤其是女性的成長和省悟,以及女性追求自由的過程。而女人在現實社會壓力之下,如何認定自己的身分(有別於妻子、母親、情婦),乃至如何走出自我,是值得關心和注意的。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特別的貓/ 多麗斯.萊辛 /

英國文學大師多麗斯.萊辛

寫出貓迷人而難以捉摸的性格,

獨特、動人的世界。

多麗斯.萊辛,是一位愛貓成癡的作家,她的生命似乎永遠不乏貓咪緩步經過的景象。她在這本書裡細數曾經讓她歡欣也讓她憂愁的貓。

故事從萊辛在非洲的童年開始,她以勞倫斯對生物觀察的精神,書寫這些貓的生命景觀,像是童年時衝進她家農田的貓,週末和父親兩人和大約四十隻貓相處,充滿個性的「灰貓」與「黑貓」、大難不死的魯夫思……。灰貓是被寵愛的美人,喜愛炫耀賣弄、自私虛榮;黑貓活在現實世界中,審慎穩重,高度發展肉體本能;魯夫思是一隻流浪貓,有倖存者的特質……

萊辛有極度具象、栩栩如生的想像以及冷靜精確的觀察,她筆下的貓,是個生命感十足的世界。

農場中的貓和城市中的貓有何不同?

萊辛非洲農場的童年,有猛禽鷹隼、雞群和毒蛇,貓群介於其間扮演什麼角色?

大自然的法則如何運作?

萊辛三歲時的小貓,為何會讓她整整過了25年之後,生活中才再度有貓容身的空間?

在城市中貓的生存又是怎麼一回事?城市不適合養貓?

像狗般黏人、要人類伺候、挑食的貓;流浪在公寓樓梯的、溫和有禮、不會裝模作樣的、偶爾上酒吧的城市老黑貓;精緻美麗像是童話中走出來的、會奪走人心的、會用溫柔粉紅色舌頭舔醒主人的、飲食習慣是一種豐富多變語言的夢幻貓咪……變種花豹?花豹中最嬌豔的一朵玫瑰?在花園牆上排隊等候的公貓們,嬌縱賣弄、不可一世的灰咪咪;穩重固執、謙遜樸實,代表黑貓精髓的小黑貓;獸醫教學醫院的種種見聞;擁有倖存者智慧的魯夫思、科學家智慧的查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浮世畸零人/ 多麗斯.萊辛 /

《浮世畸零人》是《第五個孩子》的續篇。駱維特家的第五個孩子——班長大了。外貌奇特、天生蠻力的班遭家人排斥,被逼離家出走。天性暴力下掩藏著的質樸心智,令他數次遭人利用:被毒販騙去偷運毒品,被科研中心抓去做研究……班懷抱尋找同類的純真希望,卻不斷失望。

本作是諾獎得主多麗絲.萊辛創作晚期對愛與道德觀的重新思考,閱盡人生的萊辛以巧妙的筆觸點出了人性的自私與殘酷。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第五個孩子/ 多麗斯.萊辛 /

想到這第五個孩子,她沒有愛,也沒有感情,

她恨自己竟沒有半點正常的情分,

令她夜夜驚醒的,只有罪惡感和恐懼……

吳爾芙之後,不能不認識的重量級女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代表作

「在我們被撕裂、被傷害甚至被摧毀的時候,

重塑我們的,是我們的故事,是講故事的人。」——多麗絲.萊辛

海莉一直相信,這個小怪物是來傷害她的,

現在卻怎麼也沒有這種感覺。

她的心裡只有憐憫:可憐的小怪獸啊,

他的母親竟是這般的討厭他……

一個粗暴、野獸般的孩子降臨人世,擰轉所有家庭成員的心,一片樂土從此傾覆。

海莉和大衛的第五個孩子,長相古怪、性格暴戾。他鎮日怒吼咆哮,學會的第一句話不是「爸爸」、「媽媽」,而是祈使的命令句:「我要蛋糕。」

面對這個家族裡人人迴避的孩子,海莉既想守護他,卻又暗暗希望他從高處摔落、被車撞死。她那出於本能的母愛存在,但不知從何開始……

本書探討階級社會裡,面對異己的矛盾與拉扯,以及母愛的在與不在——「尋常」是什麼模樣?無知之中,你的寬容還寬容嗎?

一部認識萊辛、親近萊辛的經典之作。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舞姬/ 川端康成 /

開設芭蕾舞蹈教室的波子,與國文學者矢木結縭廿載,兩人育有一女一子:姊姊品子是芭蕾舞壇的明日之星、母親的愛女,弟弟高男正在大學讀書,崇拜父親,也是父親的寵兒。然而看似完美的家庭,背後支撐著全家家計的卻只有母親波子:波子從不清楚丈夫有多少收入,矢木也從未為這個家拿出一分一毫。

然而,在戰爭之後,矢木無法從日本戰敗的陰影中走出,甚至暗地裡存錢、想偕高男逃往海外生活;妻子波子與她始終藕斷絲連的舊情人竹原,更加深了矢木的不安全感——然而他卑屈自私的反應不僅令高男失望、使品子更支持母親的舊情復燃,也將妻子波子更遠地推離開自己。

隨著舊日本的慢慢崩潰,這個家也即將天涯四散;相較於無法走出昔日榮光、唯恐失去一切的男人,女人還有愛(哪怕是幻想)去追隨、還有未來想要建構……

川端透過波子和品子、矢木討論芭蕾舞劇《彼得洛希卡》中、化為真人的偶人悲戀,以及演出《彼得洛希卡》之名舞者尼金斯基的悲劇人生,對比出波子過往動彈不得、受丈夫掌控的生命,以及母女兩人各自為愛的覺醒、奮戰,與從生活和感情的廢墟中重建未來的渴望。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守門員的焦慮/ 彼得.漢德克 /

.榮獲二零一九年諾貝爾文學獎: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觸動電影大師文.溫德斯,合作改編為同名電影

.全新譯本,德文原文直譯:最貼近漢德克語言的實驗性

壓抑不安的年代、無可奈何的命運,瀕臨崩潰的人,就要一步步走向臨界點……

布洛赫曾是名噪一時的足球守門員,之後他轉行當工人,如今再度失業。他離開工寮,搭上了計程車,前往納許市場。在那裡,他莫名被一名電影院的女售票員吸引。一次午夜場結束後,他心血來潮,決定尾隨她回家。沒想到女子竟也轉過身來撫摸他。

隔日,他在她的公寓裡醒來,年輕女子躺在身邊。他想不起來自己是否與她睡過,他感覺焦慮,語言開始失真,現實也隨之模糊。壺裡的茶葉成了一隻隻的螞蟻,熱水滾沸,一團黑壓壓的東西浮了起來。

他將女人勒死了。他犯下了一椿命案。清醒後,他擦拭過屋裡所有的物品,離開了房間。

整個城市仍好端端地在等著他,但焦慮、焦慮,他一度覺得自己掉出了他的體外,所有東西都離開了他們原有的位置……

當代小說的經典傑作,精準捕捉一代人的焦慮心理。

罰球時,守門員必須盡可能的不動聲色,一旦身體透漏了方向,射門球員隨時都可以把球踢往另一處。

究竟布洛赫能否利用不動聲色的本事,從這起謀殺中脫逃?一名守門員的焦慮,與此同時,和謀殺者的焦慮重合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夢外之悲/ 彼得.漢德克 /

究竟一個人的死亡,是否能藉由書寫,來進行告別與悼念?

「這是我們祖父母、父母都會經歷的潰敗,也許漢德克和我們都難免。」——廖偉棠專文導讀。

「預示了厭世代之必然,無法界定那究竟是焦慮恐懼還是悲傷」——郭強生

一九七一年,書中「我」的母親服安眠藥自殺了。儘管當天傍晚,她仍和往常一樣,到隔壁的女兒家吃晚飯。死前,她以快捷寄出了多封掛號信,並附上了遺書,其中一封給「我」的信上是這樣寫:「但繼續活著是不可能的。」書中「我」的母親即是作者漢德克的母親。身為一個經歷過納粹時期、戰爭,以及戰後經濟蕭條年代的女人,她總是設法從困境中找到平衡,只不過這一次,她自己就是困境。葬禮上,漢德克強烈地渴望書寫他母親。幾個月後,這部具自傳色彩的半虛構小說誕生了。

「有時我依然會在夜裡猛然驚醒,彷彿我的體內有什麼把我輕輕一推,從夢裡推出來,我體驗到自己如何因恐懼而屏住呼吸,身體則一秒一秒地腐爛。黑暗中的空氣凝止了,我感到萬物失去重心、四處飄散。它們無聲地在我四周進行無重力的飄移,彷彿隨時就要墜落,從任何一個方向使我窒息……」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第二把劍:五月故事/ 彼得.漢德克 /

語言暴力,一旦化為文字,隱而不顯的凶惡能致人於死。

既然如此,我也將祭出我的「第二把劍」!

漢德克始終在探究語言的邊界、語言抵達的是什麼,

《第二把劍》是漢德克文學世界的最終意義。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新力作

漢德克對於正義與暴力的思索

復仇之日啟動,今天不是一個能靠希望度過的日子。

一生中,漢德克以文字為業,他前衛、大膽,充滿實驗性,他將語言視為神聖之物,然而,一名記者卻以語言玷汙了他以及他的母親。

「是的,暴力存在於我的某些行為,也以另一種更常發生、更猛烈的方式,存在於我的語言中。但我那些語言的暴力,一律都是口說,從來不是書寫下來的文字,我的意思是,不是給那些特定的閱聽大眾,為了出版所寫下的文字。那樣的書寫與記錄,將暴力化做文字,向來是我的大忌。」

一名女記者在報紙上寫了一篇針對他的文章,但不只是針對他而已,甚至指控他的母親其實是納粹的追隨者。

他知道,他不能坐視不管,他必須為他母親復仇,不計一切代價……

有些事情依靠法律並不一定能夠獲得解決,於是乎,受迫害者需要第二把劍,一把正義之劍,來消弭體制外的仇恨。以書寫做為銘刻,第二把劍就此而生。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青樓/ 巴爾加斯.尤薩 /

《青樓》是拉丁美洲流浪文學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青樓》全書包括四個章節和一個尾聲。作品以皮烏臘省城和原始叢林為背景,交替、穿插描述了五個真實的故事。

書中藉由相對應的原始森林與現代城市、瑪麗亞山頂與皮烏臘沙漠、修道院與妓院,讓世人逼視兩棰世界的異同。小說人物大多是漂泊於世的妓女或私生子,他們說話的態度或是拐彎抹角,或是漫罵無度,他們時而私語竊竊,時而暗話綿綿。人人試圖用各種方式來發洩生命的無所依託,以及令人苟延殘喘的人世騒擾。

作者尤薩主張文學應全面客觀的反映現實生活。透過《青樓》的視野,作者企圖將拉丁美洲所面臨的戲劇性的現實衝擊,展現在世人眼前,並執意於創造一個人道的理想世界。

譯者鍾斯為假名,遠景出版社當年有竄改真實譯者名字的作法,而「鍾斯」是遠景出版社使用相當頻繁的一個假名。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1...6789...31
跳轉到: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