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半自傳的年少愛情,交織以瘋狂天才劇作家所創作的廣播劇
巴爾加斯.尤薩必讀經典作!
作者自述:「……這部作品是我青年時代認識的廣播劇作家建議我寫的——某段時間裡,這位作家的情節劇令我極為入迷。為了不讓小說顯得過於虛假做作,我特意加進自傳成分:我的第一次婚姻經歷,它證明了小說這種體裁的出現並不是為了講述真實的事情,真實的事情一旦走向虛構便成了謊言(亦即成為可疑的、無法證實的真實的事情)……為此,我採取了必不可少的諷刺手法……微笑和嘲弄並不能完全掩飾本書作者在情感上對波麗露舞、放縱的激情以及驚險離奇的小說的偏愛。」
有為青年馬里奧剛考上大學,前途看好,不料,三十二歲離婚的遠房姨媽卻在此時來到家裡暫住,並且,為了趕跑亟欲一親芳澤的眾多登徒子,風姿綽約的年輕姨媽竟拉著這個「小朋友」四處兜轉。這麼轉啊轉,日久生情,這可闖出了大禍……家族眾人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打算拆散這對「忘年戀」。
《胡莉亞姨媽與作家》是當代拉丁美洲重要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尤薩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全書以巴爾加斯.尤薩與姨媽胡莉亞戀愛的故事為主線,描寫了這位作家青年時期的生活。在本書的結構安排上,作者花費了不少心血。比如,在單數各章裡(全書共二十章)介紹了巴爾加斯.尤薩與胡莉亞的戀愛故事,同時為了表現那個毒龍般的社會如何吃人,作者頗具匠心地安排了劇作家彼得羅.卡瑪喬的興衰史;而在雙數各章裡(除第二十章以外),竟然各章獨立地作起短篇小說來,其故事情節又與單數的長篇小說全無直接關聯。雙數各章的短篇故事是一幅幅社會風俗畫,連貫起來看,便構成一個多層次的社會舞臺;而單數章長篇故事中的主人翁就是在這個舞臺上表演出一幕幕有聲有色扣人心弦的活劇。
這部作品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在華文文學裡鮮為人知的高超的結構現實主義藝術手法外,更重要的是作家以細膩的筆觸把他和姨媽胡莉亞的羅曼史寫得栩栩如生,感人肺腑,讀者只需讀上幾頁便拍案叫絕,再也難以放下,且愈是讀下去,愈受故事所吸引,非一氣終卷不可。

在勇氣與懦弱之間,世界變了顏色……
一場眾人屏息、預備宰殺「公羊」的盛宴就要展開……
終局真能成功嗎?
「天賦如有神助的說故事者」、世界桂冠的榮耀
2010年獲得世界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爾加斯.尤薩
當代文學大師「弒神」力作,描繪多明尼加大獨裁者畫像,揭開驚人的政治陰謀。
以最高度寫實的技法,刻畫獨裁者特魯希優最暴力、瘋狂與情色的幽暗角落!
瑞典皇家學院頌辭:「作品構圖法般的有力結構,犀利刻印出個人的掙扎、反叛和挫敗。」
從獨裁到滅亡,刻畫多國殘暴血腥的歷史、以神自尊的王者如何瞬間衰敗!
尤薩說:「西班牙文裡最珍貴的字就是『自由』。」
他將獨裁、權勢、腐敗與性之間的神秘關係解密,
黑暗的大獨裁者世界,令人屏息……
擅說故事的尤薩,用寫實的筆法,三線併呈的敘述結構,以受害女子探視父親的一天開始,女子對過往的追想、獨裁元首如何開始一天的生活、謀反者如何叛變的過程,三者輪番敘述,深刻呈現一個強權領導走向滅亡的時代!更將歷史上有名的多明尼加獨裁者特魯希優時代,其殘暴、色情與荒誕,刻畫得淋漓盡致!
多明尼加前獨裁者特魯希優,這個被描繪為魔鬼的獨裁者曾對三百多萬多明尼加人施行了極端殘酷的暴政,在他三十多年(1930-1961)的專制統治下,整個國家陷入人間煉獄……
闊別祖國、逃亡美國三十五年的烏菈妮雅,終於回到了故鄉多明尼加,然而面對老邁的父親,積壓三十餘年憤怒的她該如何開口?
三十五年前,整個多明尼加處於冷血獨裁者特魯希優的統治下,烏菈妮雅的父親「智多星」卡布拉爾,正是這位獨裁者的得力助手。當時還是十四歲少女的烏菈妮雅,而今已經年近半百的婦人,三十五年來,她不願面對、不想再理會的父親也已經衰老,不僅行動不便更是喪失了語言能力。烏菈妮雅的姑媽不能理解為何她從不曾探望自己父親,這回,烏菈妮雅不僅面對所有質問,更緩緩訴說起三十多年前的傷痛記憶,還有那些錯雜糾纏的政治陰謀,以及毀了她一生的秘密……

那些厚顏無恥的耍賴不走
那些竊取妳切身之物的病態行徑
那些百般把玩也不厭倦的戀物之癖
那些收藏與展示的必須
說的都是——
我怎麼能夠不愛妳!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文學大師帕慕克
最深入愛情之痛的小說創作
獻給所有曾被愛情撕扯得體無完膚的凡夫俗子
「有時我會一動不動地站在一個角落,傾聽內心痛苦的漣漪,努力要讓自己那喊著芙頌、芙頌、芙頌的心臟平靜下來……」
其實,凱末爾曾經擁有芙頌,並且是最純真而完整的芙頌。然而,如同凱末爾的自白:任何人在當下都不會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或許正因如此,本想「永遠把她捧在手心裡」的凱末爾,竟讓芙頌從他手中溜走,甚至是從他手中摔落。
從此以後,為了不斷回到那「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凱末爾在遠遠思念芙頌的痛苦以及放下自尊去靠近芙頌的難堪間撕扯,並陷入了不斷竊取芙頌身邊物品的惡癖。從做愛時掉落的耳墜,到電視機上一個又一個的小狗擺飾,從她的鏡子、她的梳子、她的髮夾,到歷經八年蒐集來的4,213個菸頭。在凱末爾眼中,每一個物品都象徵了與芙頌共處的某一個當下,每一個物品都自有芙頌賦予的靈魂與意義。
日積月累之下,芙頌的物品組成了一座凱末爾的博物館。凱末爾的博物館是她的純真,是他的病態,是一座收藏愛之徒勞的博物館。博物館裡每一個切切訴說著愛情身世的日常小物件,都銘記著那段伊斯坦堡的傾城之戀。

伊斯坦堡,1590年代末期,蘇丹祕密委製一本偉大的書簎:頌揚他的生活與帝國。他找來當時最優秀的畫家,以歐洲的風格為此書作畫。然而,在激進宗教基本教義運動盛行的當時,這是一項危險的計劃。任何具像藝術的作品皆被視為對伊斯蘭教的砥觸。為了自身的安危,參與繪畫的藝術家們必需暗中進行計畫。
然而,一位纖細畫家失蹤了,唯恐已遭殺害,這時他們的大師不得不尋求外援。遇害的畫家究竟是死於畫師間的夙仇、愛情的糾葛、還是宗教的暴力?蘇丹要求在三天內查出結果,而線索,很可能就藏在書中未完成的圖畫某處……
奧罕.帕慕克,土耳其最重要的小說家,名聲響譽全世界。在《我的名字叫做紅》中,他不僅編織出一個驚悚的謀殺之謎,對於愛情與藝術創作,更有深刻迷人的闡釋。

《白色城堡》是一名年輕威尼斯學者的故事,他在乘船從威尼斯航向那不勒斯的途中,遭到土耳其船隻攻擊,並且被俘虜送往伊斯坦堡。在此,他成為土耳其人何雅的奴隸。何雅外貌神似這名年輕義大利人,而且也受過高度教育——至少就其身處的時代與空間來說——他想要從這名義大利人身上瞭解有關西方的文學、科學與工藝等一切。
日子一久,這名威尼斯人與何雅愈來愈難以分辨,不是在於他們的外表,而是在於他們的思想與行動。他們合作為土耳其蘇丹進行了一連串的計畫,最後一項是研發一件用來對抗波蘭與其西方盟軍的戰爭武器。武器在圍攻與書名所稱的「白色城堡」時上陣,此時,兩人在城堡的身影底下,終於體會到,「多年來以為是巧合經歷的許多事,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就在這個時候,奴隸與主人做了這件「命定」的事,而歐罕‧帕慕克也在這裡留下一道謎題,關於兩人身分的難解之謎……
《白色城堡》是一本充滿想像力的著作,探討了身分認同與文化差異的觀念,東方與西方的接觸,以及土耳其在世界版圖上有時顯然未知的部分。

【諾貝爾獎得主 莫里亞克逼視人性罪惡最透徹的經典之作】
法國文壇心理大師
榮獲二十世紀法國最佳小說
第六十五屆坎城影展閉幕鉅作原著小說
如果我有罪,那麼……我的罪行就是寂寞
一場驚世駭俗的審判;
女性,受壓迫最深被剝奪獨立人格的人,
如何抵抗父權社會制度下的婚姻宰制?
泰芮絲,唯有出賣良善的靈魂以交換生存空間……
「1、2、3、……」我看著藥水一滴、一滴溶解在貝納手上的那杯水裡,忽然,他停止數數與滴藥的動作,放下滴管,抬頭對我說話。說完,端起水要喝,又遲疑地望著水杯問我,「我剛滴過藥了嗎?」滴過了嗎?我要不要回答呢?「1、2、3、……」我再次看著藥水一滴、一滴溶解在貝納手中的那杯水裡,盯著他。接著,貝納仰頭將杯中的藥水一口飲盡。那,就這麼吧……。
一九二〇年代,在法國的朗德省,「婚姻」是土地與家族結合的一種手段。喜好閱讀、思想獨特的女孩泰芮絲,在父親安排下,嫁給了回鄉繼承大片松林家業的鄰居貝納.德斯蓋胡,成為了德斯蓋胡夫人。這樁婚事表面上看來十分圓滿,其實貝納考量的是女方作為嫁妝的廣大松林,他並非真心愛她,只是想利用她。婚後,個性傳統且自視甚高的貝納,觀念中,篤定地認為妻子不過是為家族與家產增分的裝飾品,與泰芮絲在思想上產生分歧,終致無法溝通;身處對情感的期望以及傳統婚姻的壓力中,泰芮絲感覺生命與靈魂逐漸凋萎,心中因而萌生出一股反叛的力量,終究,不願壓抑自我,臣服於社會體制桎梏下的她,不惜一切,以一齣殺夫戲碼企圖解除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哪怕造成極端的犧牲也在所不惜。

《第43個祕密》作者、世界級暢銷驚悚名家哈蘭.科本橫掃歐美亞洲各地書市震撼力作
《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時人雜誌》四星選書
直到如今,就算輕如羽毛的秘密,也將變成壓垮生命的真相。
我們共有一個紀念日,卻不能提起;
我們的過去糾結交纏,卻不能相見。
為了要過最平凡的生活,所有的記憶都要鎖住。
這個祕密使我們如此親近,又如此遙遠。
從那一夜起,我們就註定錯過彼此的一生。
雷——他的攝影夢,徹底粉碎。新聞學院的高材生、才華洋溢的戰地攝影師,如今卻幹起前途茫茫的狗仔隊。雷天天用酒精麻醉自己,以免那晚的恐怖記憶、對昔日戀人的懷念、對逝去夢想的懊悔,奪走他活下去的最後一分力氣。
梅根——她的人生,猶如囚籠。放蕩不羈的野女孩、夜夜笙歌美酒的舞孃,搖身一變成了中產家庭的良婦慈母,愛她的老公、可愛的兒女、漂亮的房子、美滿的生活……困得她發慌。她懷念起那段瘋狂又危險的日子,只是打開回憶的盒子,還能不能全身而退?
布蒙——他的世界,停在走不出的過去。年年都拜訪傷心家屬的警探,與十七年前的懸案一起凍結在時間裡。那一家人盼著下落不明的男主人回家,布蒙也盼著憑空消失的關鍵證人再度現身,但是抱持希望就等於日日活在折磨之中。
他們三人都困在往事裡,心中深埋的祕密就連最親近的人也說不出口。但是,一起新案件、一張案發現場照片、一通關鍵證人的電話,迫使他們再度面對彼此、面對最終的對質時刻。只是真相降臨的瞬間,他們都要付出代價,而且是讓所有人都心碎的代價。
我相信你,也接受你藏起的祕密,但真相瓦解一切的瞬間,請陪在我身邊。

一生必讀的傳奇西班牙小說。墜入書頁那一刻,你的生命將從此改變。
「你的時間已經用完了。最後還有一個機會留給你——迷宮入口見。」
歡迎回到「遺忘書之墓」——《風之影》故事迷宮全新入口,震撼開啟。全球三千萬讀者等待十五年,橫掃西班牙書店排行榜冠軍。
鍾愛書本的小女孩艾莉夏,在巴塞隆納大轟炸中受父親的故友費爾明所救,卻意外墜入一棟神祕建築的玻璃圓頂。醒來時,眼前只見一座通達天際的螺旋梯,以及書本堆砌而成的迷宮——這裡正是「遺忘書之墓」。艾莉夏始終以為,當年在戰火中庇護她的群書殿堂,只是瀕死之際的夢境。沒想到二十年後,當她身不由己地捲入文化部部長失蹤懸案,竟再次與那座螺旋梯重逢。部長消失之前,曾收到一本沒有書名的書,黑色封面上僅有螺旋燙金圖樣,書中夾著一張紙條:「你的時間已經用完了。迷宮入口見。」當艾莉夏深入追尋,線索指向一系列名為《靈魂迷宮》的小說,主角艾麗娜失足墜入無止盡的螺旋梯,進入鏡像裡的另一個巴塞隆納。《靈魂迷宮》系列僅存的書不知去向,而牽連其中的人們,竟包括「森貝雷父子書店」的達尼與選書顧問費爾明……這套奇詭之書,究竟會將他們的生命帶往何處?
故事從來就沒有開頭,也沒有結束,只有進入其中的入口。

《罪與罰》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有影響力的描寫犯罪心理學的長篇小說。故事圍繞著一件不尋常的謀殺案逐漸發展著,情節生動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全書二十多個人物各自獨特的性格、心理活動被描繪得非常細膩,惟妙惟肖,是杜斯妥也夫斯基花了兩年多時間,兩次燒掉前稿,最後在一八六六年完成的。杜斯妥也夫斯基透過書中不同人物,巧妙地對功利主義和虛無主義提出了批判,鼓吹頌揚人道主義,展現了處於激烈改革動盪中的十九世紀的俄國社會的真實面貌,年輕人急於改革的浮躁心理,和各種思潮的劇烈衝突。

是否做一個「白癡」,遠離人世間的情與愛,才是最好的解脫?
一旦我有錢,你等著瞧,我會變得非常與眾不同。最可憎可鄙的事莫過於錢能賦予人才能。這個定理到世界末日都不會改變。你或許要說這些都太幼稚了,甚至不切實際,那麼好吧!反正我覺得那樣讓我很快樂,而且會貫徹到底。
本作品自傳色彩極為濃厚,書中米希金王子愛上驕傲又放蕩的女子娜塔莎,陷入痛苦不堪的境遇之中;現實中,杜斯妥也夫斯基也痛苦地愛著波琳娜.索格娃,並飽嚐嫉妒之苦。同時,杜斯妥也夫斯基也深受癲癇之苦,在他的創作歲月中,癲癇不時發作,創作隨之中斷。
本書為俄國文學大師杜斯妥也夫斯基寫實主義顛峰代表作,充滿濃厚的哲學氣息,對人性弱點及人物心理都有深入刻劃。杜斯妥也夫斯基一向擅於描寫複雜的人,他認為人是多面性的,善與惡、愛與恨、純潔與邪惡、高貴與卑劣這些兩極化的性格往往並存於人心,因此經常以戲劇性的情節描述人物複雜的心理變化,讓他的作品更具深度。杜斯妥也夫斯基亦藉由本書寫出心中的基督精神,在邪惡中辨識良善。

一具空無一物的甲胄自認為是一名騎士,不斷貫徹他自己的意志力。這名不存在的騎士遠較其他人更具騎士精神:他嫻熟作戰技術,重視自身甲胄的整潔,對於女士的要求盡力配合。
故事中作者另外創造了一位真正存在卻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人物,與這名不存在的騎士相互呼應。本書旨在探索空洞的形體以及具體的生命實質,自我建塑命運以及入世的意識,與出世的全然撤離。

薩豐最後寵愛書迷之作,揭露他絕美文字宮殿的祕密通道——
集結瑰麗、詭譎、暗黑,加上些許魔幻,但也不失浪漫的故事,
編織出愛情小說、成長小說、歌德小說、恐怖小說,
並交出向鉅著《唐吉訶德》和建築大師高第致敬的作品。
在敘事者的聲音、歷史紀事或各種細節串接連綴之中,
描繪出一個新穎豐富的世界,縱然虛構,也是個氤氳瀰漫的宇宙。
一筆鉤人入迷,從此投入薩豐學——
關於「回憶」
我一直很忌妒某些人具備遺忘的能力,他們能輕易忘記往事,彷彿那只是季節變化,或是被塞在鞋櫃角落再也派不上用場的舊鞋。我的悲哀就在於記得一切……——〈布蘭珈,再會了〉
關於「吻」
我從未跟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不過,我能找到這個住處,真的是個奇蹟。她是蘿拉,她的吻宛如一曲探戈……——〈氤氳女子〉
關於「龍與玫瑰」
記得那天狀況的人都說,當時的天空斷裂成兩半,一道巨大光芒照亮了蒼穹。巨獸被自己獠牙間噴出的火焰團團包圍,振動的翅膀射出一朵巨大的火玫瑰,瞬間籠罩了整座城市。——〈火玫瑰〉
關於「寫作」
您將會寫出一部傳世傑作,不過,為了寫出這部作品,您必須失去所愛的一切。您的作品將接受世世代代的推崇、羨慕和模仿,但是,在您的心中,空虛會比您的才華帶來的榮耀和虛榮大上千倍,因為,唯有如此,您才能認清自己真實的七情六慾……——〈帕爾納索斯王子〉
關於「愛情」
她知道他說謊,卻原諒了他,因為她愛他,也因為她骨子裡仍希望遊戲繼續進行……——〈巴塞隆納卿本佳人〉

本書於全球五十多國出版,總銷售破三千萬冊,得獎紀錄包括:
台灣高中職百校師長年度推薦「老師說這本小說超好看」
金石堂書店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西班牙出版協會年度最暢銷小說
法國年度最佳外國小說
美國Borders 書店「原聲文學獎」
他失去了靈魂,也失去了名字,
這才發覺自己的故事,正要翻開第一頁……
最會說故事的西班牙鬼才作家薩豐
重啟「遺忘書之墓」,揭曉《風之影》故事關鍵拼圖
一段追索書中潛藏的靈魂而展開的傳奇旅程,讓食指簡直中了魔似的不停翻頁!
歡迎回到遺忘書之墓。
這一回,多了一個完全猜不透的過去,在這個迷宮中等你。
巴塞隆納,一九五七年
聖誕將近,「森貝雷父子書店」的成員滿心歡喜地慶祝。然而,他們的幸福卻被一個神祕怪客打斷。這名跛腳斷指的男子,藉故買了本昂貴的《基度山恩仇記》,並在書上留了一行字:
獻給費爾明:死裡逃生歸來,手握未來之鑰,13。
原來,這名怪客來自二十年前一段費爾明拒絕再提的黑牢歲月,當時他與一位人稱「天空囚徒」的作家大衛.馬汀有過交集。已經埋葬的祕密,重新被挖掘出來,帶來的究竟是更深的糾纏,抑或是魚死網破的釋然……
一生必讀的西班牙傳奇小說「遺忘書之墓」系列的創作概念:
在「遺忘書之墓」的文學世界裡,《風之影》《天使遊戲》《天空的囚徒》《靈魂迷宮》四個故事交織搬演,但每部小說自成完整且獨立的單一作品,沒有既定的閱讀順序或門檻。
這四本書,有如一座文學迷宮的四個入口,無論從哪一個入口開始探索,都能抵達故事的核心「遺忘書之墓」。四書相互串連的角色、情節與議題,有如迷宮中驚喜的岔路,也像俄羅斯娃娃,每個故事裡總是還有更精採的細微線索,一個主題逐漸發展成一千個故事,令人目眩神迷。

《風之影》作者薩豐:「這是所有作品中,我最偏愛的一本!」
亞馬遜書店讀者四顆半星感動讚譽!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緊鎖著一個秘密,而妳,便是我不能言說的過去,以及癡心守候的未來……
那年、那月、那日的那瞬清晨,從此改變了少年奧斯卡的一生。
那一天,奧斯卡遇見了瑪麗娜。在薄霧輕舞的老街上,這名帶著神秘微笑的謎樣少女,讓少年的悸動無所遁形。
奧斯卡喜歡趁傍晚偷溜出嚴格的寄宿學校,穿梭在巴塞隆納的靜巷間,享受片刻醉人的自由。而自從認識了瑪麗娜,對自由的渴望卻轉成了對見面的期待,只要跟著女孩,他願意去世上任何的地方!
沒想到瑪麗娜帶他去的,卻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
那是一座被時光遺忘的墓園,也早已被愛所遺忘,留下的只有無數躁動的幽魂。但在園內一處僻靜的角落,奧斯卡發現還有另一個人記得這裡——那是一名黑衣婦人,她正靜靜凝視著一塊墓碑,上面有隻黑蝴蝶圖案,彷彿要掙脫死靈束縛般奮力展翅。突然間,奧斯卡耳邊響起瑪麗娜的聲音:
「你知道嗎?傳說死亡有它的使者,徘徊在大街小巷,尋找那些從沒思考過它的無知者……」
這是一個關於真愛與友誼、關於人生岔路與巧合的故事,狂熱、焦慮或盛怒,使得每一個角色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因而踏上不同的道路,即便那條路可能通往地獄,也心甘情願。在薩豐完美糅合現實與想像的魔幻之筆下,充滿光影與霧氣的巴塞隆納是如此迷人,而書中迷離炫幻的情節,更令所有讀者皆為之沉醉。

連續五年蟬聯「法國最暢銷小說家」,作品長踞法國暢銷書榜,單年度銷量超過150萬冊
作品熱銷全球41國,全球總銷量超過16,000,000冊
擁有讓史蒂芬.史匹柏只看兩頁書介即買下電影版權的神奇魅力
在埋藏內心的情感、童年傷害、溫馨幽默以及友誼的力量間,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奇蹟,將要解開一個愛的羈絆......
法國浪漫喜劇小說之王馬克.李維繼《出竅情人》之後,為你帶來最新的驚喜與感動!
朱莉亞有生以來,父親就經常在她重要的成長階段上缺席。多少個夜晚,她引頸盼望父親歸來;有多少次她在心底許願,只要做個乖女孩,父親便會回家與她相聚,期盼卻一再落空。沒想到長大後,父親仍舊以自己的方式干涉她的生活,父女關係因此降至冰點,兩人鮮少見面、談心,彼此的意見也幾乎沒有交集。
就在結婚前三天,忙著籌備婚禮的朱莉亞接到父親秘書的電話。正如她所料,父親不會來參加婚禮。但是這一次,朱莉亞必須承認父親的缺席藉口無可非難。
他過世了。
朱莉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她完美的婚禮竟在轉眼間變成一場弔喪之行。即便已經死亡,父親仍然以他特有的方式擾亂她的生活。
就在喪禮後,朱莉亞意外收到一個大木箱。好不容易把大木箱擺進房間,朱莉亞打開箱子,發現躺在裡面的竟然是父親安東尼,上衣口袋裡還放著遙控器和使用手冊,一按下按鈕,父親立即死而復生絆......
她的父親死了,卻以另一種形式復活:安東尼在去世前,把自己的記憶移植到外型跟自己一模一樣的機器人身上。他僅有一個禮拜的時間和女兒相處,打算用來彌補過去兩人不曾分享的溫情與關愛,並且藉此機會,說出那些他們沒談過的事。
享譽全球的「法國浪漫喜劇小說之王」馬克.李維創造出一種玩笑式的懸疑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描述父女關係、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一趟有笑有淚的生命之旅,以及一種不曾消失的真愛。輕盈、明快、機智、優雅、浪漫,讓你我重新相信真愛不滅的愛情療癒小說。

美國人造衛星「斯古普七號」意外偏離軌道,掉落在一個偏僻小鎮。八小時後,鎮上居民幾乎全部離奇死亡,且血液凝成硬塊;而小鎮附近也發生一些罕見的意外——一名巡警駛過當地不久後,竟在一家餐廳內瘋狂地射殺其他顧客,後舉槍自殺;一架誤闖該地的空軍戰鬥機,在駕駛留下奇怪的通話記錄後便失事墜落……
由全國最頂尖的科學家所組成的「野火計劃小組」奉命進入災區調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尋回了人造衛星,並意外地發了兩名生還者,之後便進入設備先進的地下室展開研究。正當小組成員逐漸理出頭緒之際,實驗室卻已遭受不明生物體污染,導致爆炸器自動開啟……這一連串的災難都和人造衛星有關嗎?真有外太空生物入地球嗎?科學家們能逃過一劫,解開死亡之謎嗎?
本書曾改編為電影〈人間大浩劫〉,轟動一時。作者經由此書提出發展太空科技後亟需思考的問題,讓讀者在沉湎於緊張驚悚情節的同時,也感受到從另一個角度探索宇宙奧妙的樂趣。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