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外國小說,結果共489筆

第六病房/ 契訶夫 /

「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簡直可怕極了……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列寧讀後感

這部曾被稱為「整個俄國文學中最可怕的小說」的《第六病房》,故事十分簡單,發生在某一城鎮的某一小醫院裏,其中「第六病房」是監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別病房,遺世但不獨立,由一位粗暴、動不動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或說統治),受監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患有被迫害妄想症,出身良好,之前是法院傳達員和地方上的書記,三十三歲(和彼時的作家同齡)。此人脾氣暴躁,言論尖利,他患病的起因係某個憂鬱的秋天早晨目睹兩名戴鐐銬的犯人被四名兵士押送,忽然神經質的想到自由喪失的可怖,自己不也極可能被捕被關監獄裏?「他知道他沒犯過任何罪,而且可以保證將來也不會殺人、放火、偷竊,可是偶然間無意犯罪不是很容易嗎?是啊,無怪乎人民歷代的經驗教導我們,誰也不能保證免於乞討和牢獄之災……」

陷於如此思維泥淖的格羅莫夫,最終因為又一樁找不到兇手的雙屍命案,擔心自己被認為兇手而正式發瘋,送進第六病房。

另一面,則是醫院的負責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這是個好脾氣、待人溫和、有處世不爭哲學的醫生,他偶爾心血來潮巡視了這個被人遺棄的第六病房,被激憤的格羅莫夫所吸引,醫生一方面同情他的處境,一方面也以為格羅莫夫是個可談話的有意思對象,遂經常到第六病房找他聊天,這個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在醫院、在整個城鎮引發議論和猜疑,並很快傳出葉菲梅奇醫生也瘋了的流言。

最終,葉菲梅奇醫生被誘騙進入第六病房,當個精神病患禁錮起來,他憤怒抗議,卻遭到老兵一陣毒打,不知道幸與不幸,葉菲梅奇醫生很快的就此死去。

這部《第六病房》是契訶夫少數較沉重、較純粹悲劇的作品,適合單獨成書,儘管已是經典名作,而且一般以為標示著契訶夫小說書寫的重大階段性意義,但我們還是得說,這仍不足以代表契訶夫,真正契訶夫的美好係由他燦若滿天繁星的全部小說組合而成,每一塊碎片都閃亮,而唯有全體,我們才能得著契訶夫小說的真正意義。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戰慄遊戲/ 史蒂芬.金 /

暢銷書作家保羅.薛頓剛完成可以參加美國書卷獎的大作。他駕著名貴跑車,打算度假,好好放鬆一番時,在半路遇上暴風雪,出車禍困在車內,被安妮.維克斯救起。安妮.維克絲是保羅.薛頓的頭號書迷,細心照料他殘破的身軀。不過,保羅也成為安妮的獵物,被拘禁在與世隔絕的屋舍中。安妮希望保羅專為她寫一部最棒的作品——《梅瑟琳還魂記》。

安妮有許多鞭策保羅的辦法,一是針筒,二是斧頭。若兩者皆無法奏效,安妮還有許多法寶可以派上用場……

史蒂芬.金的驚悚力作《戰慄遊戲》,描寫瘋狂女書迷變相綁架作家,更用激烈的手段左右小說的結局。史蒂芬.金大膽挑戰了「作家之死」的文學理論,一針見血地寫出讀者與作家兩者之間,愛恨交織的對立關係與連鎖效應,甚至將「苦兒系列小說」以及《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女王」莎赫札德天衣無縫地編織進來,構築了一座宛若「書中之書」的魔幻迷宮。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天使遊戲/ 卡洛斯.魯依斯.薩豐 /

薩豐暌違多年力作,遺忘書之墓再次開啟!

西班牙首刷100萬本,破出版史紀錄,全球銷量衝向500萬本!

當全世界都背棄、不看好你,只有惡魔對你展露笑顏,你選擇言聽計從?抑或誓死周旋到底?

8歲那年,大衛‧馬汀在酒醉父親的拳頭下,誓死守護狄更斯的《前程遠大》,因為在那遭受詛咒的童年時光裡,書本是唯一可依靠的心靈堡壘。1917年,年僅17歲的馬汀意外接獲《工業之聲》副總編巴希里歐的緊急命令──即將付印的週末特刊因臨時出狀況,空缺幾頁內容待補,此時編輯部人員又都已下班,無可奈何之下,副總編給了馬汀一個創作機會,要求他在僅剩的六小時內寫個短篇小說以充版面。

隔天馬汀所寫的小說一刊出後,竟大受讀者歡迎,使他一躍成為報社專欄作家之一,卻也因此招來報社同儕的嫉妒與冷落,只有一向看好他的忘年之交衛達始終默默給予支持和鼓勵。

正當馬汀的小說廣受好評之際,卻收到一位來自法國巴黎出版商的來信,表示願意協助他完成種種創作及出書的夢想;接著又意外獲得一封造訪妓院「綺夢園」的邀請函,只是根據衛達所言,這家「綺夢園」早已歇業多年,也無聽說重新開業的消息;更詭異的是,當馬汀前往赴約時,接待他的美麗女子竟與自己小說中的女主角同名,也叫珂蘿依……一夜逼真如實的經歷,之後卻又人去樓空?!

爾後,一封封具有天使印記的信箋,一次次與署名A.C.的神秘訪客會晤,竟鬼使神差地引誘著馬汀,身不由主陷入一場越探索越迷離、無法自拔的生命歷程,馬汀也逐漸發現與自己接觸的神秘人士,其身分與背後目的遠比想像中詭譎難測……

美麗誘人的天使封印,就此揭開一場天人交戰的神秘交易。當你驚覺自己的靈魂已被獵捕、生命正與過往歷史詭異交疊時,可有勇氣繼續未完成的章節?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D.H.勞倫斯 /

「我要讓男人和女人們全面、誠實、純潔地想性的事。這才是我這本書真正要說的。」

——D.H.勞倫斯

1917年的克利夫.查泰萊請了一個月的假回來與她完婚,

蜜月後又回到了佛蘭大斯戰場。

可六個月後他就傷殘了,

運回英國時幾乎支離破碎。

康斯坦絲,他的妻子,時年二十三,他二十九。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D.H.勞倫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在英美遭禁長達三十多年。1960年,審判《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案震動世界。六天的辯護中,三十五位名流為之做證,此書全本終於得以公開發行,一度洛陽紙貴,高踞暢銷書排行榜數周並常銷至今。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D.H.勞倫斯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在出版之際,即受到衛道人士強烈的批評,指稱其內容淫穢不堪,有違善良風俗,被保守派人士視之為洪水猛獸,禁之唯恐不及,當時多數人皆以色情小說的角度看待這部作品,而忽略了勞倫斯欲藉此書所傳達的思想。

本書故事發生在英格蘭中部。克里夫.查泰萊在第一次大戰中身負重傷,從此下半身永久癱瘓,他的妻子康妮負起照顧他的責任,同時兩人開始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不久,康妮邂逅了克里夫的作家朋友麥克李斯,康妮從他身上獲得肉體上的歡愉。不久康妮懷孕了,克里夫該做何反應?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可說是勞倫斯創作顛峰期的一部傑作,其文學藝術價值及內涵七十多年來深受肯定,當時那些對此書口誅筆伐的評論家早已與草木同杇,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仍將在世界文學中綻放光芒。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紙牌的祕密/ 喬斯坦.賈德 /

出版21年,全球翻譯36種語言,媲美《愛麗斯夢遊仙境》的當代哲學經典!

活著的感覺是如此美妙,人們卻淡忘了這種感覺;

每個生命的存在,都是不可思議的奇蹟。

漢斯的媽媽在他年幼時離家出走。數年後,漢斯和爸爸兩人決定驅車前往哲學的故鄉希臘,尋找媽媽的下落。途中,漢斯邂逅了一位謎樣的小矮人,小矮人送他一個放大鏡。不久之後,漢斯意外獲得了一本精巧的小書,恰好可以用放大鏡來閱讀裡面的故事。

一個宛如童話世界的奇幻故事就這麼展開。漢斯一面和爸爸繼續開車前進,一面又在放大鏡底下,看見兩百年前一個神秘的島嶼上有兩個落難水手,他們身旁有五十三個奇妙的人物,都是從紙牌裡面走入現實世界的。這趟虛實交錯、奇妙動人的旅程,除了帶領漢斯一步步前往母親的所在,同時也開啟了他對生命和世界最美好的想像與驚嘆……

和《蘇菲的世界》一樣,《紙牌的祕密》能為不同生命階段的讀者帶來截然不同的體悟:年幼的孩子可以享受這本書中宛如童話的故事樂趣;年紀長一點、具備基本哲學思考能力的孩子可藉由本書開始思索關於人生最基本的哲學課題;一般的成年讀者更可以藉由這本書去思索在忙碌生活中已然忘卻,甚或是全然不曾思考過的人生大哉問。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蘇菲的世界/ 喬斯坦.賈德 /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從困頓到覺悟,一封信改變了一個十四歲少女的世界……

有一天,十四歲的蘇菲放學回家,發現信箱裡有一封給她的信,沒有郵戳,沒有寄件人姓名。信中的字條寫著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一天天過去,蘇菲不斷收到匿名信,在某個神祕導師的指引下,她透過信中文字,開始修習「哲學課」,認識了從希臘哲人到康德、從馬克思到佛洛伊德等西方哲學家所思考的大問題。

同時,蘇菲還接到另一些不尋常的來信,是「艾勃特上校」寫給「席德」的生日卡片和信件。蘇菲不認識席德,但兩個女孩的人生卻不斷交錯;另一方面,匿名哲學課仍繼續透過信件進行,蘇菲越來越著迷於人類千百年來反覆爭辯的哲學和人生問題,不過此時,她所生活的世界卻出現不合常理的驚人變化,彷彿魔術師的戲法,好戲才正要上演……

面對一連串的奇異事件,以及神秘的「艾勃特上校」,蘇菲開始運用學習到的哲學知識來應對,但事情的真相卻遠遠超出她的想像。當蘇菲漸漸釐清了所有謎團後,終於再次能以「彷彿乍見」的眼光,審視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瑪雅/ 喬斯坦.賈德 /

《蘇菲的世界》作者賈德最新哲學小說,入選聯合國讀書人每周新書金榜。

在南太平洋的國際換日線上,痛失愛女的生物學家遇到一對神秘夫妻。這位西班牙妻子安娜有一種驚人的美。每個人看見她覺得似曾相識,可是都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她……作者在永生與必死之間,在天使與蟾蜍之間,宣告了人類對於永生的憧憬及對生命永不妥協的渴望。

《瑪雅》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是帶有懸疑色彩的愛情小說,還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隨筆?或者,是探討生命起源以至人類演化的科學著作,還是關心永恆並且觸及來世與輪迴的宗教假設?正確的答案是:以上皆是。如果再加上解說西班牙畫家哥雅的瑪雅畫像的神奇軼事,內容就更完整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伊塔羅.卡爾維諾 /

出版四十週年,首度義大利文直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伊塔羅‧卡爾維諾最受歡迎代表作

後設小說及後現代文學傳世經典

英國《每日電訊報》譽為「一生必讀百大經典小說」

有一天,你在書店買了一本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小說《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當你沉浸故事中,忽然間下一頁情節與前面截然不同,於是你拿著裝訂錯誤的書回去換,卻發現更換過後的書居然不是你預期的那本。就這樣,一名好奇的讀者,每踏入一個陌生的小說開頭,便失去深入故事的路徑;正當高潮,翻過去竟是兩頁空空白紙……你大崩潰,卻在回到書店時,店員指向另一個也來換書的女孩,向來一個人讀書的你大驚發現另一名「讀者」的存在。

人只有在兩地之間的旅程中,才覺得孤立。從昨天開始,事情就不一樣了。閱讀不再是一個人的事。你心裡想著此時此刻也正好翻開書的那位女讀者,於是眼前的小說與可能在生活中上演的小說合而為一。

讀者,你究竟是誰?《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不是一部小說,而是包含十部不同情節、形式、風格,甚至作者的小說,「嵌進」以第二人稱敘事進行的閱讀旅程,組合成一座文字迷宮,當中包羅萬象,天馬行空;此外,透過兩個「讀者」各自追逐故事下落,因為一起進行,閱讀不再是孤獨的事。對故事的追求竟開展成男讀者對另一名女讀者的追求,徹底顛覆了讀者和文本間的關係,故事的可能性也在作者筆下出乎意料神展開,寫出最受讀者歡迎的傳世經典。樹立至今無法超越的高峰,也是作者畢生在小説敍事形式上不斷開創與超越的總結。

自1979年初版問世以來,這本劃時代以讀者為主角的小說,已是後設小說的殿堂之作。卡爾維諾曾說:「文學即是遊戲,儘管是嚴肅的遊戲。」不存在的小說不能寫嗎?每一個故事都非要有個開端和結局不可嗎?從形式到內容,它別出心裁的種種設計,既吸引了讀者注意,也開拓了新的文學起點,讓讀者必須積極參與小說意義的生產。

在閱讀的旅途中。重建失去的連繫。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花的華爾滋/ 川端康成 /

川端康成以其善感之心,描寫人性的的四篇短篇小說:義大利之歌、花的華爾滋、日雀、朝雲。主角包括了醫學博士、助理、舞蹈家和家庭主婦……

捨身無我,無所留戀的欣喜與悲愁,雖爲貫穿此作品的根本,但在《花的華爾滋》中,作者讓原本已經不能跳舞的跛腳舞者,出現在最後一支舞蹈,令人思及藝術象徵性的美醜,化之爲凡人,平凡地生活在世俗所謂的幸福中。相形之下,這種無情的場合,使得天地間有情的現實世界芬芳起來,也使不幸亮麗一些。有朝一日,也許作者會現身最後一幕,吹奏某種笛子,或者只是隱藏在未知的笛聲中,然而這些作品的餘韻永無止盡。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山之音/ 川端康成 /

夜間,在鐮倉的所謂山澗深處,有時會聽見波濤聲。

信吾疑是海浪聲,其實是山音。

聲音停息之後,信吾陷入了恐懼中。莫非這預示著死期將至?

信吾本想冷靜地確認一下是風聲?濤聲?還是耳鳴?可又覺得怎麼會有這些聲音呢。

然而,他確實聽見了山音。

恍如魔鬼鳴山而過。

已過耳順之年的信吾,與妻子保子育有一子一女,並和兒子修一、媳婦菊子同住(夫妻倆膝下猶虛),已出嫁的女兒房子,則和丈夫相原育有二女。

表面上是事業成功、與妻子都算身體健康,一雙兒女也都成了家的幸福老先生,卻讓某夜的山之音擾亂了心緒——保子的姊姊臨終前,也聽見了山之音。莫非是什麼預兆?

不久:女兒房子因婚姻不睦,帶著兩個孩子回娘家,像逃難似的身上連錢都沒有;兒子修一在外頭有女人,信吾心疼媳婦菊子的處境,更沒料到菊子為了表明心意,偷偷跑去做了人工流產、捨棄自己和丈夫的孩子——父母對子女的婚姻生活,究竟應該負多大的責任呢?

《山之音》一共分為16篇,於1949至1954年間以短篇小說形式分別陸續發表。書中主要敘述信吾一家人的故事,包括父子、夫婦、翁媳、婆媳、姑嫂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尤其是公公愛戀美麗媳婦的微妙心理,被擴大地描寫出來。

川端以其慣有的唯美詩質筆觸,細膩冷靜描繪二次大戰後日本家庭的灰暗氛圍,將戰後的世相、風格與現實凝聚在日本自古以來的悲哀愁緒中,展現了詩與戲劇中重疊意象的技巧。本書與同一時期所寫《千羽鶴》被認為是川端戰後的代表作品,也是戰後日本文學的巔峰。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千羽鶴/ 川端康成 /

茶道宗匠三谷菊治在一場鎌倉境內的茶會上,遇見純潔無瑕的雪子。就在同一天,開啟了他與父親情婦太田夫人之間的情慾糾葛。夫人在得知菊治將與雪子成婚後抑鬱而死,夫人之女文子遂攜著母親的茶碗來向菊治謝罪。文子當晚的柔美脆弱一如那沾附著口紅印的茶碗,攪動了菊治的心。然而一夜過去,文子卻於摔破了茶碗後不知去向。

《千羽鶴》是川端康成自1949年起在文學雜誌上連載的長篇小說,1953年又陸續發表本作未竟的續篇,包括〈波千鳥〉等,透過大量觸覺、聲色與意念等優雅精妙的臨摹,被視為是川端乃至於整個日本文學在戰後的代表作之一。

《千羽鶴》亦是1968年川端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評獎委員會所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另外兩部則是《雪國》與《古都》。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雪國/ 川端康成 /

如果說東方的美都在川端康成的小說里,那麼,川端康成的小說之美,都濃縮在了這本《雪國》中。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藝伎駒子與島村在雪國相識,從此,孤獨的駒子開始期待與他一年一次的約會。島村第三次來雪國赴約的路上,被葉子映在車窗玻璃上的純潔幻像所吸引。自此,幾人陷入了愛怨糾葛,直到一場大火讓一切戛然而止……

生命本是一場徒勞,幸有 愛與美尚存。

《雪國》首先於1935年1月發表在文學刊物上,陸續完成的篇章則分別發表在多部雜誌上,並於1947年告成。創作尹始,日本正舉國邁向軍國主義,全面對華戰爭箭在弦上,軍部在國家決策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因此,活躍於1920到30年代文壇的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遭到抑制——而以川端康成為首的「新感覺派文學」得以發展。《雪國》這部小說沒有左翼作家對戰爭的抨擊,或是歌頌日本的軍國主義,描述了一份註定失敗的愛情——它遠離政治的文字,更取得世界性的認同,自此聲名不輟。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古都/ 川端康成 /

京都,織錦商家的獨女千重子出落得美麗而堅忍。她有著自己的少女心事,也為老店的繼承與自己的身世而苦惱。

衹園祭夜裡,她偶遇了一位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山村少女。

外貌相同,身份懸殊——這樣的相遇,是命運的惡作劇,還是驚喜呢?

《古都》基本上表現出日本傳統的美學思想,藉由京都在戰後的人事內外在的情事糾葛、失散姐妹的離合情懷、男女的愛戀、傳統的媒妁婚姻。並配以日本傳統祭典所表現的內在拘謹心理意識之外顯,而透露出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風雅、與幽玄的獨特美感。

《古都》和其他兩部中篇小說,於1968年獲得諾貝爾獎委員會審核通過,由於以豐富的感情、高超的敘事性技巧、並以非凡之敏銳表現了日本人內在精神的特質,據以頒給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伊豆的舞孃/ 川端康成 /

一名年方二十、散發出孤兒氣質的青年,為了擺脫扭曲的內心與憂鬱情思,隻身踏上伊豆之旅。深秋時節的伊豆空濛絕美,他在這片山色中邂逅了一群流浪藝人與美麗的舞孃,並相偕同遊。

與身處社會底層的藝人相處期間,青年感受到他們的質樸及俗世之虛無,同時壓抑著對舞孃暗生的情愫。舞孃如赤子般的純情無垢,深深撩動了青年的心。然而他只能在藝人歡快的太鼓樂聲中,苦惱於女孩身軀之清白。直到在那座離別的港灣,他再也望不見舞孃手中疾舞的白色手絹……

《伊豆的舞孃》是川端康成以自身年少時的伊豆旅行回憶,寫就的家喻戶曉成名之作。作家將青年心中孤獨而澄澈的戀情,透過伊豆自然風光全盤襯托出來。這部作品猶如一名高中生的青澀肖像,作家將成長時期所經受的愛的創傷,化為清冽甘美的小說,就此從黑暗洞穴裡編織出一束美麗的錦繡。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換取的孩子/ 大江健三郎 /

連黑道都敢惹的日本導演伊丹十三為什麼要跳樓自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一次殘暴而精準的演出!

《換取的孩子》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最新力作。

這是本個人色彩濃厚的「再生小說」,是作者大江對其妻子的兄長伊丹十三(日本知名導演)的自殺而感悟出的新作。

伊丹十三與大江在高中時代即是親密好友,兩人對藝術創作的共同熱情使得這段情誼延續了半個世紀,伊丹自殺前留下了30卷錄音帶,成了大江懷念摯友的管道,他試著與死者的靈魂溝通。

本書將會是怎樣的一段死生對話呢!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1...891011...31
跳轉到: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