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

作者:錢穆
中國歷史研究法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講 如何研究學術史 二

第五講 如何研究學術史

上面講到中國學術傳統側重在人文界,必求落實於人生實際事務上,我姑舉《大學》三綱領八條目來說。講到人生實際問題,實跳不出《大學》所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之範圍之外。欲達到上述目標,首先必須做到正心和誠意。我們且試問,為何我們不在此大群體內,各自謀求個人小我之出路與打算,與夫個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私生活之享受,而必要貢獻我自己,來擔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任呢?我們的人生大道,為何必要只盡義務不問權利?當知此處,實見中國傳統學術中,寓有一番宗教精神在內。故在中國文化體系中,不再有宗教。宗教在中國社會之所以不發達不長成,因儒家思想內本和_圖_書已含有一番宗教精神,可以來代替宗教功能了。此又為中國文化之一特殊點。而此項宗教精神之獲得,則基於各人之心性修養功夫。
中國學術精神則比較謹慎,愛切實,不邁遠步。凡屬所知,必求與實事接觸,身體力行,逐步做去,始能逐步有知。在這社會大群體中,在國家有君臣,在社會有朋友,在家庭有父子、夫婦和-圖-書、兄弟諸倫。因說致知在格物。此物字並非專指的自然界之物,更要乃是指的人群間一切實事。格是接觸義,若不和人群社會中事事物物相接觸,即得不到知識,即不能應付此一切的事事物物,也就不能修、齊、治、平,亦即不能說是心正意誠了。
西方哲學所求是一套純知識,純理論。他們認為此知識與理論可以超事物而和_圖_書先在。他們只是為知識而知識,認為要獲得那套純知識純理論,則應先超乎種種實際事務之外之上來運用思想,然後其所得乃純乃真,然後再把此一套純知識純理論安放進實際人生中,此是西方哲學精神。因此西方哲學只是一種純真理純知識之愛好與追求。
所以就儒家學術言,正心誠意是「體」,修、齊、治、平是「用」。但單有此心和_圖_書,如無具體知識,則此體仍不全,亦發不出用來,因此要致知。若對外在事物,家國天下,漫乎茫然,一無所知,又如何得有修、齊、治、平之用?只要你不能修、齊、治、平,則仍即見你心不正,意不誠。空有此一番心情,表現不出真實功用來,如何能說是心正意誠。心正了,意誠了,自會逼得你去求取知識。此和西方哲學所謂「愛智」一辭又有些不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