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

作者:錢穆
中國歷史研究法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講 如何研究學術史 五

第五講 如何研究學術史

中國學術是崇尚實際的,一切應自其人格境界與其歷史影響兩方面來作推究。孟子所謂「知人論世」一語,意即要知道某一人,必須從其人之一生之真實過程中作探討作衡評。孟子所謂論世,似並不全如近人想法,只系專指其人之時代背景而言。從這一點上,再回到《大學》所提出的明明德親民與止於至善之三綱領來說,明明德是德性之學,親民是治平之學,止於和_圖_書至善則是其最高境界。中國人所理想,人在群體社會中,所應嚮往所該表現的最高鵠的即是「善」。我們亦可說,中國整部歷史,正是蘄向於此善。中國整個民族,也是蘄向於此善。此乃中國學術思想最高精神所在。若沒有了這「善」字,一切便無意義價值可言。
中國傳統學術每喜歡評論人物,把人類分等第,如聖人、賢人、君子、小和*圖*書人等,此種皆自其心性修養與人格德性所到達之境界來分。即如三國時代曹操與諸葛亮,我們對此兩人之評價,亦多不專注重在其事業上,亦不專注重在其文章學問上,主要乃自此兩人之內心境界與德性學養作評判。此等評判標準,即是中國學術大傳統之主要精神所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在功業上並無大成就,然其對領袖之忠貞,其「鞠躬盡瘁,死而https://m•hetubook.com•com後已」之仁心誠意,則備受後人崇拜。當其高臥隴中時,抱膝長吟,自比管、樂。然又只願「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待劉先主三顧草廬,始許出膺艱鉅。此等出處大節,更受後人仰敬。至於曹操,他曾對人說:「甯我負人,毋人負我。」別人評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儘管他能橫槊賦詩,不愧為一代文豪,又其政治、軍事各方https://m•hetubook.com•com面所表現,固能睥睨一世,高出輩流,但他還是備受後世之譏嘲與輕視。此等處,莫看作無關學術。有志研究中國學術者,必當先從此等處著眼。
我在上面已說過,中國學術分兩綱,一位心性修養之學,另一則為治平實踐之學,亦即可謂是史學。我們如欲了解,如董仲舒、魏征等在政治上之貢獻,或朱熹、王守仁等在學術上之貢獻,無論如何,均須通史學。同時又須通心學和*圖*書。此「心學」一名詞,乃系我個人所新創,與宋、明儒所謂心學,廣狹用意略有不同。當我們研究董仲舒、魏征、朱熹、王守仁諸人時,不可撇開其事功實踐與人格修養,而單從其著作思想方面去研究。因中國人認為著書立說或建功立業,無論在社會任何方面作任何表現,同時必先有其一番心性修養,與其所表現之背後一種人格德性作根柢。此種心性修養與人格德性,究已達到何等境界,此事十分重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