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戰國日本2:敗者的美學

作者:茂呂美耶
戰國日本2:敗者的美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話 伊達政宗 複雜聯婚習俗的惡果

第六話 伊達政宗

複雜聯婚習俗的惡果

註:挖掘先人遺體

為何會在四百多年後,重新挖掘先人遺體並進行調查呢?因為有不少大名靈廟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遭空襲而燒毀。

伊達家是為了重建藩祖政宗靈廟,而進行地底的石室學術調查。德川家則可能基於財政問題,於一九五八年將江戶時代的德川家歷代將軍靈廟廢墟土地賣給日本西武鐵道集團,日後化身為王子飯店。

為了重建藩祖靈廟或改葬,必須先調查地底下埋葬遺體的石室正確位置。也因此,現代人才能知曉某某大名或第幾代德川幕府將軍是甚麼血型、身高大略、容貌如何之類的八卦。

日光東照宮的德川家康墓地以及日光輪王寺的德川家光墓地,均僥倖未遭空襲,也就沒必要改葬,才能保持四百多年前的原狀。

換句話說,伊達家正處於既沒內憂也無外患的和平狀態,正是讓位的好時機。
「藤」字表示祖先是「藤原氏」,次郎則代表嫡子。伊達家代代嫡子都取名為「藤次郎」或「總次郎」。政宗的父親伊達輝宗在任官前也通稱和圖書「總次郎」。在伊達家,「藤次郎」這個名字非常重要,相當於向外宣佈政宗是下一任家督繼承人。
再說,真正打起來或許不需花費太多時間,戰爭前的準備事項卻十分費事。動員、行軍、撤除行軍路途的障礙物、構築陣地、對峙期間的物品供應……這些問題比在戰場搖旗吶喊、兵交馬踏更瑣碎更麻煩。
確切說來,也不是相馬家侵略了伊達家。起初是政宗的曾祖父分讓領地給女婿相馬顯胤,後來政宗的曾祖父和祖父不和,祖父想奪回曾祖父讓給相馬家的領地。簡單說來,就是伊達家持續好幾代都在鬧內鬨。
總之,伊達政宗的右眼確實失明,但應該有眼珠。政宗命侍童片倉小十郎挖掉眼珠這段描述,是日本歷史小說家山岡莊八於一九七〇年代初創出的劇情,遺體挖掘則是一九七四年。只是,小說家的虛構劇情比較有趣,之後,無論漫畫或電視劇、電玩等,大多採用這段情節,還特地為他戴上眼罩。
話說回來,伊達政宗十一歲時元服(行成人禮),改名為藤次郎政宗。
一九七五年挖掘伊達政宗遺體時,經學術調查後得知政宗的眼窩毫無損傷。證明政宗並非先天性失明,而是後天m.hetubook.com.com性疾病導致右眼失去視力,也沒有被挖出眼珠,不過眼珠可能呈白濁狀。至於在幾歲失明,又基於甚麼疾病而失明等問題,由於缺乏一級史料,一概不得而知。不過一般說法都是患上天花而導致失明。
十八歲的政宗正是基於上述背景而登上伊達家家督地位,展開他的奧州獨眼龍生涯。
只要追溯田村家的女系家屬,便能理解戰國時代的聯婚關係有多複雜。
實際的戰爭並不像電視劇那般簡單華麗,說打就打,喊殺就殺。何況即便當事人死在戰場,留在老家的家屬也沒有現代所謂的遺族年金可領。有不少領民一聽要打仗,馬上落髮離家當和尚去,戰爭結束後再還俗回老家耕田。
大領主家起內鬨,其他小分國領主當然會看彼此間的關係而選擇到底要袒護哪一方。這也是戰國時代的複雜聯婚習俗所造成的惡果。
織田信長之所以能統一半個天下,正是因為他設立了職業軍隊。而豐臣秀吉之所以能統一整個天下,全歸功於石田三成的戰前籌備能力與戰爭期間的補給能力。至於德川家康,他幾乎不打仗,全靠謀略。
伊達家名分上雖是「奧州探題」官位,但到了伊達輝宗那一代,室町幕府已經有名無實,hetubook•com•com這個官位也就失去效力。只要伊達家惹惱了某小分國領主,對方就會連結眾多姻親關係領主與伊達家對抗,結果就跟奧賽羅棋一樣,整盤黑白棋子都有可能翻轉。
至今為止的小說或NHK大河劇都描述梵天丸五歲那年患上天花,導致右眼失明。梵天丸因此自卑感極重,不喜歡拋頭露面,甚至命侍童片倉小十郎(片倉景綱)挖掉自己的右眼。母親義姬嫌棄梵天丸容貌醜陋,逐漸疏遠梵天丸,特別寵愛小政宗一歲的次子竺丸,並於日後圖謀毒殺長子政宗,卻被政宗識破。因毒殺事件,政宗出於自衛只得殺掉親弟弟竺丸,母親義姬則逃回娘家。
伊達政宗右眼失明,所以後人才稱他為「獨眼龍」。
因為這時期的伊達家和宿敵相馬家已經和睦結盟,其他小分國領主間的糾紛也大致解決,而鄰邦最上家正在與出羽國各地小分國領主打來打去。
日本戰國時代雖是亂世,卻也並非天天都在打仗。室町幕府失去行政、軍事、裁判等法治能力,形成無政府狀態之後,各地才陸續出現以實力統治領地的戰國大名。
舉例來說,某領主若想和鄰國打仗,首先必須召集各地小分國領主徵求意見。這些小分國領主再回去召集鄉民、村https://www.hetubook•com.com民等壯丁充當步卒。尤其陸奧是雪國,當時不但沒有防寒用具,連棉織品也是貴重進口貨,步卒於冬天赤腳穿草鞋的話,如何在戰場打仗呢?
之前伊達家起內鬨的主要原因都出於父親那一代遲遲不肯讓位,導致家臣分為兩派,進而演變為父子骨肉相殘的諷刺結局。伊達輝宗自小目睹耳聞這種家庭鬧劇,深知上一代若久戀家督權位,極有可能又會演變為父子同室操戈的後果,因而洞燭機先早早讓位。
兩家打了三年,最終還是得託人出面調停。調停者又得拜託其他更有力的國人幫忙調停,調停後的結果依舊是聯婚政策。這種關係和日本的奧賽羅棋(Othello/黑白棋)類似,只要算準後幾步該怎麼下,再算準下了之後對方的棋子會怎麼翻轉,便能在瞬間把棋盤上的敵方棋子全數翻轉為自己的。
釐清了上述背景後,便能理解伊達輝宗為何在四十一歲就決定退隱,讓十八歲的政宗登上第十七代家督地位。
最上家的義姬嫁給宿敵伊達家,伊達政宗迎娶原為外患的相馬家女兒生下的愛姬,目的都是為了避免戰爭。引發戰爭的原因並非全是領主,有時是家臣或領民。倘若彼此的家臣或領民發生衝突,雙方領主有親戚關係,萬事都比較和圖書好談。
藤次郎十三歲時,迎娶了田村清顯的十二歲女兒愛姬。田村家是往昔的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的後裔,世世代代都是統治田村郡的有力「國人」。「國人」是土生土長的本地武士,亦即小分國領主,而守護通常是幕府派來赴任的外地人。
伊達家和相馬家斷斷續續打了三年,最後伊達家總算奪回在政宗祖父那一代時遭侵略的領地。
上述說法是後代小說家的創作,並非史實。
田村清顯的母親是伊達家第十四代家督的女兒,也是伊達政宗的曾祖姑;妻子則是另一有力國人相馬家第十五代家督的女兒。相馬家為伊達家的最大外患,但第十五代家督的妻子也是伊達政宗的曾祖姑。這種姻親關係根本不可能以一種稱謂來解釋,卻能說明當時各地領主之間的聯婚例子極為普遍。
政宗十五歲時隨父親初陣(初次上陣),敵方正是相馬家家督的顯胤和嫡子盛胤。站在政宗的立場,對方是妻子的舅舅和表哥。愛姬娘家田村家的立場更是複雜,一方是女婿,另一方是舅子,哪裏容得插手?只能堅守中立。
這些戰國大名會盡量避免與鄰邦發生衝突,能講和就選擇講和,不能講和就用謀略讓敵方起內鬨,真正上戰場打仗是最終手段。主要原因是當時沒有職業軍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