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Miya字解日本:食、衣、住、遊

作者:茂呂美耶
Miya字解日本:食、衣、住、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食米 漬物 つけもの/Tsukemono

食米

漬物 つけもの/Tsukemono

還有一種「福神漬」(ふくじんづけ/Fukujinzuke),是將七種蔬菜切成碎片,用醬油、砂糖、味醂醃成的大眾醬菜。這是東京上野漬物老舖「酒悅」第十五代主人於明治十九年所研發出的產品,基本材料是茄子、蘿蔔、蕪菁、土當歸、刀豆、紫蘇、香菇。由於是七種材料,便跟七褔神搭幫,取名為「褔神漬」。
發明者本來打算將其塑造為東京名產之一,但起初默默無聞,無人青睞。不料在明治二十七、八年中日甲午戰爭那時成為軍糧之一,士兵們吃了之後,口耳相傳,最後成為全國性的代表漬物之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
「漬物」(つけもの/Tsukemono)就是中文的醃菜、鹹菜、醬菜,又名「御新香」(おしんこ/Oshinko),在日本是幾乎每餐都會出現在餐桌上的副食之一。和食(わしょく/Washoku)派的日本人,早餐只要有熱騰騰的白飯和味噌湯、漬物,便能心滿意足。因此對日人來說、漬物也可以說是故鄉的味道、母親的味道、祖國的味道。
到了大正時代,日本郵船歐洲周遊航路客輪在頭等艙食堂的咖哩飯一旁,添加了福神漬,和圖書之後便成為日本咖哩飯的必備醬菜。現代日本的咖哩專賣店通常會另外添加一盤有五、六種漬物的容器,讓客人按自己口味自行取用。
就我個人來說,我比較喜歡吃「糠漬」(ぬかづけ/Nukazuke)醬菜,因為明明是各種蔬菜同睡一張「床」,但是自糠床取出切成片狀吃時,無論是胡瓜、蘿蔔、茄子、蕪菁……各樣蔬菜均仍保有原味,清淡可口,吃再多也不會嫌膩,用來當下酒菜是最好不過的了。
在日本,最普遍的漬物大概就是「澤庵」(たくあん/Takuan,醃蘿蔔)。澤庵是人名,他是江戶時代和*圖*書一位名叫澤庵宗彭的臨濟宗僧侶,曾任京都禪宗寺院大德寺住持。為甚麼漬物的名稱會冠上他的法號呢?據說「澤庵漬」這種用米糠、鹽水醃成的醬菜製法是他發明的,但這只是一種民間傳說,實際上是由「貯漬」(たくわえづけ/Takuwaezuke)的發音演變成「たくあん」,後來才冠上澤庵的法號。
京都最有名的漬物是「千枚漬」(せんまいづけ/Senmaizuke),這是將蕪菁(かぶ/Kabu)切成薄片,用昆布、辣椒、甜醋醃成的傳統醬菜。據說京都本來便有蕪菁漬物,但幕末時期天皇御和-圖-書所的御廚大黑屋藤三郎又將其改良成形狀優雅、色香味俱全的宮廷料理之一,便是目前常見的「千枚漬」。
另一種日本代表性漬物則是「糠漬」(ぬかづけ/Nukazuke),主要原料是米糠,各種蔬菜都可以醃。只是米糠容易腐壞,必須每天攪拌,夏季氣溫高時,甚至每天早晚都要各攪拌一次。現代超市有賣現成的「糠床」(ぬかどこ/Nukadoko),製法比較簡單。
我想,倘若有人想送見面禮給日本人時,與其送茶葉或其他東西,不如送一包當地特產的醬菜,如此或許可以令對方更覺驚喜。不過,千萬不要送榨菜和冬菜和圖書,這兩種醬菜在日本一般超市買得到,尤其是榨菜,已經成為中華料理大眾食堂的跟班醬菜,連點一盤煎餃,也會配一小碟榨菜,簡直跟金魚糞一樣,趕都趕不掉。
歐洲人稱漬物為「ピクルス/Pickles」,自古希臘、羅馬帝國時代起即為家庭手製料理之一,明治時代初期才傳進日本。中國則於紀元前周朝便開始製作醃菜,當時稱為「菹」,《詩經.小雅.信南山》記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宋朝陸游也有一首雪夜詩:「菜乞鄰家作菹美,酒賒近市帶醅渾。」而日本有關漬物的最早文獻紀錄則是八世紀奈良時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