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Miya字解日本:十二歲時

作者:茂呂美耶
Miya字解日本:十二歲時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冬 一月(いちがつ/Ichigatsu)

一月(いちがつ/Ichigatsu)

順便教各位看官一個專門用在一月二日的日文:「姬始め」(ひめはじめ/Himehajime)。光看漢字的話,「姬始」這個詞似乎很典雅。站在陰陽師或傳統禮法師的立場來解釋,確實很典雅,是女性新年第一次做針線活的日子,男性新年第一次騎馬的日子。
‧第六名:鶴岡八幡宮(つるがおかはちまんぐう/Tsurugaoka Hachimangu-,神奈川縣鎌倉市,二三四萬人)
但是,日本某些高級料亭會故意調整頓序,變成梅、竹、松,聽說主要用在公款飯局。也就是說,在不用花太多錢的客戶面前叫「松」級套餐,客戶會以為自己是貴賓而暗自高興;對真正要花錢的重要客戶則叫「梅」級套餐,再向客戶說明此家料亭最高級的才是「梅」,客戶一樣會開心。如此,接待人員便能左右逢源,兩頭做大。我倒是很好奇,這種料亭的「竹」,對象到底是哪類客戶?
其他是「紅白かまぼこ/」(こうはくかまぼこ/Ko-haku kamaboko,紅白魚板,表示日出、新的開始)、「伊達卷」(だてまき/Datemaki,用雞蛋和魚肉泥、蝦泥煎成,表示和睦)、「栗金團」(くりきんとん/Kurikinton,甜栗子,表示黃金)、「昆布卷き」(こんぶまき/Konbumaki,用昆布卷魚煮成醬油甜味,包裹幸福之意)。大致是這七種。總之,每個盒子盛的料理種類數是奇數,因為日本人視奇數為吉數。
而吃七草粥的習慣也是傳自古代中國,《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正月初七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當時似乎稱為「七寶羹」。此習俗是八世紀奈良時代傳進日本,那時用米、粟、稗、簑(稻草)、芝麻、紅豆、黍……等穀物熬成。
當時的孩子只學平(片)假名、草書、行書三種。楷書是非實用字,相當於現代的隸書,日常生活不用楷書。想學楷書的人必須另外跟書法家學。書法家與私塾老師當然不同,可見楷書在當時是一種風雅嗜好。現代日本許多成年人不時興這玩意兒,但家中有孩子的家庭必定會讓孩子在初二寫毛筆字。開學後,孩子們還要在學校集體寫一次,老師會將學生寫的毛筆字貼在教室後方公告欄,此習慣倒是與江戶時代的私塾老師一樣。
而這天也是「左義長」(さぎちょう/Sagicho-)日,要燒掉所有在元旦期間裝飾的注連繩或門松、初二寫的書法字等等,因此又稱「どんど焼き」(どんとやき/Dontoyaki)或「とんど焼き」(とんどやき/Tondoyaki),算是一種消災除惡的「火祭り」(ひまつり/Himatsuri,火祭)。
日本新年第一個節日是「人日」(じんじつ/Jinjitsu)節,也就是吃七草粥的日子。這個「人日」是古代中國的節日,根據中國古代神話,據說盤古開天闢地時,女媧「以一日作難,七日作人」。漢時東方朔《占書》亦云:「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豚,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穀。其月晴明,則所生之物育,陰則災。」意思是七日占人,倘若這天是晴天,可以人丁旺盛;若是陰雨天,就會發生天災人禍。日本正是沿襲了這種說法。
‧第五名:熱田神宮(あつたじんぐう/Atsuta Jingu-,愛知縣名古屋市,二三五萬人)
《荊楚歲時記》成書於西元六世紀,而將此風俗傳進日本的是八一一年以唐使身分訪日的蘇明(蘇昭)(蘇吸)。起初是宮中儀式,後來廣傳民間。現代日本也有賣屠蘇粉。
昆布發音跟「喜ぶ、悅ぶ」(よろこぶ/Yorokobu,喜悅)相似,祈願今年有喜事來臨之意;「裏白」則是表綠內白的羊齒植物,裝飾時以白色那面呈上,意味沒有表裏的純潔心靈,也有能活到白髮蒼蒼之意。
其他還有很多禁忌,在此簡單舉幾個例子:
「一の重」絕對要盛「三つ肴」(みつざかな/Mitsuzakana),關東地區是「黑豆」(くろまめ/Kuromame)、「数の子」(かずのこ/Kazunoko)、「田作」(たづくり/Tadukuri);關西地區是「数の子」、「黑豆」、「牛蒡」(たたきゴボウ/Tataki gobo-)。

書き初め——かきぞめ/Kakizome(一月二日)

在我看來,現代的日本新成人已經把戴冠儀式看成是一種祭典,也是另類的同窗會。又因日本法律規定滿二十歲才能抽煙、喝酒,所以每年用我們這些真正成人繳的稅金所辦的成人式,會場都有免費酒讓新成人喝個痛快,才會酒醉鬧事。
黑豆表示能勤勞工作,因為「豆」(まめ/Mame)和「忠實」(まめ/Mame)同音,加上黑色能避邪。有些地區會在黑豆中加中國原產的「チョロギ」(Chorogi,學名:Stachys sieboldii Miq,中文是草石蠶),江戶時代傳進日本,當時江戶人音譯成「朝露葱」或「長老貴」、「千代老木」,因形狀類似裝稻米的草包,所以是元旦吉祥物之一。
江戶時代的「書き初め」,全體學生會聚集在私塾寫書法,寫完後,每張毛筆字作品都掛在私塾內展出。之後,大家一起玩抽獎、和歌紙牌遊戲,再一起吃蕎麥麵等年飯,最後捧著老師發給的橘子及糖果回家。這天,私塾老師會花一筆數目不小的費用,所以大部份學生會帶二百文左右的謝禮來。武家子弟的私塾老師通常是「旗本」(はたもと/Hatamoto,將軍直屬家臣),因武家禮數比較嚴格,沒有抽獎之類的餘興節目,頂多帶白扇或白紙來而已。
‧第一名:明治神宮(めいじじんぐう/Meiji Jingu-,東京都涉谷區,三一二萬人)
「初詣」又稱「初参り」(はつまいり/Hatsumairi)。元日早朝吃了「御節料理」、「雜煮」,喝了屠蘇酒,小朋友領了「壓歲錢」,全家人便可以換穿衣服出門去「初詣」。
到了江戶時代,歌舞伎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ちかまつもんざえもん/Chikamatsumon zaemon,一六五三~一七二五)與浮世本作家井原西鶴(いはm•hetubook•com•comらさいかく/Ihara saikaku,一六四二~一六九三),在作品中把「姬始」這個詞用在「男女新年第一次愛愛」行為上,這種用法令庶民樂不可支,便沿用至今。學日文的人千萬不要亂用,這算是閨房用詞,除非夫妻或情侶,否則小心女生給你白眼看。
元月十五日是「小正月」,通常吃紅豆粥,又稱「女正月」(おんなしょうがつ/On-na syo-gatsu),是讓女人休息的日子。
「二の重」裝的是醋拌涼菜:「紅白なます」(こうはくなます/Ko-hakunamasu,用紅蘿蔔絲、白蘿蔔絲拌成酸甜味道,紅白在日本向來意味喜事)、「醋レンコン」(すれんこん/Surenkon,醋藕,藕有洞,表示可以看透前景),以及其他醋涼拌菜。
不過,一千數百年後的今日,許多本尊中國早已失傳的歲時風俗,日本和韓國都保存了下來。歷經如此悠久歲月,日本和韓國均不可能原滋原味地照本宣科,但多少可以尋出古代中國歲時風俗的原始模式。
最上層的盒子稱為「一の重」(いちのじゅう/Ichinoju-),依次是「二の重」(にのじゅう/Ninoju-)、「三の重」(さんのじゅう/Sannoju-)、「与の重」(よのじゅう/Yonoju-)。
第四層的「四」(し/Shi)與「死」(し/Shi)同音,因此改稱為「与」(よ/Yo),「四」的另一個發音正是「よ/Yo」。不過現代大多是核心家庭,三層較普遍。傳統式的另有「五の重」(ごのじゅう/Gonoju-),是空盒,表示將來還有餘地添加財富、幸福。
畫雞指的是剪紙雞,晉人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豬,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而「雞」又與「吉」同音。「桃符」是今日的中國春聯,「葦索」正是用葦草編成的繩索。
‧「叩き箸」(たたきばし/Tatakibashi),此禁忌眼中國人一樣,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盤。
元月第二個星期一是「成人式」,本為一九四八年制定於元月十五日的國民假日,基於可以連放三天假,二〇〇〇年起又改為第二個星期一。

成人式——せいじんしき/Seijinshiki(一月第二個星期一)

‧「突き箸」(つきばし/Tsukibashi),用筷子插芋頭之類的菜餚,這動作跟料理人在查看芋頭有沒有煮熟時的動作相同,客人這樣做,等於懷疑料理人的手藝,對料理人來說是一種失禮行為。
記得往昔與已故前任婆婆同居時,上述那些「御節料理」都要親手做,而且必須趕在三十一日前做完。元日當天,所有兒孫都會聚集來拜年,那時就擺出這些「御節料理」待客,而我這個小媳婦光是應付那些拜年客就忙得矇頭轉向,根本沒時間去享受那些料理。
‧第三名:川崎大師平間寺(かわさきだいしへいけんじ/Kawasaki daishi Heikenji,神奈川縣川崎市,二八七萬人)

雜煮——ぞうに/Zo-ni(一月一日)

屠蘇——とそ/Toso(一月一日)

顧名思義,「初夢」就是元日或初二做的夢,日本人認為可以占卜往後一年的吉凶。最吉利的「初夢」順序是「一富士、二鷹、三茄子」(いちふじ、にたか、さんなすび/Ichi Fuji, Ni Taka, San Nasubi)。
‧第八名:金龍山淺草寺(きんりゅうざんせんそうじ/Kinryuzan Senso-ji,東京都台東區,二一六萬人)
在日本,該不該發壓歲錢給孩子,完全看父母雙方的地位關係,例如部下到上司家(或學生到老師家)拜年,部下不用發壓歲錢給上司的孩子,因為壓歲錢基本上是長輩、上司發給晚輩、部下的。發壓歲錢時,萬一沒準備壓歲錢紙包,那就用面紙、紙巾代替,不能直接遞紙幣給對方。紙幣要折成三折,不能折成與「死」同音的四折,而且肖像要往內折,讓領壓歲錢的人打開時可以看到肖像。
「鏡開き」就是用木槌把元旦期間裝飾的「鏡餅」打碎,做成紅豆湯或「雜煮」、炸麻糬。「鏡餅」是讓神祇附體的神聖食品,不能用刀刃切割,所以稱為「開き」(ひらき/Hiraki),打開門戶讓神祇回去之意。此外,看過日本電視新聞報導或日劇的人,應該曾看過選舉當選、商店開張大吉或婚禮時,會用槌子敲打酒桶的鏡頭吧?那行為也叫「鏡開き」,酒桶蓋子稱為「鏡」(かがみ/Kagami),敲開酒桶蓋子表示一切重新開始。
初三為止是「三が日」(さんがにち/Sanganichi),「役所」(やくしょ/Yakusho,縣、市、町政府)之類的「官公署」(かんこうしょ/Kanko-sho,行政機關)通常自十二月二十九日放假至初三,因此必須到行政機關辦事的人要趕在二十八日前辦完。但是,出生、死亡、結婚、離婚登記是例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值班代理。

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Kosyo-gatsu(一月十五日)

《荊楚歲時記》在奈良時代(ならじだい/Narajidai,七一〇~七八四)傳進日本,而記載日本神話的《古事記》(こじき/Kojiki)於七一二年完成,這麼看來,日本的「注連繩」風俗在《荊楚歲時記》傳進日本之前便存在了。全日本規模最大的是島根縣(しまねけん/Shimaneken)出雲大社(いずもたいしゃ/Izumotaisha)神樂殿(かぐらでん/Kaguraden)的「注連繩」,長十三公尺,圓周九公尺,重五噸。
蝦,因其彎曲,表示可以長壽到彎腰駝背;橙,因果實長久不落,發音跟「代代」相同,意味可以代代榮華;柿餅則因柿子是長壽之木,關西地區的習俗是把十個小柿餅串成一串擱在圓餅上,關東地區是扁平乾鮑。「熨斗鮑」就是古代用火炭熨斗把削平的鮑魚拉長再曬乾的乾鮑,贈品之意和-圖-書,也有延壽之意。
「三の重」是海味,烤蝦、烤魚那類;「与の重」則是山珍,紅燒芋頭、紅燒竹筍、紅燒香菇那類。
換句話說,味噌汁做法雖然非常簡單,卻千變萬化,極為奧妙,沒有所謂的經典。有時候連我自己無意中做出一道感覺是天下第一的味噌汁時,第二天我就做不出來。因為我根本忘了當時到底是怎麼混合白赤味噌的。不是說忘了,而是在混合白赤味噌時,通常很隨便,心血來潮地這邊一湯匙、那邊三湯匙地攪拌,當然也就沒有料理書或料理電視節目中那種「白味噌x湯匙,赤味噌x湯匙」的教條。
‧「舐り箸」(なめりばし/Nameribashi),用舌頭舔筷子。
我不喜歡湊熱鬧,向來都在五日或六日才前往神社參拜。由於騎自行車便可抵達,每次出書時,我也會到神社去祈個小願。這種平日沒人參拜的當地小神社,有一種特異氛圍,鳥居石階下的馬路明明不時有汽車或卡車呼嘯而過,但只要一跨進鳥居,就彷彿跨進另一個與世無爭的世界,五根清淨,心神俱爽,所有煩惱皆消失。
‧「指し箸」(さしばし/Sashibashi),用筷子指著人或物。
話又說回來,縱使夫妻倆在新婚期可能為了這兩道湯汁而發生口角,但只要結婚時期一久,掌廚人會漸漸混合雙方的家庭口味,再度發明出自家的獨特味道,成為孩子永難忘的「おふくろの味」(おふくろのあじ/Ofukuronoaji,娘家味)。
現代都市人的御節料理都用訂的,超市、百貨公司、餐廳,甚至連東京著名料亭也可以訂貨。只是價格不便宜,起價通常在二萬日圓以上,量也不多,大概只足夠一家四口吃一餐。反正是種慶賀料理,現代家庭沒人會真的連吃三天了。
參拜方式是先在「手水舍」(ちょうずや/Cho-zuya,てみずや/Temizuya)洗手、漱口,再到正殿前丟「賽錢」(さいせん/Saisen,香錢)、搖鈴、二拜、二擊掌、一拜、祈願。寺院是合掌即可。

初詣——はつもうで/Hatsumo-de(一月一日)

就算沒有這七種材料也無所謂,找七種春天萌芽的青菜或可以吃的野草來做,反正是一種咒術兼祈願的節日,希望神祇保祐自己在這一年健康無病而已。做法是先把七草煮熟(一、二分鐘便可,蕪菁和蘿蔔切片煮久一點),再浸在冷水中去掉澀味,撈出擠乾,切碎混入粥裏,最後依個人口味加鹽。日式做法通常在粥內加日式湯頭,如此會隱約有甘味,不用加味精那類人工調味品。
‧第二名:成田山新勝寺(なりたさんしんじょうじ/Naritasan Shinjo-ji,千葉縣成田市,二九〇萬人)
我每年都到我家附近的「北野天満宮」(きたのてんまんぐう/Kitano Tenmangu-)參拜,神社規模不大,卻是埼玉縣指定文化財,歷史非常悠久,可以回溯至神代時代。主祭神是學問之神「菅原道真」(すがわら のみちざね/Sugawara no Michizane,八四五~九〇三)。
一四四六年成書的日本百科辭典《壒囊鈔》(あいのうしょう/Aino-sho-,總計十五卷)記載,古代中國皇帝均於一年第一個月接受文武百官朝拜,並決定一年的政事,故陰曆一月古時叫「政月」。到了秦朝,因為秦始皇是一月出生,取名「嬴政」,之後便把「政月」改為「正月」。

初日の出——はつひので/Hatsuhinode(一月一日)

喝屠蘇酒時,有喜事專用的「屠蘇器」(とそき/Tosoki,漆器)。雖然大部份現代人均以日本酒代替屠蘇酒,但仍慣稱元旦喝的酒為「御屠蘇」(おとそ/Otoso)。日本人大概只有元旦和賞花時期、婚禮時可以光明正大在白天喝酒,否則白天喝酒在日本會惹人嫌。
新年要裝飾甚麼呢?那可多了。首先大門前要裝飾一對「門松」(かどまつ/Kadomatsu),主角是竹子、松葉,竹子表示長壽,常綠松葉可以讓「年神」(としがみ/Toshigami)附體;配角是兩株紅色「葉牡丹」(ハボタン/Habotan,羽衣甘藍)以及增加喜氣的梅花、南天竹。正面看上去,左側是「雄松」(おまつ/Omatsu),右側是「雌松」(めまつ/Mematsu)。
陰曆正月是陽曆二月,正是春草突破凍土冒出頭頂的萌芽時期,古人為了分享這種大自然力量才摘取春草嫩芽回來煮粥。不過現代日本則演變為元旦吃了太多美食美酒,這天要讓胃休息,並有結束元旦熱鬧氣氛的意思,因此別名「松之內」,表示在元旦期間裝飾在大門外的門松要在今天收拾。
我覺得所謂「娘家味」正是這種隨意做法。只是,就算是隨意,還是有個人堅持或個人口味,否則不會令每個人到了某個年齡時,總會懷念起「娘家味」,也總會想吃那些料理……遺憾的是,人到了想吃娘家料理時,通常也表示那人早已離巢,處於有錢也吃不到的立場。
‧「移り箸」(うつりばし/Utsuribashi),表示本來想夾某盤子內的菜餚,臨時又移至另一盤的動作。
這座神社平日沒人看管,但新年期間會有「宮司」(ぐうじ、みやづかさ/Gu-ji, Miyadukasa,神官職稱)或「禰宜」(ねぎ/Negi,神官職稱)出來賣「縁起物」(えんぎもの/Engimono,吉祥物)。每逢新年,平日只能停二十輛左右的停車場老是爆滿,參拜者一直排到「参道」(さんどう/Sando-)盡頭「鳥居」(とりい/Torii)前的石階下。石階外就是馬路,可參拜者仍規規矩矩地排在馬路一側。
事前,日本全國各個市、區、町、村會寄明信片給當地年滿二十歲的人,請新成人在當天聚集在市政府或區公所指定的會場舉行成人儀式。年齡按照所謂的「學齡」(がくれい/Gakurei)方式計算,也就是前一年四月二日至當年四月一日生的人。但每年在日本全國某處都會發生事件,不是在會場喝酒鬧事,就是故意做些引起媒體注意的無聊事,因此每年都有新成人被捕。
hetubook.com.com「注連繩」源自日本神話,據說天照大神(あまてらすおおみかみ/Amaterasu Ohmikami,女神,天皇家祖先神)躲進「天岩戶」(あまのいわと/Amanoiwato,洞窟),世界變成一片黑暗,八百萬眾神費盡心思在洞窟前跳裸舞,才引出天照大神,之後在洞窟圍上繩索,不讓天照大神再度躲進。朝鮮半島中南部也有類似的「禁繩」(クムジュル/Kumujuru)風俗。

鏡開き——かがみびらき/Kagamibiraki(一月十一日)

門口掛上「注連繩」後,玄關進門鞋櫃或架上可以擱置用紅白紙包裹的木炭,因黑色避邪,「炭」(すみ/Sumi)發音與「住」一樣,可祈願永住。
但現代日本人仍習慣用「一富士、二鷹、三茄子」來形容新年做的吉利夢。至於有沒有人真的夢到富士山、鷹、茄子,就不得而知。至少我從未在元日或初二做過這類吉祥「初夢」。
曾到日本旅遊的人,或許會發現無論壽司或烤鱔魚蓋飯甚至套餐,日本飲食業通常將最高級、高級、普通餐點等級以松、竹、梅代用。其實松、竹、梅本來沒有等級之分,是凡事注重體面的江戶人基於叫飯時若大聲呼喚「特上」(とくじょう/Tokujo-,最高級)、「上」(じょう/Jo-,高級)、「並」(なみ/Nami,普通),會馬上讓人看穿你的荷包到底有幾兩,因此才以松、竹、梅代稱。

初夢——はつゆめ/Hatsuyume(一月一日~一月二日)

另外,日本粥做法跟台灣式稀飯不同,要用沙鍋悶。先用中火煮開,再用勺子舀一下,以免米粒黏在鍋底煮成時會悶焦。之後蓋上鍋蓋用小火悶四、五十分鐘,其間都不能打開蓋子用勺子舀,關火前再打開鍋蓋放入切碎的七草,加鹽,用勺子舀勻,再蓋上鍋蓋悶五、六分鐘便完成。
‧「握り箸」(にぎりばし/Nigiribashi),用手指握筷子,這是表示攻擊,因為筷子可以當武器。
另一種說法是「松」(まつ/Matsu)代表爸爸,「竹」(たけ/Take)代表媽媽,「梅」(うめ/Ume)代表孩子。爸爸吃最高級的,媽媽吃二等的,小朋友靠父母養,不能太囂張,吃最便宜的就好。
現代日本年輕人喜歡湊熱鬧、趕流行(尤其是情侶),除夕那晚,電視上經常現場轉播東京明治神宮擠沙丁魚式參拜光景。外國人看了,會誤認為必須在除夕夜去參拜,其實根本沒那回事,只要在「松之內」時去參拜便行了。而且不用跑到遠方著名神社或寺院排長龍,最好到離家最近的神社參拜。俗話說「遠水救不了近火」,還是找距離最近的當地神祇比較實在。
‧「渡し箸」(わたしばし/Watashibashi),吃飯途中休息時把筷子擱在碗盤上的動作。日本人用筷子時通常另有一個專門擱筷子的「箸置き」(はしおき/Hashioki),倘若沒有,就直接擱在桌子或食膳(しょくぜん/Shokuzen,托盤)上。
屋內裝飾的是「鏡餅」(かがみもち/Kagamimochi),本來應該擺在「床の間」(とこのま/Tokonoma),只是都市區公寓族家庭大多沒有這類奢侈空間,通常擺在客廳顯眼處。
八世紀末開幕的平安時代與其後的鎌倉時代(かまくらじだい/Kamakurajidai)就已經開始用七草,不過當時似乎不是粥,而是跟古代中國南北朝一樣是羹。十四世紀的室町時代才又演變為目前的七草粥,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無論朝廷或歷代幕府將軍、武家人都很重視此節日,可說是日本舉國共度的節日。
正式的「御節料理」、必須盛在四方形的「重箱」(じゅうばこ/Ju-bako),總計四層,也就是四個漆器盒子重疊成一個大型便當盒。這種「重箱」用途很廣,賞花、學校運動會、郊遊等,通常都用「重箱」當作飯盒,可以裝多人份食品。又因為是隔開的,也能避免主食和菜餚、水果混在一起。
七日為止是「松の內」(まつのうち/Matsunouchi),意思是一月七日那天要卸下所有新年裝飾。新年裝飾在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之間就要完成,萬一沒時間,也得在三十日全部搞定。二十九日的「九」(く/Ku)跟「苦」同音,不能在這天裝飾;而三十一日那天算是「一夜飾り」(いちやかざり/Ichiyakazari),也就是臨時抱佛腳,表示你缺乏誠意迎接新年,均不適合。
正式的門松很大,價格也比較昂貴,必須請專家設置,通常只有行政機關、郵局、商店、企業、神社、寺廟等才看得到。不過超市有賣各式各樣的迷你型門松,是提供給一般家庭用的。最簡略的門松是「松竹梅」(しょうちくばい/Sho-chikubai)。「松竹梅」在日本是福壽代表,源自中國古詩的「歲寒三友」(さいかんさんゆう/Saikan Sanyu-)。松,經冬不凋,象徵剛正節操;竹,篩風弄月,高雅瀟灑;梅,迎寒而開,一身傲骨。「花中四君子」則指梅、蘭、竹、菊。
此外,日本家庭的「茶碗」(ちゃわん/Chawan,茶杯、飯碗)、筷子,均是「属人器」(ぞくじんき/Zokujinki),也就是各人有各人專用的碗、筷、茶杯。到日本人家做客時,主人為了招待客人,通常會讓客人用衛生筷,但自家人吃飯時,由於都用自己專屬碗筷,所以各自的碗筷花色都不同。
往昔,成人式是很莊重的儀式,沒人敢搗蛋,但是二〇〇一年香川縣(かがわけん/Kagawaken)高松市(たかまつし/Takamatsushi)市長於成人式那天在台上發表祝詞時,有五位新成人突然跑到台下對著市長放拉炮,並大喊大叫要市長下台。此事件經全國電視台播出後引起日本社會公憤,結果那五位鬧事的新成人在第三天主動自首。
光是以上十處就聚集了將近二千五百萬人,全國統計大致有九千五百萬人。可見無論甚麼宗教,對日本人來說,「初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例行儀式。
至於中國,南朝梁代宗懍(四九九~五六三)撰寫的《荊和圖書楚歲時記》雖是記載荊楚歲時習俗的著作,卻也是中國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古代歲時節令專著。書中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屠蘇」一般稱為「おとそ/Otoso」,也就是元旦喝的屠蘇酒,以屠蘇、山椒、白朮、桔梗、防風、肉桂等藥草調製而成的酒,可避邪、除瘟疫,這是傳自古代中國的習俗。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於是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
元旦用的筷子也跟平日不一樣,超市或百圓商店都有賣元旦專用筷子,稱為「柳箸」(やなぎばし/Yanagibashi)。這是深恐新年第一天不小心把筷子折斷不吉利,所以用柳製筷子。且通常包裝成紅、白兩色。此外,「柳」(やなぎ/Yanagi)跟「家內喜」同音,也算圖個吉利,而且「柳箸」頭尾都是尖的,表示一端給人用,另一端給神祇用。聽說京都人在十五日之前都用「柳箸」。
‧第七名:住吉大社(すみよしたいしゃ/Sumiyoshi Taisha,大阪府大阪市,二三一萬人)

正月——しょうがつ/Sho-gatsu(一月一日~七日)

全日本所有小、中、高校都會實施「書き初め」展覽大會,並有町、市、縣大會比賽。在縣大會比賽中得獎的作品可以參加全國大會。報社也會舉行「書き初め」大會,讓一般人報名參加,選出金、銀、銅、佳作等得獎作品。我家附近的郵局(市西部總局)也會在展覽室展出「書き初め」得獎作品。這家總局內的畫廊時常舉辦插花、繪畫、書法、雕刻、手藝品等市民文化作品展示會,也經常展示西部地區各小學的學生作品。
又因為有不少人離開家鄉到其他縣市就職升學,也有些地區將成人式訂在五月的黃金週或八月盂蘭盆節、正月元旦期間。成人式當天,大部份新成人都盛裝參加,男子不是穿西裝就是穿傳統和服,女子穿套裝或傳統未婚和服的「振袖」(ふりそで/Furisode),可以令人大飽眼福。
「数の子」是醃漬鯡魚卵,而鯡魚別名「春告魚」(はるつげうお/Harutsugeuo),是比春天更早來臨的春使者,意味子孫滿堂。「田作」是把小魚乾煮成甜醬油味又有點辣的儲存食品,表示豐收,這是往昔把小魚乾當肥料撒在稻田的習俗。某些地區稱「田作」為「五万米」(ごまめ/Gomame),據說往昔天皇家財政匱乏時,沒錢買帶魚頭的整尾大魚,只好用廉價的小沙丁魚代替,之後民間也模仿天皇家,把小魚列為喜膳之一。關西地區的「たたき牛蒡」是用擂槌把牛蒡拍扁,再拌成芝麻醋味,意味細水長流。
至於二〇〇八年神社「初詣」參拜者數排行榜則如下:
在此說的「娘家味」,指的並非母親親手做的料理,而是自孩提時代直至身心都很敏感的青春時代為止經常吃的料理。
這說法在四百年前的江戶時代初期便有了,富士山、鷹、茄子是靜岡縣(しずおかけん/Shizuokaken)名產,而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とくがわいえやす/Tokugawa Ieyasu)是靜岡縣人,江戶庶民為了能跟統一天下的德川家康沾光,才創出這種俗說。
男人於婚後,無論女方烹調功夫有多高,通常會為了這兩道湯汁味道而口角一番。味噌汁算是最基本也是最自由的日本家庭菜之一,只要把湯頭做好,要加甚麼料以及加白味噌、赤味噌或白赤味噌混合都無所謂。再說即便是白、赤味噌,種類也多到無以數計,因此日本家庭甚或餐廳的味噌汁,每家味道都不一樣。甚至連自家的味噌汁也會基於做飯人當天的心情而有變化。
在日本,規模最大的應該是日本武道館於每年一月五日舉辦的「全日本書き初め大展覽會」(ぜんにほんかきぞめだいてんらんかい/Zennihon kakizome daitenrankai),聚集約四千名參賽者,同時就地競賽毛筆字。電視都會報導,二〇〇八年是第四十四回大會,此大會已經成為日本新年的「風物詩」(ふうぶつし/Fu-butsushi)之一。
裝壓歲錢的小紙袋叫「お年玉袋」(おとしだまぶくろ/Otoshidamabukuro),另一個稱呼是「ポチ袋」(ポチぶくろ/Pochibukuro),「ポチ」(Pochi)是「小小」的意思,表示「只是一點心意」的謙遜形容。
「雜煮」是元旦吃的湯汁料理,起源於十五世紀,當時醬油還不普及,庶民吃的都是味噌湯味,裏面有麻糬。現代大致分為關東風味、關西風味。關東風味是長方形烤麻糬加雞肉、蝦、魚板、青菜,煮成柴魚醬油湯味;關西風味是圓麻糬加芋頭、烤豆腐、蘿蔔,煮成味噌湯味。
「富士」跟「無事」(ぶじ/Buji)諧音,另有出人頭地之意;「鷹」(たか/Taka)與「高い」(たかい/Takai)同音,意味開運或實現夢想;「茄子」(なすび/Nasubi)表示可以成事的「事を成す」(ことをなす/Koto wo nasu),另有蓄財和子孫滿堂之意。
筷子的禁忌是不能用筷子插在米飯上,理由跟中國人相同,這是拜祭祖靈時的方式。另有個千萬不能犯的禁忌是彼此用筷子交換菜餚,也就是說,不能用筷子直接接受對方夾的菜餚,因為日本人在故人火葬後,親人夾骨灰時是兩人用一雙「骨箸」(コツバシ/Kotsubashi)同時夾一塊遺骨放入「骨壺」(こつつぼ/Kotsutsubo,骨灰罐)內。另外,由於日本人沒有為客人夾菜的習慣,中國人那種為表熱忱招待夾菜到客人碗內的行為,會被視為不衛生,少做為妙。
‧「直箸」(じかばし/Jikabashi),指吃中國菜時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往大盤子內夾菜的行為,應該用另一雙公筷。

七草粥——ななくさがゆ/Nanakusagayu(一月七日)

據說「年神」會隨黑煙升天,而燒火時用竹子串著麻糬、芋頭、糰子烤熟吃,一整年都可以無病息災。
新年第一次用毛筆寫字或繪畫的例行儀式,此習俗自江戶和_圖_書時代便有了。江戶時代的大人在這天出門拜年,小孩子則到「寺子屋」(てらこや/Terakoya,私塾)參加「書き初め」(かきぞめ/Kakizome)活動。家中有小孩的現代日本家庭,大人都會在初二這天監督孩子寫書法,這也是小朋友的寒假作業之一。
現代七草粥材料都是超市幫主婦準備齊全,不用特地到野地去找,而且這七草本來因地而異,均利用當地土產的春草嫩芽來做,目前大致統一為「芹」(セリ/Seri,水芹)、「薺」(ナズナ/Nazuna,別名ぺんぺん草/Penpengusa,薺菜)、「繁縷」(はこべら/Hakobera,繁縷)、「仏座」(ほとけのざ/Hotokenoza,寶蓋草)、「御形」(ごぎょう/Gogyo-,別名母子草/ハハコグサ/Hahakogusa,鼠麴草)、「蕪」(カブ/Kabu,蕪菁)、「すずしろ」(Shuzushiro,即大根/ダイコン/Daikon,白蘿蔔)。
根據我的經驗,大部份家庭在孩子成長至會用筷子時便有自己專屬碗筷。小時候都是媽媽幫他們挑選,上了幼稚園,孩子會自己挑選自己中意的碗筷和茶杯。我家兩個兒子目前都已離家自力生活,家中早就沒有他們的專屬碗筷,每逢過年過節回家小住幾天時,我也是讓他們用客人專用的碗和衛生筷。
鏡餅是整套的,下方是「三方」(さんぼう、さんぽう/Sanbo-、Sanpo-),即供神祇用的高架方木盒,此方木盒前方和左右各開個圓洞,因而稱為「三方」。方木盒上擱一張和紙,再墊「昆布」(コンブ/Konbu)、「裏白」(うらじろ/Urajiro)。
「御節料理」是正月料理,簡稱「御節」(おせち/Oschi)。本來是在節日供奉神祇的「神饌」(しんせん/Shinsen),現在變成元旦料理專用名詞。目的在於讓女人休息到初三都不用下廚,所以日本元旦料理均是保鮮日期比較長的調理法,換句話說,即便家中沒有冰箱,也可以放三天左右。
至於壓歲錢,長輩發給晚輩的壓歲錢稱「お年玉」(おとしだま/Otoshidama),但晚輩送給長輩(例如給年邁的祖父母)的壓歲錢則稱為「お年賀」(おねんが/Onenga)。
往昔的日本人相信「年神」(としがみ/Toshigami)會隨元旦日出顯靈,因此現代仍有很多人習慣在元旦黎明到海岸、山頂、展望台觀看新年第一次日出。山頂日出稱為「御來光」(ごらいこう/Goraiko-)。
接下來是「注連縄」(しめなわ/Shimenawa),就是在草繩綁上白色「紙垂」(しで/Shide)那種,掛在玄關門口,表示一種「結界」(けっかい/Kekkai),禁止一切災禍進門,跟西方諸國的聖誕節月桂花環類似。新年的「注連繩」稱為「注連飾」(しめかざり/Shimekazari),每逢年底,沿街商店或超市都有賣,五花八門,隨便你選。
筷子的日文是「箸」(はし/Hashi),一般口語都會在前頭加個「御」(お/O),稱為「おはし/Ohashi」。與中國筷子比起,日本筷子較為嬌小,而且是尖筷,用法是在一雙筷子之間夾一根手指靈活運用。要看某人會不會用筷子,只要看對方會不會吃魚便知道。日本人吃烤魚時,吃了上方那側,不能翻轉魚再吃下方那側,而是以筷子剔出魚骨,接著吃下方那側。
不用我說明,正月就是新年,一般口語都說成「お正月」(おしょうがつ/o sho-gatsu)。一月一日是「元日」(がんじつ/Ganjitsu),元日早朝稱為「元旦」(がんたん/Gantan)。
這道元旦湯汁可以說是地方色彩非常濃厚的鄉土料理,各地味道都不同,即使同樣是關東人,各個家庭的味道也不一樣,算是母親的味道。一般日本男人終生都忘不了的家庭菜,大概正是每天喝的「味噌汁」(みそしる/Misoshiru)和元旦的「雜煮」。

御節料理——おせちりょうり/Osechi Ryo-ri(一月一日)

‧「迷い箸」(まよいばし/Mayoibashi),不知道該吃那種菜餚,用筷子在盤子上移來移去的行為。
總的說來,日本人用筷子的禁忌比中國人多,喝湯汁時也用筷子,沒有用湯匙或調羹的習慣。日本料理的湯汁通常有一片香橙或山椒葉當裝飾,用筷子可以避免喝湯時一起喝下這類裝飾。
‧第九名:太宰府天滿宮(だざいふてんまんぐう/Dazaifu Tenmangu-,福岡縣太宰府市,二〇一萬人)
‧第四名:伏見稻荷大社(ふしみいなりたいしゃ/Fushimi inari Taisha,京都府京都市,二六九萬人)
昆布和羊齒上再擱一大一小的圓「餅」(もち/Mochi,年糕、麻糬),圓形意味鏡子和心臟(靈魂),一大一小表示日(陽)、月(陰),這個「餅」可以讓稻神附體,通常用在喜事時。圓餅上再裝飾「海老」(えび/Ebi,蝦)、「橙」(だいだい/Daidai,酸橙)、「熨斗鮑」或「干し柿」(ほしがき/Hoshigaki,柿餅)。
此習慣是明治時代以後才興起,之前都跟宮中新年儀式的「四方拝」(しほうはい/Shiho-hai)一樣,由一家之主對著東南西北西方合掌禮拜迎接「年神」。
‧第十名:大宮冰川神社(おおみやひかわじんじゃ/Ohmiya Hikawa Jinja,埼玉縣埼玉市,二〇〇萬人)
現代人都在超市買迷你型鏡餅回來裝飾,尺寸很小,可以擱在電視或書桌、書架、飯桌上,女孩子就擱在化妝台上。而且有小叮噹鏡餅、Hello Kitty鏡餅,十二月末到日本旅遊的人,不妨逛一下超市、便利商店或百貨公司,買個小鏡餅回國當紀念品也不錯。
往昔,我家兩個兒子還在上學時,每年初二,我都會陪孩子寫毛筆字。一來好玩,二來……因為兒子說我體內有一半漢人血統,毛筆字寫不好不像話。這真是個美麗的誤解,誰說凡是漢人都會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啊?恐怕連漢人自己也不敢如此自誇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