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菊花與劍

作者:潘乃德
菊花與劍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譯序

譯序

這段時期,潘乃德尚未矢志以人類學為終身事業,一九二七年至Pima 印弟安部落從事田野工作,發現建立新學說的可能,才對人類學抱更大的熱忱。在這次田野經驗中,她發現文化並不只是形成人格的環境,而且也是「個人性格投射而擴大的銀幕」(personality writ large)。潘乃德將這一新見發揮,寫成『文化模式』一書(Patterns of Culturn,1934)。這本書www•hetubook•com.com已成為人類學的經典著作。在此,潘乃德不但說明人格與文化的關係,更進一步指出,一個民族的許多不同的個人性格中,可以找出特有的共通點,這就是所謂的「文化模式」。
謝辭:李亦園教授在百忙中為本書寫序,非常感激。翻譯時,道恒參考日譯本,提供了許多幫助,瑞香替我抄稿、校對,一併在此致謝。也謝謝關心本書翻譯、出版的每一位朋友。
潘乃德是少數幾位深具人文精神的人類學家之一。她相信人類具有無限的創造https://m.hetubook.com.com可能性,個別文化只是這無限之中的部份元素所構成的一個「形貌」(configuration)。再者,我們對各項文化特質,必須從整個文化系脈中去做相對性的評價。這種看法就是所謂的「文化相對觀」(cultural relativism)。值得注意的是,潘乃德並不像某些倡言「文化相對觀」的學者,認為任何普遍的道德律則都不能成立。事實上,一九二九至四五年間,潘乃德不懈的從事一項道德使命:利用人類學知識來證明種和_圖_書族歧見的謬誤。她在這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一九四〇年出版的『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
潘乃德轉向人類學研究之前,曾教過三年文學課程。後來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成為人類學大師鮑亞士(Franz Boas)的早期門生之一,於一九二三年獲博士學位,次年即開始在哥大研究所授課,潘乃德最初的研究,完全遵循鮑亞士的門徑,以探究文化特質的傳播為主。
本書是Ruth Benedict:The chrysanhttps://m.hetubook•com.comthemum and the Sword-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1846)的全譯。
著者露絲‧潘乃德夫人生於一八八七年,原姓福頓(Fulton),一九一四年結婚後,乃從夫姓。
潘乃德就讀大學時主修英語文學,曾以筆名發表詩作。這一訓練背景對她影響頗深,她的研究著作,時常呈現人文學科的精神面貌。
《菊花與劍》出版後,潘乃德繼續在哥大參加「當代文化研究」計劃,但隨即於一九四八年因病逝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政和圖書府當局為了瞭解敵方民族,於是藉用人類學家從事「民族性」的研究。由於戰事的阻擾,人類學家只能利用極少數報導人及文化成品——電影、戲劇、小說、史籍等——從事分析,這種研究方式稱為「文化的遙研」(the study of culture at a distance)。在這方面,潘乃德研究過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民族,而以『菊花與劍』一書成就最大,影響最鉅。這本書的價值不但在於它清晰的勾劃出日本民族性格及文化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強調了民族、文化之間相互瞭解與容忍的精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