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考古中國: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作者:岳南
考古中國: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章 尋覓夏文化的迷宮 偃師商城橫空出世

第五章 尋覓夏文化的迷宮

偃師商城橫空出世

偃師尸鄉商城的發現,不僅未能像學術界期待的那樣,為夏文化的爭論畫上句號,反而引發了更大規模的爭論,學者們都按自己的學識和思想理論去推導這座橫空出世的商城,其結果是論戰各方僵持了十餘年,仍然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和結論,夏文化仍然處於撲朔離之中。夏商周斷代工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啟動了。
從發掘者的觀點看,既然尸鄉商城為「西亳」,那麼以前爭論不休的二里頭和鄭州商城遺址,都不存在誰是「亳都」的問題。
按照鄒衡的說法,「不管從哪方面條件來看,把尸鄉商城作為西亳總比二里頭更具備優勢。因為商城的位置正是西漢以來大量文獻所記載的西亳(或尸鄉)所在;相反,沒有一條文獻記載西亳是在二里頭;而且商城及其內的宮殿基址都具有相當的規模,顯非一般城址可比,其為王城和王宮遺址無疑。所以一九八三年秋,偃師商城第二次正式發掘後,發掘隊長趙芝荃等毅然斷定:『這座城址就是商湯所都的西亳。』不用說,這個斷語本身就意味著對趙芝荃等一向堅持的二里頭西亳說的否定,儘管趙芝荃等在商城發現後長時期並未如此明說。後來從趙芝荃的一些論文中可以看出,他確實曾想兼顧二址,即把二里頭遺址與尸鄉商城合二為一,以證明他以前關於二里頭三期的一號宮殿為湯宮和現在關於尸鄉商城為湯都兩個推斷都是正確的。這種觀點也曾得到一些二里頭西亳說者的支持,有的甚至據趙芝荃的暗示而直接道出了二里頭遺址為尸鄉商城時期的宗廟或王墓所在的資訊。但要證實這些觀點,卻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例如兩址相距五、六公里,中間並無聯繫;又如兩址的年代不同,即便設法提早尸鄉商城的年代,但也不能早到二里頭文化二期(因為二里頭遺址二期有宮殿);況且毫無文獻根據可依。最後,趙芝荃看到實在不能兩者得兼了,只好找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由,捨棄了二里頭西亳說,同意二里頭為夏代最後一個王桀都說,堅持尸鄉商城西亳說。
最令發掘者為之激動和振奮的是,有一條低窪地貫穿城址,顯然是早年一條乾和*圖*書涸的河道。這條看似不起眼的乾河溝,當地人世代相傳喚作「尸鄉溝」。而《漢書.地理志》在河南郡偃師縣條項下明確記載:「尸鄉,殷湯所都」。據此,發掘者首次向世人提出了如下三種學術觀點:
隨著趙芝荃觀點的轉變,考古界許多人也開始傾向於尸鄉商城即湯都西亳說的觀點,一時間,尸鄉商城即湯都西亳說成為學術界的主流,並有壓倒一切有別此說的氣勢。發這種潮流和氣勢形成之後,學術界又難免將目光集中在「鄭州商城即湯都亳說」的主將鄒衡身上。正如十幾年後趙芝荃在回憶中所言:「尸鄉商城的發現,我找到了歷史記載中商湯所居的西亳,但鄒衡依然堅持他和鄭州商城即湯都亳說,這就好比一個馬產生了兩個頭,而兩個頭是不可能的,頭只有一個,你鄒衡既然堅持鄭州商城即湯都亳說,那麼偃師商城是什麼?因為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鄒衡就必須作了回答。」那麼鄒衡又該作何回答呢?
三、古文獻所言的「尸鄉」、「亳」等就在偃師商城所在的地域,而偃師商城很可能就是商代前期商王湯率眾攻滅夏朝之後所營建的都城「西亳」。
據《史記.殷本記》載:太甲,成湯之長孫,是成湯之後第三代帝。當太甲即位三年這後,由於不遵守商湯之法,暴虐、亂德,被成湯的重臣伊尹流入於桐宮,國家的行政事務暫由伊尹代行處理。太甲居桐宮三年之後,由於悔過自責,並有了好的表現,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甯」。
偃師商城的發現,猶如一記震耳春雷響在學術界,大家都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這一重大考古發現。此時,持各種不同觀點的學者,不得不暫時停止爭吵和辯論而面對這個現實,重新檢索、思考自己的觀點了。
「奇怪的是,趙芝荃最後選擇的根據並不是直接與近在眼前的二里頭遺址相比」,況且尸鄉溝,城牆夯土內含有二里頭四期陶片,而卻捨近求遠去同鄭州南關外相比,從而給自己留下與二里崗期下層糾纏不清的麻煩。但是與趙芝荃合作的劉忠伏對上述新m•hetubook.com•com發現卻採取了十分果斷的態度。根據他在二里頭和尸鄉商城長時期發掘的經驗和直觀認識,經過研究後斷定:「二里頭遺址作為都邑使用一直延續至四期」,並認為「在中原地區,繼二里頭四期文化之後,代之而起的是以偃師、鄭州兩座商城為代表的商文化。很明顯,這個推斷是與趙芝荃不同的,即把二里頭文化四期排除在早商文化之外,而晚於二里頭文化四期的偃師商城和鄭州商城則成為商文化之始。不用說,劉忠伏主張二里頭文化四期與二里崗期下層之間是夏、商的分界。」
仍然是十幾年後,據鄒衡回憶:「偃師商城發現之後,國內外許多報紙刊發了消息,其中《參考消息》報導說,中國的克里特島發現了,日本《讀賣新聞》頭版頭條特字型大小刊出成湯西亳的新聞。偃師商城的發現與消息的報導,對我來說,好像是很大的衝擊。我一些好心的朋友、老師都為我擔心。北大歷史系有些老教授紛紛對我表態,乾脆公開承認錯誤。有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也託人告訴我,說我對了一半(指二里頭夏文化說),也錯了一半(指鄭亳說)。我說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錯了,我只能全錯,不可能只錯一半。我當時的最大感受則是,偃師商城和二里頭遺址的二期夯土的突然發現,使偃師二里頭遺址的性質是否為湯都西亳,及其相關的二里頭文化是否仍以二、三期間劃界分為夏、商兩種文化等主流觀點,都必須重新考慮。於是,原來觀點的堅持者很快開始分化。」
被偃師商城的發現震懵了的學術界,在短暫的沉寂之後,最早作出反應的是長期擔任二里頭考古隊隊長的趙芝荃。在二里頭遺址發掘的早期,他和大多數考古工作人員一樣,認為二里頭遺址可能是商湯的亳都。但隨著發掘的不斷深入和拓展,他的觀點有所改變,認為二里頭遺址一、二、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文化。而考古學文化進展到第四期時,最為顯赫的中心區一、二號宮殿已經倒塌廢棄,這個時候若再把第四期作為湯都已不可能。如果二里頭不是湯都西亳,那裡又是西亳呢?正在這困惑之時,偃和-圖-書師商城發現了。趙芝荃在實際勘察後,認為困惑已久的問題豁然解決了,尸鄉商城就是歷史上真正的商湯所居的西亳,並依次推斷,當二里頭中心區一、二號宮殿倒塌廢棄之時,便是商城崛起之日。這樣,商城的第一期正好銜接在二里頭四期的尾末,中間無半點缺隙,可謂一脈承襲而來。
鄒衡的偃師商城桐宮說提出之後,又在學術界引起了一場波動,有人支持,有人懷疑,有人反對。幾乎與此同時,在偃師商城西亳說和桐宮說之外,又繁衍出了許多學說。如有人認為偃師商城可能是商湯滅夏之後,商人建於夏墟的一座軍事重鎮,其作用和目的在鎮服和監視夏朝遺民。有人認為是商湯滅夏後所建的都城,同鄭州商城一樣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兩京制」。有人仍堅持二里頭遺址為湯都「西亳」說,有人認為偃師商城是商代早期商王朝第十任帝太戊的都城,有人乾脆認定是商代中晚期商王盤庚所遷至之都城,也就是說當年盤庚不是遷到了今安陽的小屯一帶,而是遷於今偃師尸鄉一帶……。
一、偃師商城具有都城性質,宮殿區分布在城南部。
二、偃師城早於鄭州商城,其城址和二里頭遺址關係密切,二者同處古洛河的北岸,相距如此之近,若將二者聯繫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定會有助於二里頭文化時代及其性質的問題早日解決,加速夏商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
一九八四年夏,鄒衡在《北京大學.哲學科學版》發表了《偃師商城即太甲桐宮說(摘要)》一文,一九九〇年出版的《紀念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卅周年論文集》中,又發表了《西亳與桐宮考辨》的長篇論文。他從文獻和考古資料兩個方面詳細論證了偃師商城非湯都西亳而是太甲流放的桐宮,即早商離宮,並對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作了比較。文中稱:「首先,從時間先後而論……由於兩城址的繁榮期基本相同,始建期稍有先後,說明鄭州商城絕不可能是從偃師商城遷去,因而絕不可能是仲丁所遷隞都;偃師商城應該是當鄭州商城開始興起後才建立起來的,因而也絕不會是成湯的亳都。其次,從規模大小而論,偃師商城城牆和*圖*書周長比鄭州商城短一〇六〇公尺,前者的面積比後者小三分之一。據此,偃師商城不可能是當時的國都亳城,而只能是早商的別邑(或別都離宮);再次,從地理方位而論,鄭州商城作為湯之亳都,不僅會於伐桀前『湯始居亳』的條件和伐桀時『令師從東方出於國西以進』(《呂氏春秋.慎大覽》)的方位,也與伐桀後『復歸於亳』的記載相符。而偃師商城卻與文獻上的這些記載格格不入。據此說明,偃師商城遺址實為太甲所放處桐宮,乃早商時期商王之離宮所在。成湯在滅夏之後作宮邑於此,顯然是為了監視夏遺民,而未都此,乃東還於亳。」,從文章中可以看出,鄒衡首先肯定了這座商城(宮邑)是成湯時所建,並提出這座商城(宮邑)是早商時期的離宮,也就是太甲所放處的桐、桐邑或桐宮。
鄒衡在做了如上分析、評論之後,開始回答趙芝荃所說的:「一匹馬何以產生兩個頭」的問題。鄒衡說:「至於尸鄉商城是否為商湯首都亳城,我覺得有必要重新研究。因為兩漢文獻從未直稱尸鄉為亳,稱亳始自皇甫謐,其所指地望在今南蔡莊一帶,東去尸鄉商城已有五公里,且皇甫謐並未言亳地有城。據我考證,最早稱尸鄉商城附近為亳者是《晉太康地記》,該書最早記載亳地附近有城,即太甲所放處。所以我認為尸鄉商城就是桐、桐邑或桐宮,是自成湯以來的早商別邑離宮,而不是湯之首都亳城。退一步說,由於偃師商城的發現,至少曾風雲一時的二里頭西亳說該徹底結束了。而由二里頭西亳說導引出的二里頭文化一二期、二三期、三四期為夏商分界的諸種學說也都因此而圓滿地畫上了一個否定的句號。就是說,夏文化的討論至此已告一個段落,二里頭文化一、二、三、四期都是夏文化。不管你承認與否,正是在這個思想理論指導下,我開始考慮如何回答偃師商城的性質問題。一九八四年四月,我帶領幾個研究生到偃師商去參觀,不久,有人傳言:鄒衡參觀偃師商城後都哭了。他們哪裡知道,我的論文提要《偃師商城即太甲桐宮說》這時已經校對完畢。」
除此之外,考古人員在北城牆中www•hetubook•com•com部發現「城門」一座及由此「城門」向南的大道,並在城內發現數處大型建築夯土基址群。在編號為第一的建築群中有一圈圍牆,實為一近方型的小城,應是宮殿區所在。考古人員經過對城牆及其附近試掘,發現了大量具有商代鄭州二里崗時期文化特徵的遺物,由此初步推斷該城的年代與鄭州二里崗商代早期相當。又,城牆在與商代鄭州二里上層時期相當的某段時間內曾作過修補,故依次推斷該城的廢棄年代約與二里崗上層較晚時期相當。
正當鄒衡引爆關於夏商文化的爭論越演越烈,各種觀點、各種理由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繁,甚至越來越亂之時,許多有識之士感到這一問題的討論已形同亂度,剪不斷,理還亂,大有陷於死結狀的僵局之勢。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癥結就是各種說法的證據都沒有足夠的條件和理由。於是,學術界希冀有一天透過地下的最新發現,使這個懸而未決的疑案雲消霧散,水落石出。意想不到的是,這天很快就到來了。
「由於趙芝荃對二里頭西亳說的牽掛,因而對與二里頭西亳說密切相關的夏、商年代分界也長時期猶豫不決:時而定在二里頭文化二、三期之間,時而又定在二里頭文化四期與二里崗期之間,最後才選擇了二里頭文化三、四期之間;與此相應的其對尸鄉商城的年代自然也是把握不定,幾經更改,時而二里頭文化三、四期,時而二里頭向二里崗期過渡,最後才選擇了二里頭四期。
一九八三年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魏故城工作隊考古專家段鵬琦等人,在配合河南首陽的火力發電廠基礎建設選址過程中,在偃師縣城(今偃師市區)西部,距二里頭遺址十公里處發現一段夯土城牆,隨即進行了大規模鑽探和局部解剖發掘,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初步確認了西、北、東三面城牆的位置、走向、長度、夯土築結構及保存狀況,並由此判定城的形狀為長方形,其中南北最長達一七〇〇公尺、東西寬約一二一五公尺,總面積近二〇〇萬平方公尺。城牆寬度一般為十七至廿一公尺,最寬處竟達廿八公尺,但未發現南城牆,據段鵬琦等考古專家推測,此段城牆已被洛河水沖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