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 古斯塔夫.馬勒的音樂
在維也納如何瘋狂
村上:「很多梅毒之類的。這種類似身心的崩潰方式,似乎以一個時代的空氣,籠罩著維也納。我上次去維也納時,因為有空,於是租了一輛車,開到捷克南方繞了四、五天。去到馬勒出生的故鄉叫做克里希特(Kalischt)的小村子。並沒有特地要去,只是偶然經過。結果,這地方現在也還非常鄉下。一望無際都是田園地區。其實離維也納並不太遠,但風土差異這麼大令我有點吃驚。哦,原https://m.hetubook•com.com來馬勒是從這種地方到維也納去的,我想其中價值觀的轉變之類的一定很大吧。當時的維也納,說起來不僅是奧匈帝國的首都,而且就像是全歐洲文化的華麗中心般的地方,極盡爛熟的地步。也就是說,從維也納人看來,馬勒簡直是個鄉下土包子。」
村上:「演奏馬勒音樂的人,或聽的人可能也一樣,不少人深入思考馬勒這個人的生涯、世
https://m.hetubook.com•com界觀、時代背景、世紀末式的省察,之類的事情。這方面小澤先生覺得怎麼樣?」
村上:「在那個時代成就巨大的創作者,無論是卡夫卡、馬勒,或普魯斯特,都是猶太人。他們所做的,是從周邊動搖既成的文化結構。在這層意義上,馬勒是鄉下出身的猶太人或許意義重大。我在波西米亞地區旅行時,真的有這樣的感觸。」
村上:「而且又是猶太人。不過試想起來,維也納這和_圖_書個都市,就是從吸收這種周邊文化,結果才得到活力的。這在讀魯賓斯坦和塞爾金的傳記時也可以知道。這樣想時,我覺得馬勒的音樂中忽然出現民謠式的東西、或猶太人的音樂,好像也可以理解了。在嚴肅的音樂、耽美的旋律中,這種東西像闖入者般混進來。這種紛雜性,說起來也成為馬勒音樂的魅力之一喔。如果馬勒是生長在維也納的話,或許就不會創作出那種音樂了。」
村上:「我上次去維也納時,在美術和圖書館看了克林姆的展,在維也納看確實有那種真實感喔。」
小澤:「嗯。」
小澤:「這方面的事情,我可能並沒有想得很深。雖然我經常讀他的樂譜。只是,我從大約三十年前開始就在維也納工作了,在維也納交了朋友,而且也會上美術館。在那裡看到克林姆(Gustav Klimt)、席勒(Egon Schiele)的畫,當時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從此以後,我就經常去美術館。看到那樣的作品時,覺得好像很能hetubook•com•com了解。也就是說,馬勒的音樂,是從德國傳統音樂崩潰而來的喔。這種崩潰方式我以實際感受充分理解。也就是說,那崩潰方式並不是半生不熟的。」
小澤:「狂熱是很重要的,或者說沒有倫理性,有凌駕道德之類事情之上的部分。實際上當時道德已經相當淪落,而且疾病也相當流行。」
小澤:「雖然克林姆的作品也美麗而精緻,但看著的時候,好像會有一種狂熱不是嗎?」
村上:「嗯,確實不尋常。」
小澤:「哦,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