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需要出發
十一、受不了「出關所」生產
如果一個月需要一千個零件,而一個月有二十五個工作日,那麼一日只需要做四十個就好了。今天或是明天均是四十個,希望能穩定的生產,而且四十個須花一天的時間製造是很重要。若一日工作時間是四百八十分鐘,一個只需要十二分鐘來製造就可以了,這種想法發展成為以後的和圖書「平準化生產」。
豐田做為汽車底盤的製造廠商,許多零件在必要的時候不能到達,不能開始裝配作業。因此,經常是前半月不能進行裝配,到了下半月才斷斷續續不規則的集合了零件,不得不在月底才集中裝配,雖然不是停滯半年狀況的「出關所節」,但這種和_圖_書「出關所生產」也真讓人受不了。
對企業而言,沒有比接到客戶的訂單更為高興的事,生產現場拼命的想如何去消化軍需的卡車。
做出流動中生產隻同時也整備了從外部穩定供應加工零件的體制。現在想起來,豐田生產方式,也可以想像是日本式生產方式應有的型態www.hetubook.com.com。
激烈的勞資爭議結束後,因軍需景氣的來臨,使當時的生產現場,到處呈現緊張氣氛,但也因此逐漸帶來了朝氣。
也因此,首先從豐田汽車內部開始不斷的試驗,如何使「月底趕工生產」平均化、平準化。接著,在需要外部協力時,便積極的去接洽,瞭解對方的要求https://www.hetubook.com.com後,得以協助我們平準化生產。在某些情況下,也談到人員、物資和資金的協助,這一切都是為了擺脫「出關所生產」,也就是「月底趕工生產」的惡夢。
當時,正是什麼都不足的時代,大家都想辦法增加人手和機械,多製造一些儲存起來。
每月頂多生產一千台或兩千台的時代,即使所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工程都維持了一個月份的庫存,也許不是很大負擔。可是如此一來,就必須擁有很大的倉庫,而且生產量增加時候,又如何呢?我覺得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然而當時是原材料、零件,任何東西都缺乏的時代,在需要時候,能夠及時得到是不太可能。而且,供給零件的協力廠商,設備與人手也不夠,結果變成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