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豐田生產方式的展開
三十四、0.1個人亦算是一個人
就我們豐田而言,使用「省人化」的名詞以代替「省力化」。「省力化」很容易被製造公司所誤用,例如堆高機和挖土機等,主要是土木建設時使用的機械,確實和「省力化」直接關連。可是,從汽車工廠來看,問題在於部分的自動化與局部的自動化。在一連串的作業當中,只在放進最後的零件時為了輕鬆而裝上自動裝置,而原來是用人工做,我認為此種省力化是絕對不可,必須要做到
www.hetubook.com.com有人字旁的「自働化」才行,如果僅為了讓自己更輕鬆之類,反而會使成本增高而已。
某公司的內部報刊中,將我所說的「省人化」刊載出來,可是當我仔細一看,卻發現是「少人化」,我想大概是有人不小心把它寫錯,那時候我再一想,與其用「省人化」這句話,倒不如用「少人化」這句話更容易表現出其本質,於是豐田汽車也開始進行少去和圖書「目」的少人化。
「省人化」是把人省掉的意思,聽起來並不順耳,省人化者,原來是十個人做的工作,現在由八個人來做;另一方面的少人化,對應於生產量,五人或三個人都可以做,採取「非定員化」的做法。「省人化」是經營者最初僱用許多人,後來因為不必要,所以省掉一些人;另一方面的「少人化」是一開始由少數人來做的想法。實際上,我們的情況是因為一九五〇年和*圖*書人員調整而發生勞動爭議,解決爭議之後,由於發生朝鮮戰爭而需要大增,但以最低限度的人員增加了生產。從當中我們獲得相當寶貴的經驗,後來我們與其他企業相比之下,以七成或八成的人數卻可以確保同樣的生產量。為什麼呢?簡單一句話是,結晶於豐田生產方式中豐田人的創意、努力與實行力,以上並非我在此自吹自擂。
在豐田生產方式中我們經常聽到「不做出分離的小島和*圖*書」。工廠的機械群中有孤零零的作業員,乍看起來人數相當少,一個人做則不能做到人與人的團隊合作,如果各只有一人份的工作,則將其五或六個集合起來,就能使之發揮團隊合作。先構築具有人情味的環境,然後才開始實施「少人化」。
如何使用少數的人做大量的生產,如以工數來想錯了,要從人數來想才對。若能減少〇・九個人的工數,則不能稱為「省人化」。首先要從作業的改善,再考慮設備和_圖_書的改善,只做作業的改善就應該可以減到一半或是三分之一的工數,然後再做設備改善或使之自働化。再度重複,必須要注意作業改善和設備改善不可混淆在一起,若一開始就做設備改善,將無法使成本減低,只會增加成本而已。
凡是企業,經常在思考如何用最少的人,製造更多物品。
豐田汽車也使用「少人化」這句話,初次聽起來,有點不習慣,這也難怪,它是將「省人化」中的「省」字下面的「目」去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