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海明威傳

作者:卡洛斯.貝克
海明威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章 變奏 二、理論之外

第七章 變奏

二、理論之外

海明威認為批評家常常用一套自以為是的系統化理論來批評別人,特別是他們常常拿他來跟海明威心目中認為不夠格的作家相比,而海明威卻是喜歡把自己與過去的偉大作家相比,當代的作家他幾乎都不喜歡。他更認為當代的作家常是批評捏造出來的「天才」,但他對還沒有成名的年輕作家卻非常寬大。一九五四年,海明威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說詞中,有一段卑視當代作家的話說得很委婉,他說:「過去我們已經有了許多偉大的作家,現代的作家只能盡一己之力,使自己不落前人窠臼,這要靠自己,沒有人可以幫忙的。」
海明威向來與批評家是水火不相容的,他說批評家是饒舌專家,就像相命術士說些空洞的話騙取一點稿費而已,他在一九二四年寫過一篇文章說,平均每一位美國名作家就有十一位批評家靠批評這位名作家來出點風頭。他說,他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會批評的人不自己寫點像樣的東西給別人看,而老是以寄生蟲的心態寫些雜文或廢話。他認為喜歡文學的人,應該只喜歡原著,而不是喜歡引證這個,引證那個來說一番廢話的理論文字。他自認自己是向舊時代挑戰的人,他一再表示他要拋除舊和-圖-書有的價值觀念。他認為過去有太多的習俗上的約束,他一定要擺脫掉,他拒絕接受任何主義的形式教條,他一概不用前人所用的某些較為抽象的語言,而要用日常語言寫出自己的經驗。然而,他的故事並不是反倫理,相反的卻是在追求新道德的價值判斷。他的小說人物不是怯懦之徒,他絕不允許他們缺乏勇氣,絕不容許他們推諉責任,只是他的主角人物常常會因為固執或缺乏機警而喪命。他這種精神其實也就是美國古典文學的傳統精神。他的作品中有勞倫斯的性的挫敗,有霍桑的直敘語言的優點,有愛倫坡的神秘氣質,有朗斐羅的生命力的追求,有愛默生的哲學寓意,特別是他的《老人與海》有《白鯨記》的萬物同屬一體的宗教真諦,至於道德那更是他生命力的寄託。他雖然頻頻呼喊虛無主義,可是他的虛無主義不是暴力主義後的空虛,而是生命力遭到挫敗後的空無,在他那本《勝利者一無所獲》的短篇小說集中,每一篇都是寫生命力挫敗後的悲劇意識,正可以看出海明威對道德是何等的尊重,而且可以說是全力効忠來維護道德價值。實際上,海明威並不是根據什麼理論而寫作的,但hetubook•com•com他有他自己的藝術風格,而這種藝術風格並不是為探討哲學而建立的,因為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焦點是行為,而不是行為法則或某種理論。在《太陽又依舊上升》中,傑克巴尼斯說:「我不在乎那是什麼,我要知道的是如何依賴它而生存,也許,如果能找出生存的方法,那麼也就會明白那到底是什麼了。」海明威所強調的是一個人用什麼方法度過一生。在他的小說裡他常會藉小說人物的口問道:「一個人應如何度過一生?」當然,答案還是由海明威自己提出。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特殊性,應該追求真理,不欺騙別人,更不應欺騙自己,無論在什麼壓力下都應保持高貴和勇氣。最重要的是,人應該工作。上面這些原則除了適合人的生活態度以外,也適合於所從事的行業。海明威年輕時曾參加一次前衛藝術家的集會,在會中他大發議論說:「藝術家、藝術、藝術生活,藝術家和藝術都說得通,但藝術生活卻不通,你們誰聽說過什麼藝術生活嗎?」可見,海明威打從開始就很小心地在他所從事的行業上,也就是寫作這一行業上為自己奠下了良好的基礎。
海明威對於批評過https://www•hetubook.com•com他的人絕不寬容,他在《午後之死》中,大加撻伐福克納,說福克納的《禁獵區》根本就是廢話連篇。他說福克納的作品又長又臭,「就像排泄穢物一樣地自然。」在那本書裡,他寫了這麼一段文字來諷刺福克納的小說:「……你應該去買一本福克納先生的大作。放心,你不會買錯的,他的書都很厚,不過訂單要寫清楚一點,要不然第一本書還沒有收到,他的第二本書又出來了。」海明威的意思是說福克納的作品只是厚而已,內容卻如同糞便不值錢。一九四九年福克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海明威對福克納的態度更為惡劣,幾乎是常對他作人身攻擊。海明威說:「從來沒有聽說過婊子養的會得諾貝爾獎,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從未寫出一部值得一讀的書的作家,竟然會得諾貝爾獎。」他告訴紐約時報編輯哈維布瑞特說,福克納寫作上最大的困難就是不懂得怎樣結束。他的小說起頭寫得不錯,但不久就有了倦態,要不然就是受到沮喪的壓力,把不相干的趣事和刺|激增添得太多,使他的故事走了樣。海明威還認為福克納的故事不值得讀者再看一遍,因為再看一遍的話,讀者一定會覺得福克納是在愚弄www.hetubook.com.com讀者。總之,海明威對批評過他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原諒的,他的《春天的激流》毫不容情地揭露當代一些名作家的毛病,使他們憤怒異常,海明威卻喜不自勝。
凡是批評家批評好的作家,海明威就不以為然。譬如說,當時的批評家說辛克萊.劉易士是美國寫實主義大師,海明威則說劉易士文格很低,不太道德。他跟福克納更是針鋒相對。在初期,福克納把海明威視為美國文壇新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福克納公開指責海明威並不具備成為偉大作家的條件,說他缺乏積極的精神,缺乏人生正面的勇氣,說他是個消極的否定主義者,說他的作品只不過是狂暴的發洩而已。福克納甚至說:「海明威心力交瘁地想寫出驚人的作品,說實在,他應該像我一樣,安心地做一個農夫,拿寫作當副業來消遣消遣。」這番話當然使海明威暴跳如雷,雖然後來福克納對《老人與海》讚譽有加,但他們之間的過節已是無法消除了。
海明威已建立起堪稱創新的風格,已是後輩作家善於模倣的對象,但模倣者只有少部分出色,大部分都很糟,海明威早期的作品語彙簡潔,表達客觀,後期的卻顯得浪漫冗長,幾乎不能稱為成功的風格。使他成名而和*圖*書別人樂於模倣的是他早期作品強有力的短句,那是他在巴黎那段日子裡所寫的。麥多格斯批評他那精簡的文字說:「一句句地觸擊你,有如赤足越過小溪,溪底的小鵝卵石一顆顆地刺戳你的肌肉。」在他〈雨中貓〉那篇短篇小說裡,描述一對美國夫婦在雨季,到義大利一個海邊小鎮度假,這是很合時宜的舉動。妻子想去救一隻給丟棄在雨中的小貓而沒有成功。有許多讀者在開始讀這篇故事時,就可以領會出主題,這可說是海明威早期風格的最佳範例。
就寫作而言,所有的規則中,最重要的是每一個作家必須建立自己的風格。海明威告訴作家普爾說:「我可以寫舊式的單調散文,但是那種散文已有人寫得這樣典雅,我想,我應該建立新的文體來把握我們的時代,並且恰當地表達出我所見到的東西。」當然,他所謂的新文體並不是完全擺脫舊文體,近代作家安德森和史坦茵就影響他很大。後輩作家模仿前輩作家是無可避免的。在《午後之死》一書中,海明威說:「每一部小說都是作家知識的凝聚,但是後進作家必須運用自己的素材。」大部分作家只吸收固有的知識,少數作家才知道消化。偉大的作家似乎擁有能夠超出經驗和知識去創造故事的本能。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