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地北天南敘古今

作者:黃仁宇
地北天南敘古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方知大藩地 豈曰財賦強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方知大藩地 豈曰財賦強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如此看來豈不甚好?共產主義的國家不戰自潰,天意人心都趨民主,又有何危機之可言?只是事實並不是如此之簡單。
共產主義國家之改革常有周期循環性,蘇聯過去之行政經濟政策及赫魯雪夫的改革均是半途而廢,固然意識型態不肯讓步有之,而事實上也確有技術之困難。如果我們將中共最近的經驗提出印證,此中關係更是一目了然。
預測未來情事,不是歷史家的本分。我們也看到不少人所發預言,到頭無從兌現。主要的原因乃是今日世事牽連內外左右無數因素,它們在時間上的匯集(timing),雖明眼人及大政治家無從掌握。反面言之我們的責任是闡釋現已發生的事情在歷史上之真意義。從這角度看來,針對中共的改革、蘇聯的改革與反改革,意識型態已不重要。十九世紀的觀念早已過去。這些充滿著感情成分之「主義」名目,在二十世紀初期尙有動員之用。今日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真正的一次再復員,技術上之考慮超過一切。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刋
我也有機會看到北京國務院一個研究單位的研究通訊。內稱中共執政之前三十年,其經理純用「剪刀差型式」。此即向農民低價購取糧食,也向城市人口低價的配給,以壓低後者之工資,有了兩頭的剋扣,才能不藉外援,存積了一部資本。同報告指出這三十年內農民對國家之貢獻總值六千億元,我稱之為戰時共產主義毫不為過。即中共自己也承認過去軍事方略為「早打、大打、打核戰爭」。這方略遲至一九八五年才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宣佈放棄。
因為戈巴契夫採取不干涉政策,東歐共產主義的國家實際也是蘇俄在二次大戰征服之地區也紛紛脫離內部共產黨之掌握。這也就是遲至四十五年之後才在不意之中獲得獨立自主之機緣。
前面說過在資本主義的國家,交換由各人自主,行之幾十和圖書年或幾百年,已成為社會上一種機能,各人不知而能行。中蘇的戰時共產體制,由官僚幹部作主,物價薪給片面決定,組織上不可能有自由經濟之細緻綿密,只能在大單位間交換時不仔細計較成本利潤行之有效。有如蘇聯之集體農場大至十萬英畝,又有龐大的拖機廠水力發電站,於是鋼鐵廠一意增加其噸位,能源又用以尋覓新能源,最後製造成大批戰車火箭,反而連最基本物資之分配及於糖及鹽且成問題,因為背景如是,其政權只能向外表現侵略性格,對內獨裁武斷。刻下克里姆林宮之最大難關乃是武器無用,軍事預算卻仍過高,政府已將人民存積於銀行之款項挪借填補赤字,又因煤礦H人罷工I今冬燃料堪虞。
簡概說來中共在一九七九年以前之體制可以「吃大鍋飯」四字概括之,即算有少數高級幹部私下生活奢靡也仍不過渾水摸魚,並沒有影響到組織與制度,可是經濟改革之後,一切問題反而叢生了,以前剪刀差型式下全民勤儉建國,大家都穿藍布棉襖尙且可以設計製造氫彈。現在既有自由市場而「全民所有制」的經濟又不能放棄,於是一噸鋼可售七百元,也可以售二百元。官僚之「濫用權力和忠於職守甚至無法區分」。而更有「個體戶」,他們的收入與尙在政府機構的人員一比,發生了「彈鋼琴的不如搬鋼琴的」和「開頭顱的不如剃腦袋的」現象。一般公務人員也開始顧慮到房租水電。我們務必體會到當中千條百縷的權利義務不是全無著落,就是和另一方面對不了頭。加以發展過快,兩種經濟互相競爭之下已將能源與交通工具用盡。擺在眼前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是放膽繼續改革,將一部公營事業發賣,以優厚的條件舉債,承擔風險,不顧意識型態。一是緊縮政策,重新加強政府對各方面的控制取締私營事業,經過今年五月內部的鬥爭目前好像是保守派得勢,後面這一方案抬頭,可是縱然如是,執行起來也仍不m.hetubook.com.com能徹底。因為這些舉措既然否定過去十年的改革成就,眼看也沒有前途。而各地方的幹部有他們本身及地方的利益也不見得會奉行到底。
只是縱然如此,馬克思的觀點,仍是十九世紀的看法。
我們當然希望中國的改革成功,對我個人講這也和我幾十年來所學的結論銜接,況且今日出現於蘇聯及東歐各種運動,半由中國首先提出裁兵和改革刺|激之所致。最近尼克森訪問大陸,他正告李鵬:「一個真正國際經濟出現了,而且不是任何國家有能力獨立管理的。」中共與蘇聯是否能完成其改革,從此確實進入以商業條例管理之境界,並且加入國際經濟間的分工合作,因之打開中國人所謂「區宇一家,天下混同」的局面?抑或如有些美國人之恐懼,二者之間尤其是蘇聯只在爭取時間充實實力,一旦羽翼完滿,只有更加強國際間的鬥爭?我們雖無法保證最樂觀的看法,卻也沒有預為悲觀失望的理由。只好說這是一段「危機」,雖有各種潜伏之危險,卻也是絕好的機會。總之今日的發展空前,我們不能不提高警覺,可是也仍須將眼光放高放遠,放寬放大,去適應今日之特殊環境。
以現下的眼光看來,所謂資本主義不外一種商業性質之組織與結構,注重資金之流通,人力廣泛之僱用和技術上支持因素(如交通通信等)的全般支配。用西方術語說來,即是包括finance,employment,andservice也是現代經濟組織的共同因素,其所以稱為資本主義者,乃是此種組織與運動初產生時完全以私人資本為主宰,不僅司法與立法由資本家主持,而且像英國與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尙由政府授與最高主權,能在外建立礮台、組織軍隊、武裝運貨、簽訂條約。此外資本家在內虐待勞工,鉗制言論,對外營私販毒,買賣人口也是司空見慣。馬克思所嫉視的就是那樣的一種體制。他尙不稱之為資本主義,只泛稱之為「和圖書資本家時代」。其為一種體制也好,其為一段時代也好,總之即與現下之資本主義產生了一日千里的距離。
讓我們再退一步講:大凡人類領導大眾的辦法,基本上只有三個:一是精神上之激勸,以神父牧師政治指導員主持之一。二是以武力強之就範,以軍隊與警察作執行的工具。三是策動各個人私利觀使公私利害凝合為一,各人在自行其是的途徑下無形之中有助於社會秩序之穩定,較開明之資本主義(也有人提議稱之為社會資本主義socialist capitalism)最符合這樣的做法。只是每個國家適應這第三條件之程度不同,而且也除非其改革已樹立規模,造成結構,前述兩個辦法仍不能放棄。剛才提到風險,萬一改革不愼,人心解體,徵糧抽稅的官僚放棄他們的崗位,擔任運輸的工人罷工,城市內千萬大眾挨餓,社會秩序紊亂,則只有鼓勵強人與獨裁者出面,到那時候也只有武力可以挽回局面了。因為有了這些考慮,最近有不少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雖經歷天安門慘案之餘痛,仍在揭橥以「理智,和平與非暴力」的步驟達到他們的期望。
他的理論已經西方學者批判。當中最大縫隙,出於《資本論》之前後矛盾。此書卷一說及資本家必能保持他們的利潤。卷三卻說起資本累積得多,利潤必下跌。這已等於承認剝削之程度降低,工人受惠,一般生活程度提高,社會進化。果真如此又何必由他倡導共產革命?即此一點今日馬克思主義者已難自圓其說了。
馬克思之共產主義,有別於以上虛構性格。第一,他預計共產社會踏上了人類進化的最高階梯。亦即共產社會產生於資本家社會發展已到盡端時,已經有了高度集中之工商業的基礎。第二,他和古典派的經濟學家一樣,以「勞力價值論」(labor theory of value)作他理論之根據。所以他和恩格斯在《共產主義者宣言》裡不主張沒收農民和小本經營者以和-圖-書血汗掙節之資本。
說來也難以相信,共產主義這一觀念創立遠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前。柏拉圖Plato在公元前四世紀作《理想國》The Republic即帶著強烈的共產主義色彩。十七世紀英國之發掘者Diggers也被稱共產主義者。他們擅自開拓公地,聲稱以耕作物接濟貧民,準備從英國之此一端做到另一端,必致耕地無法私有,又發行小册子,內稱「不應當有人為領主或地主,站在旁人頭上,世間應為全人類之男兒女兒而存在,使他們自由而生存。」法國大革命時有波巴夫(Francois Noel Babeuf)其人也在提倡共產主義。大概在社會劇變與激盪之餘,總有共產思潮的抬頭,中外一律。可是所稱共產主義,多憧憬於一種理想的初民社會,提不出具體組織之方案,有時幾近無政府主義。
然則我們把共產主義放在甚麼地方?
社會主義既在十九世紀與資本主義對立,它不可能放棄以上三個技術上組織之原則。不過在「資本家時代」的環境與作風之下,凡是賺錢之事就可以做,無法賺錢或利潤不豐的事即無人做。社會主義糾正了這樣的缺點,既與國家社會有益,即不妨以國家資本投入經營。如果與社會有害,也可以立法禁斷。此外籌謀社會福利,提高社會風氣,都屬社會主義份內之事。嚴格說來迄今「純粹的」和「絕對的」資本主義已在世界上絕跡,任何資本主義的國家,都多少沾染著社會主義之風格。台灣可謂已進入資本主義的體制,可是政府動手主辦交通事業擁有銀行,也仍帶著社會主義之成分,更用不著說一九五三年的「耕者有其田」之法案了。孫中山先生即自稱民生主義也是社會主義。
中國的情形如是,蘇聯的困難可知,其中也是千條百縷,也不能令造戰車的工廠立即去製糖,可是我們又不能因為他們都是共產黨,則可以幸災樂禍的指望他們自招貽戚。因為問題之重心不在俄共或中共,而是蘇聯hetubook.com•com人民與大陸同胞,他們的出處也仍影響到我們的前途。
一個政策和一個體制既在兩個世界大國行有幾十年,且有實效,即不能由我們因為旨趣不合,稱之為文不對題,否定其歷史價值。只是今逢一九九〇年代,原核之制止力量(nuceear deterrent)產生實效之際,以上之體制,已做到山窮水盡之地步,改革已不可待。
俄國在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時「自製造火車頭至開公共浴室」,無不由政府籌辦。內戰期間年產皮鞋七百萬雙,以五百萬配給紅軍,所有平民只配得其餘的二百萬雙。以後經過新經濟政策而一度放鬆,至斯大林執權而再度加緊。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如已有人口十億則他們以十億藍棉襖的姿態出現,也可見得其管制之徹底了。
原來在實行資本主義的開頭,要做到投資、僱傭和籌備服務事業之前,社會裏底層機構裏所有妨礙自由交換之事物必須一掃而光,然後農業才能與工商業交流,所有剩餘才能此來彼往,全國才可以用數目字管理。蘇聯與中共都已初步做到這樣的程度。不過不如資本主義社會之聽任各人自行交換,各人自識指歸,戰時共產主義統由政府支配。簡單說來,一端是過度的抽稅,另一端對新興事業尤其是軍需工業拚命的津貼。蘇聯在希特勒入侵期間軍民死二千萬,略等於全人口十分之一,以後尙能轉敗為勝,斯大林期間之建設功未可沒。只是他所創造之體制大體仍因東西冷戰而繼續存在。
而且又尙不止此也。現存於二十世紀之共產主義,由信徒自稱得自馬氏真諦,實際更與馬氏理論背離。第一,共產主義出現於蘇聯、中國大陸、古巴與越南,全部都是生產落後之國家,並無資本主義創下雄厚之根柢。第二,這樣型的共產主義並不尊重工人之勞動力是他們自己的人身財產。從歷史家的眼光看來,迄下存在的共產主義統屬「戰時共產主義」(war time communism),都不應當在平時狀態裏永久存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