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地北天南敘古今

作者:黃仁宇
地北天南敘古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江淮度寒食 京洛縫春衣 英倫鴻爪

江淮度寒食 京洛縫春衣

英倫鴻爪

一九九一年六月七、八日《中時晚報》時代副刊
有了以上的經驗,這次我們小心從事,希則羅去倫敦中心偏北的旅館區有公共汽車,稱為「空運巴士」(Airbus),紅色二層樓,每隔半小時一班,行李欄也寬敞,任客自行取放。單程票五鎊,來回票八鎊。可是我們去時可以坐四、五十人的巴士只有乘客四人。回時巴士經過所有指定旅館附近,也只接得來客五人。看來巴士公司有維持路線的義務。我們則仍希望乘客增多,公司財源茂盛。因為老是賠本生意遲早要關門,則我們可以引用的服務事業也必又少一籌也。
今日英倫與二十年前之英倫產生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區別,則是以前英屬殖民地人民,成數的移民過來。他們與她們也參入了勞工隊伍。有一天我們去超級食品商場(supermarket)看到收帳員十餘人,盡屬有色人種,也代表著亞洲、非洲不同的國家。在劍橋則發現昔日販普及食品之「油炸魚塊及番薯」(fish and chips)之小店,已歸華人接收,改以中式飯菜外銷為業。看樣子如是的情形不止一家。只是尙沒有如美國之所在華人餐館遍稱湖南風味及四川風味之普遍。我們以前所租平房在「桑樹別境」(Mulberry Close)當時尚屬新建,房主自住者有之,短期租賃與人者有之。大概都屬於大學教職員及自由職業者,今日之住客則多屬工人階級,內中也有亞洲人,可是門首所停汽車則反較昔日為多,而附近昔日之一所平房的所處,今日已改建為摩登大廈,似乎比柏克旅社之成為波芙花園又勝一籌。
綜合各種情形看來,今日英倫仍在一個長時間大規模的調整過程中。威士敏斯特要從一個獨霸全球之大帝國的首都變為一個真實而帶國際性的商業場所、文化重心、旅遊要地,不可能追戀往日,即接受社會之流動性及世界人口之移動亦無從永恆不變。是否今不如昔?這就很難說了。從人身經驗論,我們自己即難擺脫人類惰性,總之即羨慕下野之電影明星的生活易,權衡下層民眾之向背與同情於提箱帶篋之國際難民難。在這情形下,我想最好旅遊者也去參觀英國山地區之夏特烏茲(Chatsworth)及西南之朗里特(Longleae)兩處大廈。則可能對「今不如昔」之一觀念增加一層縱深。兩處同為英國個人農業財富發展最高潮時之里程碑,現今已不能由私人家庭維持,只好捐作公眾博物館。我們也可以在瞻慕這財富結晶的傾間,想見當時人對工業革命遍地造成貧民窟(slum)以及因煤煙污染濃霧和圖書「刀也切不開」之倫敦也必有今不如昔的觀感。這也就是說:我們如要悲觀,可不勝其悲觀。十七世紀末季英國人口由初年之四百萬增殖至六百萬,時人即作已超過飽和點的結論。反面言之,如果我們接受「約翰蠻牛」(John Bull)之英國精神以及他們過去對世界文學和商業技術的貢獻,又相信移民之下一代必有聰明俊秀的男女對給予款待的國家作更實質的貢獻,則十七世紀大火燒不盡的倫敦和第二次大戰時德國轟炸機和飛彈毀滅不了的倫敦,仍可能在下一世紀創造更新的形貌。人類的歷史有時也像倫敦的街道,必在其縱橫曲折之中摸索一陣,才能突然發現柳暗花明之處。倘非如此,則我這篇文字實無付梓之必要。
此係小事,在其他各處恐怕是司空見慣。但是發生於有秩序及條理之英國,又出現於劍橋,就值得思量了。
我們通常忽略一段事實:英國在二次大戰之後經過一段劇烈的調整。因為既大規模的放棄海外屬地,大部海外投資亦已化為流水,戰時經濟又待復員,曾在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間幾度徘徊,但始終未醸成政變,尤無武裝衝突情事,也可見得其法治基礎之鞏固。英國經濟也曾一度甚為瞠乎很多歐美國家之後,近二十年來開發北海油田,加入歐洲市場,才產生今日繁榮現象。可是刻下又感受日本之經濟壓力。這次在英倫所見,日製汽車仍極稀少,只是豐田及SONY之廣告觸目可見。最大之電子製造者ICL則即將被富士通財團收購,刻下大英博物館之陳列亦由富士通津貼。所以瞻望情勢,只能將大量之消費轉為投資。保守黨所主持之新稅,實為人頭稅(poll tax)。驟看起來,即是劫貧濟富,也受各界指責。我們在劍橋即看到人行道上粉筆大書DON'T PAY TOLL TAX字樣。技術上新稅也確與以上通貨膨脹之作用相反,亦即要束緊腰帶,必須將全民一體投入。
我一生引為自豪的經歷,乃是旅行中外從接近最高層的旅社和舟船艙房以及最低級之艙房全部嘗試過。今日受人服侍,可是年輕時也曾服侍於人。現在看來,對經濟之發展,不能以個人人身經驗論斷。比如說:二十五年前噴射機之航空旅行仍是中等以上階級之特權,今日則日益普遍。羨富嫌貧乃人之常情。有時看到待開發國家群眾攜老扶幼提箱帶篋而來,聲音嘈雜了無秩序,不免厭惡。即此忘記了今日受有別人的印象,亦即是前日自己給別人高層階級的印象。總而言之,刻下世界經濟之發展,成為一種龐大的潮流,超越國界,不僅在每一個國家內刺|激其社會階層之流動性(social 和-圖-書mobility),也引起全球人口作大規模的移動。保守界之人士雖欲抑止,已不可得。
紐約出租汽車的駕駛人常常是外國人,有些尙不說英語。大概曼哈頓(紐約市所在的島嶼)的街道豎的是大道,橫的是街,各以數目字定名,沒有十分的高深奧妙。倫敦可不然了。其街頭既不平行對稱,也不輻射,而係處在二者之間。通常我們要去的地方又常在步行範圍之內。可是轉錯了一個彎,則可以謬以千里,而且更難找回原來的地方。我和內子犯了好幾次錯誤之後,發現了一個補救的辦法,則是全面撤退到Picadilly Circle。那樞紐的東北角Boots藥店的後方,有一家叫Regent Palace的旅館,內中有問事處,又和旅館的問事處隔離,也不管問事者係旅店顧客與否,一般應答慇懃周到,通常又贈倫敦市中心地圖一紙,還在問事者要去的地點畫一個叉,然後解釋走去的途徑,使你萬無一失。在今日的社會裏如此周到的服務還能維持多久,甚成疑問。總而言之,我們就不可想像紐約的鬧市有同樣的款待了。
我們一提到英國就牽連不斷的觸及「階級」這一觀念,此乃歷史使然。大家都知道克倫威爾是英國提倡民權的健將。可是他也說過:「這裏必須有一個貴族(nobleman),一個地方紳士(gentleman),一個小地主(yeoman),和一個莊稼人(husbandman)這是理之當然。」而且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期大英帝國之稱霸於世界,也靠社會上階級森嚴紀律整肅為骨幹。我們曾看到一營英軍能由一個軍士長(sergeant major)口令之下指揮操作,了無差錯,嘆為觀止。其後面側面社會組織及社會紀律使然也。即在十八年前我們初履足英倫時,舊日風尙仍不斷表現於眼前。任服務性質工作者絕對循規有禮。接受服務者也必抑制盛氣凌人之氣概。雖不滿意,亦只稍示顏色,而不能見諸言表。(不然何以被稱為gentleman?)今日如此之禮尙已有顯然之衰退。
即是前述社會組織與社會紀律也包涵著一個時間因素,其側面後面也帶著若干不公平的成分。十九世紀的英國法令森嚴,尙有婦女兒童偶犯偷竊小事被處吊刑的情節,至今讀之不覺毛骨悚然。即遲至一九七三年我們寄寓於劍橋之日,當地有人被告引用業已用過的巴士車票,所規避的車費不過兩毛左右,被判徒刑一年,以至輿論亦指責處罰過重。(歐洲很多國家內公共交通工具讓乘客自動買票,自動在機器上截洞作廢,查票員只不時抽查,惟近時如倫敦地鐵已用和*圖*書電子機在出站收票時審查。)至於社會階層則學校制度分為兩途,兒童在十二歲即區分為白領(white collar)及藍領(blue collar)。所以其秩序與條理並非平白產生,這些因素也都前後連貫。我們也可以想像大英帝國馳譽海外之日,其軍民不是沒有付出相當代價。
是否各色情形都是今不如昔,都在每下愈況?這是一個牽渉到多方面的問題,不容片面的答覆。首先我們即須認清:今日旅遊者所見到的倫敦雖說內中有不少的古蹟,但是其中各種建築,而尤以各種紀念碑像大部係前世紀及本世紀初年新添。有如跨伏爾加方場(Trafalgar square)之高柱係紀念納爾生,彼乃摧毀拿破侖海軍之英雄。場中二人銅像紀念第一次大戰時日德蘭(Jutland)戰役之海軍將領Jellicoe,Beatty;又二人銅像紀念征服印度之陸軍將領Napier,Havelock。威士敏斯特(Westminster)之寺院雖創於十三世紀,其旁哥特式之英國議會則建於十九世紀中期,前後經營三十餘年。其鐘塔稱為「大朋」(Big Ben)者則造於一八五八年。大英博物館建於一八四七年,倫敦塔橋建於一八九四年。這大都會裏的重要界標既如是,很多住宅區的設計興建也大概同時。可是十九世紀是大英帝國揚威世界之日,在對外關係近乎完全採取主動,當日米字旗之下國庫也空前膨脹,這種情形,可一而不可再。迄今也沒有另外一個國家能夠如是之行動自由。
舉一個例,劍橋各學院之門房稱porter,掌管進出,有管家(butler)之身分。一般衣服精緻整齊,較大學教授及各學者有過之無不及。他們嚴格的督視內外,對後者卻又站在從屬地位。這一次我看到如此之門房,與一位訪問學者口角。聽口音,後者也是英國人,所爭執的來由為學者所預定購買之《倫敦泰晤士報》因門房及值班交代貽誤而未在報販來時留下。這位學者不斷的指責。門房即說:「我已經說sorry(對不起),但是我們不是職業的新聞紙發送者。」說時聲色俱厲,毫無sorry態度。對方也更加追究,在指責之後又質問:「難道你們有錯而不能改?」
不少情形之下,我們必須借重於計程車。倫敦的計程車仍然保持著它的特色,不是一般的汽車充數,而係特製,車廂成方匣形,容積龐大。三、四個乘客帶著行李尙綽有裕如。而且車身高,乘客只要稍一彎腰,而用不著匍匐進出。計程車價也不特別昂貴。如果三、四個人坐計程車,通常較地下鐵(英國人稱為tube)便宜合算和*圖*書。談到熟練門道,這才是倫敦計程車的駕駛人之所長,原來倫敦的大街小巷,縱是縱橫曲折,實際無不互相貫通。計程車總是經行不意的地方,最後才脫穎而出。有些小巷看來拙蹙不堪行車,他們也能縱橫來去。
社會上的變遷也影響到環境。倫敦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乃是很多幽靜的住宅區。這樣的住宅區分佈於各處,各以其mews為基點發展。Mews譯為馬廄,可能過去為馬廄,或預為指定作馬廄之空地,所以地區寬曠。通常住宅不逾三層樓,環繞這空地建造,當中栽植樹木,所以景色優美,氣氛芳馥。加以各種店鋪甚至郵政局都近在咫尺,有大城市各種方便而無其弊,多數美國電影明星退休後在此置宅,前述計程車穿梭而過的也多經由如是之住宅區。可是也因經濟發達之故,近日人煙鼎盛,開臨街餐館的也愈多,質量上也有大不如前的觀感。
如此這般的情形,剛一履足於英倫,第一印象即為經濟狀況舆物價。本來英國的通貨膨脹,已相當的可怕。回顧一九七二年第一趟來英時,英鎊還是一個很紮實的單位。如果銀行支取二百鎊,出納員必道歉,要到內面驗證存數,「因為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我也曾親眼看到有Sir和Lady貴族銜的顧客(甚可能因學術上的成就封爵),和一般人站隊去支取三、五十鎊。今日則很少的人還認為兩百鎊是大數目了,也沒有再到銀行裡兌取零用錢。以金融卡支錢的機器裝置於牆壁之內,到處都有。十年之前英鎊已不如前,可是仍為一個基本單位。這次我們來英,帶有以前留存的一鎊紙幣,至此才知道業已作廢,即銀行的兌換也已過時。新鎊為銅幣,面積小而肉厚,以便和以前所發的貨幣面積大而值價低的有分別,也只當作零錢使用。我們以美金作本位的遊客,更有一項苦處。一九七〇年間美金值高而英鎊低,又一路從每鎊二元四角的兌換率跌入二元大關,一度與美金的價值接近,而物價還沒有趕上,所以我們佔便宜。內子也說:「We save a dime here,a nickel there」(我們此處省下一毛,那裏掙著五分。)今日則他們以英镑作單位的物價和美國以美金為單位的物價在數目字上已有扯平的趨勢,而英鎊在最近又回漲接近美金二元。這也就是說以前物價廉,我們錢多,他們錢少。今日這三個條件全與以前相反,好像逼著我們將以前所佔便宜退還回去。通貨膨脹的情形也可以在報紙上「求才」的廣告看出,內中所提及的薪水數,以前英國常只有美國同樣工作者六成左右,今日至少業已扯平。
通貨膨脹使個人感到踟蹰,可是在全國經濟的發展,並不m.hetubook.com.com可少。因為這是重新分配財富最簡捷的辦法(所述與惡性通貨膨脹,即政府無法籌謀支出,全賴印鈔塞責,以致整個經濟崩潰的不同)。通貨多物價必漲。然則物價高工資也高。短時間內後者可能趕不上前者,而以某種社會階層中尤甚。可是長時間內則一般生活程度為之提高。現代經濟之發展有賴於生產者也為消費者,於是市場擴大,大規模之生產與分配才能引用科技,將成本降低,使昨日之奢侈品成為今日之必需品,在過程中不得不多發籌碼。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John Robinson)不久之前去世。她在著書立說時不否定馬克思所謂資本家對工人之「剝削」(exploitation)但是她指出在經濟已展開的社會,雖剝削而不以為苦。悲慘世界全在未開發國家之內。當中生活程度之不同超過階級鬥爭之意識形態也。
我所擔心服務性質的事業不能繼續,一方面根據個人經驗,一方面也是猜想經濟條件高度活躍的情形下之必然。倫敦市中心去希則羅(Heathrow)飛機場約十五哩。一九七三年我岳父母來英倫訪問我們後回美,因為他有心臟毛病,我就替他包了一部計程車,預定天明扣門來接,車價只十二鎊。一九八七,即三年前,我們飛機在加特威(Gatwick)機場下落,本來那邊也有地鐵直達維多利亞火車站,只因為我們一夜未眠、疲憊不堪,我們拖著行李,看地圖加特威也並不見得較希則羅相去要遠得多。於是與內子商量後決乘計程車去倫敦,豈知車費鎊數川流不息的在計程表上跳出,彼伏此升,其快無比,加以那天M-23O公路又在修路,到旅館車費已一百十鎊。那天我們下榻的地方乃是柏克(Buck)旅舍。這也是我自稱倫敦裏手而吃虧的地方。一九七〇年間,我們來此多次,柏克可算當日眼下價廉物美的地方,住宿仍照英國「床與早餐」(Bed and Breakfast)的辦法計算,成人八鎊一天,小童減半。這旅館地位適宜,靠百貨公司哈羅(Harrods)及維多利亞博物館都近在咫尺,既方便又安靜。也不知我們來去不在之間,這旅社也已易手,改稱波芙花園(Beaufort Garden)一等到我們把計程車打發去後,開始填住客單時,才發現舊日之客棧,一經粉刷重新裝備,已成今日之時髦旅館。「床與早餐」成為往蹟,現在的價格,雙人房每天一百鎊。所以我們才履足於英倫兩小時,已花費去了預定三星期旅費中相當數目之一部份。後來回美偶閱旅行雜誌,才知道波芙花園現為倫敦優秀的小旅館之一。老闆和經常顧客同為演出界聞名人物,只是不知其最近房價幾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