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自信自在就快樂

作者:楊惠玲
自信自在就快樂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積極理性的人際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積極理性的人際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都可能經歷重大的傷痛,在悲傷的幽谷裡,我們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自責,也有被背叛、被傷害的怨恨。可是雖然那些傷害那樣的痛,我們卻總是緊緊的抱著不放,因為那些痛苦太深刻了,似乎我們不能不做些什麼便放手。我們認為如果沒有那些受傷的過程,生命將會更完美,所以我們必須用自責、用怨恨、用報復來求得彌補,即使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還擊,我們也要以「受害者的形象」讓對方在我們的內心牢房裡服刑。可是生命不會因為我們的自責而回頭;而和*圖*書別人是否因為我們的詛咒而得到懲罰,我們不清楚;別人是否因為我們的受傷而內疚,我們也無從求證。而我們緊緊抱住傷口的結果,卻使生命在自艾、自憐、自貶中停滯不前,找不到出口。結果我們自責,卻喚不回失去的一切;我們想懲罰別人,卻懲罰了自己;我們希望獲得彌補,卻換來更深的失落。
怨恨生命對我們不公,是我們無法寬恕的最主要心結。我們希望彌補過往的失落,可是生命卻無法回頭;我們也希望傷害我們的人有朝一日能走到我們面前來祈求hetubook.com.com原諒,甚至做一些補償。可是即使如此,生命也回不了原貌。我們的傷痛不會因此而減輕,我們的怨恨不會因此而消失,我們的生活不會因此而改變。我們希望自己更快樂、更成長、更有力量,不是靠著別人的贖罪,而是靠自己改變。
就像許多「兵變」的故事,德清也發生服役時相交四年的女友移情別戀,在寂寞的兵旅歲月裡,傷痛有如那首反覆播放的歌曲——〈你是我心中的傷痕〉。
我極喜歡一幅布袋和尚圖上所題的文:「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和_圖_書」。行經生命幽谷時,我們總是不知不覺的背起許多可能無用卻沉重的布袋,雖不堪負荷,卻不甘心放下,於是為了應付這起沉重的包袱,空自蹉跎歲月。
走出悲傷最好的方法不是自責、懲罰,而是寬恕自己、寬恕別人。
母親和父親在晴芳小時即告仳離,相依為命的晴芳和母親情若姐妹,因此當母親過世時,晴芳頓失依靠,她無法承受失去母親的事實,更遷怒於父親。
就像一場熱烈上演的雙人劇或玩得興高采烈的遊戲,突然對方轉身離去,甚至更換了同行的伴侶,你被迫退出,只能走在和圖書後頭。你感覺被遺棄,而遺棄的空間裡充滿了痛苦、空虛以及找不到解答的困惑,那種折磨猶如作繭自縛,越纏越緊。
一位婦人因喪子痛不欲生,她請求天神將失去的孩子還給她,天神說:「如果你能在人世間裡找到不曾因失去親人而痛苦的例子,我就把孩子還給你。」婦人歷盡千山萬水,發現人世間的每一個人都曾經歷失去親人的傷痛,終於了解也接受了生命的際遇。
寬恕雖然不會使得傷痛的疤痕消失,也不會使已發生的事改變,但在寬恕的過程中,我們雖然仍和傷痛並行,但因著我們對自己和對傷害m.hetubook.com.com者的寬恕,使我們的心靈平靜,使我們在不自溺於受苦的情緒下,得以騰出空間去欣賞人世間更美更好的景色。至於悲傷,留給時間吧,時間將是最好的良醫。
第三者的出現,使雅麗的婚姻亮了紅燈,她堅持維護尊嚴,帶著孩子走出婚姻,然而背叛的滋味仍然芒刺在背,而面對孤寂的夜,她的心中有痛也有恨。
所以走出悲傷的最好方法不是自責、不是懲罰而是寬恕——寬恕自己,寬恕別人。寬恕不是對他們的厚愛而是對自己的包容;寬恕是放下、是釋放,是為了消除傷痛,好讓我們邁步向前。
曾聽過一則故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