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閒思錄」係錢穆先生探討中西文化比較之著作,在哲學、科學、宗教、政治、社會、人生會合等多方面均有討論。先生自言,『歷史限於事實,可以轉就本己真相即明,而文化則寓有價值觀,必雙方比較,乃知得失』。「湖上閒思錄」就人文與自然、精神與物質、情與欲、理與氣等項進行比較,抉隱發微,不尚空論,為治中國文化者所必當研讀。
叔本華創作的《愛與生的苦惱》講述了:唯有站在最高的立場,才能獲得絕對的真理。
慾望越強烈、越貪求我欲之滿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越多越深。
一個人的認識愈明晰,智慧愈增加,他的痛苦也愈多,身為天才,苦惱最多。
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和倦怠之間擺動,這二者就是人生的終極要素。
妄想產生的歡喜愈大,一旦消失,所得痛苦也愈深。
儘管人生多熙攘紛雜,但對它的眷戀、對死亡的恐懼,原本就是幻想在作祟。
當我們快樂時,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當處在痛苦中時,則覺得度日如年。
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在他酣睡時,而不幸的人最不幸的時刻,就是在他覺醒的瞬間。
親情經常擊敗自私心,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以維護子女。
苦惱並非從外界注入,它就像流不盡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們心底,但一般人都視而不見。
《人面獸心》(La Bête humaine,又譯《衣冠禽獸》)是法國寫實主義作家左拉的《盧貢.馬卡爾家族》系列第十七部作品,發表於1890年,描寫法國西方鐵路員工的生活。
主人翁鐵路工人雅克.朗蒂埃(Jacques Lantier)因自己的父祖輩酗酒,在他血管中流淌著是腐爛的血,他老是懷疑自己患有遺傳性的精神病,總是精神恍惚,做出一些奇怪的事。一次偶然的旅途中,盧博(Roubaud)在火車上殺了妻子塞芙麗娜(Séverine)的情人——格朗莫蘭(Grandmorin),在返回自己車箱的途中,正巧被朗蒂埃撞見。但在案發後警察著手調查時,朗蒂埃隱瞞了這件事,並且一再為他們開脫,使得盧博夫婦有不在場證明。夫婦夫婦和他成為了朋友,朗蒂埃更愛上了塞芙麗娜。後來,朗蒂埃和盧博妻子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塞芙麗娜要他殺了盧博以證明他是愛她的,朗蒂埃卻不敢下手,塞芙麗娜決定疏遠他。朗蒂埃再見到她時,要重新爭取對她的愛,不料他得知塞芙麗娜有了新歡。在一次舞會後癲癇症發作,他把塞芙麗娜掐死了。第二天早上,朗蒂埃本人從飛馳的火車上跳下山坡自殺。
本書是羅家倫在動盪不安的抗戰時期,為青年建立的積極生活的思想與方法。舊價值觀瓦解,新價值觀尚未建立,從動搖、追求到幻滅成為不少青年的生活寫照。羅家倫具體地引導青年建立力行、創造、大我的人生觀,實踐有生命力、有意志力、強者的生活,以及發揮理想、智慧、人格的力量。對於今天的青少年,這套人生哲學的建立也勢將裨意無窮的。
詭辯是很抽象的思維,但它又是通過具體的詭辯事例體現出來的。本書以講故事的形式,對中外歷史上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大量詭辯事例加以整理分類,應用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對它們進行邏輯分析,指出錯在何處。說明任何詭辯都是由於違背了正確思維的規律和規則而形成的謬誤,並進而揭露詭辯的實質和危害。
本書以講故事的形式,將搜集到的中外歷史上以及現實生活中160個詭辯故事加以整理分類,應用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對它們進行邏輯分析,指出錯在何處。說明任何詭辯都是由於違背了思維的規律和規則而形成的謬誤。
.本書講述的只是一些最常見的詭辯手法,通過對許多具體、生動的故事中的詭辯實例的邏輯分析,使讀者對詭辯的特徵和本質獲得一個基本的瞭解。
.把詭辯事例分類歸納到形式邏輯的理論框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同一邏輯錯誤可以有不同的反映形勢。
.本書文字流暢,故事情節生動有趣,邏輯分析簡要精確,擊中要害。閱讀本書,既可以獲得初步的邏輯知識,又能提高對形形色色詭辯的識別能力,提高辯論能力。
.每個專題後面附列了思維訓練題,可以供讀者分析和解讀。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每個人都會時常面臨來自生活、工作和社會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式和心態信念等等決定了我們一生的成敗。不論幹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都試圖盡量避免失敗或走彎路。《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正是你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輕鬆而瀟灑地生活的一盞明燈。
《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畫龍點睛的點評,使讀者在輕鬆中得到有益的啟迪,學會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少一些敗。
把你當成一個建造生活木屋的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能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惟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通過《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的故事,人們才能理解更深的人生哲理。
一個國家的前途,在於公民所受的教育、公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馬丁.路德
自1871年本書在英國問世以來,它就在世界許多國家每年不斷重印,在全球暢銷130年而不衰,被譽為「文明素養的經典」、「人格修練的聖經」。
這是一本暢銷全球130年的美德書,不受原作時空的限制,對人類發出積極而樂觀的訊息,主題包括:家庭教育、良師益友、勤奮工作、道德勇氣、自製自律、溫和性情、優雅的風度、偉大的愛情,以及高貴的品格。書中舉出許多歷史人物的榜樣讓我們依循,例如:但丁、莎士比亞、馬丁。路德等,它被譽為「人格修練的聖經」、「文明素養的經典」,期待讀者一起加入智者、仁者、勇者的行列。
作者山繆爾‧斯邁爾斯是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被喻為「西方的成功學之父」、「卡耐基的精神導師」。一百多年來,他的作品不斷印行,影響世界各地無數的讀者,本書更獲得《時代周刊》、《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權威性刊物一致好評,歷久彌新。
在當今這個只追求物質的時代,我們絕不能忽略思想的價值。在培養年輕一代的能力時,更不該忘記培養他們高貴的人格和品行……這一本能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益處好書——《時代周刊》
斯邁爾斯先生的這本書表明:我們那脆弱而不完美的人性,可以達到多麼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境界,可以發展擁有麼真實而高貴的人格——《紐約時報》
作者探討了品格在人生過和中的巨大價值,他提醒我們:應從偉的人生命經歷中記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本書內容蘊藏的強大生命力是超越時空的……——《泰晤士報》
《品格的力量》一書已經具備經典的……若是每週固定小時,品讀其中幾段,且念且思,將會是帶領我們走向幸福的人生的燈塔。——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佩榮
世界不是一塊淨土,但心靈卻可以是一塊淨土;
外面的世界很熱鬧,但內心的世界卻可以很安靜。
我們常常也會想要熱鬧,但內心能安靜的人更有力量,甚至更幸福。
因為這種力量或者幸福的源泉不依賴於外界條件,而來自於自身。
《沉思錄》原為古羅馬皇帝奧勒留自我反省與對話的札記,為其發自內心、不經雕琢的真摯文字記錄。奧勒留在生命最後的十年間,歷經戰亂、災難和帝國的衰落,卻在紛擾之中創作了這部寫給自己的十二卷書。這部不朽鉅作是人類有史以來所進行的最偉大的自我心靈交流之記錄。
本作為北京大學教授何懷宏於1988年完成的重要譯著,20年間廣為流傳,並為當今翻譯界評為極具正確性的權威譯本。他以深入閱讀《沉思錄》多年的感悟,與讀者分享其為此部作品感動20年的所得。
瑪克斯的《沉思錄》是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最後一部重要典籍。瑪克斯並不曾努力建立哲學體系,所以在《沉思錄》里我們也不必尋求一套完整的哲學。他不是在作哲學的探討,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現一種道德的熱誠。我們藉此可以想見其為人,窺察其內心,從而對于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全書共計12卷,此版譯文出自大師梁實秋先生之手。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