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討論人類的古老問題,也針對現今的現象加以探討,那便是表達出一個人如何透過適切的信仰而活得歡喜自在。
佛陀在他的教誨中,提供了我們道德行為的準則。他認為,人雖然生活在無常的痛苦中,但是只要我們學會了認清自我,並依循佛法去自我持守,便能體會到實質的幸福和喜樂。
佛法不是要人拿來做學問的,而是要人在尋常生活中引導自己,發覺生命的意義及目的。
厚黑學,是李宗吾在滿清末年發明的,分三卷,上卷厚黑學,中卷厚黑經,下卷厚黑傳習錄,民國元年,在成都公論日報,逐日登載。這本是寫來開玩笑的,不料從此以後,厚黑學三字,竟洋溢乎四川,成一普通名詞。
本書立論精闢,值得再三細讀,不論同意或反對均有收益。
《夢的解析》作者佛洛伊德昔日的愛徒、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阿弗雷德.阿德勒帶你積極找尋生命的意義,告訴你自己應該怎樣過好這一生。提高自制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心理學著作,作者在心理學發展史上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擁有相當高的地位。
愈來愈多受它影響的人認為,阿德勒對心理學的貢獻超過了佛洛伊德,這不僅是因為其提出的自卑與補償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實際作用與直接影響,還因為其心理學在心理學歷史中已成完整的體系,如心理學家墨菲所說:「阿德勒的心理學在心理學歷史中,是一個沿著我們今天應該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方向發展的心理學體系。」
相信閱讀本書,您一定會對阿德勒及其心理學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並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有一個更全面的理解。
《中國文化要義》從集團(集體)生活的角度對比了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進而提出了中國社會是倫理本位社會的重要論斷,並根據對中國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倫理組織社會,進而實現中國社會改造的出路。作者還考察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結構,既批判了中國文化的病詬,也揭示了中國民族精神的要旨。
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每個人從少年起就迴避不了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於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
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入手來探討:
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歷史悠久、廣土眾民,以至於面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禦?
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國文明那麼早就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出像樣的科學體系?
《中國人的生活智慧》是林語堂在中西方文壇的成名作之一,大師以主人翁意識向世界展現著中國及其勤勞而樸實的子民,他用特有的手法和筆調廣泛而深入地描繪了國人的生存狀態,並從文化、歷史、社會和環境等角度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研究,《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將從獨特的角度完整呈現華夏大地的風物人文和民族性格。
林語堂,現代作家,學者,國內外享譽盛名的幽默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主張「幽默」、「性靈」,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論語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吾國與吾民》是林語堂第一部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的英文著作。林語堂在書中用坦率幽默的筆調、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精神狀態與嚮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藝與生活情趣。林語堂甚至在自序中自述:我敢坦白,是因為我不以我的國家為恥。我敢揭露,是因為我未嘗放棄希望。
因林語堂秉承著憂國憂民乃至愛國愛民的思想情感,因此儘管《吾國與吾民》描寫了中國人存在著種種落後、保守和愚昧的精神狀態,詳盡地剖析了消極的「國民性」,但並不使人感到他是有意在醜化中國人,而是足以引起人們的反思;而且本書對中國人的人性分析透切而且直接,他將國民的行為指導高度地概括在「情理」二字中,時至今日,仍然準確而且恰當。近代作品中與之相近的是,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
在本書中,作者娓娓道來,在廣闊的生活中選取了十個側面:價值、官學、倫理、信仰、物化、創造力、文學力、愛與情、情與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質。
舊有的社會轉型、倫理道德重建,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物化、官學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價值、官學、倫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這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文學刊物卻日益萎靡,我們需要文學,去體味生命的過程。中國社會很早就進入了理性時代,而神話的缺失,卻過早帶走了我們的童年和想像力。愛是一生的功課,如果可以真正誠實地面對問題,就不會有那麼多情與欲的掙扎。「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來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學會停下腳步,享受綠色和有機的生活。
蔣勳的文辭優美,直指本質,悲憫卻並不憂傷。在這個問題迭出的時代,帶給我們一種發自內心、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生活的藝術」是幽默大師林語堂最為人知的著作,最早以英文的方式書寫向外國人講述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他自稱是「有東方精神也有西方精神的人」,也是少見深刻了解中國又能以優美英文風靡美國的中國人;是難得肯面對中國民族性的優、缺點,不避諱批評中國是根本敗類民族,卻又有意願、有能力為中國辯解的中國人;是罕見真切明白西方人,尤其美國人之所好,在投其所好時又能維持民族風骨的中國人。
最足以代表上述這些複雜特色的著作,就是「生活的藝術」一書。它是中國作家高踞美國暢銷書籍排行榜第一名長達一年的唯一著作;也是林語堂譯本最多、銷路最廣,也最膾炙人口的傑作。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瞭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
蔣勳的「孤獨六講」,深入討論這六種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孤獨議題,孤獨其實並不可怕,這些孤獨造就了社會裡「特立獨行」的個體,他們不因群體價值而妥協、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孤獨,而給予社會創發新意的可能。珍視孤獨感產生的瞬間,當我們與孤獨共處,我們將更瞭解自己。
猶太裔美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埃利希.弗洛姆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分析社會學家。
《愛的藝術》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32種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
《愛的藝術》中最偉大的貢獻無疑是糾正了弗洛伊德關於愛情與性有著莫大關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後者決定前者的錯誤判斷,同時提出了一個人積極的、引人向上的愛情觀。愛情不再是被巧克力和玫瑰包裹下的生殖衝動,也不再過於褊狹地指向男女之間的性別之愛。
此書的人本觀點尤其值得稱道,作者認為愛情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統一的不二之途,也是人類擺脫人際孤獨感的必然之路。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統一的前提就是擁有愛的能力,這能力是能將愛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的因素,比如奉獻、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每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茫茫人海中尋求另一個獨立的個人來實現統一,擺脫孤獨,這就是愛情。歸根結底,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事,而非慾望的事,也非人類本能的事,這裏的人不是被本能與慾望所驅使的野獸,而是能將本能與慾望控制於掌中並以人類高尚的精神性作為應答人類生存問題答案的理性人。
弗洛姆還談了許多愛情的錯誤形式並在書的最後一章詳細闡釋了愛的實踐,紀律、集中、耐心、興趣和相信他人、克服自戀、積極活動分別是必要條件和特殊條件。其實,這些東西與其說是獲取愛情能力的條件,還不如說是一個人理性生活的條件,不論你是不是打算去愛別人,只有你生活在這世界上並有著擁有美好生活的願望,作為一個個體,你需要去獲得這些條件,唯有如此才能在與他人的聯繫中收穫快樂和對生命的感悟,而非如一個傭人匹夫般庸庸碌碌地過一生。
《愛的藝術》實在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小書,對於我來說是一場愛情觀上的撥亂反正,對於很多以對愛情嘲諷與不屑來逃避自己的生存困境的宅男們來說,也是一場深刻的教育,弗洛姆本人也以自己的幾十年的感情生活詮釋了愛的藝術需要時間的打磨,但是愛的本體——人要對未來與當下充滿生活的信心,而不只是活下去的生存慾望。愛不應成為一聲嘆息,一場絕望的苦旅,而應成為生活激昂奮進的目標,成為一個對世界慷慨的贈與和人類不朽靈魂的禮讚。
隨心所欲一些,順其自然一些,簡單一些,於是也就輕鬆了一些。總聽到有人經常說自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中,不知道在投入之前,他的心是否達到空的狀態。心不空,怎麼能去投入?茶杯里已是滿滿一杯水,還怎麼去續水呢,心裏有太多的事纏繞著,又怎麼能投入到眼前的正在做的事中呢。
對於性愛,大概也是這樣,拋開所有的雜念,心空了,於是,任何一絲微妙都能在心中銘下痕迹,任何一點感受,都能感覺到震撼。如此這般,還會有乏味或者不滿足嗎?
《社會性動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伊里亞德.阿倫森(Elliot Aronson)出版的一本社會心理學的著作,它被稱為「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Revue des QuestionsScientifiques的評價)。本書從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暢銷數千萬冊,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內最具影響的著作。作者伊里亞德.阿倫森是美國心理學會110年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所有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傑出研究獎(1999年)、傑出教學獎(1980年)和傑出著作獎(1975年)。
《社會性動物》是一本講述人際關係的心理學著作,涉及情感、移情、偏見、攻擊性、從眾性和利他行為等諸多方面。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本書提供了科學的答案:為什麼企業熱衷於用明星做廣告?為什麼有人溺水時圍觀的人卻不伸以援手?為什麼人們會相信邪教?為什麼受過教育的人也會盲目服從宗教領袖.即使讓他自殺也在所不惜?本書內容嚴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被譯成14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發行,吸引的讀者之多令其他任何一本社會心理學教科書都難以企及。
松下幸之助認為人生只是生產、消費和度日而已;頂獨持的說法,但詳讀之後,才發覺松下幸之助真是有過人之處,有許多令人佩服的見地和理念。本書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在松下的為人之道中,特別強調率直的重要。他認為,一個人有率直心,才能站在真理一邊,看清事物的真相,找出應對世事的方法。他認為率直心的十大要素是:(1)不可有私心 (2)懂得傾聽 (3)寬容 (4)看清真貌 (5)洞察真理 (6)謙虛學習 (7)隨機應變 (8)處之泰然 (9)認清價值 (10)博愛。
大千世界,魚龍混雜,陷阱重重,危機四伏。面對這炎涼世態,如想游刃有餘,不學一點拍馬之術,那真是困難之極!
縱觀古今中外,有多少志士在人際關係上栽了跟頭,懷才不遇,抑鬱而終﹔有多少有才之人踏入社會就無所適從,得不到賞識。悲劇的根源,不是拒絕﹁拍馬屁﹂這門藝術,就是悟不透「拍馬」二字。
《馬屁經》集中國拍馬藝術之大成,招招實用,戰無不勝。學得一招半式,便可使你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如果您現在仍處在苦幹無法竄升的低層階級,請您嘗試一下拍馬之術吧!
我們不去學拍馬害人,但卻可以在坎坷人生道上找個護身符。本書實在是隨身必備的寶典,不可不讀,且應常讀,也許您也可悟出一兩招,受惠一生。
人生或企業之成敗與經營者之胸襟、抱負、和策略息息相關。不論是人生或企業經營,松下幸之助的經驗和理念頗值得一讀。
在不斷變動的人生迷宮中,你的乳酪在哪裡?
●史上最暢銷的寓言經典,熱賣超過2400萬冊!
●長踞《華爾街日報》排行榜6年、《紐約時報》排行榜5年!
●概念簡單,成效卻很驚人!蘋果、惠而浦、美林等國際頂尖企業推薦教材!
從前從前,有兩隻小老鼠「嗅嗅」、「快快」和兩個小小人「哼哼」、「哈哈」,他們每天都在一座迷宮裡跑來跑去,努力尋找自己心愛的乳酪,有一天,終於在C號乳酪站找到了。
他們每天都固定來這裡,開心地大飽口福。不同的是,嗅嗅和快快仍隨時警覺著四周環境的轉變,哼哼跟哈哈卻因為太安逸了,根本沒察覺到情況早已悄悄起了變化。
這天,哼哼和哈哈照舊來到C號乳酪站,發現乳酪竟然不見了!
「這是怎麼回事?到底是誰搬走了我們的乳酪?」
面對這場相同的變局,小小人和小老鼠的反應卻大不相同……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原本是史賓賽.強森博士激勵自己的小故事,出書前已在大眾之間口耳相傳了二十年,出版後的影響力更無遠弗屆,深入家庭、企業、學校等許多不同領域,改善了全世界無數人的生活。我們都在人生的迷宮中追尋想要的「乳酪」,然而,找到的乳酪可能被搬走,人生也隨時可能有變化!這個老少咸宜的寓言故事將教我們如何預知轉變、做好準備,一旦變動發生了又該如何因應,並改變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跟著乳酪跑,獲得更大的成就、滿足與快樂!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