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鬚溝》主要講為人耿直的老藝人程寶太,原賣藝為生,因遭惡霸地痞黑旋風毒打,逃到龍鬚溝居住,依靠程娘子擺攤賣香煙過活。
寫作話劇劇本《龍鬚溝》是老舍創作史上一次最大的冒險,因為故事背景發生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臭溝渠,而他要描寫的內容,就是住在臭溝渠旁邊的老百姓的生活百態。要將溝渠搬上舞台實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老舍在劇本中,透過描寫一個由程瘋子、王大媽、丁四和趙老頭等四個家庭組成的小雜院在解放前後的不同,對中國社會在1949年翻天覆地的大改變,作出了一種令人信服的解釋。這齣戲的成功令老舍榮獲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茶館》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北京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
裕泰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家業興旺起來,為此八方應酬,但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現實所壓垮;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
話劇劇本《茶館》是老舍在1957年為配合宣傳憲法而創作的,當老舍把劇本朗讀給劇院人員聽的時候,大家都一致建議他利用其中的一場茶館戲改寫成一齣獨立的戲,老舍欣然接受了這個提議。
由於老北京的茶館生活是老舍非常熟悉的,所以他很快就把劇本寫好,幾乎是一氣呵成。當老舍把這份新劇本念出來的時候,剛讀完了第一幕,曹禺先生即顯得十分雀躍,大聲地說:「這是經典!」不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總導演焦菊隱先生將這部戲搬上了舞台,演出非常成功,並成為保留劇目,後來《茶館》更被帶到世界各地演出,被譽為是「東方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少年漂泊者》是蔣光慈的第一部小說,完稿於一九二五年十月,翌年一月由上海亞東書局出版。作者自稱這是在「花呀,月呀」聲中的一種「粗暴的叫喊」。
這部書信體的小說,如泣如訴,歷數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此身飄泊竟何之?人世艱辛我盡知。」這位少年,父母被逼死,成為天涯孤子,飄泊少年!他當書童、當乞兒、當學徒、當工人,最後進黃埔軍校當兵打仗。他備受凌辱,目擊風塵,社會的黑暗盡收眼底,人間的狠毒盡在此矣!小說有關的描寫,成了中國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五年期間的社會縮影。本書對當時正在懷疑、探求和尋找出路的青年帶來深遠的影響,竟於七年中再版十五次。
《在貴州道上》是蹇先艾的代表作。作家以冷靜的筆調刻劃了貴州山道的險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蒙昧的精神狀態。人與環境均屬於或處於一種特別而極端的狀況,讀後留給人們的印象自然極為深刻。
《懷念狼》是部敘述無羈,寓意豐饒的長篇小說是一闕尋找天人合一的祈歌,作者苦著三年,歷經四次修改後完成。獵人、記者、爛頭在為商州尚存的十五隻狼拍照存檔的差途中,血光之災比比皆是,妖夭奇遇倏然叢生,詭事異象迭出不窮,上帝把顛覆一塊文學樣板的策源地給予賈平凹之時,已經洞察到這位小說英雄會縱情高歌地開拓文學的疆域,將一部奇書傳到人間。
《廢都》描寫的是古城長安,本文為賈平凹的力作。獲《人民文學》1991年度優秀作品獎,背景廣闊,用典甚多,寓意也可謂深刻。
長安城上千年的歷史沉積,給作者提供了極大的發揮空間。在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中,有關性方面的敏感描寫,也是本書令人爭議的一個主要話題。亦曾有人拿《廢都》與《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和《紅樓夢》相提並論。雖然受詬甚多,但本書名氣非常之大。一時沸沸揚揚,如同霧裡看花。
賈平凹是《紅樓》解人,他在《廢都》中的藝術雄心就是達到那種《紅樓夢》式的境界:無限地實,也無限地虛,越實越虛,愈虛愈實。
一部《廢都》是一張關係之網。《廢都》一個隱蔽的成就,是讓廣義的、日常生活層面的社會結構進入了中國當代小說。
賈平凹復活了傳統中一系列基本的人生情景,基本的情感模式,復活了傳統中人感受世界與人生的眼光和修辭,它們不再僅僅屬於古人,我們忽然意識到,這些其實一直在我們心裏,我們的基因里就睡著古人,我們無名的酸楚與喜樂與牢騷在《廢都》中有名了,卻原來是古今同慨。比如樂與哀、鬧與靜、入世與超脫、紅火與冷清、浮名與浮名之累……
——勇敢地表達和肯定了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心,勇敢地質疑和批判了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靈魂。此即《廢都》。
張曼娟說:「他明明知道這世界千瘡百孔,不能細究,卻一點一滴的補綴著,儘管個人的聲嘶力竭,顯得如此薄弱,到底堅持下來了。甚至還帶著微笑。」
郭強生說:「他的文章跟他的人極為接近:自然、寬厚,不失赤子之心,更重要的是,時時用心,對事事皆有情。」
侯文詠自已說:「珍惜在生命邊緣和我們一起奮鬥的人。」
在溫暖中逼視人性,在無奈中考驗真情,十六篇「白色」的故事,侯文詠細心精選的代表作品。
侯文詠創作生涯迄今唯一的短篇小說集!
從《大醫院小醫師》到《白色巨塔》,侯文詠醫院文學的創作原點!
縱使這世界一片荒蕪,他的故事中仍有不變的溫柔與熱情……。
如天使般帶給身旁人們歡樂的病童,卻逃不過病痛與人世現實的折磨。耗盡半生治療病患的醫師,也無法抵抗救人的龐大壓力化成夢魘日夜相隨。還有看透生死卻看不透人心的憂鬱名醫、囚困書堆中賭上青春的醫科學生……。這十六篇以醫院為背景的「白色」故事,不僅有對真相的反思和公義的控訴,更有侯文詠與病患同悲的無比溫柔,而或許正因為這樣溫柔的文字,也才能讓每一個登場人物都栩栩如生、觸動人心。
從《大醫院小醫師》到《白色巨塔》,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背後,其實是侯文詠二十多年創作生涯的醞釀累積,而本書更是侯文詠迄今唯一的短篇小說集,是了解其創作脈絡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品。其中歷久不變的,除了醫療體制內的荒謬與苦難,還有侯文詠筆下一貫的溫暖與自省,不容錯過!
「短篇小說集收集了我最早期的創作。這些大部分內容都和醫療有關的作品,是我年輕初次面對醫療體系的衝擊時的熱情。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我在寫作上的初戀。還好有初戀的那種唯一,給我一種心安理得。讓書被再印一次,故事被再說一次,小說被再讀一次。或許,也讓埋藏在生命中許多不會再發生了的那些唯一,再度重現。」
——侯文詠
《白色巨塔》是侯文詠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創作迄今最具份量的代表作,也是他決定辭去主治醫師工作,在家專事文學創作之後,將心中醞釀了四年的素材寫作成書,而交出來的第一份成績單。
本書是以作者耕耘了十餘年的醫院為故事背景,將赤裸裸的權力鬥爭與人性弱點一一暴露。內容敘述院長任期屆滿,院內內科與外科兩大派系的龍頭徐大明與唐國泰,為爭奪權力寶座而劍拔弩張。此時總統的愛女因罹患白血症,必須進行植入靜脈輸液管『小手術』,原本內科屬意的手術第一人選是年輕的蘇怡華醫師,不料外科主任聞訊唯恐落於人後,硬是利用職權介入手術並召開記者會。此舉不但造成手術併發症,並為日後高層的介入院長人選埋下了導火線……
《白色巨塔》探討各種複雜的人性關係,就像是帶領讀者進行一趟豐富的內在之旅。作者希望此書能展現不同的窗口,呈現人性的不同面向。唯有敞開心靈的窗口才能發現:原來人生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出路!好小說從第一行開始便會吸引你一直讀下去,而《白色巨塔》正是這樣的一部小說!
林雨翔也是眼紅者之一。初一他去考文學社,臨時忘了《父與子》是誰寫的,慘遭淘汰。第二次交了兩篇文章,走錯一條路,揭露了大學生出國不歸的現象,忘了唱頌歌,又被刷下。第三次學乖了,大唱頌歌,滿以為入選在望,不料他平時頌歌唱得太少,關鍵時刻唱不過人家,沒唱出新意,沒唱出感情,再次落選。從此後對文學徹底失望。這次得以進了文學社,高興得愁都省略掉了……
《三重門》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類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韓寒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著、激動著、憤怒著、抗爭著、改變著,透過那些犀利的、尖銳的甚至是刻薄的語言,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天才少年的靈光閃現。
本書是電視連續劇《大宅門》文學劇本全本,共五十二集。本書脫胎於作者的血淚人生,但不是作者的自敘傳,而是以現代中國為舞臺,以民族產業為背景,以家族興衰為主線,以一個個鮮活生命之間的情感糾葛、性格碰撞、價值衝突為內容,用乾淨強勁的文學語言和波瀾壯闊的故事情節體現的激情之作。
《真真假假》小說中反映了一次歷時三天的學習、批判會。可笑的地方就在人們的發言中;這次會上的發言和別人轉述的以前什麼會上的發言。不少的人吃夠了運動的苦頭。喜歡運動的人可能還有,但也不會太多。
《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作者也曾推薦本書:「今年(一九八四)參加國際作家寫作計劃的一位大陸著名的女作家諶容,寫了一篇小說《真真假假》,推薦給各位,務請拜讀。環境使我們說謊,使我們不能誠實。我們至少應該覺得,壞事是一件壞事,一旦壞事被我們認為是一件榮耀的事,認為是無所謂的事的話,這個民族的軟體文化就開始下降。好比說偷東西被認為是無所謂的事,不是不光榮的事,甚至是光榮的事,這就造成一個危機,而我們中國人正面對這個危機。」
《人到中年》寫於1979年,是一部切中時弊、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的現實主義作品。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陸文婷這一無私奉獻、謙抑克己的眼科醫生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年知識分子的艱難處境,真切地描寫了他們的理想和苦衷,謳歌了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的獻身精神,深刻地剖析了圍繞知識分子問題所展開的種種社會疾患。 小說既是一個凄美的悲劇,又是一曲高昂的讚歌,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在社會上獲得了強烈共鳴。
陳映真是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海內外歷來各項文學經典評選,均名列前茅。陳映真的文字獨具魅力,思想層次分明,所有作品都在他不移的理想主義、使命感、和廣大的同情所規範下成型,將社會、人性、和歷史的問題,以動人的故事娓娓道出,感人肺腑,睥睨時代風潮趨向。陳映真已有十四年未曾出版小說新作,《忠孝公園》是他停筆多年之後的最新力作,寫出當前台灣及時代淵源的種種複雜情節,令人深思。作者並將其所有舊作,重新審訂校正,合為《陳映真小說集》共六冊,由洪範以全新雅緻的面貌隆重推出。
陳映真是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海內外歷來各項文學經典評選,均名列前茅。陳映真的文字獨具魅力,思想層次分明,所有作品都在他不移的理想主義、使命感、和廣大的同情所規範下成型,將社會、人性、和歷史的問題,以動人的故事娓娓道出,感人肺腑,睥睨時代風潮趨向。陳映真已有十四年未曾出版小說新作,《忠孝公園》是他停筆多年之後的最新力作,寫出當前台灣及時代淵源的種種複雜情節,令人深思。作者並將其所有舊作,重新審訂校正,合為《陳映真小說集》共六冊,由洪範以全新雅緻的面貌隆重推出。
曹聚仁一生以學術論述和散文雜著聞名,但寫過兩本小說,《酒店》是其一。小說寫的是四五十年代被戰亂席捲到香港的新移民的故事,所謂「酒店」,就是舞女與嫖客週旋棲身之處。女主角出身書香門第,因賣身救母而初識風情,結果在慾海越陷越深,最後成了無可藥救的瘋婦。小說寫得相當迂迴曲折,作者寫得很用心,在資料的搜集、人物心態的刻劃,以及對五十年代香港社會環境的描繪等方面,都顯示出作者不凡的眼力與功夫。
本書由六個中短篇小說組成,每篇小說是一個流浪的故事。作者以真摯的情感,透過自敘的手法,描述他曾目睹和參與的故事,充滿了悲喜歡憂,感人至深。是炎黃子孫的流浪組曲,是亂離之年的鄉關殘夢,是茫茫異域的赤子之歌。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